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当你进入不属于自己的命运圈子时,做啥都不顺,只有退下来或者进一步,退入或者跨入自己的命运轨迹,就顺了。
这个世界能看到,能区分的是地域,国家,城市,村庄等等。科学还能将我们看不到的通过某种规律划分,比如经纬度,季节,节气等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命运也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磁场,有属于自己的命轮。只是这些还无法被科学论证,验证。或许,科学永远不会去论证这种在他们眼里非科学的命理。
但中国的哲学体系里一直认同五行八字,追求天人合一,相信尽人事听天命。如果不是工业革命的冲击以及西方科学体系的涌入,也不会造成中国人信仰的七零八落,中医的凋落。
可,所有的科学知识带来的是工具的日新月异,并没有提高思维的高度。
所以,举着科学的大旗高呼不信命的人凭的是那股盲目,只有被命运的石头砸的头破血流才会愕然回头。
不属于你的,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属于你。属于你的,命运自然会推送到你的手里。当你在不属于自己的命运漩涡中挣扎时,就是命背。
命背就是逆风而行。
退或者进取决于你的天命,就是你的性格。
退一步也许海阔天空,也许粉身碎骨。
进一步也许龙腾虎跃,也许风中尘土。
所以先自知,再知命。
最怕蠢而不自知。
命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以前,听到别人迷信还叫我信的时候,我答人家:我一家的共产党员,不迷信呀……
我不是宣扬迷信,有些事,必须信,比如命好坏,食几多穿几多有定数……
我今年本命年,上一年诸事不顺,好端端的平地跌村佬,跌出一身的伤;评职称,跟人家一模一样的条件,基本复制的资料,她过了,我没过,我工龄还比她多n年;去进修,所有人的名字都有,单单落下我,经过公墓,人家直接过了,我就在墓地那兜圈圈……
这种小事举不胜举
所以人背的时候,真的什么都会倒霉,不是迷信不迷信的事……
命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不平事,你1963年出生,告诉你1963年全国农业大丰收,挨饿年头已过去,中国三年灾荒是1960年、1961年、1962年上半年,共两年半时间,1962年秋收后,粮食缓解了。1965年市场上肉蛋供应充足。文革中,物质匮乏,文革后五年是逐步好转。
命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关于命运,应辩证地来看待。一个人的所谓命,也就是家庭出身和生存背景,这些先天条件是背是顺,那是不由自主的。但所谓运,也就是个人的后天学习和奋斗过程,那应该是活的,一辈子是背是顺,基本由自己决定。因而对于所谓命背,每个人的体验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屈服于命运的人,一辈子萎靡不振,得过且过,那怨不得任何人,体验痛苦也很正常;相反,那些敢于面对命运挑战的人,就会把其变为动力,一步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他们体验到的,就会是奋斗成功后的快乐。
命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关于命运有的人是不相信的,我就说两个人的命运,大家体会!
我们先说说唐伯虎。
首先跃入我们脑海的两组关键词肯定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点秋香。在电影里,唐伯虎武艺高强,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妻妾成群,家财无数,俨然文武双全的全能人才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却仕途坎坷,一生颠沛流离,令人十分惋惜。唐伯虎出身于小商之家,自幼熟读四书五经,16岁参加苏州府试第一名而轰动家乡,29岁时参加应天府乡试时中解元第一名,名震江南,这是唐伯虎一生的高光时刻。
然而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却被悲惨笼罩,25岁时,唐伯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沉重打击。那一年,唐伯虎的父亲去世,当他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缓过神来,巨大的痛苦又接踵而至,母亲病逝,妻子难产而死,儿子夭折,妹妹病逝,一年之间,五个至亲相继永远离他而去。让他陷入绝望的境地!
有谁,能够承受住五位至亲相继离去的打击?生存的动力在哪里?
然而这不是结束:在好友祝枝山的劝说下他苦读诗书,准备考取功名,重振家业。然而,命运还是没有放过他,28岁那年,轰动一时的科举舞弊案降落在他的头上。
时间为弘治十三年,京城会试主考官为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皆是饱学之士,出题十分冷僻,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只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而且文辞优雅,程敏政脱口而出:“此两张卷子定为唐寅、徐经所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考试结束,京城就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徐经贿赂主考官得到了试题。明廷为平息舆论,便派锦衣卫加以审讯,最后查无实据,为了安抚人心,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为由将徐经和唐伯虎二人销去仕籍,发配到县衙做小吏。
唐伯虎耻不就吏,归家后再娶的妻子也离他而去,三十三时,唐伯虎大病一场,并与弟弟分家,第二年穷困潦倒,靠卖书画为生,一年后,建“桃花庵”作为自己的居所,并与文征明关系失和。他就在这样无奈的处境下开始了漂泊的、心酸的后半生。
我们再说说柳宗元,命背你就会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柳宗元是个神童型的天才,史书称其小时候“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官授校书郎。三十岁时与刘禹锡、吕温等结识王叔文。王叔文等人看他是个奇才,把他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并准备大加重用。不久“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也因为和王叔文的关系而被贬为邵州刺史。在去上任的半路上,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与此同时,刘禹锡和其他六人也都受到类似处分,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那里属“荒疠”之地,他便“自放山泽间”,与山水为伴。
元和十年(公元815),他返京后复出为柳州刺史,直到公元819年于柳州逝世。时年47岁。
他不是被贬就在被贬的路上!
像他这样的奇才,从极有希望、前途无量的境地一头栽下来,从此再也没有受到过重用和迁升,满腹才华一无所用,其心理上的打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他也不只一次地想到过自杀,终因各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毫无顾忌地去死,但他自己似乎也预感到了会死于“蛮夷”之地而不能终老故乡!
朋友们,命背的感觉你们懂了吗?
命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就我目前生活的体验,该吃吃该喝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