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后,日本是否真的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

崖山之后无中华,日本人抛出来的调调。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说法,其实很可能是带着一些特殊的政治目的。

比如前期的元日战争,元朝灭亡南宋后,忽必烈两度东征日本。日本在抵抗元朝的时候,为了壮声势,是会打出一些感情牌,来博得当时汉人的同情。要知道蒙古人大都是骑兵,其水师其实主要还是靠投降的前宋军。日军方面抛出这些言论,如果稍有廉耻心的宋军,估计都会自惭形秽吧。

这还算好的,如果从后期的甲午以及侵华战争来入手分析,那就是狼子野心了。

日本在近代历史上曾经多次的向我们发动了战争,而这些战争的名义就是建立所谓的“共荣圈”。为了让国民认可自己的战争合法性,日本政府必然要捏造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所以就有人拿两宋的灭亡来做了“文章”。

从隋唐以后到两宋灭亡之前(明朝时期和日本几乎没有正当交流),我们国家的权利都被中原人把持,这种政治形势可以称的上是“正统”。不过自两宋以后,北方“蛮夷”执掌政权达三百年之久,这样的中国在日本人心中已经变了“味道”。

所以当时的日本学界就提出一个支持战争的理论:崖山之后无中华,他们认为在此次战役以后,大部分的中原人都已经被蛮夷灭亡,剩下的一部分中原人逃到了日本安家,并外后来成为日本国的一员。

而作为仅存的中华遗脉,日本民族必须担负起“复兴”大任,所以他们的侵略活动是“正义”性的。基于这样的原因,日本才会在国内大肆宣扬披麻跪拜一事,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于中华正统的认可,也侧面表现出了对于后来朝代的“厌恶”,实际上只是为侵略找借口罢了。

当然了,这个是一个偏向于政治层面的解读。如果从民族情感来讲,日本民间的部分人也是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动作的。

要知道南宋灭亡之后,日本方面便开始以小中华正统继承自居。所以以上这些现象,虽然略显夸张,但也不是不可能。

宋末诗人郑思肖曾在自己的著作《心史》中如此写道:“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东,先朝尝入贡,许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国,举国茹素。”

就是说日本在得知宋朝灭亡后,全国都吃素,以示哀悼。

在宋朝灭亡之前,日本民族跟我国的来往是非常频繁的,根据相关的史实记载,三国时期的曹魏是最先和日本实现交流的国家,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日本并不是特别崇拜我们,双方在地位方面是几乎平等的,这种平等交流的关系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日本就完全被中原的先进文明所折服。

隋唐时期的岛国进行了著名的大化改新,这时候的日本还是比较原始的奴隶制社会,正是受到了隋唐的影响,他们才进化成了高级一些的封建社会。在和中原的交流中得到好处以后,日本紧接着加大了向中国学习的力度,越来越多的谴唐使在隋唐时期跨入中原,日本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在受到隋唐文化影响之前,骄傲的日本人称自己的“日升之国”,并说隋唐是“日落之国”,可等到学习了我们的文化以后,他们的内心已经被彻底征服,所以他们谦虚并尊敬的说自己是中国的徒弟,这种文化影响一直持续到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我们几千年历史中最为鼎盛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唐代已经足够富庶,可是两宋相比于唐朝更加“有钱”。除了经济方面,两宋文明也已经将中原文明发展到顶峰,这个时期的中国是一个让其他国家迷恋的地方,周边的很多国家都想来宋都交流,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从以上这些王朝给日本带来的好处来看,日本必然会对隋唐以及两宋产生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既有依赖又有憧憬。所以在宋突然被灭之后,日本出现全民族的悲痛现象是很说的通的。 但集体披麻跪拜真的有点夸张,可信度很低。

总而言之,目前这些仅仅只是传闻,并没有史料记载,包括郑思肖的《心史》,也是没有相关佐证的。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什么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就算存在也是非官方活动,仅限于日本民间,其缘由也只是中华文化崇拜使然。

崖山海战后,日本是否真的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

当然是——假的!

首先,没有任何史料提及日本人在崖山海战后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以讹传讹,实际上是源自郑思肖的著作《心史.元鞑攻日本败北歌亚序》:“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东,先朝尝入贡,许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国,举国茹素。”也就是说南宋灭亡后,日本举国吃素。但是除此之外,日本、中国、朝鲜的所有史料上都无相关记载。

元朝征伐日本失败,让郑思肖这样的南宋遗臣备受鼓舞,因此对日本有不切实际的好感

也就是说,郑思肖写了一个没有来源、没有佐证的传闻,说日本听说南宋灭亡,举国吃素。这本来就已经是胡说八道了,而现代有些人更加没有底线,把吃素改成了披麻戴孝,跪拜哀悼,最可笑的是这种说法还有人信,也不想一下,日本和南宋是什么关系?

南宋和日本之间是典型的“政冷经热”,官方层面往来很少

在真实的历史上,两宋时期,日本从未向中国派出过正式外交使节,中国也同样如此,两国之间虽然经贸往来频繁,但并不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两宋和日本主要通过“牒”这种书面形式进行官方层面的交流活动。但是从1073年到1279年南宋亡国,长达206年的时间内,日本一共才收到两宋9份国牒,回书5次,这个关系可真是“密切”!

平清盛,因垄断宋日贸易,通行宋钱流通致富而兵强马壮,权倾朝野。所以他竭力平息了这场因南宋“措辞不当”引发的外交风波

1172年的牒状还差点闹出了外交风波。宋宗室、明州沿海制置史赵伯圭(宋孝宗的哥哥)写了一份牒状,并给日本后白河法皇和太政大臣平清盛送去礼物。这本来是表示友好,可就因为牒状里有一个字写得不对,好事变成了坏事。

赵伯圭写了两份牒状:“其书有两通,一通书云赐日本国王,一通云送日本太政大臣”。“赐”字在日本朝野引起巨大争议,认为有辱日本尊严。“赐”是君对臣的赏赐,即赵伯圭代表宋朝皇帝的名义赏赐日本国王。公卿藤原基房、藤原赖实、藤原賴業因此坚决表示不可屈尊回牒。

日本自隋朝以来就自成一系,从未像朝鲜、越南那样寻求中国的册封,郑思肖只是一个普通文人,对日本并不了解

为了平息反对之声,平清盛做了让步,日本国王这个称谓“模棱”(俺们日本只有天皇和法皇,没有国王),不予回复;自己已经出家,只以法号静海的个人名义回牒,再捎上法皇与自己的返礼,既不失国体又表明愿意与南宋通好。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日本对南宋的态度,就是认为双方是平等的,你南宋不是什么上国,不是什么天朝,和日本是平起平坐的。那么请问一下,既然是平等的,为什么要披麻戴孝,为什么要跪拜哀悼,这完全说不通嘛!

否定了“披麻戴孝跪拜说”,我们再来看看这谣言的源头——吃素说靠不靠谱。

郑思肖画像

记录吃素说的郑思肖无疑是个感情炽烈的爱国者。他原名郑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皇室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对南宋的思念之情;号所南,即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居室题额“本穴世家”,因为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自画像上题赞曰:“不忠可诛,不孝可斩,可悬此头于洪洪荒荒之表,以为不忠不孝之榜样。”

赵孟頫虽然作为画家比郑思肖出名得多,但论气节不如后者远甚

郑思肖本来与宋宗室、著名画家赵孟頫(正好是那位给日本送礼的赵伯圭的玄孙)是好朋友,但是在得知赵孟頫居然当了元朝的官儿以后,郑思肖立即与之绝交。郑思肖擅画兰花图,南宋灭亡后,他所画的兰花再也没有了土和根,寓意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当时一县官求他画兰而不得,就威胁要剥夺他的田地。郑思肖怒曰:“头可断,兰不可画!”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分析为什么郑思肖会写下这样的谣言。两种可能,一是他道听途说,因为他自己忠于南宋,于是深信不疑。二是他借题发挥,假托元朝未能征服的日本来表达自己对南宋的哀思。

郑思肖祖籍福建,但他出生在杭州,长期居住在苏州直至死去,从来也没有去过日本。而且元初时,由于对日本的战争,中日民间交往也中断了,郑思肖怎么可能知道日本国内发生了什么呢?所以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也就是郑思肖故意编了这么个谣言。

记载“吃素说”的《心史》共收诗250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充其量是诗文集,连野史都算不上,更别说有什么史料价值了

崖山海战后,日本是否真的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

崖山海战是南宋末年蒙古军和南宋军队的最后一场大战,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海战,这次南宋残余势力全部灭亡,也宣布了北方少数民族第一次统治了全中国,崖山海战的地方是现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的崖门镇,是一个两面环山的出海口,崖山海战是决定宋元统治之间的最后一仗,最后元军以少胜多结束。

宋军全军覆没, 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跟随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这一次是少数民族第一次完整的统治了中国,有人认为这次战斗后南宋灭亡代表着 华夏文明的衰败和损落,就有了后面提出来的崖山过后再无中华的说法,这个有没有根据呢?

崖山海战结束代表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断层,影响一直到了今天还有,元朝开始到明清跟元朝之前的朝代完全的不一样,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从农业向商业的转型,但是没想到转型没有最后成功就遭到灭国,导致了农转商的失败,就是南宋尝试放弃中央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导致了南宋军事上面的薄弱。

从政治因素来说,崖山海战后南宋的灭亡,元朝取代了南宋建国,成为了第一次中华文明皇族的断绝,这次严重的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宋朝灭亡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第一次意义上的文明亡国,宋朝以前的中华文明一直都是最先进最强大的一个文明,但是元灭宋以后就变成了重新变成了落后保守的时代,元后的明清也没有把元朝留下来的现象改变,所以就有了国内的史学家说宋朝后期中国的文化经济就开始落后于西方的说法,也有一些外国史学家认为元朝的建立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断层,也就有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华的说法。

而这句话还是出自日本人的口中,在崖山之后,南宋灭亡日本在过去上千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崇拜的中华文明衰败,日本方面其实也挺不甘心的,所以日本在南宋灭亡之后以华夏文明继承者的身份自居,毕竟日本的绝大多数文化都是继承了中华文明的,所以日本在对元朝的统治地位并不认可,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统。

于是抛出了这句话,其实日本最希望的并不是继承者的身份,而是想通过这个理由来霸占中国领土,想用自认为的继承者的身份来做一个借口而已,毕竟日本垂涎中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元朝军队由于不善海战所以多次征伐日本都失败了,所以给后来的明朝留下了日本矮寇的称呼。

宋朝灭亡时日本的反应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什么披麻戴孝,也不是什么对西跪拜,其实没有那么夸张,日本崇拜中华文明不假,但是更是想占为己有,所以对于南宋的灭亡日本方面的反应是震惊,然后的反应是兴奋,为什么兴奋呢,因为终于有借口和理由来争夺中国大陆的占有权,当时南宋灭亡只有少部分日本学者痛心,大部分的日本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而是野心开始了膨胀,借着自认为是正统继承者的理由蠢蠢欲动。

崖山海战后,日本是否真的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

这是个假消息,因为无论中国,日本,还是朝鲜,史料上都没有正式记载。崖山海战发生于1279年,正值日本镰仓幕府时代,在整个两宋206年的时间里,日本共收到宋朝9份国牒,5次回书,中、日官方交往不是很频繁,也不是很密切,民间贸易往来也很平常,所以不可能发生向西而跪的事情。

崖山海战后,日本是否真的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

骗人的,信息就是个问题;还有就是为了,后期侵略给自己找个孝帽子带,然后挑拨中国的民族矛盾!

崖山海战后,日本是否真的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

东瀛经济发达,文教昌盛,都是学习西方的文化、科技、政治制度,你们这些人满口中华文化断层,吹嘘汉人先进文化,请问,你们所谓先进的成果呢?亡国丧身的弱宋、八股取士的朽明,何时真正控制住西域(新疆)、吐蕃(西藏)、东三省、蒙古,这些都是游牧民族带来的,对满、蒙,满口蛮夷、鞑虏,自诩先进的人络绎不绝,以致于你们产生一种独特的自信与自卑,汉服是文明的载体,但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文明有礼、是否爱这个国家。没有吧!毕竟你们这种人,所谓爱中华文化,不过流于表面,实际行动呢?虚伪至极,宋明时,你们的祖先大概率在田间地头受冻惧寒呢,有什么好怀念的,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发展现在,却去怀念腐朽的封建王朝,如果你们真的羡慕日本人,你们可以移民,但是请记住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你到国外只能遭白眼与歧视,你说的话只能是疲软无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