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毫无疑问,陆逊很牛,一代儒将,白衣飘飘。于襄樊之战中腹黑崛起,一封密信,弄死了老将军关羽。而后夷陵之战,正式上线,一把火又烧掉了刘备大半条命。此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数十年,为江东之中流砥柱。
这样的人才,这样的战绩,遍观三国也找不出来几个。
但周瑜更牛,这个人就是完美之人,论长相、论才华、论家世、论谋略、论武功,你无法从他身上找到缺点,除了命短。三国的谋臣帅将之中,唯有周公瑾可称之为“全才”也。
陆逊是一位“治世之才”,却不是一位“创世之才”,而周瑜肯定是。
所谓“治世之才”,一定要心怀“治世之谋”。
陆逊不仅军事能力出众,而且将吴国的经济、政治、民生管理的井井有条,足见陆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
陆逊的确是一位合格、称职的丞相,但他却无法被称之为吴国的“肱骨之臣”,因为陆逊从未有过帮助孙权一统江山的打算。
陆逊出身于东吴四大豪族的陆家,陆逊入朝为官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稳固四大豪族在江东的地位,二是守护江东不被外部势力所侵略,从而保护四大豪族的安全。
在陆逊的心中,只要东吴的土地不被曹操、刘备所霸占,只要江东四大豪族的地位不会受到动摇,他便心满意足了。至于帮助孙权打天下这种事情,陆逊压根没兴趣。
为什么这样说呢?
陆逊所指挥的战役中,最著名的当属“夷陵之战”。
苦大仇深的刘备率领数万蜀军讨伐孙权,孙权除了赤壁之战以外根本没有打过什么硬仗,面对刘备率领的数十万水陆大军,渣权当时就慌了。
这个时候,陆逊站了出来,陆逊率领吴国军队大胜刘备。
“夷陵大战”之后,陆逊又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陆逊的军事才华可谓不下于周瑜。
但陆逊打的都是“国土防御战”,从未像周瑜、吕蒙时时刻刻计划着为东吴谋取地盘,换言之,陆逊只会保卫国土,不会开拓国土。
周瑜则不同,周瑜从始至终都是孙家政权的铁杆支持者,周瑜的眼中没有“家族”、没有“利益”只有孙家。
孙策创业之初,周瑜出钱出兵,近乎倾尽全力支持孙策打天下。
孙策死后,周瑜极力扶持孙权上位之后,又和张昭共同执掌吴国的军政大事,在发展江东的同时,周瑜团结内部势力,威压江东四大豪族,横扫江东地区反抗孙家政权的军阀势力。当然,周瑜和孙权有矛盾,但大问题上还是比较统一。
赤壁之战就不用多言了吧?
《三国志》中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官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火烧连船、挑拨离间的计谋都是周瑜一手策划的,倘若不是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无下限的黑周瑜,周瑜的民间声誉未必会那么差。
赤壁之战后,周瑜迅速的将枪口对准了刘备。周瑜夺南郡、战江陵,计划抢在刘备的前面入侵川蜀,从而将刘备包围在长江下游,然后消灭刘备集团,实现自己“二分天下、划江而治”的政治设想,只可惜周郎突然暴毙,“二分天下”的政治设想成为“绝笔”。
通过分析周瑜和陆逊的生平事迹和内心想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
陆逊只具备守土一方的才华,却不具备开疆拓土的能力。
而周瑜则不同,周瑜即能保卫东吴的领土完整,又能替孙权谋划开疆扩土的战略,倘若周瑜在世的话,东吴不可能会成为三国时期“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周瑜会辅佐孙权北伐或者南征,而不是像陆逊一样作一个“守土之臣”。
结合前文:
周瑜是一位退可守的“治世之才”也是一位进可攻“创世之才”,而陆逊只能治国安邦却无法开疆扩土,所以周瑜之才高于陆逊。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后魏蜀吴三国鼎立。既然一个中国被分为三份,那必然会出现你争我夺的情况,魏蜀吴的文臣武将也纷纷登场,各自驰骋天下。如曹魏的五大谋士,蜀汉的卧龙凤雏等人都是当时一等一的谋臣,被后世称赞。而一提到江东,就不得不说孙权手下的“四大英将”,即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人堪称是江东的柱石,先后辅助孙权称霸一方。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这四人中,周瑜与陆逊是最大放异彩的江东统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陆逊在夷陵之战,都大败敌军保护了江东安危,如无此二人,江东必亡。
那今天就来比较一下陆逊与周瑜,看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既然周瑜与陆逊都为孙权的恩人,拯救了江东基业,但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周瑜之才还是在陆逊之上的。而鲁肃虽然有联刘抗曹的大局观,但随机应变的战略技术却与二人相差甚远,吕蒙有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战绩,但其谋略又仰仗过陆逊,而且攻荆州还杀关羽也是其不足之处。所以此二人不能为四英将第一档。
而陆逊呢,一个后生晚辈,如何在江东出将入相的呢?
陆逊,字伯言,出身江东世家大族。孙权为了拉拢陆逊,将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陆逊。当然陆逊名扬天下的就是夷陵之战。公元219年,关羽被吕蒙从背后偷袭,丢失了荆州,无奈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蜀主刘备见关羽被杀,江东鲸吞荆州,气急败坏。公元221年称帝后就匆忙率领举国大军攻打江东,名为关羽报仇,实为夺回荆州,最好能平定江东。
刘备被称为“世之枭雄”,用兵谋略自然也是极为强悍的。基本上所到之处,望风而降,东吴诸将也是无人可挡。江东孙桓,朱然,老将韩当,周泰,甘宁,凌统等人都被击溃,眼看蜀军逼近夷陵,过了夷陵可就是一马平川,对江东极为不利了。
此时孙权又小宇宙爆发,慧眼识金,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领江东水陆三军。陆逊节制大军,命其避战不出,不许与蜀军交战。而刘备听陆逊为帅,更是不把这个黄口孺子放在眼里。由于酷热天气,刘备于是把军队都屯扎在依山傍水之处,而且把军队一字长蛇绵延数百里,扎营五十座。
这样正好给了陆逊可乘之机,率领大军,四面杀入,放火焚烧蜀军营寨,而且是每隔一寨烧一寨,蜀军大败。若不是众将拼命厮杀,估计刘备都在劫难逃。最后刘备仅以身免,带领败军入白帝城。
此一战,陆逊名气大涨,连魏国的谋士贾诩都称赞“孙权识虚实, 陆逊见兵势”。此后陆逊作为江东的屏障,多次击败曹魏,可以说有陆逊,江东不可图也。
公元244年,吴国丞相顾雍病故,孙权任命陆逊为丞相,自此陆逊成为出将入相的风云人物。陆逊为相与顾雍不同,凡事都要过问,每件事都要尽职尽责。东吴立太子这样的大事,陆逊都认为是东吴国事,不能马虎。所以多次上书孙权,保全太子孙和。可惜立嗣之事,在孙权看来是家事,不准任何人插手。最后陆逊被孙权责斥,抑郁而终。
作为江东武将之首的周瑜,与陆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周瑜,字公瑾,是小霸王孙策的结义兄弟。在孙策起兵攻打江东的时候,周瑜就投奔在帐下效力。孙策高兴的说道:“吾得卿,谐也!”意思就是说得到周瑜,大事可成了。周瑜辅助孙策快速平定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可惜孙策正在图谋天下的时候,英年早逝。周瑜与张昭等一起辅助孙权继位,安东了江东局势。
虽然陆逊有夷陵之功,但周瑜的赤壁之战更是名震天下,古今皆知。要说赤壁之战为什么比夷陵之战更有名呢?其一,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到三分天下的转折点,自赤壁之战后,天下逐渐三分。才有后面的江东大战南郡,刘备占荆州南方四郡之事。其二,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双方实力十分悬殊,几乎难以取胜。
虽然夷陵之战演义中说刘备率领七十万大军,但历史上双方实力是差不多的,都是五万左右。而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确实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战,曹军是孙权军的数倍。而且曹操是全明星阵容,张辽,张郃,徐晃,许褚等将都在,而夷陵之战中,蜀汉五虎大将已经少了三位,赵云马超也没有随刘备出战,所以陆逊面临的挑战要小一些。
《三国志》中记载到: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而周瑜只请求三万军前去破敌。如果曹操实力不强,孙权为何还要犹豫不决呢?
其三,赤壁之战谋略更多。夷陵之战中,主要是陆逊约束众将,坚守不出等待时机。而赤壁之战,是一场间谍战,诈降战,胆略战。很多条件都是周瑜创造出来的,如没有周瑜打黄盖的诈降计,火攻赤壁实难取胜。
所以赤壁之战对江东的挑战要远大于后面的夷陵之战。而周瑜能率领东吴诸将,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确实是难得的将才。在此后的征战南郡,败曹仁,江东如有周瑜对曹魏作战几乎胜率都是百分之百。而陆逊在此后的对战中,互有胜负,不足以进取中原。
可惜周瑜在南郡之战后不久就病逝了,才36岁。本可大显身手的将才陨落,确实是江东不小损失。
正史中对周瑜的评价也高于陆逊:瑜文武雄烈,万人之英,有王佐之姿,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陆逊:逊贞亮筹干、奕世载美、意思深长,才堪重复,观其现虑,终可大任,刘备一世之雄,天下所惮,逊摧而克之,庶几社稷之臣。
陆逊虽然活的时间比周瑜长,后期以丞相身份辅助孙权,但周瑜在孙策死后,能够辅助少年孙权平定叛乱,安定孙氏政权更加难能可贵。
综上,陆逊出将入相能力出众,但与前期披荆斩棘,为江东出生入死的周瑜比还是略逊一筹。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志》。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真要比起才能的话,实事求是的说,除了长相、身材和音乐,在其他所有方面,陆逊比周瑜强多了。
周瑜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帅哥,人称周郎,郎就是帅哥的意思,周瑜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凭实力生存,周瑜不仅出身好,长得帅,而且颇有军事才能和战略头脑。
周瑜之所以能成为江东集团在军事上的一把手,主要是周瑜与孙权的大哥孙策关系极好,两人同年又同帅,志同又道合,于是两人并肩作战,共同创业,周瑜与孙策的算是江东集团早年的创业伙伴与元老。
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是第一个拥立孙权的人,并且对孙权行君臣之礼,这在当时绝对是破天荒的,因为当年的孙权不过是一个19岁的少年,根本还不是君,只是江东集团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而已,这一举动体现了周瑜的忠诚,坚决拥护前任领导人指定的接班人,至此周瑜也取得了孙权的信任,虽手握重兵,但孙权非常尊重周瑜。
周瑜一生最大的贡献其是劝谏孙权不要投降曹操,而应该坚决抵抗,并在赤壁之战中完美的击败了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势力--曹操,也正是周瑜赤壁之战的取胜,才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三国之所以是三国,有一大半的功劳是周瑜造成的。
赤壁之战中周瑜为孙刘联军的统帅,在面对强大的曹操时,丝毫没有胆怯,主动率军出击攻打曹操,当时的曹操也从江陵出发准备攻打江夏郡的刘备,两军在赤壁相遇,首战曹军就败给周瑜军,然后退到长江北岸的乌林驻守,而周瑜率领 的孙刘联军则驻守在长江南岸的赤壁。
这之后就是周瑜听从了黄盖的建议,以黄盖诈降曹操为条件,约定投降之日时,以火船攻向曹操,曹军猝不提防,被大火烧得到处逃亡,曹操也就大败而归,曹操先是一路向西逃到江陵城,之后继续向北逃回中原。
周瑜领导的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后,乘胜追击,接着便发生了为期一年的南郡之战,以周瑜为首的孙刘联军围攻曹仁据守的江陵城,经过一年的苦战,周瑜率军赶走了曹仁,占领了南郡。
南郡之战首先是周瑜采取了甘宁的建议,偷袭并占领了夷陵,在曹仁的侧翼形成了威胁,接着便渡过长江攻打北岸的江陵城,周瑜在派出关羽在江陵的北边阻击曹军的援兵,最后周瑜在江陵与曹仁决战,但被游矢射中了右肋,周瑜强忍病痛仍然出现在军中,最终激励了士气,击败了曹军。
周瑜一生最有名的战争就是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这也是周瑜的成名战,在当时击败强大曹操的难度不亚于统一天下的难度,要知道曹操在当时可是北方的霸主,用兵如神,善于谋略,在大型战役中,曹操可从来没有输过,可是败给了周瑜。
虽然曹操失败的有骄傲轻敌的原因,但是周瑜的军事才能仍然是击败曹操最重要的因素。周瑜除了有军事才能,另外在战略上也颇有眼光。
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认为刘备是将来东吴的敌人,周瑜在听说孙权想将南郡借给刘备时,周瑜立即劝谏孙权,可最终孙权没有听取周瑜的意见,刘备这个枭雄确实在后来成为孙权最大的敌人之一,而这一切,周瑜早就看出来了。
如果周瑜不死,刘备的发展就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到时候有没有三国鼎立,刘备这一支势力能不能发展壮大还真不好说,可以这么说,周瑜是刘备的克星,有周瑜在,刘备基本上极难有发展的机会,可惜的是周瑜在公元210就病死了,年仅36年。
陆逊的出身与周瑜类似,都是出身世家大族,但陆逊从小就死了父亲,是跟随刘祖父长大的,陆逊与周瑜不同的是,陆逊是因为才能被孙权招到自已的幕府作宾客的。
陆逊一直是一介书生,虽然当时东汉是文武不分家,但是以一介书生陆续成为东吴的统兵大将,这种文武双全的才能,还是比较少见的。陆逊在孙权手下一步一步作到了近卫军将领。
陆逊因为识破了吕蒙的装病计,受到吕蒙的推荐,在东吴军队奇袭击荆州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陆逊率军一直攻打到秭归,切害了关羽逃往成都的去路,最最终让马忠擒获了并斩杀了关羽,立下大功。
夷陵之战,陆逊得到了孙权的重用,在面对咄咄逼人的老兵油子刘备的进攻,陆逊采用了战略撤退的计谋,将刘备军引到夷陵便不再退却,而以天险消耗蜀军,寻找刘备破绽,最张让陆逊利用了刘备放弃水军和在密林中扎营的错误,发动火攻,最终将刘备5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这可算是陆逊军事生涯最大的成就。
陆逊还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魏名将曹休,差一点就将将曹休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吴军大获全胜,这可是东吴军队在北伐曹魏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大胜,可孙权亲自领兵北伐强太多了。
陆逊在为东吴解除外部威胁后,成为东吴的丞相,辅佐孙权执政,最终因为支持太子,而在鲁王与太子争位的权力斗争中选边站,受到了孙权责备,郁郁而终,可以说陆逊是被孙权逼死的。
如果比较一下周瑜与陆逊的功绩,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周瑜在他的成名之战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都是听取部下的建议,才取得的胜利,比如赤壁之战,周瑜是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成功实施才取胜,而南郡之战,周瑜是采纳了甘宁和吕蒙的计谋才取得的胜利。
从这一个方面上来说,周瑜是很善于听取部下有益的建议,就像刘邦一样,能够听取部下正确的建议并实施,但是要说到周瑜本人有什么建议,几乎在史书中看不到周瑜本人提出什么建议,都是采纳别人的建议。
但陆逊不同,陆逊领导的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至始至终是按照自已的战略在实施的,部下反而多次提出错误建议被陆逊否定,比如夷陵之战部下要求出战,陆逊不许,部下要求救 孙桓,陆逊又不许。
尤其是夷陵之战,整个战役尽在陆逊本人的掌控和实施之下,所有的计谋出自陆逊本人,从这一个方面说,陆逊又像韩信,以统帅之职部署了所有战役的安排,无论 部下有何意见,陆逊都是按自己的意图在行动。
就在这一个方面,陆逊与周瑜相比,就能看出陆逊强过周瑜太多,陆逊的所有计谋是自己出,周瑜的所有计谋是别人出,你觉得他们谁强呢?
另外从战争中的表现来看,陆逊也是强于周瑜,周瑜在南郡之战中作为孙刘联军的统帅,一个统帅居然被流矢射中,这就等于把自已置于危险之中,如果周瑜不是右肋中箭,而是要害中箭,那么整个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的胜利果实就会付诸东流了。
作为统帅,周瑜的行动是冲动的,鲁莽的,但陆逊就没有这样的错误,反观陆逊无论是在夷陵之战,还是在石亭之战,头脑都是相当的冷静,夷陵之战部下想趁胜攻打益州,被陆逊阻止,因为陆逊准确的判定曹丕就要南下了。
同样在石亭之战中,陆逊也拒绝了孙桓的冒险建议,虽然孙桓的建议有扩大战果的可能,但是把整个擅长水战的东吴军队放置在远率长江的陆地,无疑会成为曹魏骑兵的活靶子,攻得下也守不住,不如不取,所以际逊的决策正确。
所以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战略能力,陆逊都强于周瑜,当然了,治国、内政能力也是陆逊强于周瑜。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我是王小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我说周瑜的才能比陆逊要高很多,周瑜无论是个人武力,军事上的能力,治国理政和战略眼光都比陆逊要高很多,说句不可气的话,陆逊和鲁肃都无法比。
1、个人武力值
周瑜个人武力值在三国前期最少也算二流将军,同赵云也可以战三十回合不败。东吴还没有建立前,和孙策一道斩杀刘繇,袁术手下大将不如多少?三国前期战将排位最少也可以进前三十,东吴大将可进前十吧。
陆逊是文官出身,出谋划策行军布阵,统领兵马可以和周瑜相比美,最多在这个方面和周瑜持平,军事方面比鲁肃强点也不多。
2、军事能力
周瑜有开土之功,陆逊有护国之功。周瑜出山之时,东吴基业未成,孙策,周瑜情同兄弟,东征西讨南抚北伐,型成了东到东海,南到福建广东,西到湖南湖北一片南方疆土。三国时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居第二位。兵马由开创基业时不足两万,到赤壁之战时的8万人。
相比陆逊的战绩,除了火烧连营打败刘备,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外也没有什么可以和周瑜比的。打败刘备是刘备军中无清醒之人,法正如在军中也不会落败。如果就算魏延守荆州也不会败给陆逊,只能说陆逊的命好,没遇到真正对手,如赤壁遇到曹操,不知陆逊哭还是哭。
3、治国理政和战略眼光
东吴的疆土有一半是周瑜打下的,水军是周瑜一手训练成的,没有周瑜训练的水军,打败曹操是一场梦,连以后陆逊偷袭关羽也要靠水军。周瑜的战略是天下一分为二,占荆州进西川,同曹魏形成南北对峙。谁知道诸葛亮横空出世,帮刘备占荆州取西川汉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虽然周瑜痛恨刘备诸葛亮,但周瑜目光长远,知道凭东吴一己之力不能和曹魏抗衡,所以放下个人成见为孙权制定了联蜀抗魏的战略。我想,没有周瑜留给孙权的国策,陆逊执政会很快被魏蜀吞并。周瑜死后,孙权才慢慢地高升,最后建国才有丞相的职位给陆逊。
周瑜和陆逊比较,方方面面周瑜比陆逊强。陆逊出道是没有遇到对手,当时两大高手诸葛亮司马懿都没功夫搭理陆逊,诸葛亮忙着收拾刘备留下的烂摊子,司马懿精心扮演着忍着神龟。不然那位出来都会把陆逊操练。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周瑜:我是孙策的基友,不是孙权的好友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对周瑜的评价:
瑜文武雄烈,万人之英,有王佐之姿,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而对陆逊的评价则更加的有意思:
逊贞亮筹干、奕世载美、意思深长,才堪重复,观其现虑,终可大任,刘备一世之雄,天下所惮,逊摧而克之,庶几社稷之臣
1
周瑜在东吴的地位和陆逊的地位都不低,周瑜官至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而陆逊官至大都督、荆州牧、右都护、上大将军、丞相等职!
总的来说陆逊在东吴官场的时间要比周瑜久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陆逊才能官至丞相等职!
但是官职的大小并不能说明个人的能力,也就说历史上很多人都觉得陆逊比周瑜厉害,周瑜和陆逊虽处在东吴,但是前后形式多有差异,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谁厉害。
在三国人物排名中,陆逊是排在周瑜之后的,甚至吕蒙都比他排在前面,这是为何呢?
有人说周瑜赤壁之战,影响了历史!影响历史不错,不过周瑜并非一人之功成赤壁之胜!而是几路兵马共同作战的结果,老将程普和周瑜之间似乎是平级关系,并非隶属关系!
不过周瑜的军事能力也是相当强的,只不过是他所处的时间阶段,决定了他的战绩!
2
陆逊的夷陵之战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战,同样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陆逊之所以后来能做到丞相,那时因为他为人正直,曾经也辅佐太子,是孙权后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
3
孙权之所以器重陆逊,也是当时历史时期的需要。
《吴书》记载,石亭之战后,陆逊要回去荆州,孙权舍不得他走,于是就赠送自己的车辇给他,还要脱下自己的裙帽和腰带赠送给他,更有是与陆逊对舞把欢,这说明孙权确实喜欢陆逊这样一个人。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这个提问很好,因为在孙吴政权的建立和壮大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分伯仲的。
周瑜和陆逊,可以说是上天赐予孙伯符(孙策字伯符)、孙仲谋(孙权字仲谋)兄弟俩的“人精”。公瑾(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175年,亡于公元210年)与伯言(陆逊字伯言,生于公元183年,亡于公元245年)的年龄,分别与孙氏兄弟的年龄基本相同,孙策与周瑜同龄、孙权比陆逊大一岁。周、陆两个人的岀身也相近,都是官宦之家,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都是儒将,也就是文化程度很高的将领。周瑜和孙策在公元190年初次见面,两人就情投意合,有手足之情。从公元191年起,周瑜开始了辅佐孙策,在江东的开疆拓土的事业。而且孙策、周瑜还分别娶了大乔、小乔两位美女姐妺,使哥俩又加上了担挑的关系。在公元200年,孙策受伤身亡后,周瑜又力挺孙权作为孙吴集团的“新老大”。他对孙氏兄弟,均都做到了:“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听计从,祸褔共之。”在赤壁之战前,力主抗曹,并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救东吴于危难之际,还扩大了孙吴的势力。但他与他的异姓兄弟一样,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在公元210年十二月,周瑜准备西征益州前病亡于巴丘(今湖南岳阳)。陆逊在公元203年,进入了孙权幕府,成为幕僚。最初阶段干得是文职,如秘书等。后涉足军事,并证明自己是一位有头脑的将领。他的“成名作”,是在公元219年袭夺荆州之战。他在这个战役中,可评为“最佳配角”。他在接替吕蒙后,给关羽写了封,低三下四、尽显恭维之言的信件。使关羽彻底的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而从后方调兵增援襄樊前线,结果就是吕蒙奇袭荆州成功。在吕蒙病亡之后,陆逊成为了东吴的主将。使他成为“最佳男主角”的“大戏”,就是在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在此战中他使“老兵”刘备惨败,而退守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转年在此地病逝。陆逊由此开始主持孙吴集团的军事,在孙权称帝(公元229年)后,拜为丞相,做到了岀将入相。陆逊娶了孙权的侄女为妻,使他与孙权有了亲戚关系。在三国前期的历史上有几大战役,也就是奠定了三国的局面形成的战役中,东吴赢了两场。而这两个战役的前线总指挥,分别是周瑜和陆逊。并且在周、陆辅佐孙氏兄弟时期,为东吴政权的建立,均做岀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两人都是具有很高的才能,是很难分岀伯仲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