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实力强悍,二战时有300万兵力,为什么会被实力比自身低的德国打败呢?
法国在一战的时候那么强,为什么到二战会输得那么惨,让人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且法国的殖民地也非常多,经济也不差,但是在二战,德国可以说通过20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多地方真的变得越来越强,整体实力很强,军队配合默契。
在1939年德国攻打波兰,二战欧洲战场拉开序幕,英国和法国也开始对德国宣战,但是效果不大,9月底,德国攻下大半个欧洲,甚至差点就打下莫斯科,打下排名世界的苏联,靠的就是希希特勒的闪电战术。
为什么德国那么轻易打下法国
一、准备充足,军队后备力量太强大。
二、军事力量压倒性这个是德国的特点。
三、作战理念和方式比较新颖。
这三个条件就轻易拿下法国,主要是希特勒的霸气侧漏和闪电战术太厉害了。
法国实力强悍,二战时有300万兵力,为什么会被实力比自身低的德国打败呢?
感谢邀请。
法国的失败在于法国在一战以后的自认为吸取了一战的教训,把国防工业的重点放在建立马奇诺防线的固定式钢筋水泥防线,而不是增加军队的机动性,攻击性。当年法军中的一小部分军官已经预计到了未来战争的模式,要求法军最高当局重视坦克,成立坦克部队,这其中就有后来的戴高乐。但是法军当局对这样的建议并没有重视,还是坚持把资源花费在马奇诺防线,并且对法国,比利时边境的森林并没有重视这就为了法军最后的失败留下伏笔。
同时,法国对德国的战术非常不适应,包括德国的大穿插,以及大机动式样的作战方式,当时法军还是想用固定的点来对德军的机动,这样造成被动,而法国的坦克很多都是轻型坦克,很难直接与德军作战,所以在与德军作战中溃败下来。
笔者认为法国的失败犹如冷兵器对热兵器的作战结果,一个新的作战方式出现时,一方还是用旧的作战式样应对,结果可想而知。如当年西班牙殖民者用100人打败玛雅人上万军队也是这样,人数多少不是关键,而是体系的失败。
法国实力强悍,二战时有300万兵力,为什么会被实力比自身低的德国打败呢?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从二战爆发前的情况来看,法国的军队人数确实比德国多,法国国内的工厂也比德国多。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国的整体国力并不如德国强。如果说一战还有一点古典战术体系的味道,那么到了二战,战略和打法就发生了彻底的革新。以前那套深沟高垒防御体系除非做到极致,否则很难对付机动灵活的机械化进攻部队。
然而法国人在防御体系建设上过于死板,缺乏整体联防观念。再加上法国高层的绥靖政策和法国民间的厌战情绪,等到德国人真的打来了,已经迟了,法国很快就全境沦陷。
讲二战前有必要回忆一下一战,法国在一战中的损失确实很惨痛,全国青壮年有四分之一死在了战场上。战后的法国人对德国很痛恨,因此想在《凡尔赛条约》中极力压缩德国的利益。英国对德国也不放心,英法一起没收了德国的所有铁甲军舰,拉到大洋上一口气打沉了,估计英法海军将士们看着那画面,都特解气。
法国还不放心,想彻底肢解德国,就像肢解奥匈帝国那样,彻底把德国从地图上抹平了。英美不同意,德国没了,法国就成了欧洲大陆霸主了。万一再出现一位拿破仑那样的天才,说不定欧洲大陆就统一了,因此坚决反对。
很快,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了法国,法国经济陷入泥潭。为了打击德国,担心其东山再起,派兵攻占了德国经济中心鲁尔区。当时德国的经济也很困难,这样一来雪上加霜。德国政府立刻倒台,希特勒凭借其出色的口才,赢得了民众的支持,成了德国领袖。
此时的法国人既不想打仗,也忧心经济危机。而德国则燃起了法西斯侵略的狂热情绪,两者反差极大。法国苦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也因为体系过于死板,防守区域有限而丧失了价值。德国的钢铁骑士们很快就绕过了这里,迂回包抄了法军主力。
法国的失败,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颓废,军事思想落后的原因,值得后人学习和反思。
法国实力强悍,二战时有300万兵力,为什么会被实力比自身低的德国打败呢?
因为法国实力比德国强只是你的错觉。
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是:美国占41.4%,英国占12.5%,德国占12%,法国占6%,日本占4.8%,意大利占3%。德国足顶两个法国。
就1940年交战双方军力对比摊开来看,即使加上盟国,法国的优势也并不明显。而且考虑到盟国里比利时和荷兰根本就不愿意和法国共同制定反侵略计划,只是因为德国入侵的威胁才被动的上了英法的战车。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英国更是时刻盘算着什么时候把法国人卖了。这支优势并不明显的盟军还能发挥出多大力量就更值得怀疑了。
5月19日英国远征军就打算撤出法国了……算起来,德军的入侵才刚刚开始9天,比利时还在抵抗,英国人就打算跑了。。
在这里还是说一句我以前说过的话,在自身实力不足的前提下选了英国人当盟友并把希望寄托在英国盟友身上想不死都难。
法国实力强悍,二战时有300万兵力,为什么会被实力比自身低的德国打败呢?
法国队军三十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