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立残疾的儿子为太子?
选太子又不是选美,看重的是能力德行,而不是外貌。
朱高炽胖得快走不动道,并不代表其就因此被取消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以貌取人这一条标准,怎么都讲不通。人家康熙还满脸麻子呢。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他就应该是太子。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明祖训》
所以,出身是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关键因素。
当然了,朱棣是个强权人物,加上他自己也是得位不正,不是嫡长子,却当上了皇帝。所以他本身就违背了《皇明祖训》,开了先河。如此一来,他如果不按照朱元璋的规矩来,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而朱棣武将出身,常年征战沙场,对于朱高炽这种连走路都费劲的胖子,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好感。反而是次子朱高煦,为人勇武,颇有朱棣年轻时候的风范。特别是起兵靖难之后,朱高煦和父亲朱棣,在战场上共同拼杀,生死与共,这种背景下结下的感情更是深厚。
单从个人喜好来说,朱棣更喜欢朱高煦。但他最后依然选择了朱高炽,因为他知道,朱高炽才是自己最优秀的儿子。
朱高炽虽然身体一般,但脑子好使。
此人端重沉静,大智若愚,不仅行政能力强,而且德行极佳。无论是朱棣靖难南征,还是驱虏北伐,朱高炽在后方都将一切打理得仅仅有条,全然找不出什么缺陷。
比如当初朱棣带着朱高煦起兵靖难,让朱高炽在北京留守。结果北京城遭到了建文帝麾下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围攻。当时朱高炽手中仅有万余兵马,要是一般人面对这种场面估计早就投降了。
要知道当时建文帝可是派人送信给朱高炽,让他大义灭亲,然后承诺不追究责任,还给其裂土封王。但是朱高炽没有背叛自己的父亲,同时还领军守住了北京城,保住了朱棣的老巢。
否则,就算朱棣和朱高煦再怎么勇武,也免不了被釜底抽薪。所以,靖难之役,朱高炽功不可没。其作用堪比刘邦之萧何,曹操之夏侯惇。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他稳坐太子之位。
而再其后的太子生涯中部,朱高炽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朱棣远征时,一般都是由他以太子身份监国。其不仅将内政治理的井井有条,还保证了朱棣多年来南征北战的粮饷供给。朱棣的永乐盛世,有他朱高炽一半的功劳。
当然,除了能力以外,朱高炽的德行也是极佳的,这从他明仁宗的庙号就看得出来。而再他当太子时,面对弟弟朱高煦的嫉妒排挤,他彰显兄长风范,从来都是以德报怨,这些,朱棣都看在眼里。朱棣很清楚,朱高炽身上的这个特质,注定他日后将会时一代明君。
当然,这么讲或许有些虚无缥缈,毕竟谁也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朱高炽的德行威望,赢得当时朝中许多重臣的支持。比如大学士解缙、黄淮以及杨士奇等等。比如当初立皇太子,大学士解缙、黄淮就力挺朱高炽。
而这些人可都是朱棣手下的重臣,他们的意见,朱棣必须要考虑。如若不然,他就得为朱高煦再换一套行政班子,就如同当初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大杀开国功臣,其实就是为朱允炆剪除威胁,为他更新系统。
当初朱元璋是没得选,但这次朱棣显然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朱高炽当太子,朱棣是没多大意见的。他唯一担心的是朱高炽的身体,其肥胖多病,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所以他当年才会对朱高煦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
从这句话里也看得出来,朱棣是想让朱高煦做太子的备胎,而不是取而代之。
但是,这唯一的担忧,也被解缙用“好圣孙”三个字搞定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是个厉害人物。这个皇长孙打小就讨朱棣喜欢,他的出现给朱棣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就算朱高炽身体不好挂掉了,自己这个孙子也可以补上,他就是大明朝的未来。
而如果自己不立朱高炽为太子,那么朱瞻基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这显然不是朱棣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结合以上种种因素考虑下,朱棣最终还是选择了长子朱高炽,而不是他更喜欢的次子朱高煦。
朱棣为什么立残疾的儿子为太子?
提问感觉到了题主对胖子深深的恶意
朱棣只立过一个太子就是他的长子朱高炽。而他在史书中记载身体仅仅是体型过于肥胖而已,并无残疾。
至于为什么要立他为太子首先它是嫡长子,在朱棣未起兵前就已经是燕王世子。
朱元璋恢复汉家天下后,就极力恢复汉家礼制,这一治国理念被朱棣所继承。当然也包括皇位继承制度,当中的嫡长子继承制。
其次朱高炽文治武功都是有功无过
一武功,朱棣靖难起兵,朱高炽仅以万人抵抗建文帝的50万大军,并守住了朱棣的根据地。
其次文治,朱棣上台后好大喜功,并多次对外征战而朱高炽以太子身份监国,将国家治理的仅仅有条,而不至于使得朱棣步隋炀帝的后尘。
最后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深的朱棣喜欢。
朱棣在朱高炽未死的情况下就隔代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因此要使皇太孙继位,那么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就不能有变。
也因此朱棣虽多次表示想废掉太子,立次子朱高煦为储君。但终没实行。
朱棣为什么立残疾的儿子为太子?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其实他并不是有残疾,而且因为身体过于肥胖,导致体弱多病。史书上记载朱高炽因为太胖,连走路都要两个人搀扶。这对于崇尚武功的朱棣来说,自然是看着不顺眼的。
(立嫡立长制)
但由于封建社会立嫡立长的制度,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只好立朱高炽为世子。他更喜欢的是性格和武略都十分像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时常把他带在身边随军作战,教授用兵之道。
朱高炽由于行动不便,不能在战场和武功方便获得父亲的欢心,但这也造就了他沉稳的性格,他喜好读书,对于各类经典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久而久之就与父亲和弟兄们的性格截然相反。朱棣看重的是能在战场上奋勇作战的骁勇之材。 而朱高炽却儒雅随和,深知礼仪,言谈举止无不透露着仁主风范。这让泥腿子出身的皇祖父朱元璋十分喜爱。朱棣再怎么看不起这个儿子也得顾虑自己老爹的想法,于是也让当时的大学者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教育世子读书学习治理政事的方法,而朱高炽尊师重道,自然也博得朝中文官的尊敬。
公元1399年,由于建文帝下诏削藩,燕王朱棣趁机起兵“靖难”,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他前往十七弟宁王朱权的封地(今内蒙古赤峰市)游说朱权与自己一起起兵。而世子朱高炽则留守北平。此时建文帝命将军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杀向北平,正在朱棣老巢就要被一锅端的危机时刻,世子朱高炽展现出惊人的领导能力,在他的率领下,以北平城内一万多人的力量愣是挡住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朱棣也不得不对这个胖儿子刮目相看。
公元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失踪,于是他便自己当了皇帝。第二年改年号永乐元年。当时他并不忙着立太子,因为他打心眼里看不上朱高炽,而且更愿意让朱高煦来做继承人。他曾派人监视朱高炽是否有什么不轨的举动,无奈朱高炽这个人处理事物很是精明,待人接物又十分温文有礼,愣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永乐二年五月,大学士解缙、黄淮上奏朱棣,要求朱棣根据祖宗法度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朝中文官一致赞成,并且提到朱高炽种种仁君风范。但朱棣仍旧下不了决心,因为在靖难战争中,自己亲口暗示过二儿子朱高煦,将来做了皇帝就立他为继承人。解缙看出皇帝的心思,就劝朱棣说:“陛下有那么好的一个孙子,怎么能不立世子为继承人呢?”
原来朱高炽本人虽然臃肿肥胖,跟父亲截然相反,但他的长子朱瞻基却十分英气勃勃。朱棣对这个长孙是十分疼爱,在他降生时曾高兴的称赞:“我有这么一个好孙子,真是大明之福啊!”为了自己这个长孙日后也能做皇帝,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而肥胖臃肿的大胖子朱高炽和他的儿子朱瞻基,终究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二人在位时间虽不长,但改革民生,崇尚文治,开创了明朝的“仁宣盛世”。
朱棣为什么立残疾的儿子为太子?
太子为国之储君,废立都是大事儿,在位的皇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哪个儿子可以为皇帝。
朱高炽虽然残疾,又肥胖,但是并无过错,不能仅因为他身体的缺陷就将他抛弃,而且朱棣一共4个儿子,小儿子从小就夭折了,而另外两个儿子都不合适。
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高炽不入朱棣的眼,自古人们都看重颜值,朱棣也不例外。但是朱高炽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
据说朱瞻基出生那个晚上,朱棣做了吉梦,醒后听人报告说长孙出生,忙去查看,发现这个孩子长相不凡,也坚定了发动靖难的决心。
此外,朱棣还着重培养朱瞻基,给他找最优秀的老师,出兵时也带着他去历练,并带他深入百姓家,让他了解民情,这都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好圣孙”,解缙的话更加深了朱棣立朱高炽的决心。
朱高炽自身的优势朱高炽比起他的弟弟们老实多了,而且仁爱,很受爱戴,虽然没有朱棣那种马上拼搏的冲劲,但他一直谨慎也没有犯过错,作为嫡子,他是有资格成为太子的。
反观朱高煦,生性凶残,非常跋扈,爷爷朱元璋让他去京城学习,他也不好好学,态度轻佻,这让朱元璋都很不喜欢。
爷爷不喜欢,母亲徐皇后也认为他的性格有问题,再加上群臣喜欢朱高炽的也不在少数。
另外朱高煦和朱高燧还曾经参与夺,朱棣也知道,只是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不好动手,这也更让朱棣反感他们,太子之位也更与他们无缘。
结语:朱棣曾对朱高煦说过“勉之,世子多疾”,也许是有感而发,也可使是一种权术,但这句话确实给了朱高煦希望,他这一生,多次为了朱棣鞍前马后,还曾救过朱棣的命,才能和长相都不比哥哥差,可偏偏不是长子,也没有儿子比朱瞻基强,注定了与太子之位无缘。
朱棣为什么立残疾的儿子为太子?
其实朱高炽也并不是残疾,这个题目说的,其实朱高炽这个人就是喜欢吃东西,很胖,看起来没有朱高煦帅气而已。
《明史》里也说“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这就很有意思了,什么幼端重,其实说的就是比较胖而已。
朱高煦和朱棣很像,所以朱棣在带着朱高煦时,大概给他许了诺言,但是朱棣登基后,并没有兑现,其实也好理解,因为朱高炽本来就是嫡长子也没啥错误。
朱棣大概是喜欢朱高煦,但是没法的。而且有个很关键的是,朱高炽其实虽然胖一点,或者说行军打仗比不上朱高煦,但是治国能力那是没啥好说的。作为皇帝,肯定是更合适的。
(图片大概看出来,确实朱高煦比较胖)
朱棣为什么立残疾的儿子为太子?
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一直不太喜欢他的大儿子朱高炽。然而他在驾崩之时,依旧选择了朱高炽继承皇位。而在我看来,朱棣应该是出于以下几个情况考虑!立嫡立长
中国古代王朝,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一直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
这条古制从周朝开始,便在中国流传。不得不说,它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只要立嫡立长深入人心,就可以避免许多流血斗争。顺利的将家业,交给下一任掌舵人。
我们看那些随意废嫡立幼的皇帝,无疑不是将国家拖入皇族混战的深渊。因为立幼并不深入人心,他能当皇帝那其他人也能!
而朱棣身为汉人,骨子里也有立嫡立长这样的思想,并且皇族混战对于他来说也不能接受。因此,立嫡立长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正常的原则!
好妻与圣孙朱高炽自己虽然得不到朱棣的认可,但是他却有一个好妻子与好儿子!朱棣对于胡皇后与朱瞻基的喜爱,那是人所共知的。
胡皇后身为朱高炽王妃,贤良淑德、仁慈贤孝。平时朱棣生朱高炽的气,都是胡皇后在其中打圆场。而朱棣对于胡皇后这个儿媳妇,也是很满意的!
另一方面朱棣对于朱瞻基的喜爱,更是让解缙说了一句“好圣孙”。朱棣觉得朱瞻基十分像自己,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出行游玩都带在身边。当时的人,都知道朱瞻基也是未来的皇帝之一!
而出于对胡皇后与朱瞻基的喜爱,朱棣也没有换太子!
可以看出朱棣依旧选择朱高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古以来立嫡立长的原则,二是对其儿媳妇与好孙子的满意。他相信朱高炽继位,也会让大明继续辉煌下去!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