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精绝国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呢?

对于精绝国,大家的了解多半是来自天下霸唱盗墓小说《鬼吹灯》,里面有一卷讲的就是精绝古城,从而提到了精绝国。

而从历史的记载来看,这个国家是真的存在的,不过在汉代以前,它并没有被中原地区的史书所记载。等到汉朝以后,由于中原打通了西域的贸易业务,这个神秘的国家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这个城市位于我国今天的新疆民丰县,大致是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东临且末县,西连于田县,北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那里的尼雅遗址便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

精绝国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城邦国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创出文明,主要是由于依赖着尼雅河畔,河流带给他们生活的保障,他们也因此过起了立城定居的生活,不过这个城邦的神秘传闻就有点“水分”了。

“出玉门,经鄯善,且末,精绝三千里至拘弥。”——《汉书·西域列传》

根据汉代相关资料记载,精绝城所管辖的地区只是河流造就的一小片绿洲,由于四周都是沙漠,所以他们也没法向外发展。不过汉代武帝之后打通了河西之地,西域各国和中原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开展了起来,而这座城作为丝绸之路南道范围内的一座城邦,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河西之地上一个很好的“根据地”,来自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大多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大量商品囤积在此,这座沙漠之城也转变为了国家级的贸易通商口岸,其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而它的名气也因此传入中原,被汉代官方记载。

在汉代西域传中有过专门对于精绝城的记载,内容说此城设有国王,国都就定在了精绝城,这座城邦距离长安大约有八千八百公里,城内有居民三千三百六十多人。

“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汉书·西域列传》

国王在这些人中选取了五百人担任国家防卫士兵,另外设有都尉、左右将军、主管交通的事务官等官职,虽然在官职系统方面比较简单,但它也是一个具有完整规模的国家,而且这里的道路阻塞不通,想到达这里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到了东汉后期,中原政府对于精绝城的掌握力度下降,这个小城邦也逐渐被邻居吞并。

“小宛、精绝、戎卢、且末为鄯善所兼并”

后来发展到魏晋时期,中原政权又重新获得了对精绝城的主导权,对这座城邦的记载也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不过这座城邦在此时已经该名为尼雅城。

另外在玄奘的西行日记中也有过对这座城邦的记载,但是等到唐代灭亡以后,有关精绝城的记载就彻底消失了。

这里几乎完全变成了一片荒漠,只剩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尼雅城,杳无人烟,而且有摄人魂魄的鬼魂存在,很多人在这里染上奇怪的疾病,或者离奇的迷路,永远留在了大漠深处。——《大唐西域记》

有关精绝城消失的推测:由于历史上并没有资料记载此城消失的具体原因,我们后期也只能通过考古来探求真相。

随着尼雅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展开,这座城市逐渐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学者们发现古城民众似乎是非常急切的离开了家中,因为很多住所里的日常用品都保持着生活的状态,这也就意味着人们离开之前并没有功夫去收拾东西,也没有打算再次回到这里,不然家中的生活用品一定会好好保存的。

基于这样的情况,有关人士给出了两个推论,一是尼雅河附近的环境极具恶化,导致河流水量迅速减少,以至于原有的绿洲完全消失,当地人也没法生活下去。

二是外族入侵一说,这种推测看着更加可信,它指的是当地人在某一天猛然收到了一个可怕的信息,有西域外族城邦要来攻城,害怕的民众迅速开始了逃亡之路,以至于城邦在很短时间里就变成了空城。

不过以上都是推断,到底是战争说还是环境说,都还有待考证。

历史上精绝国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呢?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之中,有很多古老小王国的,在西汉时期,除了精绝国,还有大大小小35个小国家,精绝国算是这些国家之中比较出名的,机构比较完整的国家。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精绝国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此后,这片曾经无比热闹的国家,淹没在茫茫沙海之中两千多年。那么,精绝国为什么突然之间消失了呢?

在《汉书》和《后汉书》之中都提到了精绝国,它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端,处于“丝绸之路”之中的重要地段之中。现在从“尼雅遗迹”之中,我们尚且还能看到精绝国留下的残垣断壁,尼雅遗址的名字来源于尼雅河,这条河发源于昆仑山,如今尼雅河已经不能达到尼雅遗址之中,但在数千年前,尼雅河给这片沙漠带来了绿洲。

精绝国到底有多大规模呢?在《汉书·西域传》之中记载,精绝国“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

精绝国在丝绸之路上地理位置特殊,是非常重要的国家。

历史上文献典籍对于它的记载是非常少的,也许对于班固这样的史学家们来说,精绝国这样的小国太小了,不足挂齿。所以如果单单从史料上去寻找答案,精绝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风土人情基本上都是空白。

1889年,俄国皇家地理学会阻止着尔热尔瓦斯基探索了昆仑阿山西北部,第二年,他们来到了尼雅,但是并没有到达尼雅遗址。

1901年,英国学者斯塔因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之下,终于进入了尼雅遗址之中,这行探险队帝进入尼雅遗址的第一人。他带走了12箱文物运往伦敦,成为尼雅遗址的浩劫。

1931年,斯坦因第四次探索尼雅遗址,这一次,他们毫不顾忌监管人员“不可动土”的指令,偷偷挖掘出26枚汉文木简,其中有一支以隶书写道:“汉精绝王承书从……”这是精绝国在尼雅遗址之上的决定性证据。

1988年到1997年,中日两国学者通力合作,在尼雅遗址发掘了大量的考古材料,精绝国的神秘面纱才慢慢被揭开。

在现在的尼雅遗址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尚能辨别形状的民宿、畜舍灯房屋等残骸。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片曾经富庶的小国家最终消失了呢?

考古学至今有两种猜测,一种是环境恶化论,一种是战争论。

(尼雅出土的棉织物)

环境恶化论

在秦汉时期,尼雅河的河水尚且能够流淌到精绝古国之中,这里是一片肥沃的绿洲,人们可以很好得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尼雅河的河道逐渐收缩,到了最后直接断流了。有考古学家认为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所以精绝国不得不搬离故土,寻找新的绿洲生活。

有趣的是,在民间也有精绝国因为环境恶化而迁徙的传说。据说那时候精绝国发生了很多次特大的风灾,一夜之间就积沙三、四米,当年最早来精绝古城遗址的探险队,还看见有古人的遗体穿着裤衩抱着佛塔而亡。这传说有多大可信度呢?

考古学家们发现,尼雅遗址周围并没有尼雅河大规模改道痕迹,如果精绝国的子民们因为尼雅河枯竭而寻找新绿洲,定然是顺着尼雅河的来路一直往上游寻找,带尼雅河上游并没有发现人类聚居的痕迹。

斯坦因在文章之中曾经描述过他第一次看到尼雅遗址的样子:屋子里面有雕刻得十分精美的木椅子,储藏室里面的谷子还是橙黄色的。

而且今天我们在尼雅遗址上可以看见,精绝国之中的民居附近有不少大树残骸,四周还能找到果林,甚至还能找到水塘的痕迹。也就是说,在精绝国被荒废之前,这里其实是有水的。

另外,根据尼雅遗址出土的文字可以了解,当时的精绝国国民对于水源十分尊重。精绝国的人们从尼雅河引水过来,但无论是农田灌溉还是日常用水,都需要通过官方同意分配。每天,管理水的水官会定时向村子里放水,不经过官方准许,这些水都是不可以随便放的。

战争论

在精绝国发掘出来的怯卢文之中记载了当时精绝国面对的困境,精绝国长期受到西南方向一个强大部落的攻击,而且随着这个部落的逐渐壮大,对于精绝国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怯卢文起源于犍陀罗国,后来流传到中亚大地之上,在丝绸之路上,这是非常重要的通商文和佛教文。

考古学家们发现,在精绝国的房屋四周有很多尸骸,而且到处都散落着各种物品,而很多居民家中还存有粮食,一些政府机要文件有的还封存在陶罐之中,怎么看都不像是因为天灾而迁徙时的场景。

所以考古学家们认为,可能在某一天,精绝国突然受到了这个部落的偷袭,精绝国之中的居民们甚至来不及逃窜,很多人死在敌人手下。

而这段历史也正符合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侵吞、一片混乱的大背景,所以精绝国因战争被灭国也是极有可能的。

在《大唐西域记》之中,唐玄奘曾经记载了尼壤(雅)城的景象。说整个尼雅城在大沼泽地之中,那里又湿又热,难以跋涉,草木生长特别茂盛,想要进入城中,只有一条路,所以路过的人必须要经过尼雅城。走出尼雅城之后,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片沙漠环境恶劣,热风肆虐,人很难走出去,所以往来的商旅行人们,就将路边的尸骸捡起来,沿路摆放当作路标。

(斯坦因在尼雅河遗址出土的古代椅子残件和其他木制品)

很多考古学家人们,《大唐西域记》之中的尼壤城就是精绝国,或者说是为了躲避战乱的精绝国遗民重新迁徙建立的城池。但无论里面住的是不是精绝国的遗民,尼雅城的环境也在逐渐恶化,很快也会被沙漠侵吞。而根据精绝国文字记载,精绝国当年虽然只有区区500人,但因为官员腐败民不聊生,一名收税官侵吞了4年的税款,国王出面指责之后才勉强上交。

所以精绝国很可能是在内忧外患之下受到敌人的侵略,后人迁徙后又因为环境恶化逐渐分散,最后就这样融合在其他民族和部落之中。

历史上精绝国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呢?

西汉时期,在西域地区有一个小国叫做精绝国。根据文献记载,这个精绝国,位于和田和鄯善国之间,人口只有3000多,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处要塞,精绝国虽然看上去不是很起眼,但是去商贾云集,车马不绝,俨然是一个大都市的感觉,但是由于周边环境日益恶化,逐渐吞噬了这个绿洲。祝唐之际,玄奘法师经过这里,这里已经是“国久空旷,城皆荒芜”,昔日喧嚣的精绝国,此时已经被漫漫黄沙所掩埋了,带了近代,已经没有人可以准确地说出精绝国的位置了。

20世纪初,匈牙利籍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来到我国西北地区进行科学勘探,来开了西北近代考古的序幕。1901年,斯坦因来到了今天新疆的丰县尼雅河下游地区进行考察,为了攫取珍贵的文物资料,斯坦因把这边纯净的地区变成了杂乱的工地,攫取了10余箱精美的文物偷偷运往欧洲。自此,尼雅河下游开始被东西方学者所熟知,这时远在北京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开始注意到这里文物,认定这里就是在历史上淹没已久的精绝国。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众多历史文化遗物,在尼雅地区发现了一枚“司禾府印”的炭精印章,据推测这可能是汉代屯田官员的印章。80年代,中日考古工作者共同对尼雅地区进行了勘探,不到100平方米的地方,发现了8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那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蜀锦。

考古证实,汉代的精绝国就在今天的新疆丰县尼雅地区,当年这里风景宜人,堪称塞上江南,尼雅人的住宿周围都有防沙林和防砂篱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低于风沙的侵袭。

历史上精绝国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呢?

关于精绝国

  • 精绝国是汉晋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较为虚弱的小国家,人口约300左右。位于现今新疆和田地区东部民丰县尼雅河附近。
  •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精绝国都城是精绝城,距离长安8820里,480户,人口3360,军队500人。国王之下设有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精绝国接受汉朝西域都护府的管辖。由于西汉的丝绸之路正好经过精绝国,所以使得精绝国的地位更为重要。东汉末年大乱时对西域掌控力消失,楼兰吞并了精绝成其下属。
  • 精绝国消失400年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写到:“媲么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趋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当地已成废墟一片,人迹全无[。
  • 1901年英国学者斯坦因在新疆发现精绝国尼雅遗址,发现200多片竹简,使用的是古印度语中的“佉卢文”,曾是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语言,这种古老的语言早已经消亡,极难破译。
  •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精绝古墓中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关于精绝国的消失
  • 众说纷纭,古书关于记载精绝国的资料几乎没有,但常认为消失灭亡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1. 精绝人大肆砍伐树木,造成水源枯竭;2. 受到西南方部落“SUPIS”(音译)的消灭。

历史上精绝国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呢?

看过《鬼吹灯》系列小说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精绝古国,是鬼洞人生活的神秘国度,这个神秘的西域小国也经常出现于一些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可以说它比楼兰古国更为神秘莫测,然而在历史上它也是真实存在的。

汉代之前并没有关于精绝国的记载,可以说它是一个突然出现于《汉书》中的西域小国,其地址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是一个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后来又叫做尼壤和尼雅,国家所辖的范围大概就是尼雅河在沙漠中造就的一片绿洲,所以这个小国家可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兼具,生活在这里的人当然不是“鬼洞人”了,而是应该称之为精绝人或尼雅人,由于其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上,所以这里应该也是商贾云集,汉朝和中亚一带的各种商品在这里汇聚,因此这里或相当于一个万国胡同的贸易口岸,也正是由于它的繁华富庶,所以这里在汉朝和西域各国中都有了名气,才被记录到了《汉书·西域传》中。

《汉书·西域传》里面对精绝的记载是这样的:

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上面这段话的译文大致是:(西域)精绝国,国王驻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有四百八十户人家,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打仗的士兵五百人。设置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交通事务长官各一人。北距西域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卢国四日的行程。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弥国四百六十里。

在两汉经营西域的时候,这里也曾经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后期,朝廷对西域的管辖放松,精绝国被其邻居鄯善国兼并,其作为一个城邦国家的历史基本结束,后来这里又曾受魏晋王朝节制,隋唐时期其都城尚存,不过已经改名为尼壤城,但在新旧唐书中,仍然称之为精绝国。

在由唐代高僧玄奘口述、辩机和尚编的地理史籍《大唐西域记》中,也有一段关于它的记载,里面讲到:

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

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精绝国的确是位于一片沙漠之中的绿洲,而且是一个位于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周围都难以通行,只有这个城市可以让商人旅者往来。

之后关于精绝的记载就很少了,至于这里什么时候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成为一片荒凉古城的,史料不详,不过后来的考古发现,这里生活的人们离去时好像十分突然,因为有些家庭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的摆放好像日常生活中一样,按道理讲人要决定离开的话,会将一些生活必需品收拾好打包一起拉走,但是这里的情况却好像一直有人生活着一样,只是所有的东西上面都覆盖了厚厚的尘土,所以这里的人就好像突然离开,然后再也没有回来,消失得十分神秘。

一般认为精绝人离开这里是由于尼雅河的水量变少,精绝古城所在的绿洲逐渐消失,这里的人们也被迫离开家园,使得曾经的精绝国变成了一片荒凉的精绝古城(尼雅古城),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这里人们的离开应该将很多生产生活用具打包走的,也有人推测可能是大家突然收到某个可怕消息,或者是突然有外族入侵,导致这里的人不得不永远离开家园。

不过在清代时期,这里还称为尼雅城,应该还有少数的人在这里居住,但这里已经只是于阗县辖下的一个村庄,称作尼牙八札,1949 年后复称尼雅,1985年设尼雅镇,隶属于新疆民丰县。

近百年来,这个已经消失于历史上的西域小国重新为世人所知,是因为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物,记载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丝绸织锦就是出自于这里。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和斯文赫定等人在古精绝国遗址中发掘出了大量的陶器、铜镜、漆器、铁器等古代文物和一些用木简、羊皮、丝绸、墙壁等作为载体的古代文献和文字,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特别是这里出土的佉卢文遗物,比世界其他地区出土的加起来还要多,对研究古代犍陀罗、孔雀王朝、贵霜王朝以及其他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古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历史上精绝国为何就神秘消失了呢?

1931年2月,一个名叫斯坦因的英国人在新疆民丰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约150千米处的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干年的珍贵文物多达12箱。当这些文物被运回英国之后,西方学者大为震惊,原来斯坦因发现的是古精绝国遗址。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精绝国虽是小国,但它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书所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公元3世纪以后,精绝国突然消失了,斯坦因的发现又使精绝国惊现于世。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它为何被埋没在滚滚黄沙之中?为什么璀璨的绿洲变成了死亡的废墟?

有人认为,精绝国之所以被废弃埋没于沙海之中,是因为精绝国人大肆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致使水源枯竭,风沙肆虐,绿洲消失,最终被淹没于茫茫沙海之下,也有许多人对此持疑问和否定的观点。

为了揭开这千古之谜,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对精绝国遗址进入科学考察,出土文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震惊了全世界。这次考古价值最高的发现是大量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的织锦和写有佉卢文的木简函牍。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质地厚实,纹样瑰丽流畅,色彩艳丽,世所罕见。大量的佉卢文档案也让考古学家喜之若狂。

佉卢文是古印度阿育王时期的文字,随着阿育王朝的灭亡而成为无人可识的死亡文字。直到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

从出土的木简可知,精绝国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SUPIS人的威协和入侵,有些历史学家认为SUPIS人是楼兰人,即后来的鄯善国。但认同者不多。

东汉末年,汉朝国力日竭,东汉官兵撤离西域。西域出现了政治真空,西域各国也陷入了弱肉强食的争战之中。弱小的精绝国最终淹没在这血腥的嘶杀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则透出了精绝国心归中原祈盼和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