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综合国力如何?
波兰表示,就算俄罗斯来了,也得喝上一壶。
提起波兰这个国家,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欧洲裹脚布”这个词了。没办法,坐落于欧洲中部的波兰,正好是欧洲东西方文明的交接处。不管是东方文明西进,还是西方势力东扩,波兰都是首当其冲。
所以波兰属于正儿八经的“夹缝国家”,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更为关键的是,波兰地处波德平原,全境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由此给了外来势力以可乘之机。
在这样一个地缘环境的设定下,波兰在历史上就难以避免地成为了强权打卡地。什么瑞典德国奥地利,蒙古沙俄奥斯曼,周围但凡有点实力的势力都会来这里发展业务。尤其是像德国沙俄这些欧陆霸主级别的国家,在出新手村之前都会选择来波兰先刷一波副本。
当然,历史上的波兰也曾豪横过,甚至一度是东欧平原上最强的存在。公元1569年,波兰通过卢布林联合和立陶宛抱团取暖,组成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简称“波立联邦”。当时波立联邦是欧洲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
在武力方面,那时候的波兰人凭借一手翼骑兵,枪挑莫斯科,马踏维也纳,打得奥斯曼帝国无力北上,逼得战斗民族不敢西行,至于以武著称的条顿骑士团,则是被直接打崩,不得不低头臣服。
总而言之,鼎盛时期的波立联邦实力非常豪横,在东欧可谓是独孤求败。
不过辉煌的时候谁都有,别拿这一刻当永久。17世纪中叶,制霸东欧百余年的波立联邦开始走起了下坡路,被周边的邻居们各种蹂躏,不是领土被侵占,就是财富遭掠夺。比如在公元1654年,波兰惨遭沙俄打劫,丢掉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次年与瑞典的战争爆发,北欧人充分发挥要钱不要地的海盗精神,将波兰多年积攒的财富劫掠一空。
时间来到18世纪下半叶,波德平原的周围崛起了许多的强大的势力,像西边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东边的俄罗斯帝国,那都是欧陆天花板的存在。而此时的波兰早已衰弱不堪,实力不复当年。且不说去制霸东欧,逐鹿天下,就连生存下去都很困难。
公元1772年5月,俄罗斯携手奥地利和普鲁士对波兰出击,拿走了波兰大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
公元1792年1月,俄罗斯和普鲁士左右夹击,再度夺走波兰3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此时波兰剩下的领土面积只有20万平方公里,人口更是不足400万。
公元1795年10月,俄罗斯、奥地利以及普鲁士三大强国再度携手,一举将波兰剩余的地盘瓜分殆尽。至此,立国约800年的波兰正式从地图上消失,而这一消失就是123年。直到公元1918年,波兰才趁着一战欧洲大乱斗的机会,从周围邻居们手中完成了复国。
欧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战况相当惨烈。尤其是波兰旁边的那几位强势邻居,基本都被打废了,完全处在虚弱期。而复出的波兰便趁机发难,将往日亡国的愤恨疯狂宣泄,一会儿向德国讨要土地,一会儿又对苏俄发动战争,俨然是要恢复昔日东欧小霸王的辉煌。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处于列强“夹缝”中的波兰国小民弱,又怎会是德国、苏俄这些庞然大物的对手?等到他们从战争创伤恢复过来,波兰就得遭殃了。
果不其然,1939年9月德国开始对波兰用兵。面对德国人的装甲军团,波兰骑兵虽勇,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说马刀破坦克吧?与此同时,完成换血的苏联也卷土重来,六十万大军从东线向波兰发起进攻。
不得不说,希特勒和斯大林虽说一直都互相看不惯,但是在揍波兰这件事上,他们却是出奇的一致。当时的德国和苏联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此强强联手,收拾一个波兰自然是手到擒来。从9月1日德军发起进攻,到9月28日华沙被攻克,波兰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能坚持下来。
就这样,复国短短二十余载的波兰来了一波历史重演,再度被邻居们瓜分灭亡。
纵观波兰的历史,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处在这种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辛酸不已。没办法,作为一个“夹缝国家”,终究是免不了两头受气。不过当下的波兰,日子却是要好过许多。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波兰的历史之所以那么悲惨,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实力问题。如果波兰的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即便是身处夹缝之中,那也能左右开弓,就像16世纪的波立联邦那样。而在当下,波兰的实力虽不至于傲视欧陆,但也不是谁都能捏的软柿子。
波兰目前的国土面积超过32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达到了3800万。这样的人口地盘数据,在我们看来或许不算什么,甚至都还比不上国内的一些省级行政区。但是在小国林立的欧洲,波兰已经算是正儿八经的“大国”了。要知道波兰隔壁的德国,国土面积也不过才35万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波兰不仅是欧洲的领土人口大国,还是一个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颇高。以大家熟悉的GDP数据为例,波兰在2021年完成的名义GDP约为6740亿美元,人均则是能够达到1.78万美元,妥妥的发达国家水平。
如今波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是欧盟第六大工业强国。而在波兰的诸多工业产业中,又以制造业的表现最为突出。有数据显示,波兰的制造业产值占比已经超过了26%,涉及食品化工、机械设备、金属制品、以及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不仅规模相当可观,技术水平也非常过硬。
比如在汽车制造领域,波兰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自主品牌,但却是欧洲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产业链条十分完备。比如来自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的诸多汽车巨头,都在波兰设有总装工厂。而像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哈钦森等大批汽车零配件巨头,也都在波兰扎堆。
另外波兰如今也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许多全球知名的电池生产商和原材料供应商都在此聚集,配套体系相当完备,大有成为欧洲电动汽车工业中心的潜质。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是一门综合性产业,涉及到诸多的行业门类,极其考验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一般来讲,只要是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整体的工业实力都不会差。由此可见,波兰的工业实力不可小觑。
我一直都在强调,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工业国。因为机器所能够提供的生产力输出,是人力无法比拟的。简单来讲,像波兰这种有着扎实工业基础的国家,所能够迸发出来的能量,压根不能单纯地用人口地盘去衡量。想想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不就是因为吃上了工业革命的红利吗?
总而言之,发达的经济体系配合上扎实的工业基础,使得波兰的国力能够达到一个相当不错的高度,打起架来自然也是底气十足。
虽说波兰在历史上很弱,被动挨打乃家常便饭,但波兰当前的军事实力可不容小觑。
根据全球火力指数给出的数据显示,波兰目前有着一支实力相当不俗的军事力量。在兵力方面,波兰当前的现役正规部队人数大约是12万人,如果算上其他的准军事武装力量,波兰可动员的武装力量总兵力超过15万人。而在装备方面,波兰的海陆空三军总计装备有450余架军用飞机、4600多辆坦克装甲车以及80多艘军舰。
单从数量规模来看,波兰的军事实力并不算突出,十几万人的兵力不管干啥都不太够用。不过俗话说得好,兵不在多在于精,波兰如今的军队规模虽然不大,但质量水平可不算低。尤其是在装备方面,波兰军队当前的优势相当突出。
比如在空中,波兰装备有近百架的F-16,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四代机;而在陆地上,波兰装备了大量的M1和豹2主战坦克,这都属于是同类型装备中的佼佼者。另外波兰陆军还装备了不少K-9自行火炮,这可是被韩国人吹成亚洲第一炮的装备。虽说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水分,但水平绝对不算差。
凭借装备上的优势,波兰军队的战力水平得以上升到一个非常不错的高度。参照全球火力指数给出的排名,波兰的军事实力能够排到全球第24位,就和乌克兰差不多。按照这个排名参考分析,波兰绝对不好惹,就算是俄罗斯碰上都得喝上一壶。毕竟现在的俄罗斯也不行了,打个乌克兰都费劲。
事实上,这还只是纸面军事实力上的排名,如果算上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波兰的综合实力甚至还要领先乌克兰一大截。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打仗向来都是一个十分烧钱的游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做支撑,压根就无法去参与大烈度的战争活动。很可能这边在战场上胜负未分,那边自己国内就先崩了,不攻自破。
所以综合来看,波兰当前的国力水平相当不错,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谁都可以踩一脚的“欧洲裹脚布”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波兰周边势力普遍“衰落”的前提下。不仅仅是东边俄罗斯江河日下,西边的德国人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武备水平堪称有史以来最差。这多少有点像一战刚刚结束后波兰所面对的境遇,属于是典型的捡漏。而波兰自身“夹缝国家”的地缘处境丝毫未变,等到邻居们缓过劲来的,那波兰可能又得难受了。
波兰的综合国力如何?
感谢悟空邀请~
说起波兰的现状,哎,那就必须由是什么导致曾经权霸接近两个世纪的大波兰成为现在这副德兴说起。
《谭谈世界史》,专注于世界史、中国古代史,只还原您所关心的历史。
欢迎关注《谭谈世界史》,每周随机抽取好运的粉丝们并精美礼物。曾经雄踞欧洲榜首的波兰在世界史上存在一些争议,无论是三次被灭国,还是对法西斯主义的短暂拥护,波兰最终都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利益,直至上世纪90年代,其国立才算接近复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造成。
波兰在冷战时期处于苏联势力范围之下。可以说,如此反复的灭亡和复国无疑增加了波兰人民坚韧不拔和团结一致的信念。 除了欧盟和北约外、波兰还是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亦是申根区国家之一。产业方面,波兰过去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一度被称为欧洲粮仓。90年代开始,波兰的工业有了长足的进展。波兰有着较强的文化影响力,历史上涌现了以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为首的一大批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等,是欧洲文化长廊中非常精彩的一个拐角。波兰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海陆空三军齐全,发展势头良好。
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不光彩的瞬间,加之脆弱的海洋经济能力,波兰的经济、民生等综合产值始终无法与欧洲强国相提并论,波兰人民并不那么热衷于生产,相反,他们更热衷于自己的利益,游行成为了这个国家人民的主调:牛奶涨价了就举牌子上街,卫生纸涨价了就坐在大楼前闹,五大三粗的汉子每天的工作就是举着牌子站在马路上高喊还我全麦面包!
国内生产导致了其产能极低,而国际上又没有任何可开拓的资源,美国并不支持这个二战盟友,原因很多元化,包括美苏关系在内为主要成分;北极熊更希望这个国家趁早消失,以打通红场和东欧中心地带的直捷通路;中国.....?呵呵!英法等欧洲强国就更不用想了,原因是波兰没有任何可以让这些国家动心的利益,也就失去了交换的前提。
但波兰还有个朋友,对的,是日本,日本将自身的大量电子生产线卖给了大波波,所以,现在年纪在30-50岁之间的朋友们会记得,老式的手机里,松下和索尼的手机都是Made in Malaysia或者Made in Poland。
波兰的综合国力如何?
波兰的综合国力很强,基本上属于一流的实力了,不管是经济、军事还是文化,都很强。
首先说说经济,波兰的经济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波兰已经加入了欧盟,也融入了欧盟的大家庭,波兰的人均经济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居民的收入水平跟西欧国家相当,说明波兰已经步入的发达国家的行列。波兰不仅仅人均GDP方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方面,也是发达国家的水平,已经家里了比较好的福利体系。同时,因为波兰是欧洲国家,波兰人如果觉得波兰不好,可以毫无阻碍地前往其他欧洲国家去居住、就医和学习。波兰人也可以很轻松的入籍法国、德国和瑞士等更发达的国家,就连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波兰人也可以很方便的过去。
其次说说军事,波兰因为已经加入了北约,一旦别的国家入侵波兰,有北约的帮助,因此波兰的军事实力实际上已经是全世界最强。波兰虽然自身的军事实力一般,但是有北约这个靠山,实际上军事实力已经是全世界最强。
第三文化方面
波兰已经彻底的现代化,自身的传统文化与欧美先进的文化已经完全融为一体,波兰民众已经可以毫无障碍的享受到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文化方面已经彻底的现代化。
综上,波兰各个方面均已经彻底地步入现代化,成为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对于他们的民众来说,综合国力之类的已经不需要关心了,因为他们已经可以享受到全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成果了。
波兰的综合国力如何?
波兰就是阿Q口中所谓的”俺家祖上也曾阔过“——公元9世纪和10世纪初生活在奥得河右岸和维斯瓦河左岸之间的西斯拉夫人逐渐演化出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夫舍等部落。公元960波兰部皮亚斯特家族的梅什科一世统一各部族,建立了波兰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皮亚斯特王朝。皮亚斯特王朝成功将西里西亚、马佐夫舍、波莫瑞和维斯瓦河流域均纳入了波兰疆域,成为斯拉夫国家中的大国之一。1385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以联姻的方式实行王朝联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为波兰国王,波兰由此进入亚盖洛王朝时期。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盟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予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全歼了由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瑞士人等组成的骑士团2.7万人。这一时期的波兰翼骑兵称雄欧陆,一时间波兰拳打俄罗斯、脚踩德意志,号称平独镇露大波波。当时的欧洲第一大国可不是俄罗斯,恰恰就是波兰——全盛时期的波兰国土面积一度达到过100万平方公里,这在小国林立的欧洲简直就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进入近代以后本来被波兰踩在脚下的俄罗斯和德意志日益崛起成为波兰东、西两面的劲敌。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这时属于波兰治理)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战后签订的《安德鲁索沃条约》规定:白俄罗斯的一部分、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克兰土地划归俄国。1733年-1738年波兰爆发王位继承战争,俄军趁机攻占华沙并强迫波兰议会选举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二世为波兰国王。1772年8月5日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三国在彼得堡达成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并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同时波兰国王在未经俄国沙皇批准前不得与外国宣战或媾和,至此波兰已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国家。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士也在该协定上签字,由此俄、普、奥三国第三次达成瓜分波兰的协议:俄罗斯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这次波兰被三国彻底瓜分,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
拿破仑战争时期波兰人在法国的扶植下一度建立了华沙公国,然而随着拿破仑的战败俄、普、奥三国卷土重来。直到一战后波兰才又迎来了独立建国的曙光:沙皇俄国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取代,这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的沙俄白军残部和国外干涉势力的双重挑战迫切需要打开外交局面,在这样的局势下苏俄政府于1918年8月29日宣布废除俄罗斯帝国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而德国政府则早在1916年11月因战争资源的不足而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以争取波兰人的支持,12月底德、奥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社会党人毕苏斯基(1867—1935)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1918年11月德、奥战败后趋于崩解,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波兰联合政府,宣告了波兰的独立。1919年12月8日独立的波兰共和国在巴黎和会上获得协约国的承认。
尽管波兰重新成为了独立国家,然而在经历历史上的三次瓜分后波兰的领土早已大幅缩水,波兰政府希望恢复1772年第一次三国瓜分之间的俄波边界线;苏俄方面则认为这些地区早已是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双方争执不下并最终诉诸战争: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向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发起进攻并趁苏俄国内混乱之际一度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广大地区;然而苏俄红军在国内局势相对缓和后对波军发起反攻并成功将波军驱逐出国土,随即苏俄红军一路攻入波兰首都华沙城下,然而在这里苏俄红军遭遇了惨败。战后双方都声称自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波兰人声称自己成功保卫了国家;而苏俄方面则声称波兰向东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行动被击退。其实当战争结束时双方都一无所获——双方的战线回到了战争爆发前,充其量算是打了个平手。
对曾经历过惨痛亡国经历的波兰而言:能同身为庞然大物的苏俄打成平手实际上已被他们视为胜利,一时间波兰开始自我膨胀起来。恢复历史上最大版图的目标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这实际上对这个处于俄、德之间的地缘格局恶劣的国家而言其实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当然波兰也知道单纯依靠自身实力不足以周旋于俄、德两强之间,于是波兰同英、法等国缔结盟约以牵制俄、德。这一时期的苏波关系是比较紧张的:波兰始终没放弃收复历史上被沙俄侵占领土的打算;而苏联则认为波兰侵占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苏联方面则出于自身国防安全的考虑试图将波兰作为自己的战略屏障,于是1940年9月17日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攻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苏、德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瓜分了波兰。1940年4月至5月间苏联将被自己俘虏的2万余名波兰军队、知识分子和政界人士秘密处决于卡廷森林。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和美、英达成协议:苏波边境以寇松线为界,使苏联得以收回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与此同时波兰则从战败国德国获得领土补偿。总体而言:波兰的版图整体西移了200多公里,面积比战前缩小了约7.6万平方公里,大约损失了20%的领土。
二战后波兰成为了亲苏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但苏联在处理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时长期推行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使波兰民间始终潜伏着对对俄罗斯的敌意。1989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三共和国。此后波兰政治上奉行西式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波兰第三共和国宣称:自己继承的不是1945年之后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权,而是继承的二战中被苏联和德国联手灭亡的伦敦流亡政府的法统。1990年12月在华沙皇宫举行的新任波兰总统就职仪式上伦敦流亡政府总统将波兰第一共和国国旗、宪法原件和总统印信交给了新当选的波兰总统瓦文萨。
二战前的波兰是欧洲一个相对较为落后的农业国:1938年波兰的人均工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欧洲国家平均水平的20%左右。根据波兰官方公布的数据:在二战期间波兰军民伤亡750万,其中死亡650万,如果按人口比例计算波兰在二战中的死亡率为21%,是二战参战国中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整个二战期间波兰一半以上的工厂遭受破坏,工业生产能力损失50%,这对工业基础本就脆弱的波兰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1944年苏联红军反攻到波兰境内,波兰随即在苏联的扶植下成立了人民政权。1946年1月波兰颁布工业国有化法令:将全国大中型企业及国民经济其他主要部门(交通运输、邮电、银行等)收归国有。工业国有化为战后波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为波兰的工业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到1949年波兰经济已恢复到1938年的水平。1950年工业在波兰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达到24.3%。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波兰的工业生产水平已超过战前水平并为此后波兰的重工业建设打下了基础。六十年代波兰已发展成为东欧各国中钢、无机肥料、硫酸、水泥、拖拉机、火车车厢和汽车等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进入七十年代后工业在波兰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增加到54.6%。1951-1979年期间世界工业的年均增长为6.3%,而波兰则达到了10.2%。
然而这一时期波兰几乎完全复制了苏联高度管控下的计划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产量、产能,而忽视消费者的要求和喜好,与此同时波兰也出现了和苏联一样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的问题。进入八十年代后波兰经济开始了长期的停滞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改善,人们对现状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这种不满情绪最终在1989年以剧变的方式释放了出来。在剧变后的头两年里波兰政局一度较为混乱,与此同时波兰的经济水平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从1991年开始波兰的经济水平有所好转,但并未恢复到剧变前的水平。1993~2000年期间经济持续增长,2000年甚至实现了7.1%的增长率,这一速度在全世界都是较为罕见的,波兰也因此被认为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经济转型最成功的典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波兰也致力于国民生活福利水准的提高,目前波兰的医疗、教育水平已与西欧传统的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在价格上比西欧国家低得多,以致于波兰每年都会吸引1000多名外国人到波兰旅游看病。当然除了因为看病而来到波兰的人之外,来波兰旅游散心的人也不在少数:维利奇卡盐矿、奥斯威辛集中营及比亚沃韦扎森林等景点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波兰曾为世界贡献过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以及现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哥白尼等杰出人物。在波兰每五年都会举办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这被誉为是全世界最具权威的钢琴比赛之一。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涌入波兰,这为波兰带来了巨大的旅游业收入,迄今为止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波兰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自1989年剧变以后波兰在外交政策上积极推行亲美融欧的路线,致力于融入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1999年波兰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北约东扩进程中首批被接纳的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2003年6月波兰以全民公决的形式同意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波兰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2007年12月21日波兰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截至2016年波兰的人口数量已达3794.8万、GDP总量约为4713.64亿美元、人均GDP12690美元。就波兰的经济水平而言:已处于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不过与德、法等传统的西欧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相当的差距。波兰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其中正规军分为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三个军种:波兰陆军现役兵力16.865万人,编为10个师(其中1个装甲骑兵师),17个旅(其中1个空中突出旅),24个团(其中2个战斗直升机团、3个地地导弹团、11个地空导弹团),拥有T-55型坦克862辆、T-72型坦克809辆、PT-92型坦克58辆;包括海军航空兵在内的波兰海军现役兵力1.7万人,拥有潜艇3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小型护卫舰4艘、导弹快艇7艘、巡逻艇22艘等装备;波兰空军现役兵力5.61万人,编成3个军,下辖7个歼击机团、4个对地攻击歼击机团、2个运输机团、5个防空导弹旅及1个独立团,拥有作战飞机356架、武装直升机47架。
波兰的综合国力如何?
波兰的国民素质及综合国力的基础都是不错的:说句笑话波兰国又小而见到大国强国俩边倒:二战结束后波兰便没有大的战争毁灭性:在大国强国跟都是以顺从的国策或思想:也就成了世外桃圆发展现在应该是可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