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氢弹威力更大,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开发,钴弹为啥被称为脏弹?

1950年由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提出钴弹这种新型核武器,声称在平流层引爆钴弹可以消灭全人类,原因是钴弹在反应的时候生成钴60,衰变并释放出致命的伽马射线。

但目前它只是一种暂时只存在于理论上武器,听起来确实很牛,其放射性预计可以的达到普通原子弹的15000倍,而且可以持续一个世纪。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来一颗,基本上人类都得去地底生活了。

当然但,这也有可能只是科学家瞎掰。就跟当年美国搞星球大战那样,骗得连自己人都信了。

这个钴弹,科学家们称它为“末日炸弹”,军事爱好者们称它为“脏弹”。

因为从理论上来讲,钴弹是一种爆炸后可以造成半永久性放射性污染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处于武器金字塔的最顶端。

倘若钴弹在大气层中爆炸,地球的自然系统、生物系统将会遭受到不可修复的损坏,人类会在短时间内灭亡、地球上98%的生物将会被抹杀,地球将会变成类似火星、月球一般荒凉、寂静的类死星。

而且按照理论,制造钴弹的技术好像并不复杂,任何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基本上都有制造钴弹的能力。

钴弹的威力主要在于化学元素【钴—60】对地球生态的影响,【钴—60】是由化学元素【钴—59】在核热反应中产生的放射性元素,只要在原子弹、氢弹或有能力释放高能核热量的热核弹的表面,涂上一层含有【钴—59】的金属钴,便可以制造一颗足以毁灭人类的钴弹。

钴弹被引爆后,非放射性化学物质【钴—59】在核热能的效应之下,高密度中子会将其转化为放射性化学物质【钴—60】。

【钴—60】所释放出的伽马射线足以消灭一切生物,当然这还不是最恐怖的,如果钴弹在天空中平流层被引爆,【钴—60】在释放伽马射线的同时将会变为“气态”,气态钴会随着气流的移动扩散向全球。

一克【钴—60】所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杀死一平方公里以内地表上所生存的所有生物。也就是说,如果钴弹在平流层爆炸,地球将会笼罩在被钴弹污染的大气之中,人类将无处可逃。

即便你有“欧皇附体”、“佛祖保佑”能够逃过钴弹的第一轮毁灭打击也无法避免死亡,因为钴弹对自然的影响要到105年才能消退到人体可以承受的程度,在钴弹爆炸开始的105年之内,地球上的所以人类将会暴露在被【钴—60】污染的大气之中,人类将面临癌症和变异的摧残。

人类创造的文明社会最终毁于人类之手,这是多么多么可笑的讽刺!

不过大家并不用过过份担忧,因为【钴—59】转化为【钴—60】的几率不到7%,也就是说即便钴弹爆炸,也未必能够制造出“毁天灭地”的【钴—60】。

另外,联合国明文禁止“核国家”研制钴弹。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武器如果真的被制造出来,那将会是整个世界的灾难,万一特朗普得了老年痴呆……砰!

思想与智慧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思想开创文明、智慧创造科学。

然而文明催生了战争,科学孕育了毁灭。

也许在某一天,地球会启动“清零”系统,你会在这空壳一般的世界中像融雪那样消失;

也许在某一天,人类会举起毁灭的铁镰,将无罪之人引向死亡,世界将迎来彻底的“平静”。

请不要怀疑“文明”的破坏力,毁灭人类并不需要找到“灭霸”恳求他打一个清脆的响指,只需要一颗小小的钴弹就够了。

比氢弹威力更大,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开发,钴弹为啥被称为脏弹?

钴弹是一种“放射性金属盐炸弹”,核武器的一种,目的是产生更多的放射性沉降物,用放射性物质污染大面积区域。钴弹的概念最初是在1950年2月26日由物理学家洛佩斯拉德在一个无线电节目中描述的。他的意图不是提议制造这种武器,而是表明核武器技术将很快达到终结地球上人类生命的地步,这是一种世界末日武器。这种武器美国空军要求论证过,经过认真调查,但没有部署。

据称俄罗斯开发了钴弹头,用于其波塞冬多用途核鱼雷。然而,许多评论家怀疑这是否是真正的项目,并认为它更有可能是一个恐吓美国的阶段性信息泄漏。

1957年9月14日,英国人在澳大利亚马拉林加山脉的塔杰进行的安特丽行动/第一轮试验,使用钴丸作为放射性化学示踪剂测试了一枚炸弹,以估计当量。这次试验被认为是失败的,实验没有重复。在俄罗斯,作为1971年3月佩乔拉-卡马运河初步项目的一部分,三重“泰加”核齐射试验从该装置周围的钢中产生了相对较高数量的钴-60,这种聚变产生的中子活化产物占2011年该试验场伽马剂量的一半。这一高百分比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装置根本不太依赖裂变反应,因此放射铯-137沉降物的伽马射线量相对较低。

钴弹可以通过在氢弹周围放置一定量的普通钴金属(钴-59)来制造。炸弹爆炸时,氢弹爆炸第二阶段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将钴转化为放射性钴-60 ,钴-60会被爆炸蒸发。钴随后会凝结,随爆炸产生的灰尘和碎片一起落到地球上,污染地面。

沉积的钴-60将具有5.27年的半衰期,衰变为镍-60并发射能量分别为1.17和1.33兆电子伏的两种伽马射线,因此反应的总核方程式为:

59 27Co+n→60 27Co→60 28Ni+e+γ射线。

镍-60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发射伽马射线后不再衰变。

钴-60的5.27年半衰期足够长,可以让它在发生重大衰变之前就稳定下来,并且让人类在避难所等待衰变变得不切实际,但又足够短,从而产生强烈的辐射。许多同位素更具放射性(金-198、钽-182、锌-65、钠-24等),但它们衰变得更快,可能会让一些人在避难所生存。

钴弹爆炸后的头几周,裂变产物比中子活化的钴更致命。一到六个月后,即使是大当量三相氢弹的裂变产物也会衰变到人类可以忍受的程度。因此,大当量三相(裂变-聚变-裂变)氢弹自动成为核战争的武器,但其沉降物的衰变速度比钴弹快得多。另一方面,钴弹的沉降物会使受影响地区实际上被困在这种过渡状态几十年:适合居住,但不适合长期居住。

最初,来自同等大小三相弹裂变产物的伽马辐射比钴-60强得多:1小时时强15000倍,一周内强度增加35倍,1个月时强度增加5倍,大约6个月时相等。此后,裂变产物沉降物辐射水平迅速下降,因此钴-60沉降物在1年时强度是裂变的8倍,在5年时强度是裂变的150倍。裂变产生的寿命非常长的同位素将在大约75年后再次超过钴60。

理论上,一个含有510吨钴-59的装置可以将1克这种物质扩散到地球表面的每平方公里(510000000平方公里)。如果假设所有的物质都以100%的效率转化为钴-60,如果它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一颗炸弹就有可能杀死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然而事实上,完全100%转化为钴-60是不可能的。1957年英国在马拉林加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钴-59的中子吸收能力远低于预期,导致钴-60同位素在实际操作中形成非常有限。

此外,考虑钴弹影响的另一个要点是,爆炸沉降物的沉积甚至不在顺风的整个路径上,因此会有一些相对不受沉降物影响的区域和存在异常强烈沉降物的区域,这样地球就不会被钴弹普遍污染造成人类全部灭亡。核爆炸后的沉降物和破坏并不随着爆炸当量线性增加。因此,“过度杀伤”的概念——人们可以通过推断低当量热核武器的影响,简单地估计“钴弹”所假设的大小的热核武器造成的破坏和沉降——是错误的。

比氢弹威力更大,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开发,钴弹为啥被称为脏弹?

不请自来,首先来说,钴弹并不是脏弹。

首先钴弹也没有真正的被制造出来——这里就是科学家打嘴炮美国空军忙乎14年的狗血段子了。

先说说什么是钴弹吧。钴弹是一种幻想武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物理学家在无线电广播的科普节目中提到了,如果在原子弹外部附加钴元素,那么原子弹爆炸后生成的中子就有可能进入钴59后生成钴60。

钴60是一种强烈的放射性物质。可以污染爆炸区域达到一个世纪之久。根据估算来看,钴弹的放射性是普通原子弹的15000倍。——没看错是一万五千!

这个理论一出来,美军就开始成立了一个专家组专门研究钴弹。

这项研究用了14年的时间,在1964年美国空军的一个研究小组写了一份研究报告《放射战》。随着这份报告的提出,关于钴弹这一传说中的大杀器的各项研究就结束了。最终钴弹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网上传出的所有关于有钴的钴弹的照片中,只有题图这一张是真实的。研究人员在检测中子发生器击中靶材的照片。对于真实的钴弹人类就连试验装置都没有组装出来。

而广为流传的这张钴弹的照片

则是一个实验体,经过验证,这样的结构是不能产生大量钴60的。

上图是在当年做研究的时候建立的钴弹模型。后来也就是通过了上图的装置证明了钴弹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另外,这个装置组装好的时间是1954年。

当然了人类的疯狂往往会战胜理性,于是疯狂科学家们从1954年到1964年间又挣扎了10年最终放弃了对钴弹的研究,甚幸。

为什么钴弹不能成型,主要在于钴60生成的原理上。

钴60在快速中子的轰击下由钴59嬗变而成。但钴元素的相对密度较小,因此钴59块必须捕获大量中子才可能嬗变为极少部分的钴60。

并且中子这个东西显电中性,并且只有及其微弱的磁矩,因此除了热外很难加速中子,这样中子就很难汇聚。

这样在钴弹设计方案中就出现了3个方案:

第一个是以钴作为原子弹的外壳,在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吸收一定量的钴元素,但只能产生极其微量的钴60.

第二个则是在核弹中设置铍金属反射层对中子进行反射聚焦使之可以汇聚到钴59块上,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生成更多的钴60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个钴60块的散布很小,更没有核武器自身的辐射散布范围大。

第三个方案就是利用钴59微粒参杂于核燃料之内。这方案就更逗了,掺的少了和没有一样,掺的多了,核聚变链式反应根本不发生。

于是三条路完全被堵死了。大家作罢。

不过对钴60的研究并没有结束,现在使用的钴60实际上是钴59金属块放置于核反应堆内进行中子轰击而生存出来的。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往往需要将钴59放置于反应堆内数年才可能产生丰度5%的钴60。

是不是很难理解这个概念呢,那么咱们说下工业生产钴60的概况:

中国秦山核电站有一个研究项目就是利用核反应堆内的中子轰击钴59生产医用钴60的。

产量达到了每年600万居里。“居里”是一个标记放射性活性的量词,一居里代表一秒钟内有3.7E10个原子衰变。也就是说——一秒钟有37亿个原子衰变,记住这个量啊。

上图,核反应堆里面的钴60生产装置。

那么37亿个钴60原子是多少呢?0.885毫克,那么可以算出来600万居里大约就是5.31公斤。秦山核电站两个600兆瓦的反应堆转悠一年也就能生产出5.31公斤的钴60。

而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指着原子弹爆炸生产的那么3-5克钴60能毁灭一条街还是可能的,但原子弹爆炸差这么一条街的面积吗?

所以来说,虽然很多传闻说钴弹威力大,但是经过严谨的验证,钴弹也就没有什么要制造出来的意义了。

比氢弹威力更大,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开发,钴弹为啥被称为脏弹?

“理论核武”钴弹,真的能一颗就毁灭地球吗?威力比氢弹还要大!

科技的力量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能够便捷我们生活的科技产品外,军用武器的进步和研发也成为了每个国家的主要研究对象,毕竟增加强综合国力也是在世界上立足的重要指标。现有的厉害武器有核弹、氢弹等,据说氢弹的威力就已经足够毁灭城市或者陆地,但是又出现了一种炸弹叫做钴弹,据说比氢弹的威力还要强大,那么它能够毁灭我们的地球吗?

首先了解一下钴弹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由原子弹或者是氢弹的一小部分做成的脏弹,并且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存在,也就是理论炸弹,现实中并没有研发出来,是一个外国的科学家经过对氢弹的组成分析,提出来的理论产物。在上个世纪中期,一位研究氢弹的专家指出如果在原有的炸弹基础上,外部涂抹上一层金属钴,做成一个钴弹。

那么氢弹在爆炸的时候,内部高能的剧烈冲击力与外层的金属发生摩擦,配上其原有的爆炸实力,那么两者将会生成一种全新的物质,那就是核素与金属的共同产物,这种物质的能量将会超越以往。

另外,这种共同混合成的产物叫做钴60,根据科学家们的设想,在爆炸的时候,这种物质会放射出极强的射线,不但能够毁灭地球,还会对人类的生命进行辐射,很可能人类的生存会因为钴60的爆炸而灭绝。

这种理论的提出确实有一定的根据和存在意义,但是科学界从未有人该轻易尝试这个实验,只是推算着钴弹的威力比之前的炸弹还要大,但是爆炸力到底如何,没办法证明,也没有人敢实验。说到底任何武器的发明都应该是为了和平而战,钴弹的威力就算比氢弹大,就算能够毁灭地球,也不应该被用于军事中,科学家们也需要慎重而行。

比氢弹威力更大,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开发,钴弹为啥被称为脏弹?

答:钴弹是一种“放射性金属盐炸弹”,核武器的一种,目的是产生更多的放射性沉降物,用放射性物质污染大面积区域。钴弹的概念最初是在1950年2月26日由物理学家洛佩斯拉德在一个无线电节目中描述的。他的意图不是提议制造这种武器,而是表明核武器技术将很快达到终结地球上人类生命的地步,这是一种世界末日武器。这种武器美国空军要求论证过,经过认真调查,但没有部署。

据称俄罗斯开发了钴弹头,用于其波塞冬多用途核鱼雷。然而,许多评论家怀疑这是否是真正的项目,并认为它更有可能是一个恐吓美国的阶段性信息泄漏。

1957年9月14日,英国人在澳大利亚马拉林加山脉的塔杰进行的安特丽行动/第一轮试验,使用钴丸作为放射性化学示踪剂测试了一枚炸弹,以估计当量。这次试验被认为是失败的,实验没有重复。在俄罗斯,作为1971年3月佩乔拉-卡马运河初步项目的一部分,三重“泰加”核齐射试验从该装置周围的钢中产生了相对较高数量的钴-60,这种聚变产生的中子活化产物占2011年该试验场伽马剂量的一半。这一高百分比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装置根本不太依赖裂变反应,因此放射铯-137沉降物的伽马射线量相对较低。

钴弹可以通过在氢弹周围放置一定量的普通钴金属(钴-59)来制造。炸弹爆炸时,氢弹爆炸第二阶段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将钴转化为放射性钴-60 ,钴-60会被爆炸蒸发。钴随后会凝结,随爆炸产生的灰尘和碎片一起落到地球上,污染地面。

沉积的钴-60将具有5.27年的半衰期,衰变为镍-60并发射能量分别为1.17和1.33兆电子伏的两种伽马射线,因此反应的总核方程式为:

59 27Co+n→60 27Co→60 28Ni+e+γ射线。

镍-60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发射伽马射线后不再衰变。

钴-60的5.27年半衰期足够长,可以让它在发生重大衰变之前就稳定下来,并且让人类在避难所等待衰变变得不切实际,但又足够短,从而产生强烈的辐射。许多同位素更具放射性(金-198、钽-182、锌-65、钠-24等),但它们衰变得更快,可能会让一些人在避难所生存。

钴弹爆炸后的头几周,裂变产物比中子活化的钴更致命。一到六个月后,即使是大当量三相氢弹的裂变产物也会衰变到人类可以忍受的程度。因此,大当量三相(裂变-聚变-裂变)氢弹自动成为核战争的武器,但其沉降物的衰变速度比钴弹快得多。另一方面,钴弹的沉降物会使受影响地区实际上被困在这种过渡状态几十年:适合居住,但不适合长期居住。

最初,来自同等大小三相弹裂变产物的伽马辐射比钴-60强得多:1小时时强15000倍,一周内强度增加35倍,1个月时强度增加5倍,大约6个月时相等。此后,裂变产物沉降物辐射水平迅速下降,因此钴-60沉降物在1年时强度是裂变的8倍,在5年时强度是裂变的150倍。裂变产生的寿命非常长的同位素将在大约75年后再次超过钴60。

理论上,一个含有510吨钴-59的装置可以将1克这种物质扩散到地球表面的每平方公里(510000000平方公里)。如果假设所有的物质都以100%的效率转化为钴-60,如果它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一颗炸弹就有可能杀死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然而事实上,完全100%转化为钴-60是不可能的。1957年英国在马拉林加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钴-59的中子吸收能力远低于预期,导致钴-60同位素在实际操作中形成非常有限。

此外,考虑钴弹影响的另一个要点是,爆炸沉降物的沉积甚至不在顺风的整个路径上,因此会有一些相对不受沉降物影响的区域和存在异常强烈沉降物的区域,这样地球就不会被钴弹普遍污染造成人类全部灭亡。核爆炸后的沉降物和破坏并不随着爆炸当量线性增加。因此,“过度杀伤”的概念——人们可以通过推断低当量热核武器的影响,简单地估计“钴弹”所假设的大小的热核武器造成的破坏和沉降——是错

搜索

中国有钴弹吗

中国30颗氢弹图片

钴弹爆炸视频实拍

一颗氢弹多少钱

中国氢弹视频

为何只有中国有氢弹

比氢弹威力更大,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开发,钴弹为啥被称为脏弹?

氢弹难保存,脏弹难清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