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中国的“中”字代表了我们最推崇的一个理念“中庸之道”。
唯有不冒尖才是最安全的,最舒适的一种人生境界。要知道,一个人的才干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在一个方面冒尖,意味着要让其他方面停摆才行。国外的顶尖人才只是某个领域的天才,他们的其他方面要么是白痴,要么是疯子,要么偏执强迫等等。
顶尖是要牺牲其他为代价的,陈景润是数学家,可在生活料理方面一窍不通。为什么中国出不了顶尖人才,因为中国人“求全”。一旦想面面俱到,能量就无法集中,自然无法在某一个方面顶尖了。
比如某个孩子数学超级好,可他父母在高兴之余又会烦恼,因为语文英语差。于是又会花大力气去扶持语文英语,那么精力分散出去后,数学又无法达到顶尖的领域了。
中国人想要一个面面俱到的人,又会打仗又会写文,能上厅堂下得厨房,能搞科研也懂处事,能实干也有手腕。《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就属于精通奇门八卦,武学才艺门门精的人,可他的武学造诣只能在四绝之中,无法超越王重阳。
因为就算绝顶聪明之人,一旦啥都去学,也无法集中精力去实现某个领域的顶峰。王重阳为啥天下第一,人家狠呀,不结婚一门心思练武,除了武学,什么吹笛子吹箫弹琵琶,什么都不学。
这样看来,中国人的观念中的“中庸”和“求全”限制了人往高精尖发展,不舍哪有得,集中力量去做一件事才行。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首先,纠正一下问题。中国不是培养不出顶尖人才,而是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很难培养顶尖人才。
古代的事情不去说他,就拿近现代说吧:毛泽东,周恩来等不是顶尖人才吗?新中国呢,钱学森,邓稼先等有留学背景,那袁隆平,钟南山等也算顶尖人才吧?所以,问题是有毛病的!但不管怎样说,近现代,我们的顶尖科学家等顶尖人才确实比较少,我们还是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从不怀疑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中国人的总体智商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我们的文化和教育方面。
中国文化讲究求同存异,追求大同世界是我们的理想。但是科学思想往往发端于有异端思想的创新思维和发现。比如,我们一直都说什么天圆地方,阴阳乾坤,太阳是阳,月亮是阴,实际情况呢?恐怕不是!但西方就有人敢挑战“地球中心说”的固有观念,布鲁诺虽然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被烧死了,但不妨碍有人继续坚持和完善科学的理论。因循守旧是我们的大问题。国企,央企只知道管理,产量,在产品和技术上很少有主动创新—除非是上面有任务。
中国的教育重视学习而不重视创新。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观点历经千年而不变,学得再好而不思变。就像现在的教育,学生死记硬背,固定的考试范围,模式化的考试题目,考试机器分数再高,有什么意义?我们常常吹嘘中国的基础教育多么领先。说是我们的中小学生的成绩可以甩外国人几条街!但是有用吗?顶尖人才往往就不是循规蹈矩,只会考试的人!曹操读书时就不是一个好学生,苏东坡也不是考场上的骄子!毛泽东才是中师文凭,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有哪个是状元,探花?……..
其实,基础教育只是打基础,我们真正落后的是高等教育!我们缺乏培养高端人才的思想和机制!
还有,伴随着工业革命,现代自然科学发端于西方世界,他们占了先机。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而我们封建历史太长,思想禁锢太深,民众文化落后,这些都使我们在科学上落后,自然在培养人才上落后了!
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再加上改革,创新的深入人心,我们中国一定会涌现出来更多的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这是一个好问题,提问者的境界是值得肯定的!
论起教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确实可圈可点,也岀现了令人敬仰的教育大家。如孔孟老庄,他们留给后人的经典很多,确实也发挥着一定作用。
如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多为主张纲常有序的王朝统治者所尊从。一般“道”为次之。但最终形成的“三教九流”都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产生的。
而近二三百年至解放前世界科技的发展,使清朝的闭关锁国更显得落伍。究其根源,弟子不可以高于师,“师道尊严”是其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打破传统的观念。
中国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钱学森早就提出,中国要想培养一大批高精尖人才应从教育及打破传统观念抓起。这可是钱老三四十年前提岀的,纵观现在奋战在最高科技领域的带头人年龄多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事实证明当初钱学森的远瞻是多么重要,中国高精尖的科技队伍也在有序的阶梯形的发展壮大,值得庆贺和祝福?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中国的教育方式是被动教育,硬塞式教育。而国外教育方式是放养式教育,主动式教育。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养一头猪。中国是把它关在圈里,一天倒三次食,爱吃不吃,反正往槽里倒。而国外是把它放在外面散养,让它自由采食,吸收不同的营养。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学校成了工厂,学生成为一个模子的机器人。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从小就设置了各种游戏规则,学校全部一二一往前走,基本一个模子出来的“机器人”,有创造性的“异类”很少很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