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修建铜雀台真的是为了锁二乔吗?

没那回事儿哈,“锁二乔”的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曹操不可能因为二个女子做一件备受争议的事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就是杜牧的一句诗而已,糅合了三国典故,但不是真正历史。

其依据主要是来自于《三国演义》中所作的曹植的名篇《铜雀台赋》,其乃是当年铜雀台建成,曹植的庆贺之作,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然而《铜雀台赋》作于建安十五年,即铜雀台建成之时,而曹操所谓的“锁二乔”是赤壁之战,其发生于建安十三年。两者没有什么联系。

事实上,铜雀台乃是当年曹操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之后的表功之作,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这个”二乔“便是指的连接三台的两座桥。

甚至于有人找出了《铜雀台赋》的原版,其原句是“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后来被篡改了而已。

总之,曹操修建铜雀台跟二乔还真没多大关系。

那么曹操修建铜雀台到底要干嘛?

第一、指鹿为马、彰显权威

铜雀台共有三座高台组成,如果仔细分析三台完工的时期,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建都邺城,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朝中权力基本全部掌握,他开始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

建安十五年,曹操下《求贤令》,正式开启寒门上升通道,打压士族利益。三台之一的铜雀台完成了修建,金虎台开始施工。

建安十九年,晋位魏公的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全部嫁入了皇室,其地位更加牢固,同年时金虎台完成修建,冰井台项目正式启动。

建安二十一年,此时的曹氏盛极一时,他也打破了高祖立下的“异姓不成王”的规定,一举进入王爵行列,而也就在此时,三台全部修建完毕。

曹操的升迁伴随着高台的竣工,这样的事情难道都是巧合吗?那当然不是,高台代表着特殊的含义,自古以来就只有君主才有资格修建,曹操最后虽然成王,但他同样不够资格,他之所以要违背这个规律,就是想看看大臣们会做出什么反应。

由于这些当时朝中还有众多亲汉大臣,如果“刺激”太过强烈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现象。所以曹操在每发展一步以后就增进了“刺激”的力度,大臣们也在这种压力下逐渐看清了真相:曹氏必然废除皇室,了解了这一点的大臣应该想好该怎么做了,这正是曹操借高台给大臣们提供的选择:归顺还是灭亡。

第二点、军事训练。

在修建铜雀台的同时,完成修建的还有一个叫做玄武池的工程,这个玄武池正是曹军的水师培养“基地”。曹操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一统天下的决心,不过当年的水战失利让看清了现实,想要统一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玄武池工程完毕以后,曹氏水军可以经常在此训练,这时候的铜雀台就变成的指挥场所和物资屯备基地,可以为水军的训练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三、文人集会胜地

曹氏家族除了在政治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以外,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人家“三曹”的名声可是非常响亮的。既然他们身上有这么深厚文学修养,那么大规模的文化集会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铜雀台就给这样的集会提供了完美的场所。

据说当时的曹操经常和文臣上台饮酒作赋,除了本人享用以外,曹操在一年中的很多时间中都对外开放这座高台,每个文人都可他登台寻找灵感(类似于旅游景点),很多经典作品也从高台上孕育了出来。

文章开头讲的曹植那篇《铜雀台赋》,就是曹植在登上铜雀台之后的一篇即兴之作。

综上所述,“锁二乔”的说法纯属是文学传播所造成的,这座高台的修建有综合的作用,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突出影响。

曹操修建铜雀台真的是为了锁二乔吗?

曹操是个全面型人才,不仅会管理国家,而且还会打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极富才情,闲暇之余,还能吟的一首好诗,随手拈来一首,都能入选初中语文课本。这是刘备、孙权难以媲美的!

曹操喜好文学,受其影响,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都有一席之地,历史上称他们爷仨为“三曹”。

曹操之所以建铜雀台,相传是在河北打袁绍时,在临漳县睡觉梦见一道金光落地,早晨令人掘地,发现一只铜雀,荀彧说是吉兆,于是曹操就兴建了铜雀台。

后来,铜雀台就成为了曹操一帮文学爱好者吟诗作对的地方了,这帮文学爱好者中,有陈琳、蔡文姬、王粲、徐干、刘祯等等。曹植《洛神赋》,曹丕《典论》、蔡文姬《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都是在铜雀台所作。

再后来,随着曹操离世,曹植被放逐,铜雀台不复往日之盛况,加之公元217年临漳县瘟疫大爆发,王粲、徐干、刘祯、陈琳等相继染病,均死于同一年,死后均葬在铜雀台西20公里的曹操墓周围,铜雀台也就此烟消云散了。

现在的铜雀台,只剩下两个小土堆,孤单伫立于冷风中。

当然,曹操兴建铜雀台并非为了二乔。杜牧那首《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怕是有点牵强附会了。

不过,曹操好色,天下尽知,先有从关羽手里抢走秦宜禄老婆杜氏,后又纳张绣婶娘邹氏为妾,而且还与儿媳甄氏不清不楚,这么多案底,难免给后世留下诸多口舌之娱。

诸葛亮更是巧妙运用,智激周瑜。他将曹植的《铜雀赋》中“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差一点没把周瑜气死。

诸葛亮真是有才啊!

曹操修建铜雀台真的是为了锁二乔吗?

专喜别人老婆的曹操,二乔貌美如花正合老曹胃口,想想着。

曹操修建铜雀台真的是为了锁二乔吗?

《三国演义》小说里有一情节。诸葛亮奉命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舌战群儒后,见到周瑜。

周瑜故意试探诸葛亮,说打算劝孙权投降。诸葛亮说这好办,为保全东吴,只要献给曹操两个女人就可以了。周瑜就问是哪两个女人?诸葛亮故意把曹植写的《铜雀台赋》中两句话念给了周瑜。“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诸葛亮故意装作不知道,大乔是孙策的遗孀,小乔是周瑜的妻子。说曹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江东这两位美女,弄到铜雀台里,每天一起享受乐趣。周瑜大怒,表明心迹,与曹操誓不两立。

这只是小说里的情节,铜雀台事实上建立在赤壁之战以后,那时曹操权倾朝野,很多人都传说曹操要称帝。曹操命人在临漳修筑两台,取名“铜雀台”,是做给别人看的,意思是说,我曹操无心称帝,现在已经厌倦了征战的日子,打算就此在铜雀台安乐晚年了。

曹操修铜雀台的目的,主要是表明自己不称帝的态度。他儿子曹植写了一篇《铜雀台赋》。里面的“二桥”是指铜雀二台,有两桥相连,显得很壮观。所以诸葛亮念的铜雀台赋,是作者自己杜撰的。赤壁之战时,还没有修铜雀台,哪里会有赋呢?

“锁二乔”,来自于唐朝诗人杜牧。他游赤壁时写下了千古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所以,曹操修铜雀台与“二乔”没有丝毫的关系。

曹操修建铜雀台真的是为了锁二乔吗?

谢邀。我认为要知道曹操是不是为二乔建的铜雀台?首先要搞清楚铜雀台从起因到实际建设的情况。

据史载,铜雀台在邺城,邺城本是袁绍的政治中心,曹操击败袁绍占据河北后,以邺城为其中一个政治中心(另有许都、洛阳)。一天夜里曹操见到金光从地而起,后来在金光所起之处挖到了铜雀,因为有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吉兆。当然不排除是曹操自导自演的,让人们相信所谓天命。反正曹操因此修建了铜雀台来彰显武功。

从头到尾政治性都很强,你说曹操至于把二乔的事联系在一起吗?那不是自己给自己难堪吗?后人很多人把铜雀台和二乔牵强附会,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曹操本人好色出了名;二是后人把象杜牧一样的名人艺术性的写法曲解当真了;三是《三国演义》贬低曹操,抬高诸葛亮造成的。

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这其实早已很清楚了。

曹操修建铜雀台真的是为了锁二乔吗?

诚邀,针对曹操搞得铜雀台,其目的就是为了江东二乔所建,甚至当时的诸葛亮为了刺激周瑜,还故意将曹植的“铜雀台赋”其中的两句给改了,原句为: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而诸葛亮修改的则是: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几个字一改,自然而言就会让人联想到曹操之所以建铜雀台,就是为了锁住二乔。

实际上,当时的周瑜也是将信将疑,而后世的杜牧,更是写出了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似乎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才是曹植的真实本意。这显然是杜牧的以讹传讹而已。而从本文之前的文字可以完全得出结论,曹操建立铜雀台,根本就不是为了锁住二乔,实际上是用来宣扬曹操的文治武功是多么的厉害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