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要杀楚怀王?

楚怀王算是项羽生平最大的败笔了。好好的挟天子已令诸侯,硬是被他玩儿成了弑君犯上。

在历史上,有两个楚怀王,一个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熊槐。

熊槐在位期间被张仪以六百里地换取与齐国断交之言所骗,怒而兴师伐秦,一战败于丹阳,再战败于蓝田。使得楚国军事实力大降,虽然后期趁秦国季君之乱之际攻越,尽收故吴地,但楚国最后还是没有在在列国角逐中取胜,被秦所灭。熊槐本人也在与秦国讲和时被扣押,最后客死秦国,谥号为“怀”,是为楚怀王。

而另一个楚怀王则是熊槐的孙子熊心,秦朝末年的反秦义军领袖之一。熊心虽然是楚国王室后裔,但他所在的时代楚国已经灭亡,所以最初熊心隐居起来,以放羊为生,落魄不堪。直到项梁和项羽叔侄起兵反秦,为了聚集民心,找到了熊心,尊其为楚怀王。秦朝灭亡后,熊心被项羽指使麾下将领英布所害。

那么问题来了,项羽身为楚国贵族子弟,为何要害楚怀王熊心呢?

其实项羽做出这样的举动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他和熊心的矛盾早已深种,痛下杀手只是时间问题。

熊心虽然是楚怀王,但对于项羽来说,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当初熊心还是个放羊娃的时候,是项羽的叔叔项梁找到熊心,并且将其推上了王位。换句话讲,熊心的荣华富贵都是项羽他们家给的。而项羽和叔叔项梁之所以会找熊心,也仅仅只是看中了他的楚国王室血脉,希望借助其楚怀王后裔这么一个身份,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军。所以,熊心的虽然是楚王,但并没有实权,只是一个傀儡罢了。

然而,熊心在当上楚怀王之后,并不甘心只当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他一直在暗中积聚自己的实力,希望能够摆脱项羽叔侄的控制。为此,熊心扶持了不少新的势力,比如刘邦、宋义等等,用以来制衡项梁的势力。

后来,项梁战死于定陶,熊心抓住机会,将楚国的军权拿了回来。此后,熊心对项羽一直都很提防。他与楚国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但却不让项羽西行入关,而是让他跟着宋义一起北上救赵,很显然他就是担心项羽壮大实力。

这一切,项羽都看在眼里,但形势比人强,他无法反抗熊心。直到巨鹿之战前夕,他借宋义怯战不前为由,杀了宋义,夺取楚怀王派出救赵的楚军控制权,并在随后的战斗中,破釜沉舟,一举击溃秦将王离率领的二十万长城军团。一时间,项羽声威震天下,各路诸侯纷纷附庸,唯其马首是瞻。

此时的楚怀王熊心,虽说不愿看到项羽坐大,但同样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承认项羽的地位,封其为上将军。然而,项羽胸怀大志,一个敢说取代秦始皇的人,又怎会满足于一个小小的楚国上将军呢?

秦朝灭亡后,项羽想要称王。但是,熊心不想让项羽称王,面对项羽封王的请求,他给出的答复是“如约”,意思就是还按照当初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立刘邦为王。

他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想要看到项羽和刘邦掐起来,自己渔翁得利。项羽也确实差点上当,当他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恼羞成怒,立马就准备点兵攻打刘邦。当然,刘邦非常懂事儿,不仅没有称王,还专门赴了鸿门宴,给项羽赔罪,表示这个王位应该由项羽来做。

总之,一场鸿门宴下来,项羽和刘邦的矛盾暂时化解,楚怀王的如意算盘也宣告落空,同时也失去了对付项羽的最后底牌。

由于兵权掌控在项羽手中,而当时天下诸侯也大都依附项羽,所以熊心已经无法对抗项羽,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凭项羽安排。项羽认为熊心这个楚怀王乃是他们家立的,而且没有什么战功,没资格来指手画脚。

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

于是,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大封诸侯,成为实际上天下霸主。而楚怀王熊心则是被其尊为“义帝”。

关于义帝的说法,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明代谢肇淛所认为的犹如假帝,比如我们称假肢也叫义肢。

项羽尊怀王为义帝,犹假帝也。

另一个则是宋代洪迈所说的因为大家的拥护尊戴,也就是大家把你供起来,还是块招牌。

众所尊戴者曰义,故称义帝。

不管那种解释,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熊心被彻底架空,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君主。他不仅楚王的尊号被项羽抢了,连自己的都城彭城都被项羽给强占了,自己则被项羽以“帝者居上游”的借口迁到了郴县。郴县地处蛮荒,名为迁都,实为流放,熊心自然是不想去。

但是熊心没办法,还是那五个字,形式比人强。然而,就算是这样,熊心还是没能善终。他在去往郴县的路上,被九江王英布所杀。而英布当时是项羽麾下,所以这笔账自然也就被算在了项羽头上。

总的来看,项羽杀熊心,确实是在情理之中。双方不仅有着夺权、封王的恩怨,更有着关于权力的矛盾争斗。即使是在项羽分封诸侯,大权在握之后,熊心依然存在着威胁。因为当时的楚国并不是铁板一块,吕臣、陈婴、灵常等楚国高层依旧是以楚怀王为首。

但是,项羽动手的时机不对。虽然当时秦朝已灭,楚怀王失去了拉拢人心的作用。但毕竟还是义帝,是楚国名义上的君主。当时天下未定,北边的齐国因为不满项羽分封,一直动乱不断,而西南的刘邦更是虎视眈眈,大有打回来的意思。此时杀了楚怀王,无疑是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么一张底牌,更给了刘邦进军的借口。

当初刘邦就是以给义帝报仇为借口,号召天下诸侯,讨伐项羽。在得到诸侯响应之后,刘邦纠集了56万大军,直接端掉了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虽说后来项羽将刘备的诸侯联军击败,但自己这个弑君的名声是传出去了,让刘邦在后续的楚汉对峙阶段站在了道义制高点。

当然了, 基于这么一个结论来看,似乎项羽又不具备杀熊心的理由了。毕竟熊心本就只是死在去郴县的路上,动手的也是英布,而不是项羽。而且英布在杀了熊心之后,和项羽便疏远了。项羽北征齐国,征召英布,英布托病不去。而后刘邦攻打彭城,英布也不为所动。最终英布还投靠了刘邦,站到了项羽的对立面。

更有趣的是,刘邦一直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面对英布这个真凶,他却与其友好的结盟了。以上种种表现,都似乎是在证明,熊心的死和刘邦有着更大的关系。

所以相较而言,反倒是刘邦的嫌疑更大,毕竟熊心一死,刘邦才是最大获益者。

项羽为什么要杀楚怀王?

项羽杀楚怀王是个比较弱智的决定,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不会有此昏庸之举。他不仅背负了一个弑君的恶名,寒了楚人的心,还给刘邦留下诸多口实。

刘邦野心很大,不满项羽已久。本来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先入咸阳,理应拜为关中王。但最后却被项羽封到了当时是不毛之地的汉中,项羽还假仁假义的说,巴蜀之地亦属关中。

刘邦愤懑不已,但当时实力不济,只有敢怒不敢言。他回到汉中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实力大增后,继续向东誓与项羽一较高下,但苦于一直没有合适的借口。项羽杀了楚怀王,恰好给了刘邦绝好的借口和理由,他号召各诸侯王起兵为楚怀王报仇雪恨,讨伐大逆不道的项羽。

说了这么多,楚怀王到底何许人也呢?项羽为何要杀他呢?

楚怀王熊心本是个楚国贵族,楚国被秦国灭了之后,躲在乡间过着隐居生活,以放羊为生。如果没有遇到项梁,他也许会苟全性命于乱世,平平淡淡了此一生。

但项梁找到了他,他的人生从此不再平淡,他注定要在这场波诡云谲的历史动荡中留下印记。只是如果他知道最后的结局,也许他会躲得远远的,躲到永远都不会被别人找到的地方。

楚怀王可不是普通的放羊娃,他血统高贵,性格英明果敢,读过书识过字,见过大世面。苏轼曾评价他说: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他觉得项梁找到他,是命运使然,是天意。他要珍惜这次机会,他要带着使命,为家族也为自己赌一把。于是,他跟项梁走了,他知道自己是个傀儡。

后来,项梁在定陶之战中战败身死,楚国形势一片危机。秦将章邯错误估计形势,认为楚国大势已去,已不足为虑,转而北上攻击赵国。

这样,楚国暂得喘息之机。这对于楚怀王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现在只要他能搞定项羽,便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楚怀王。于是他当机立断,先将都城迁到彭城,然后重整各部军事力量,果断收了项羽和吕臣两只部队由自己直接统帅,同时借机培植提拔亲信宋义。

然后,他发表了著名的政治宣言,先入咸阳者为王。令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北上救赵国,令刘邦西进攻击秦国都城。这时候,项羽不干了,他一直是主将,现在让他干二把手,他心有不甘。况且咸阳在西面,他北去救赵,等于舍近求远啊,于是向楚怀王请求和刘邦一起西进,楚怀王和楚国老将拒绝他的要求,理由是项羽杀伐无度,经常屠城。(后来,项羽屠城咸阳,火烧阿房宫,更像是泄私愤。)

项羽十分气恼,但叔父项梁死了,他现在势单力孤,只有北上途中再作打算了。

果然,北上救赵时,项羽以宋义屯兵观望为由,发动兵变,杀了宋义,重新夺取了军权。他亲率大军与章邯大战九次,秦军大败,章邯投降。一时间,项羽威震天下,风头一时无二。

打败章邯后,项羽带领大军一路西进,途中听说刘邦已经进了咸阳,气恼不过,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刘邦是关中之王了。

项羽感觉自己功劳最大,于是向楚怀王争功,要求立他为王,但是楚怀王一句“如约”,让项羽动了杀机。项羽向各将宣布,楚怀王本是项梁所立,但他寸功未力,于是他撇开楚怀王,自己开始分封诸王。

他自封为西楚霸王,分了当时最为富庶的土地,把刘邦支的远远的,支到巴蜀不毛之地。还将秦地一分为三,给章邯等秦国降将,让他们牵制刘邦。这分封明显带有情绪,似乎故意做给楚怀王和刘邦看。

项羽余怒未消,他把楚怀王迁到了彬县,并暗中派人将其杀害。

楚怀王还是赌输了!其实项羽也输了!

项羽为什么要杀楚怀王?

谈到这个问题,一定要明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

楚怀王是谁立的?

项羽的叔父项梁在范增的建议下立的楚怀王。其目的就是反抗秦朝的起义斗争中能够树立一面政治正确的大旗,尤其是在反秦义军首领陈胜、吴广等人去世,楚地群龙无首的情况下。

事实上也是这样,项梁立了楚怀王后,整个楚地的反秦义军基本上归顺到了楚怀王的名义旗帜下,和项梁的实际旗帜下,不服从的,如景驹、秦嘉基本上被项梁灭掉,于是在楚地,楚怀王成了名义上的领袖,而项梁成了实际上的领袖。

项梁战死后,楚怀王一度有过想夺权的举动,后被项羽以斩杀宋义所挫败,项羽斩杀宋义后,实际上在楚军中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由此可见,楚军中的拥项势力远远大于所谓的楚怀王亲信。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巨大的战绩击溃了整个秦帝国的主力军队,这让项羽一跃成为整个天下反秦义军的领袖,在项羽进入关中后,秦帝国灭亡。秦帝国一灭亡 ,整个天下的政治局势就处于权力的真空,项羽作为诸候的领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选择了以分封18路诸候作为当时的政治局势。

项羽的分封没有错,但他的很多政治行为做错了,这其中就包括杀楚怀王。

项羽分封了18路诸侯为王,封自已为西楚霸王,封楚怀王为义帝,以下属分封上司,这也是一大壮举,你仔细看项羽的分封,想到了什么了?

没错,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依靠实力取得霸主地位,然后是周天子封的,项羽也是依靠实力取得霸主地位,然后项羽是自封的,项羽在分封之初的政治格局就是想要效仿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以天子+霸主+众多诸候国的政治格局来代替秦朝。

分封制在当时的东方六国有着绝对的心理地位,反而是郡县制是当时极少数支持的制度,就连秦朝内部,除了秦始皇和李斯外,反对郡县制的大有人在。因此,项羽的分封符合人心,但是项羽对待楚怀王的态度,则是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如果项羽很有政治的眼光的话,他应该“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他真这么做了,那么历史上首次“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的人就不是曹操了,但显然项羽不是这样的人,项羽的分封,除了建立政治格局外,还有迫于现实的考虑。

项羽的分封也有着迫不得已的理由,项羽在参与巨鹿之战前有5万嫡系楚军,直到项羽分封时,他的嫡系部队仍是那5万楚军,除此之外,号称40万大军的项羽手下,还有着很大一部分跟着项羽混的各路诸侯,名义是手下,实际上独立的,等着分享一杯灭亡秦朝之后的果实。

项羽如果不分封,这帮人势必闹翻天,包括刘邦在内也是一样,而项羽又不能与全天下为敌,只好将分封作为权宜之计,包括他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也并非项羽发善心,而是局势所为,杀了刘邦,其它诸侯会不会反?

等到18路诸侯分封完毕各回封国时,项羽就开始了自已的动作,只要18路诸侯分散,任何一个诸侯都无法与项羽对抗,并且项羽的分封就有故意让诸侯们火拼的意思,故意投靠矛盾的意思,然后项羽再从中坐收渔翁之利,一个一个干掉。

但项羽为什么先杀了楚怀王?

因为楚怀王是第一个障碍。

项羽曾经在秦始皇巡游之际,说过”彼此取而代之“的话,这无疑是项羽的一个野心,在分封完毕,项羽解除暂时的顾忌之后,项羽的野心开始显露,项羽仍是想当天下共主的,只是不是皇帝的称谓,皇帝是秦始皇发明的,项羽是灭亡了秦朝的人,他想秦朝的天下,却不想要秦朝的制度。

项羽杀义帝楚怀王,就是想自已当天下共主,只是操之过急了。

在分封之初,项羽曾派人向楚怀王表达自已的分封意图,但楚怀王却没有同意,这让项羽在天下诸侯面前失掉了颜面,虽然项羽没有理会楚怀王的命令,但是难保这样的命令在今后会不会再次或多次出现,如果楚怀王与其它诸侯联合起来了呢?

所以项羽杀楚怀王,就是为了消除这种隐患,避免项羽在收拾其他诸侯的时候,楚怀王联合其他诸候来反对他,干脆杀了杜绝,另外立楚怀王也是为了反秦的需要,现在秦都灭亡了,楚怀王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从项羽的角度想问题,就是这样。

项羽为什么要杀楚怀王?

项羽杀楚怀王,有很多原因,不是单一的政治因素,也包括自己的个人情感。由于楚怀王是项氏所立,项羽打心里就瞧不起他,认为不过是项羽所立的傀儡罢了。在反秦战争中,项羽与楚怀王也有不少矛盾,这些矛盾积累下来,最终为项羽杀之埋下伏笔。

第一,楚怀王乃是项梁项羽叔侄所立

公元前208年初,吴广、陈胜先后死于非命,张楚政权穷途末路。当时陈胜的部将推项梁为楚上柱国,由于张楚政权没有实际领袖,项梁遂召集诸路义军首领商议大事,刘邦以沛县义军领袖的身份参加会议。经过讨论,项梁听取范增的建议,立战国末期楚怀王之孙为楚王,仍称为楚怀王。如此一来,楚政权得以延续,新上台的楚怀王名义上是政权的国王,实际上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罢了。

第二,项梁死后,楚怀王有意压制项羽

项梁战死后,对楚怀王来说,这是掌握实权的一个难得机会。楚怀王开始有意识地去除项氏对政权的影响力,压制项羽。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其一,楚政权要派出一支奇兵奔袭关中,楚怀王与诸将领约定,先占据关中者,可以称王。在称王的诱惑下,刘邦自告奋勇前往。除了刘邦之外,还有一个人自告前往扫荡关中,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抱着给叔父报仇雪恨的决心,强烈要求领兵进攻秦都。然而,一些将领游说楚怀王,认为项羽为人十分残暴,所到之处,动辄屠城,让他攻打关中,推行恐怖杀戮政策,定会大失民心。楚怀王也不希望项羽坐大,遂否决其请求,而是指派给他第二个任务。

其二,楚怀王指派给项羽的任务,是解巨鹿城之围。然而,在人事安排上,楚怀王显然有小算盘,他指派的援军总指挥是上将军宋义,项羽仅仅是次将军。可见,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就想方设法要压制项羽了。

第三,项羽杀宋义解巨鹿后,对楚怀王愈发轻视

楚怀王机关算尽,一件事他没算到:项羽竟然把宋义给杀了,自己当代司令。当时一些见风转舵的将领便纷纷说:“立楚王的也是将军一家,如今将军诛乱,我等愿听从将军。”迫于压力,楚怀王只能承认现状,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巨鹿之战,奠定项羽作为反秦联盟军事首领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他与楚怀王的矛盾就更大了。特别到了秦国灭亡后,在如此封赏功臣一事上,项羽与楚怀王意见相左,导致项羽决心架空楚怀王。

第四,项羽架空楚怀王

秦帝国倒了,剩下来的,就是一场瓜分权力的盛宴。谁来主持这场盛宴呢?刚开始时,项羽还给楚怀王一点小面子,请示道:“要如何封赏功臣呢?”楚怀王回答说:“按照以前的约定。”项羽一听,非常不高兴,以前的约定,是楚怀王与诸位将领的约定,不是与项羽的约定。

项羽不干了,他把各路义军头头叫过来,对大家说:“怀王只不过是我们项家所立,没有任何征伐之功,凭什么有分封诸王的权力呢?只是天下暴动刚兴起时,不得不借助六国君主后裔的号召力。这三年来,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都是在座诸位与项某人的功劳。”大家纷纷表态,项将军说得有道理,我们就听您的。

楚怀王碍手碍脚的,项羽索性把他赶到江南,扔给他一个“义帝”的名号,其实有名无实,自己则称“西楚霸王”,主持分封诸侯的事宜。

第五,痛下杀手,项羽杀义帝

项羽乱封诸侯,最终导致新一轮的内战。

应该说,项羽这个人的政治能力是很低的。内战开始后,项羽面临两线作战,东有田荣,西有刘邦。这时,他担心田荣刘邦这些军阀会打出楚怀王,即义帝的旗帜。他觉得义帝(即楚怀王)的存在始终是个威胁,虽然无权无势,但在名义上还是各路诸侯共尊的元首,不如斩草除根算了,便派人处死义帝。

项羽杀楚怀王,有自己的好恶心在里面。但是不能不说,他的这个做法,只是证明自己在政治上的无知。刘邦抓住机会,为义帝发丧,三军缟素,强烈谴责项羽流放并杀害义帝大逆不道的残暴行为,号召各诸侯共同出兵,诛杀弑君者项羽。说到对政治的理解,项羽远不及刘邦,他只是个惟武力论者,只知道采用武力手段高压统治,而刘邦显然技高一筹,利用义帝被杀一事,大做文章,以争取得到诸侯国的认同,并且由此而成为反项集团的盟主。

可以说,项羽的失败,是从杀楚怀王开始的。

项羽为什么要杀楚怀王?

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楚怀王,其中第一位名熊槐,他在公元前301年受秦昭襄王之约前往武关会盟(屈原曾经阻止过他),结果被秦昭襄王扣押,三年之后抑郁身亡。楚怀王的去世让楚国人非常痛心(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这也正是“秦灭六国,楚最无罪”的来历之一。第二位楚怀王熊心是熊槐的孙子,他本来已经流落到民间以牧羊为生,后来被项梁拥立为楚王,仍称楚怀王。熊心可以说一生都是项氏家族的傀儡,基本上没有掌握过实权。那么,这样一位傀儡人物,项羽却为什么非他杀不可呢?楚怀王之死对项羽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一颗棋子

熊心虽然是楚国王室后裔,但是已经沦为牧羊人的他本来已经脱离了世间纷争,而陈胜、吴广等人掀起的秦末大起义却再次将他卷入了政治斗争之中——他特殊的政治背景让他成为一颗棋子。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陈胜最初并没有辅助六国复国的意愿,但是在起义形势席卷全国之后,便再也没有能力阻挡曾经的属下称王了,而陈胜本人也在内忧外患之下被杀。已经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的项梁正是在此时第一次与范增相遇,范增给项梁提出的第一个重大策略就是拥立楚王之后,项氏世世为楚将,拥立楚王之后则更利于提高楚军的号召性。项梁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在民间寻找到了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并将他立为楚王,仍称楚怀王。

一颗不甘被人摆布的棋子

但是,从后期的作为来看,楚怀王熊心绝对不是一颗甘心任人摆布的棋子,他的政治能力在项梁死后才发挥出来。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被连续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开始骄傲轻敌,最终被秦朝将领章邯所杀。楚怀王熊心在项梁死后采取了三个重大政治举措,这都表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与刚毅果敢。

第一、楚怀王迅速收回了兵权,把枪杆子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

第二、楚怀王调整楚国的政局,让代表不同利益的队伍彼此牵制(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第三、约定先入关者王之。这是楚怀王熊心压制或者说要摆脱项氏家族的最重要的证据——他破格提拔了宋义为楚军的大将军(是为卿子冠军),项梁的侄子项羽位列宋义之下,并与宋义一同北上救赵(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大家注意,这一项安排是在楚怀王已经约定“先入关者王之”之后,项羽当然明白楚怀王这是不愿意把灭秦立功的机会给他,所以,项羽再怎么争取西征,楚怀王都严词拒绝(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项羽的反击

在项羽奉命北上之后不久,他便矫楚怀王之诏诛杀宋义,迅速掌握了楚国的军事权力,随后,他又不得不将此事向楚怀王汇报。而已经处于下风的楚怀王被迫成为了项羽的地位,并将他任命为上将军(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此时,楚怀王和项羽心里都很明白——他们俩已经决裂了。

楚怀王之死

刘邦等西征大军最终不负众望,顺利进入秦国首都咸阳,并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随后,项羽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成为咸阳城真正的主人。但此时,楚怀王依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项羽把灭秦的捷报传到彭城之后,楚怀王却依然坚持先入关者为关中王(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他此时的坚持可能出于两点:

第一、志在挑起项羽与刘邦的矛盾,让他们彼此消耗,已达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第二、自知大势已去的楚怀王在赌气。但是不论出于哪种原因,楚怀王简单的“如约”二字让项羽震怒不已,他对部下说:

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之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已经拥有最高军事权的项羽此时当然有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的资本,再说了,楚怀王确实是项梁为了达到灭秦的目的而设置的一颗棋子,现在胜局已经锁定,这颗棋子似乎也就没用了。

在象征性地尊楚怀王为“义帝”之后,项羽把义帝迁往荒芜的江南,随即将楚怀王弑杀(冬,十月,项王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杀之江中)。

项羽为何要杀楚怀王

项羽击杀楚怀王可能包含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如前文所述,项羽认为楚怀王就是项家的一颗棋子,他的使命随着秦朝的灭亡而结束,况且,这颗棋子并不愿意听人使唤。第二、项羽想当天下共主。我们没有证据表明项羽想称帝,但是他肯定是想当天下共主的——分封十八路诸侯就证明他正在抛弃秦始皇所创建的皇帝制度,恢复周朝的分封制,而有资格分封诸侯的人便是天下共主。此时项羽虽然拥有天下最强大的力量,但是他的地位却依然是诸侯王,若想成为实至名归的天下共主,则必须除掉他的上司楚怀王。第三、项羽为了泄私愤。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同时拒绝了项羽西征的请求,随后项羽又矫诏杀死宋义,夺回了兵权。这个事件这已经让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项羽杀楚怀王有着泄私愤的一面。

但是不论项羽是出于何种目的除掉了楚怀王,这都让他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秦国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各路诸侯都拥有强大的势力,项羽在此时不理智地放弃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特权,让本已野心勃勃的刘邦抓住了把柄。在楚怀王被杀之后不久,刘邦便“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随即组织五路诸侯发动五十六万联军,以“击楚之杀义帝者”为由出击项羽。

楚怀王熊心可能是不小心被卷入历史旋涡中的一片叶子,他无力改变大局,也最终会逐渐消失,却也被岸上的人看到并铭记。

项羽为什么要杀楚怀王?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原诸侯国贵族势力纷纷兴起,共诛暴秦。楚名将项梁听从范增建议,想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势来推翻暴秦,于是从民间找来楚怀王熊槐之后代熊心,仍立为楚怀王,称为义帝。

其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想要借楚怀王的名义,拉拢诛秦的各路义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举灭秦。

既然立熊心为楚怀王,哪怕是做傀儡,表面上还是应该尊重他,礼待他,那么为什么灭秦后,项羽就秘密杀害了楚怀王呢?这其中的原因请听有书君分析分析:

项梁侄子盖世英雄项羽霸气冲霄汉,神勇无人能敌,他就像平原上一匹脱缰的千里马,一跃千里,无拘无束,只有他超越别人,管理别人,不可能听从他人的管束,掣肘他的思维与行动。

然而这个熊心在项梁战死后却假戏真做,当起了各路义军真正的义帝,准备接过项梁的衣钵自己统领义军。这项羽怎肯受制于人,于是一场内部争权的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项羽决不肯受制于人,熊心也有思想有抱负,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最后义帝被项羽秘密杀害,有书君觉得具体原因如下:

一、楚怀王发号施令时故意贬低项羽为副将,惹恼项羽埋下祸根。

真做假来假意真!熊心由一收羊人被拥为楚怀王,挑起了他作为楚王后代的血性,在项梁战死后,便想勇挑大梁,做一回真正的楚怀王,于是他迁都彭城,分封刘邦、项羽等人,并亲自打理楚国政务和军事,开始调兵谴将,发号施令,急着收回军事大权。

楚怀王认为项羽最喜欢屠城,于是在分配军事任务是派自己的亲信宋义为上将,而让项羽为副将,故意贬低项羽身份,压制项羽的权力,让两人协同救赵,却又叫刘邦向西攻秦。

楚怀王的如意算盘打得当当响,他要不可一世的项羽屈居宋义之下,如救赵不成功,战死沙场,或战败而归,项羽都自毁前程;如救赵成功,功劳首先记在宋义身上,而军权却回到自己手上。

更可气的是楚怀王还与众路义军约定:先入关中灭秦者为关中王!这块大蛋糕可是人人想吃,却把项羽支去北方帮助赵国,这不是南辕北辙,离咸阳越来越远,这一号令对项羽极不公平,这楚怀王的心思,便就是要晾着实力最强的项羽。

谁知项羽不吃这一套,以宋义抗命不前杀了他,自己称为假将军,率领军士破釜沉舟,在巨鹿以一敌十,杀得秦军无还手之力,连章邯大将都不得不投降。

项羽此战以少胜多,声威大震,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军权更盛,这楚怀王的如意算盘落了空,而项羽心中对楚怀王的不满怨恨却在累积,本来就只想让你做个牵线木偶,你却假戏真做,当起真王来跑到前台发号施令,而且又故意压制贬低实力战将项羽,这项羽又不是能够忍气吞声之辈,岂能就此罢休!从此以后在项羽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找楚怀王秋后算账那是迟早的事!

二、秦灭项羽申请分封,楚怀王回文如旧约,伤及项羽自尊增新恨。

众所周知,刘邦在张良等的辅佐下,先入咸阳成功灭秦。项羽救赵成功再回头西进,已经晚了一步,项羽欲发兵攻打在函谷关设防的刘邦,却被刘邦得到了消息,刘邦深知自己实力难与项羽抗衡,便主动到鸿门谢罪,才免去一死。

项羽要封自己为关中王,刘邦不敢说半个不字,然而在向楚怀王申请的时候,楚怀王却说我不能在众义军面前食言,要按旧的约定封王。这把项羽的自尊心刺得拔凉拔凉,心想人家刘邦都没有说不肯,你一个傀儡管得也太宽了!

原来立你为楚怀王,是为了让你能够吸引更多的义军来灭秦,现在秦国已灭,楚怀王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留着伤及自尊及徒增掣肘的烦恼。

项羽一不做,二不休,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义军,完全不听楚怀王的聒噪,他要回大本营彭城,当然得遣走楚怀王,于是立楚怀王为义帝,送他离开彭城去郴州,又悄悄令英布等在路上不动声色动手杀了他,从此没人指手画脚,西楚霸王可以放开拳脚,称霸诸侯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项羽杀死义帝给了刘邦讨伐他的借口,刘邦与项羽断断续续打了四年,终究还是让先入咸阳灭秦的刘邦坐拥了天下,不但是关中王还是天下王,不管是巧合还是天意,楚怀王被项羽杀害,并没有给项羽带来好处,反而让他陷入被动,楚怀王死后还因他的政治影响力害苦了项羽。

楚怀王被项羽杀害,是一个傀儡必然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