日本如果执行1亿玉碎计划,那将会变成什么惨象?
日本的一亿玉碎就是日本集合所以的兵力抵挡美国登岛计划,美国如果强登日本的话,会造成200万的伤亡,日本可能会造成500万的伤亡,日本当时的人口是7000万,如果美国强登日本的话,那么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加入这个队伍之中,小孩和老人自然也会加入,当年苏联攻到柏林的时候,德国还有700万的军队,德国却选择投降,就是因为这700万军队中有太多的小孩和老人,和苏联的队伍进行正面的强攻,那么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伤亡,老人和小孩子从来没有摸过枪,跟苏联的正规部队打起来就是以卵击石。
美国如果强登日本,很多的老人、妇女、小孩加入这个队伍中,日本伤亡会无限的扩大,不仅仅是士兵死亡,还有更多的老百姓是以战争之中,所以如果不是美国投下两个原子弹,日本的伤亡会前所未有,肯定会比现在的广岛和长屿的伤亡更大。
美国之所以选择投原子弹,而不强登日本,所以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领略到日本士兵的武道精神,美国争夺岛屿战的时候,日本士兵藏在树上或者树洞潜伏,然后偷袭美国士兵,日本狙击手就是把自己绑在树上,完全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美国反扑太平洋的时候,很多的日本已经被迫投降,但是这些日本的却不老实,从自己的裤裆里面拿出刀或者手榴弹和美国同归于尽,美国抓到日本的俘虏之后,都会把他们的衣服脱光,是给他们穿一条裤裆,为了避免他们私藏武器。
日本发动二战是有准备的,所以他们的将领和士兵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而且他们始终忠于天皇,投降对他们来说就是耻辱,所以他们不仅仅自己死亡,也要拉上更多美军垫背。
美国领略到了日本的武道精神之后,他们决定不强登日本,而是采用两颗原子弹让日本投降,美国没有把原子弹直接投到东京,给日本投降的机会,而不是把他们的天皇直接炸死,把铜镜炸掉,让日本更加的疯狂,美国没有想让日本直接灭火的想法,他们不仅仅要打,怕还要占领日本,所以现在美军还驻在日本,可以让日本臣服,给他们帮美国做事。
日本如果执行1亿玉碎计划,那将会变成什么惨象?
日本果真执行一亿玉碎的计划,那么他们的目的其实可以达到四分之三。
我的意思是他们是不是玉不清楚,碎是肯定的,所以执行一亿玉碎的结果就是一亿碎,碎成渣。但毕竟不是玉,所以只能说他们的目标是“一亿玉碎”,实际做到了“一亿碎”。
请了解李梅火攻二战末期,为了应对美军即将进行的本土登录,日本发动一亿玉碎计划,企图最大限度的消耗美军有生力量,保证本土独立。
为减少军队的伤亡,美军启动了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轰炸计划由柯蒂斯李梅一手策划。
1945年2月24日凌晨, 174架B29“空中堡垒”在东京进行了实验性质的火攻,牛刀小试,焚毁2.56平方千米的市区;
1945年3月9日夜间,计划正式启动,334架空中堡垒直扑东京,两架领航飞机交叉投下信号弹后,剩余飞机投下约2000顿燃烧弹,41平方千米化为火海,26.7万栋建筑被夷为平地;
随后,317架B29夜袭名古屋,焚毁名古屋飞机制造中心周围五公里范围;
13日,300架B29在大阪投下1700吨凝固汽油弹,摧毁20.7平方千米的市区;
16日,轰炸神户;
4月13日,B29轰炸机群,再临东京,日本皇宫和宫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焚烧,明治神宫被彻底摧毁;
5月9日,300架以上的B-29轰炸机再次轰炸东京,摧毁56平方公里;
5月26日,500架B-29“回头看”,西部和北部一片火海。
(B-29空中堡垒)
小男孩和胖子降临1945年8月6日 ,“小男孩”降临广岛,至少9万人死于非命;
1945年8月 9日,“胖子”砸向长崎,至少6万人死亡。
在日本人眼里,那个连续不断用几百架战机扔燃烧弹的家伙,得到了新玩具,如果不投降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其实我们现在知道,当时美国只有两枚原子弹,但是我们也知道原子弹只不过提升了美军的效率而已,单论轰炸致死的数量和造成的损失,“李梅火攻”要远远胜过这两枚原子弹,正是因为之前的疯狂进攻和之后原子弹的威力令日本人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在这样巨大的威力加持下的轰炸他们还能挺住几轮,压垮了他们。
假如日本继续一亿玉碎我相信,即便是日本当时仍然不投降,坚持要一亿玉碎的计划付诸实施,那么我想美军也不会轻易踏足日本,只会开动战争机器,制造大量的凝固汽油弹让柯蒂斯李梅少将大展拳脚,同时,再次开始研究“大男孩”、“瘦子”,“不胖也不瘦”。。。直到这一亿碎完为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表彰李梅为二战结束所做杰出贡献贡献,1964年,日本政府授予火攻计划总负责人柯蒂斯李梅勋一等旭日大绶章,也就是日本最高等的勋章。
以上是作者的一点猜想,欢迎互相关注共同交流提高。
日本如果执行1亿玉碎计划,那将会变成什么惨象?
如果日本执行1亿玉碎计划,美国只不过最多投放几个原子弹。就没有现在的日本了,亚洲人民就少了日本的威胁。美国就增加了罪孽。
日本如果执行1亿玉碎计划,那将会变成什么惨象?
很简单!就没有日本了呗!
日本如果执行1亿玉碎计划,那将会变成什么惨象?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就想乐。还玉碎?拉倒吧!俺到是想要瞅瞅他想要咋个玉碎法,把那破岛子全沉到海底才好呢?
玩这个,听着他吼号子吼的震天响,他压根就没那胆子。话说当年偷袭珍珠港之后,小鬼子整个枕头搭后腰上,涂个白面脸,弄个黑牙还能来段艺伎的扇子舞瞅瞅。
这到了中途岛战役一结束,是个人这都明白,小鬼子的日子算是到头了,这就已经是扣着脚指头算时间啦,没多少日子了。
毕竟在那南云忠一的指挥下,小鬼子那海军大部分都沉到了太平洋海底给乌龟当窝棚了。小鬼子只能守在海岛上等着别人来打,这就变乌龟了,走走不了,只能硬抗。
所以他整的那一亿玉碎啥的,这就是个噱头,唬人玩的。也就是说他这是不是玉,咱有待斟酌,但碎那是一定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小鬼子为嘛整这么个噱头?玩呢?”
那到不是,他其实就是为了吓唬美国人。毕竟他在太平洋上和美国人打,美国人也领略了小鬼子那不要脸的强悍。
这要是小鬼子真来玩这一亿玉碎,那么美国人就要掂量掂量他得拿出多少人命来填这窟窿。
好,您这不愿意填,那就坐谈判桌上谈,所以他喊出这东西就是为了增加那么一丢丢的谈判筹码而已。
那么他这计划真的能实施了吗?不见的,咱李梅火攻走一个?
美国人瞅着小鬼子这么头铁,所以就启用了柯蒂斯李梅的计划,对小鬼子那破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轰炸。
1945年二月二十四号,大早上那太阳公公刚刚从太平洋的海岸线上爬起来,小鬼子伸着个大腰子从被窝里爬起来,造他们的小坦克的时候,美国人的174架空中堡垒,扇动着优美的小翅膀,这就冲着鬼子东京的上空来了。
那小炸弹,燃烧弹,外加子母弹,可劲的乱丢。
滋!啪!咚!房子塌了!滋!啪!咚!厕所着火了!滋!啪!咚!街道变成一大坑。
就这顿砸,2.56平方千米的东京这就在救火车的帮助下化成了焦土。
“嗯!效果不错!”
但小鬼子那天皇还蹲在他那皇宫里边叫嚣,毕竟这炸弹没落他家里边,还是死鸭子嘴硬。
美国人也不跟他客气,1945年三月九号,也就是十来天的时间,第二波轰炸又来了。
这次是晚上,还是东京。
334架空中堡垒,呼扇着翅膀又来了。打头两架领航的飞机,把这信号弹一打。
“伙计们开工了,就这!”
好吧,这又是一通炸,据说这次带了两千吨燃烧弹。呵!你还别说,整个东京成了一大篝火堆,四十一万平方千米都点着了。那热空气打着旋的往上穿,场面极为壮观!长袖善舞来一波。
被气的急了眼的小鬼子,瞪着眼珠子那防空火力这全开了,那子弹打出的轨迹搁黑色的天空中瞅的真真切切,但他这武器太落后,压根就打不着,胳膊短这就够不着。
而这李梅同志压根就不带瞌睡的,顺道又派了317架轰炸机光顾了名古屋。
这帮人又缓了两天,搁十三号的时候,300架轰炸机又搁那大阪丢凝固汽油弹,这回带的少多了一千七百吨。
接着就是神户。
缓两天,李梅感觉这东京那天皇还闹腾,这有点子不像话,来了一次警告,又一次光临了东京,这回搁他们那天皇的家里边丢了几颗。
那明治所谓的神宫没了。
搁月,李梅又来东京,来次回头瞅,瞅完以后,半个月过去了,再来一次回头瞅。这东京被炸的是稀里哗啦。
这就是有名的东京大轰炸,就那年月搁东京的小鬼子听到空袭的警报这都已经习惯了。
咱就说了美国人这会那就不差钱,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炸弹,有的是,只管丢就是了。
所以按照这节奏砸下去,强撑起来的小鬼子最终还是会被砸塌的。
一旦砸塌了,小鬼子下跪的速度,那就是神速。
后来的事这不后边,美国人研制出了原子弹,他们也不客气,丢了两颗过去给小鬼子尝尝鲜。
一个广岛,一个长崎这就被抹平了。其实这两次轰炸目标是东京,所以咱就说了这有点子可惜,这汽油管够的话,这东京有得挨两下。
那么李梅搞的轰炸就已经把小鬼子的神经给绷了起来,这两颗原子弹直接就把小鬼子这绷起来的玩意给炸塌了。
毕竟就这么一颗不起眼的炸弹,手拿把掐的拿走了广岛九万鬼子的命,长崎拿走了六万。
就这新玩具可不是盖的,所以最先怂的就是小鬼子的天皇。
一家伙就联合起鬼子海军,把鬼子陆军那帮子头铁的不要不要的家伙给丢到了大牢里边了,吃起了牢饭。
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毕竟这噱头已经被美国人给掐灭了,你不是要玉碎吗?这好,一颗原子弹不够,咱两颗,两颗不够咱三颗,可劲的丢不就完事了吗?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别胡咧咧,原子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的,劲搁这胡说呢?”
哎!这事作为马后炮的咱都知道,可那会的鬼子不知道啊!而且他也不愿意冒这个险。
毕竟这真要是搁东京给你来一颗,你这天皇在不在还得两说,还万世一系呢?拉倒吧,这就成了历史的小灰灰了。所以第一个怂的就是这八岐大蛇附体的天皇。
所以他这要不投降,一定得碎,这结果肯定没跑,估计这城市是没有了,全炸成了坑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日本如果执行1亿玉碎计划,那将会变成什么惨象?
那就碎碎平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