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问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提示一句,我们在讨论传统文化相关问题的时侯,最忌断章取义。这句话就是很容易引起地域歧视的理解。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不同会产生不同性格的人和不同特质的文化。在文化上表现出来,就是南北的差异。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约就是南此文化差异的最好总结。北方人性格稳重而近山,南方人性格灵动而近水。恰好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思想源流儒家和道家一个发源于北方的齐鲁,一个发源于南方的荆楚,一个近山,一个近水。成为中国文化的阴阳两极。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南北之争,体现的是两种文化品格之争,不存在地域歧视的问题,也无所谓谁高谁低。

上面这句话,出自明代名臣杨士奇之口。这是他与明仁宗朱高炽谈论国家科举选才事宜时说的话。事出《明史记事本末》。

由于文化学术品格的不同,南人与北人之间互相看不起的事,是常有的。北方人把南方人的聪明灵活称为“油滑轻浮”,南方人把北方人的稳重看成是固执迂腐。宋明之后朝廷里的党争与这种处事及品格上的差异有很大关系。因此,朝廷中南方人上台,则多提拔南方人,北方人上台则多提拔北方人。为了达到南北方的平衡,明代科举取士的时候,按南北方的不同,先设置一定的比例。这除了南北之争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照顾教育不发达地区,使得各个地方,都能有人才脱颖而出。

这祥,我们就可以看一下高士奇与明仁宗的谈话了。

杨士奇说,科举的时候,应该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统筹兼顾。但朱高炽说,南方人的学问比北方人好。言下之意,明显是说科举应多取南方人。在这种情况下,杨士奇说出了上面的话:“南人虽有才华,却轻浮,长才大器,多出北方。”大家应该知道,杨士奇自己是标准的南方江西人。如果南方人是轻浮的,包不包括他自己呢?

杨士奇像

北稳重,南轻灵,是中国文化大体的地域品格,但文化上的南北与今天地理上的南北是不一样的。以上述《明史记事本末》所列为例,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杨士奇话中的北方包括:北直隶(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

北南之间,有个中间地带是云贵川广西和安徽一部与。

北中之外,剩下的是南方了。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到了,所谓的南方就是指今天的江南一带,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文化中的南北差异与地理上的南北并不完全相同。

杨士奇自己是南方人,为什么会说南方人轻浮呢?这也说明,他们提南北之时,更多指的是行事和学术上的两种风格。还有一点是,以儒道分别为特点的中国文化的南北方的分野,后来地域上的分隔被打破,晋末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北方儒家思想的士大夫大批南渡,造成儒家思想重心南移,北宋靖康之难后,宋代政治中心迁往江南。这样,江南地方成为南北方思想混杂之地。造成江南文化的繁荣。江南士大夫好多文化人上的根源在北方。也正因此,他们中的好多人虽然知道南北之争,之差异,但却并不会产生地域和文化上的岐视。

这个问题大约就这样了吧?

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器”指人才。意思是说一些优秀的人才大都出自北方,南方不如北方多。我认为这样说是不妥当的。某一时期,某一范围出现偏多的现象是有的,这是有原因的。

一般讲某一时代,有文化影响力的地方、起事创革命的地方,人才多些。如刘邦的重臣,大都是他的老乡或童年朋友,还有朱元璋,也是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些人最早跟刘邦、朱元璋打天下的,立了战功。也不能说别的地方没有这样的人才,原因是他们没赶上这个机会。孔子的成名弟子,大都齐鲁人,别的地方的学生他们没有做孔子的学生的机会,不如孔子的弟子有名气。清军入关,汉人做官的机会少了;洪秀全在南方创革命,太平天国的官员大都南方人,北方人就没有这个机会,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人才到处都有,不能肯定绝对说哪多哪少,

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南北榜的事,应该是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明初开科取士,因南方经济比北方发达,读书人多,中进士的也就多。有一年,录取的都是南方人;北方举子直接闹到朝庭,说是主考是南方人,偏坦南方举子。朱元璋弄清原因后,虽明知是北方文化落后的原因,但为了平衡士心,稳定社会,命令重考,录取了一批北方人,受到北方士子的拥戴。器指容器,而容器有大小,古时把有本事有才能的人,比如名臣名相名人等,称为有大器。不过,明朝南北用典不太合适;前边已经说过,明初国都在南京,朱元璋先有南方才统一天下,南方当时读书人就是比全国其他地方多,说有大器的北方比南方多是不对的。明朝开国大儒大才如宋廉、刘基、解晋、方孝儒,以及后来王阳明、张居正、海瑞,以及后来唐伯虎、江南入怪等,都是南方人。只有戚继光是山东人。

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活差矣!以秦岭淮河为界,四九年开国元帅,将军们以南方人为多。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中也鲜见北方人。

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是杭州人,今天看明朝历史南北榜的时候看到了这句话,有点不太明白,网上也没搜到类似的文章,哪位大神帮忙科普一下

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此话出自明初大学士杨士奇之口。

经过几经战乱,北方遭受的苦难要比南方严重的多,在读书人的方面也比北方出色的多,为了不让北方落后于南方,失掉北方士子的心,所以明王朝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来保证北方士子参与王朝政治的机会。提出稳重的囯之重器,大部分出自北方,而南方人虽然多才华横溢之辈,但行事不够稳重,不如北方人靠谱。不过是为北方士子找借口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