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舅”没有残疾,会成为“小镇做题家”?

在二舅那个年代,二舅如果没有残疾,以他的读书天赋,会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然后在某个城市的国企工作,至少是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

然后,他的儿子有可能就会成为周劼。

我身边的不少50多岁的老总都是从农村考出来的,一个领导曾经还说过,他从小到大吃得起的唯一有营养的食物就是豆腐。90年代左右,是中国企业对大学生研究生疯狂吸收的年代,所以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的大学生都涌入了国企。

2000年左右,私企,民企,外企如雨后春笋,发展态势比国企好太多,有一些人又纷纷“下海”或者跳入私企,外企。甚至很多通过父辈关系进入国企的子弟,如周劼这类,稍微有点能力,也不愿困在国企,跳到了外面。

2020年以后,私企,民企,外企遭遇了一系列的风暴,经济一路下滑,唯有以前清水衙门般的国企央企以及编制成了香饽饽。真是此一时,彼一时,那个时候国企留不住人,现在抢破了头。

二舅如果还留在国企,最差也是个小中层,也积累了一定人脉,他的儿子,如果和周劼一样,读书不行,外面经济又不行,他不会想方设法的塞进国企么?

所以,这是人性,每个人都会做得相同的一件事,不存在公平与不公平。

这世上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先来后到一直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就如土地,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华夏土地,就因为先祖们在这里繁衍。那么对于非洲人民而言,是不是也不公平,就因为你们祖先占了,就该世世代代传给你们?难道不应该隔个100年就该重新考试择优选择么?

为了尽量减少城市农村差距,国家给了农村很多优惠政策,农村户口越发值钱,城里人是买不了农村的宅基地的。农村人有农村人的资源,城里人有城里人的资源。对于城里人的孩子,读不了书没有工作连土地都没有,而对于农村孩子,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家种地。

城市给工作,农村给土地,各自的资源不同。

所以,城里人运用资源解决孩子就业问题是一种默契,一种从建国以来就默许的行为。而农村能读书的孩子,985,211的大学生,还是可以凭借学历的锥子扎进城市。他们不但拥有了农村的资源,甚至还占了城市资源。

我认识几个农村大学生,在国企央企担任中层,他们农村宅基地还在等待拆迁,甚至有的家里牛羊成群。

说穿了还是国家经济不行,如果土地能产出黄金,我相信“小镇做题家”绝对不允许城里的“周劼”来动他们的奶酪。如果城里“周劼”质疑土地的世袭制,也会让“小镇做题家”们不服气。

看,不是公平的问题,而是经济流向问题。

利益偏向哪边,哪边就会质疑。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振兴经济,让私企,民企,外企,个体,国企央企都有活路,蓬勃发展才行。

路多了,就公平了。

所以不是二舅问题,也不是小镇做题家的问题,更不是周劼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是经济。

只要国家经济好了,什么问题都没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