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典当行柜台特别高 ,意义有什么?
这里面讲究其实挺多的,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就是为了安全。
典当行是干嘛的?以钱换物的。里面必然会有着大量的现金,所以很容易引起人的觊觎。特别是那些来典当物件的人,多半是走头无路,身上没钱,需要典当些钱财回去救急的。这样的人,往往对于钱的需求就要更为迫切。虽然可能无心抢劫,但是在交易过程中,难免心生偏激想法。
所以典当行是既特殊又非常高危的一门生意,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所扮演的角色,属于比较神秘、隐蔽的部分,柜台做高一点,正是为了与来店里典当东西的客人保持距离,用这样子的方式去告诉对方,我们之间的关系、距离应该止于此。
其高危之处则更是容易理解了,典当行里面的东西,除了贵重之外,有些是易碎品,为了避免它们受到“惊忧”,又或者是被贼人盯上,店家只好设置比较高、小的柜台,这样才能起到一种阻隔的作用。外人想碰想偷他们的东西,也就没有那么地容易了。
当然了,典当行的柜台做得这般高,其实也有着一个居高临下,突出自身优势的想法。
典当行不是慈善机构,他们也要赚钱,所以他们得压价。柜台做得高一定,掌柜的身居高位,居高临下,气势上就更好的压价。同时对于典当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
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如果不是家里经济上出现困难急需钱财的话,谁愿意拿自家的贵重物品去换钱,所以,对店家而言,这些人有求于人,就必须是放低姿态。而他们是站在高处帮别人度过难关的人。换句话讲,你是来求人办事的,没人请你来,你自己来的。
当然,这里面也不是完全的利益驱使,高柜台的背后,也有着一些人性化。柜台这么高,从视觉上、位置角度上来说,交易双方是不存在面对面交流的。
既然如此,典当东西的人用不着害怕自己的窘迫状态被典当行老板尽收眼底,这就意味着他们虽说经济上有困难,但心理上不需要去承受被对方看扁瞧不起的压力。当然,老板伙计就算有那样子的心态,也不会让对方过于直接地察觉到。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使得掌柜的这些工作人员,不会因为典当人落魄、可怜的眼神表情而动了恻隐之心,从而给出更高的价格,让老板少赚钱。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而且掌柜的一般只是打工仔,他们是为东家工作,而不是自己。有时候出于同情心,难免会伸出援手,毕竟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所以典当行的老板们,将柜台修得高一定,是双方无法面对面交流,一切通过物价本身价值估价,不掺杂个人感情。这样才可能少亏钱。
当然,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古代,现代的典当行,服务至上,都是沙发茶几上会客,绝对会让你享受宾至如归的感觉。
为什么典当行柜台特别高 ,意义有什么?
古代当铺(典当行)的柜台通常2米多高,如果是女子独自来典当,甚至都够不着柜台,两只手高高举起来也无济于事,需要当铺的伙计帮忙递上去,那么当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铺的那些“潜规则”。
当铺中坐在高高柜台后面的伙计叫做“朝奉”,其实这也很形象的表达了典当者和当铺在进行交易时候的画面。
通常典当者需要双手高高的举着要典当的物品,送到柜台上去,看上去非常恭敬,像是“朝拜”“侍奉”的姿势,由此诞生了当铺“朝奉”的职位。
这样在气势上典当者一开始就输了一头,当铺朝奉居高临下的样子给了站在外面的人一股心理上的压力,便于当铺压价。而对于当铺来说,出的价越低自己赚的就越多,因此当铺柜台之所以设置的这么高,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为了:压价。
另外一个潜规则是:我不看你疾苦,你也别劝我大度。柜台后面并不是一个相对高的平台,通常平台是在三阶楼梯上面的,而上面是一张张高大的椅子,柜台后面的朝奉并不是站着接物,而是坐在那里接物。
而且这个椅子设定的很奇怪,正面的横节设定的特别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朝奉有机会站在横节上,可以探出头去看外面的样子。朝奉从上班开始就只能坐在那里,高大的椅子使得自己的活动受限,只能用两只手接物,一双眼辨物,基本上不会和典当者有任何的眼神交流。
典当者多半是因为家贫无法过活,往往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多半带有一丝哀怜和恳求,而人皆有恻隐之心,朝奉的椅子和活动范围决定了恻隐之心被消除在无形之中。
没有眼神交流,自然谈不上同情之意,所以当铺是人性最决绝的地方,一方是因为彻底过不下去了才来当东西,而另一方又为了利尽量压价,典当开,我为利;你救急,屏障高;我不见你疾苦,你勿劝我大度,这就是当铺的日常了。
另外一点,当铺柜台设置这么高,还有避险的功能。当铺每天钱来钱往的,经常有大宗交易,店内动辄数千两、数万辆的现银,加上各种被当的奇珍异宝,当铺和钱庄一样,在古代绝对是盗匪的首选目标。
柜台设置这么高,外面的人压根看不到里面的景象,判断不出来这个当铺有钱还是没钱,柜台后面到底藏有多少伙计也瞧不出来,贼人便不敢贸贸然出手。
否则咔擦三五个人进来撞到了柜台,发现后面藏着20条大汉,那岂不是落得一个“浑身大汉”而归么?太惨了!
以上就是当铺柜台为什么要搞的这么高的原因了,除此之外,在柜台和大门之间,当铺大厅中央通常会置一扇屏风,这是为了不让外面来往的行人看到正在大厅中当东西的人的样子。毕竟古代去当铺多少有点丢人,是人生最尴尬的时候,为了避免被熟人看到,故而当铺会设置一扇屏风,侧面体现了“和气生财”的当铺规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世间的事总有个前因后果,任何事都不会平白无故产生的,当铺的柜台自然就蕴含了学问,你明白了吧。
为什么典当行柜台特别高 ,意义有什么?
当铺门坎比一般店铺高得多,柜台也高,有的在门内摆一列大屏风,一是为了安全,不让他人看见当铺内的情况,也不让熟人看见来典当者的窘相。当铺的柜台特别高,站在柜台前看不见柜台上的物件,这是为让典当者产生敬畏感,不敢和当铺争价。
为什么典当行柜台特别高 ,意义有什么?
这个问题,文史十八拍来回答。
当铺的柜台那么高,我认为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就是让典当者产生敬畏感,不敢和当铺争价;其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防砸、防抢。
以下为我的分析:
1.用高柜台,是想从心理上压制典当者,使其不敢讲价
(当铺的高柜台差不多高过中等个人一头。)
我们看到一些还遗留的当铺,可以发现这些当铺的门槛都比一般的店铺高很多,有的当铺台阶有8级,据说是为了防止水淹;其柜台特别高,之所以这么高,有一层的意思,那就是让典当者站在柜台前看不见柜台上的物件,还让其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被居高临下的下风位置,心理上自然就处于劣势一方,让其在心理上被压倒并产生敬畏心理,自然不敢跟当铺争价格。这是心理战的一个层面。
(去典当的人,多是生活不如意者,怕被人知道,心理上早已自我弱势。)
事实上,能去典当的人,多是落魄之人,怕被熟人看见,也不太敢声张,当铺在布置上,也是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状态的。比如有的当铺在门内摆一列大屏风,一是为了不让外人看见当铺内的情况,另外也是为了不让熟人看到典当者的囧相。在环境设置上,典当店铺多为石库门面,并在外堵或影壁上,写上一个楷书大“当”字,大到几乎占了整个墙面。
(这位老兄,个子实在有点矮了,高举双手还够不着柜台。)
店堂里面高大,窗户却又高又小,光线晦暗,黑黝黝的墙壁上,贴着一些红纸条,上面写着“失票无中保不能取赎”、“虫蛀鼠咬各听天命”、“古玩玉器周年为满”、“神枪戏衣一概不当”……再在店堂横门一溜砖砌的高柜台,差不多超过中等人一头,只有仰脸踮脚高举双手,才能交接钱货。在这样整体都比较晦暗的环境下,本来气氛都不太有利于典当者,再加上这么个高柜台,本来前来典当的人就有种做贼的感觉,这么一来,心理上更为弱势了,所以,大差不差,就不敢跟店铺计较了。
所以,高柜台,也是店家滑头的一个招数。
2.当铺窗口柜台很高,还是出于安全防范的考虑
(当铺在安全防范上,也是处处考虑的,包括高柜台就是。)
清朝光绪26年(1900年),北京劳苦大众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群起到当铺抢回了自己的衣物。当时《大清律例》中“抢夺财物者斩”,但人们也是不顾生死还是抢了,这让当铺不得不想象对策了。
有一副年画《北京城百姓抢当铺》就是受到百姓反抗精神的激励,记录的就是这个场景,所以当铺窗口柜台很高,还是出于安全防范的考虑,主要是为了防砸、防抢,当时可没有像现代银行那样比较完善的防盗措施。
(尽管有铁栏杆防护,掌柜的也不一定能阻止得了兵匪的抢劫。)
事实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当铺被抢是有很多先例的。对于当铺来说,最敢明目张胆地抢劫的,当然是兵匪了。收到贵重的物品,对于典当行来说是常事。因而一旦社会不太稳定时,这些贵重物品经常会引起散兵游勇们的注意。
五代时期,社会比较动荡,兵匪到处劫掠,后唐天成二年,也就是公元927年,皇帝下诏书,因为战乱,汴州,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公私典当行遭到了散兵游勇的抢劫,最后,在朝廷的干涉下,这笔损失最终由典当者自己承担,当时很多典当行因此关门歇业。
宋元战争结束后,很多典当行不敢营业,除了惧怕兵痞劫掠,还担心政府骚扰,除非后台异常强硬,一般普通人根本不敢涉足其中。
(当铺在历史上也处于高风险行业了。)
清初,社会秩序逐渐好起来,但是打劫典当行的事情还是不时会发生。顺治十七年,北京琉璃厂东门有一家典当铺子,在午夜时分被劫匪“跨马纵横”,杀了人,抢了财物,如入无人之境。在天子脚下,劫匪居然敢公然抢劫杀人,也可见当时典当铺子的处境了。
在康熙时期,江苏太仓有一帮子劫匪,抢劫了一家当铺,所以金银细软,统统给弄光了。广东交河县,一共有典当行十三家,但在咸丰三年兵匪四起事,一律关门歇业。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当时当铺有200多家,钱庄300多家,统统被劫匪勾结洋人兵痞劫掠得一干二净,被抢的金额,数量庞大,不下“数百万金”。
所以,对于当铺来说,这种事情是致命的。因而,处于安全防范的考虑,将柜台设得高高的,也是其防范的一大措施了。
3.“典当”二字最早出现的时候,也和抢夺有关
(当铺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典当起源于封建社会初期,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是在《后汉书》中。其中,该书提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甘陵相刘虞奉命攻打幽州,与部将公孙瓒发生矛盾。刘虞受赏了一笔钱,准备“典当胡夷”,不料全被公孙瓒给抢走了。这是历史上将“典当”两个字最早连用在一起的一次。但这个最早还是跟抢夺连在了一起,仿佛预示了典当这个行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了。这个典故也说明典当可能是兴起于汉朝的,距今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了。
当铺在中国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寺院的一大贡献。《南史•甄法崇传》记载,宋江陵令甄法崇孙甄彬,曾“尝以一束茔就州长沙寺质钱,后赎茔还,于茔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
(看着这些当票,就看到了当铺的历史。)
这里提到的“寺库”,有可能就是寺院经营的专门当铺,但更可能是寺院普通仓库兼营典当。另在《南齐书》中有:"渊薨,澄以钱万一千,就招提寺赎太祖所赐渊白韶坐褥,坏作裘及缨,又赎渊介幌犀导及渊常所乘黄牛。"
这可以看出,那时候,佛寺兼营典当或经营专门的典当机构。如果从南北朝算起,当铺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到了唐代,中国典当行就成为整个社会十分走俏的一个行业了。
为什么典当行柜台特别高 ,意义有什么?
有些人会觉得当铺的设置高高的柜台,是对前来当铺的客人的一种藐视,有利于压低抵押物品的价格,并非像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当铺设置高柜台,是因为当铺属于高风险的行业,这样的设置,是基于当铺的安全的考虑。
当铺通过验收了客人送来的典当物品之后,会根据典当物品的价格,相应的发放贷款,从而完成抵押。当铺会根据经营的状况,以及验货的经验,在当铺储备一定的钱财,票据等,以便于维持当铺的日常放贷业务。当然,不仅如此,当铺还会储存一些贵重的抵押物品。在古代,没有保险箱,也不存在安保和监控装置。因此对于当铺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被盗贼惦记上了。所以设置了高高的柜台之后,即使有心怀不轨之人也只能通过小小的窗口看到朝奉,看不到其他,而朝奉却可以清楚的看到窗口外面的情况。
为什么典当行柜台特别高 ,意义有什么?
“典当行”是一种古老的生意,据考证始于南北朝时期,又称为“当铺”、“典铺”。过去“典当行”的业务和现在的抵押贷款差不多。
比如你想做生意,苦于手头没有现金,不过家里有一件老古董,你可以拿着老古董到典当行抵押借钱。
这时候“典当行”老板要对你的老古董进行评估定价。
比如老古董值100两银子。典当行就借给你90两银子,双方约定还钱时间。
借钱期限三个月或者五个月,到期后你要按时还本钱和利息,这一过程叫做“赎回东西”。
如果到时你没有按时还钱,典当行有权力把你的老古董转手卖掉,用所得抵消借钱和利息。
当然了,典当行不会做亏本生意,他们都会把你的东西作价低一些,即便你不还借款,典当行转卖东西稳赚不赔。
讲真过去的“典当行”就是赚取高额利息的信贷银行。
大家可能从影视中看到过古代的典当行。(如图)
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典当行的柜台都特别高,典当东西的人根本看不到里面的人。
典当行为什么如此设计柜台呢?这里面还真有一些说道。首先典当行是一个“救急不救穷”的行业,其本质就是逐利和剥削。通常典当东西的都是些穷人,因为囊中羞涩急于用钱,明知道要被典当行压价,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让人家剥削。
典当行的老板摸透了这些穷人的心理,故意抬高柜台,就是在场景上给穷人一个下马威,给穷人造成一种压迫感,而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从气势上镇住了穷人,占据了心理优势,进而抢占话语权。
接下来在评估的时候,本来抵押的东西值十两银子,老板却故意说只值5两银子,一副爱当不当不屑一顾的样子。
典当行抬高柜台另一个目的就是,不让当东西的人看到当铺里面的情况。
有些不法老板会趁客人不注意的时候行“调包”计,抬高柜台就挡住了当东西人的视线,这样很难发现里面的人做了手脚。
总而言之,典当行抬高柜台是为了方便自己作弊和给人一种强势感,目的借以打击当东西人的信心。
文/秉烛读春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