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泾河龙王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就要被杀,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却没事?

这个不难理解啊,因为这个本就是两个世界观,联系不大。

泾河龙王和袁守诚打赌失败,私自篡改下雨的时辰和数量,触犯天条,最终被魏征梦中监斩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而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则是出自《封神演义》。

这是两本书,两个神话体系,不可混为一谈,《西游记》里面的设定不能套用到《封神演义》里面来,所以没有比较的意义。

当然,就算要把这两个故事扯到一个神话体系里面来讲,那也是能说得通的。

因为两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

首先《封神演义》中,圣人当道,天庭未立,其故事主线就是为即将设立的天庭招募打工仔的。所以当时还没有什么天条律例,一切凭能力说话,最多讲讲道理。

故事里,哪吒弄死了东海龙王三太子,东海龙王为儿子报仇,这才决定水淹水淹陈塘关。

虽然伤害无辜百姓有些残忍,但其出发点是没问题的。而且当时更没有天庭这样的执法机构来约束他们。

但在《西游记》里面就不一样了,天庭是仙界主宰,所以神仙都得受到天条的约束。而且天庭的天条约束之苛刻,简直可怕。昔日天蓬元帅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投入了猪胎,由是成了猪八戒。卷帘大将更是凄惨,也就打碎了一盏灯,结果便被贬出天界,下界为妖。

他们都仅仅只是意外失误,便遭到如此重罚,更遑论泾河龙王了。

首先他主管司雨,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却拿来和人家打赌,本就是属于玩忽职守。而明知私自篡改下雨的时辰和数量是违反天条,却知法犯法,那就是罪加一等,最终遭逢此难,那只能是咎由自取。

为什么泾河龙王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就要被杀,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却没事?

咱先说说泾河龙王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这件事。

这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

唐朝国师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诚能掐会算,有上知500年、下知500载之能。

当时镇守长安泾河的龙王很不服气。觉得袁守诚抢了他的风头。

“长安百姓只知老袁,而不知我泾河龙王,岂有此理!”泾河龙王越想越生气,于是变化成一白衣秀士去找袁守诚的麻烦。

龙王来到袁守诚的卦摊前,老袁一看是个白面书生,于是急忙让座。

白面书生开门见山说,“听说你算的很准,我今天来就是和你打个赌的。如果你算的准,我除了给你10两卦钱外,另外我给你磕头认输;如果你算的不准,你马上给我滚出长安。”

袁守诚一听这是明摆找他的麻烦,但仍然礼貌笑着说。“请问公子要算什么?”

泾河龙王说:“你给我算一算明天长安城有没有雨?”

袁守诚掐指一算,说:“明天长安城午时三刻开始下雨,一共要下十万点,水深两寸。”

泾河龙王心中暗喜,下雨的事归我管,我想下就下,明天我就不下雨,看你怎么办?”

“一言为定,咱们明天见分晓,告辞了”。白衣秀士说完站起身走了。

到了晚上,泾河龙王接到了玉帝的圣旨,上面写着:“着令泾河龙王明天午时三刻,在长安城下十万点水,水深两寸,不得有误。”

泾河龙王大吃一惊,这和袁守诚算的一模一样。

“下还是不下?如果按照圣旨去做明天我输定了。”泾河龙王不愿服输,于是私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结果被玉帝得知,玉帝“以触犯天条之罪”处死泾河龙王,以唐朝丞相魏征监斩,最后泾河龙王死于非命。

这件事在我看来泾河龙王罪不致死,他不过是变动了玉帝的圣旨,相比于他的同类老龙王水淹陈塘关的罪过简直可忽略为无。

关于东海龙王水淹陈塘关的事大家都知道吧?没错,就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三儿子哪吒,把东海龙王的儿子敖丙抽筋剥皮了,老龙王为儿子报仇,一怒之下呼风唤雨水淹陈塘关。

老龙王这次下大雨淹死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其罪孽可谓深重,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老龙王竟然没受到玉帝的惩罚。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泾河龙王少下了点雨,改动了时间,一点小事却因此命丧黄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面大有文章,首先泾河龙王官职很低,虽然是龙王,不过是地方上一条修炼成功的小蛇而已,没有什么“政治背景”和靠山。他这一类的龙王,不过是玉帝盘子里的一道菜。

玉帝立威也是专挑软柿子捏,玉帝不能容忍的是,泾河龙王这么小的官员也敢挑战自己的权威,不杀之恐怕以后的政令不能上传下达。换言之,泾河龙王无意之间触犯了玉帝的“红线”。

假如泾河龙王下大雨水淹了长安城,玉帝也不会这么恼怒,毕竟老百姓命不值钱,多个少个无所谓。

相比之下,玉帝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威。

没有对东海龙王惩罚就表明了这一点,东海龙王是为儿子报仇,有道是:“母子连心,父子天性”。东海龙王所作所为从人性来看没错。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呢?

怪只怪哪吒惹错了人,他不该招惹有权有势的东海龙王,最后哪吒被逼的“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死于非命。

当时哪吒只不过是一个总兵的儿子,肉体凡胎又不是神仙,玉帝犯不着为他出头。

作为神仙的老龙王惩罚哪吒天经地义,连累陈塘关的百姓也是祸起哪吒,玉帝认为,老百姓骂也是骂哪吒,自己没必要得罪老龙王。

总而言之,玉帝也有私心杂念,对犯错的下属看人下菜碟,老百姓有句话说得好,“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我只能说泾河龙王不识时务,为了一点小事竟成了领导立威的牺牲品,成了“杀鸡给猴看”的那只倒霉鸡了。

文/秉烛读春秋

为什么泾河龙王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就要被杀,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却没事?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很多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如果你硬要去推敲,恐怕就惨了。

在所有的神话故事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随便到不可理喻的天条。

按理说,天条是法律,是维护天庭乃至三界秩序的最高准则。可是,实际执行中,天条根本无法维护天庭乃至三界的秩序,反而始终是个破坏者。

比如说,沙僧只不过打碎了一个普通的琉璃盏,属于很轻的过失损坏公共财产,很轻的民事纠纷,就被罚到流沙河当妖怪,每七日还要受飞剑穿心之苦。而猪八戒调戏嫦娥,犯下了严重的强奸罪,被打入凡间做猪妖,自由自在只好比沙僧强太多。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属于谋反和颠覆天庭罪,却也只是500年有期徒刑,还管吃管住。

不过,更吊诡的是,同样是龙王,泾河龙王只不过少下了一点雨,就被判处死刑,还要一个凡人魂魄来监斩。而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无数百姓被淹死,啥事没有,到底是为什么?

纵观《西游记》全书,总是透出了浓浓的阴谋论味道,这也许是很多人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泾河龙王和孙悟空四兄弟的天庭判例,就是典型代表。

泾河龙王是一条河里面的龙王,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简直轻得不能再轻了,顶多就比饭桌上的龙地位高一点点,说不定还是不是要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送到天庭给大神们当饭吃。所以,在《西游记》中,这是一个最好的炮灰角色。

泾河龙王的被处死,从一开始就有很多蹊跷,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

1,泾河龙王和袁守城打赌,拿着自己直接管理的行云布雨的本职工作打赌,居然也能输了。唯一的可能就是,袁守城本来就是天庭某位大神的化身,他来到泾河龙王地盘,本来就是砸场子的。

2,泾河龙王一和袁守城打赌,就收到了天庭的旨意,要求几点几分下雨,下多少雨,而且还是玉帝下旨。这很不正常,玉帝啥时候这么勤政爱民了?如果一个小地方的将与问题也要管,那玉帝身边必须有一个超级计算机为他统计数据并且发布了。所以,这次的专门下旨,其实就是为了给泾河龙王捏造罪名,以往不下旨自由掌握才是常态。

3,泾河龙王改变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即便按照天庭法律是死罪,也是在没有必要借助一个活人的灵魂当监斩官。天庭一向是人浮于事,历朝历代秉公执法后来成仙上天的官员也不少,就差一个魏征?这件事本来就不合理。

4,魏征的棋盘上打个盹就能杀了泾河龙王?不是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吗?啥时候反过来了?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魏征和李世民亲近,让魏征监斩,可以顺利把泾河龙王的冤屈送到李世民那里去。

所以,最终结论就一条,泾河龙王之死,就是为了人为造成李世民的一系列噩梦!进而为西天取经计划做政治准备。

同样的道理,孙悟空四兄弟的犯罪和服刑,也是按照这个套路来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倒五行山下,正好就在唐僧的西天取经的路上,还正好就在唐僧死了随从急需保镖的情况下。这种安排实在是太周到。

猪八戒调戏嫦娥,恰好安排到取经路上,就是放到取经团队当卧底。具体是来自天庭还是西天的卧底,这个还真不好说。

沙僧打翻琉璃盏,也恰好安排到取经路上,很明显这就是天庭放到取经团队的卧底,只不过,沙僧的无能和天庭一样,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小白龙火烧夜明珠,这罪名和沙僧一样可大可小,所以也有可能是天庭送去取经的卧底,而且,这个卧底好像比沙僧还没用。

也许只有孙悟空和唐僧是真正需要取经的人,也是真正有佛心慧根的人,所以此二人意志最坚定,最后也成功晋升为佛陀。而另外三人,极有可能是天庭送来的卧底,因为无能,所以专门占用名额,阻止了更多道教人才流向佛教。

再说到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本来就和天庭无关,自然不需要天庭来审判。

四海龙王好比是四个大土匪,在人类活动的边缘地带称王称霸,而李靖相当于人类建立起的自卫组织,相当于民兵团队。土匪和民兵火拼,双方因为小孩的矛盾上升为大人的矛盾,进而爆发区域性战争,这种事情,在人间简直不要太多,玉帝管不了,也不想管。

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王权不下县的传统,到了《西游记》创作的明朝,朱元璋直接规定官员不许下乡,对于民间的械斗和土匪,自然是能不管尽量不管。天庭暗指明朝朝廷,自然也有相同的意思。

放在小说中,玉帝曾因为凤仙郡有人砸了自己牌位让此地大旱三年,这是和自己有关的,就疯狂报复。对于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四海龙王和李靖开战,都没有一方找玉帝调停,大概也是害怕玉帝吃完原告吃被告。玉帝能管吗?有好处吗?

至于陈塘关被淹死的百姓?玉帝会心疼吗?如明朝皇帝一样,不心疼!因为陈塘关百姓在最为难时刻,都没有求玉帝帮他们!没有供奉玉帝香火的地方,玉帝会管吗?当然不会!

假设一下,陈塘关有不少百姓家里恭奉玉帝,还十分勤恳,玉帝能管这事吗?

不一定!因为你供奉是你的事,管不管是我的事!好比是,明朝皇帝收了那么多的税,有管过老百姓的死活吗?

好比是,交物业费是你的事,不交不行;维修水电和保洁保安是我的事,研究研究再说!

所以,为什么泾河龙王下错雨小事处死,四海龙王发水灾大罪没事?根本在于,天庭根本没有法律,只有阴谋和权术!

关注一下再走呗!

为什么泾河龙王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就要被杀,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却没事?

龙族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体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犯了错也会受到惩罚,《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和袁守城打赌,泾河龙王为了获胜,冒险违抗了玉帝的圣旨,结果被处死。

但是再看看《封神演义》中的龙王,四海龙王一起水淹陈塘关,生灵涂炭,祸害黎民百姓,搞得民不聊生,结果天庭对这件事不管不问,好像并不知道四海龙王的所作所为。

比起泾河龙王,明明四海龙王犯的错更大,为什么天庭不惩罚他们?

虽然同样是龙王,但是他们的官职不同,泾河龙王只是一条河的小龙王,相当于一个地方小吏,而四海龙王就很不一般,他们统领五湖四海,是龙族的首领,远离天庭,分别管理着自己的一方境界,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乃是一方霸主。

论官职,四海龙王的官职肯定比泾河龙王高很多,天庭自然会器重四海龙王,对他们网开一面。

再看龙王们得罪的是谁。

泾河龙王得罪了两个人,一个是三界之主玉皇大帝,另一个是袁守城,泾河龙王为了赶走袁守城而抗旨,这是在铤而走险,难怪玉帝不饶他。

袁守城什么来历?他是袁天罡的叔叔,而且可以推断出袁守城在天庭肯定有强大的后台,他本人不排除也是一位地位极高的神仙,甚至是圣人级别。

袁守城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他算命准,更在于他能一语道破天机,对于普通的神仙,他们虽然也会算命,也能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是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天机不可泄露,否则必遭天谴”,而袁守城就相当厉害了,他不仅知道玉帝的圣旨上写了什么,而且还敢说出来,根本不怕遭天谴。

由此可见,袁守城一定是天庭中的某位大佬,还和玉帝很熟。

泾河龙王目中无人,一下子顶撞了天庭中的两位大佬,玉帝自然不会饶他。

更凄惨的是,泾河龙王不是死在天庭,而是被魏征这个凡人在梦中斩首,神仙被凡人诛杀,龙王的颜面何在。

四海龙王得罪的是哪吒和陈塘关百姓,哪吒虽然本领了得,但是父母都是凡人,那时候的哪吒还没有成仙,玉帝自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分明是在报仇,毕竟哪吒有错在先,抽了东海龙王三太子的龙筋,才惹得四海龙王恼羞成怒,可以说陈塘关百姓是受到了哪吒的牵连。

如果玉帝要向四海龙王兴师问罪,那么四海龙王肯定会伸冤,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那么玉帝就会很头疼,很难主持公道。

但是玉帝没有干预这件事,结果是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四海龙王就此罢休回了老家,而且哪吒还被他的师父救活了,这件事直接被他们私了了,所以天庭根本没必要管他们。

在神话故事中,龙王的法力很有限,日子一直不好过,尤其是东海龙王,一直有人跟他过不去,哪吒打他,孙悟空欺负他,八仙也跟他较劲。

为什么泾河龙王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就要被杀,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却没事?

这就是吴承恩的高明之处了。

长安地区下一场雨,都得玉帝亲自下旨,并且圣旨中连下雨的时辰、下雨的点数都有严格规定,貌似天庭对降雨管理多么严格似的。

实际上呢,车迟国的虎力大仙敲敲铜牌,风云雷电龙王诸神都得到齐下雨,车迟国虎力大仙的铜牌比玉皇的圣旨都管用,而孙悟空与虎力大仙竞争下这场雨,急忙上天制止风云雷电龙王诸神,竟然只是一句话,那些神仙便惟孙悟空的命令是从,还那管什么圣旨不圣旨?

这就说明,天宫对于下雨管理相当混乱,私底下得点好处偷偷下几场雨,玉皇根本就不知道,更别说哪咤杀了龙王儿子,龙王发怒水淹陈塘关,这事谁愿得罪龙王向玉皇汇报?

玉皇即使听到一点风声,也会睁一眼闭一眼的装作不知道。

但径河龙王就不一样了,王皇下了圣旨,但径河龙王却篡改圣旨,这是向玉皇的权威挑战,不斩你径河龙王,你让玉帝的脸往那儿搁?

为什么泾河龙王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就要被杀,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却没事?

两位作家思路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