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湘军有屠城之举,为何有人为他洗白?

这些人是什么目的与意图?

历史需要被正确对待,诸如曾国藩这类人应该客观来看。

他有平定乱世的功劳,有着至深的儒家学说理解,有着《曾国藩家书》这样人生导师类著作。

但是,他不是什么“千古第一完人”,他的成长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杀人史,“曾剃头”这个外号不是凭空得来的。儒家讲究“仁者无敌”,他曾国藩如何称得上一个仁字?

正如章太炎先生的那句评价:“誉之则为圣相, 谳之则为元凶。”

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靠的不是什么仁义道德,什么至深大理;而是杀人如麻,冤债满身。

他的湘军团勇不过是一帮儒生带领的农民军,为何能有如此战力,仅仅是家国大义吗?

不,是金钱掠夺的诱惑,是血腥杀戮的欲望,是“抢钱抢粮抢女人”带来的向心力。湘军每每攻下一城,必“大索三日”;所谓的“索”,即是烧杀抢掠,是原始的放纵。

根据《曾国藩奏折》记载,曾国藩将无辜百姓当做贼人惩罚。每擒住一人,不调查,不审问,不关押,一律处死。 或剖肠、或剥皮、或挖眼、或凌迟,南京城血流成河,恶尸满地,见者无不恐惧。

根据《能静居士日记》记载,曾国藩发兵屠杀南京城,城中壮年男子被杀过半,街道两边尽是六旬老者的死尸,其孩童仅有二三岁的妇女抱着孩子在街边痛哭哀嚎,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根据《谭嗣同全集》记载,谭嗣同游历南京时曾听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攻破南京城之后,士兵如同悍匪一般残忍,见人便杀,见女便辱。

曾国藩不仅屠了南京,还屠了安庆。

根据《十三峰书屋全集》记载,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在搜杀“太平余孽”时,仅仅三天便屠了安庆城中百姓数万余人,城中血肉秽臭,蝇虫漫天,森森白骨,慑人魂灵,阴惨之气,犹凝不散!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没错,是一代枭雄,但我向来不认为是什么所谓的大圣人。

除《曾国藩家书》之外,曾国藩的思想以及行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南京屠城”更是曾国藩一生都无法抹去的污点。

后世对曾国藩的推崇,完全是出于对晚清政府的无奈。

在一个充斥着黑暗的朝代中,诸如曾国藩、李鸿章这类的星星莹火,居然都能被后人称之为“名臣”,足见晚清政府所管辖的吏治有多么的腐败无能。

有句俗话叫做“矬子里拔将军”,在晚清腐败的政治环境之下,曾国藩在一群无能的“晚清愚臣”中显得鹤立鸡群。

与其说曾国藩被后世所推崇,不如说黑暗的时代造就了像曾国藩这样热衷于“投机主义”的人,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做到诸如岳飞、屈原那样“出淤泥而不染”的程度,反而与时代同流合污,压迫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百姓。

曾国藩利用“太平天国起义”为跳板,采取“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的策略,在南京大肆杀戮,虽然有效了制止了叛乱,但死在他手下的劳苦百姓不计其数,清政府为了嘉奖他的“功劳”,给予了曾国藩更为巨大的权力。

所以曾国藩的美名是建立在无数尸体之上的,曾国藩是“时势造英雄”的最佳范例,也是无数推崇者们心灵上的悲哀,我实在想不通后世为什么会推崇一个侩子手,难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以解释一切的罪孽吗?

屠城杀人,在古代并不鲜见、什么刘邦、曹操还有李世民,那都屠过。战争嘛,哪有不死人的。但屠城滥杀无辜后还能被推上“圣人”,那也就他曾国藩了吧?

我并不否定他的功劳和能力,但他的德行是如何与圣人挂钩?我实在看不出来,就因为一本儿“日记家书”?那我们还读历史干嘛?

曾国藩不值得被如此推崇,他甚至不如文天祥、苏武等历史名臣的万分之一。

言而总之,曾国藩只不过是一个“日记家书写得好,立功立言却不立德”的人。

大部分人读了几章《曾国藩家书》后,便对他的为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实际上“会说话”和“会办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当你真正的了解过曾国藩所犯下的罪孽之后,你会有一种“吃国宴时吃出老鼠屎”的感觉。

左宗棠骂曾国藩虚伪假道学,不是没有道理!

当然,你撇开他的战争黑历史不谈,仅仅从他的学识、他的表现出来的思想,他的为君为臣为人之道来看,你可以推崇他。

如果,你可以对历史视而不见的话

曾国藩湘军有屠城之举,为何有人为他洗白?

这个问题提得本身就有偏见和短视,是想诱导别人认同你想要的观点罢了。

中国从历史上来说,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内乱不断的国家和民族。元朝和清朝的建立,也是因为我们内耗过甚,而导致的结果。当然,元朝那时的蒙古人横扫天下,这个另说。

你一定要说屠杀汉族,我且问:秦始皇统一六国杀了多少汉人?光长平之战就四十万。其他那些开国皇帝又杀了多少汉人?历史上每一次的起义,又杀了多少汉人?老蒋攘内必先安内,又杀了多少汉人?我们为了反抗又杀了多少汉人?

不过是官匪不两立而已,何必贴标签。

相信,如果各位有机会成为皇帝,估计杀的自己人不会比他们少。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又何必在意谁又白了。

曾国藩湘军有屠城之举,为何有人为他洗白?

也不是专杀汉人,他是疯狗见人就杀!要说专杀?他是专杀穷人。洗白的目的吗?只能是想回到“民国”,然后呢恢复“满清”!都能像“曾中堂李中堂”一样,过跪舔洋大人的富人日子,顺便过一把汉奸瘾!还能被地痞流氓封个“半个圣人”!

曾国藩湘军有屠城之举,为何有人为他洗白?

这个嘛,实际上就是个历史局限性的问题。

曾国藩所处的是什么年代?清朝。

清朝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既然是封建王朝,那必然有共同点喽。

军队屠城,就是个封建王朝普遍的共同点。

屠城这个事儿嘛,从战国时代起就明确载入史册。

“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这还是轻的。

秦国统一六国之战,就是一部血腥的屠城史。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

“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

没有屠城,这么些个人都是怎么死的?

说到屠城,刘邦集团也不手软,

《高祖本纪》:“南攻颍阳,屠之”。“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

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古名将韩信也不能例外。

《韩信卢绾列传》:从攻项籍,屠煮枣。 屠胡陵。击陈豨,屠马邑。击下蓟,屠浑都。

战争年代,屠城就是标配,并且古人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三国时期,曹操是个屠城专业户,光是《三国志》中,就记录了他不下八次屠城。

缪袭还写下了《屠柳城》,为曹操屠城大唱赞歌:

屠柳城,功诚难。越度陇塞,路漫漫。

在别人看来,这都是军功啊,不打胜仗,哪里有资格屠城呢,被别人屠还差不多。

从有战争开始,屠城就始终伴随着战争。

有些朋友可能以为,屠城多半是不义之师的不义之举。

然而,屠城并不分阵营。

以杀胡文明的冉闵被许多人认为大英雄,屠城毫不手软。邺城屠城,二十几万胡人军民被屠,以当时的人口数量,这是个什么概念。

李世民够正义吧?一样屠城。

《新唐书 高祖本纪》:“三年...五月壬午,秦王世民屠夏县”。

特别是在攻城遭遇顽强抵抗后,获胜的攻击方更容易屠城,这被认为是提高士气,报复守军,散播恐惧的最好办法。

或许有人说,这些都是几百上千前的事,曾国藩那时候,已经是晚清,离现在不到200年,不该再发生这样残暴的事。

那我说,您可能是太高看了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虽然曾国藩时代已进入晚清,但它与清初相比,思想上的进步小得可怜。

清军入关,以武力征服天下,代表性作品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虽然很野蛮,很残暴,但事实证明,卓有成效。

在那个年代,瓦解对方抵抗意志的最好办法,就是屠城。提升自己军队时期的最好办法,也是屠城。

并且,那个年代,没有人权组织,没有国际公约,没有反人类罪,最多被谴责几句,得远远大于失。

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曾国藩的屠城,是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在他之后,屠城的暴行还是一再出现,直到近代,才得以遏制,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以现代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古人,显然有失公允,您把曾国藩放到现在的时代,看他还敢不敢屠城?

曾国藩湘军有屠城之举,为何有人为他洗白?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彪炳史册,同时又是毁誉褒贬颇多的人物。曾国藩以文举组织乡团武装,完全用孔孟儒道精神作为湘军灵魂。在满清政府扶持帮助下,通过对太平天国不懈剿杀,最终成为近乎大清砥柱之虎狼之师。至于曾国藩专杀汉族平民,平民不假,但他们可是拜上帝教的教徒,手持利刃,一路砍杀长辫清妖,杀伐戮屠,谁愿呢?洪秀全挟洋奋力,曾国藩持孔镇呵,真好似中外思想大对决。最终太平天国陨灭,中国传统汉势力乘机崛起,重撑中华舵帆,从洋务运动开始,启扬中华民族复兴的漫漫艰苦航程。

曾国藩湘军有屠城之举,为何有人为他洗白?

曾国藩是春秋未年曾子的后人了。曾子是以孝道为先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大儒圣人了。

曾国藩号称<曾剃头>的千古第一完人,升官最快,做官最好,做官最稳的官场楷模,被公认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典范人物了。

曾国藩从出生平凡资质平凡的普通人一步步走人生过程,在过程中历练感悟,让他学有所成报效当时的朝庭,去大有作为,组织湘军把红极盛世的太平天国一步步逼向最后的灭亡,在过程中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了。战争是要付出牺牲代价的,战争不可避免但又是残酷的,战争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你死我活了。权益永远是战争启始的借口了。为了忠君报国去杀所谓的敌人就是一种所谓的正义了。无法去评价从古到今所谓的正义之战是哪里之战了。

后来慈禧太后让曾国藩处理天津教堂案更是背着汉奸的罪名郁郁寡欢名败寿终了。

对于曾国藩的历史功过是非评价不一,但是有多少人是在其人生经历过程中去感悟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做人做事做官了。对于他的家书拜读明了为人处事如何是非分明,去顺应处理妥切妥当,让心安理得面对现实做好将来了。

人生走每一段路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从曾国藩的人生感悟处事谋略中可以找到明确的典范目标去修练自己去做好当下事过往不杂了。

学习曾国藩的立功立德立言之人生感悟是众多人的对曾国藩崇拜的初衷了,是一位优良品格的儒道理学家,是一位不慌不忙应对战争的军事家,也是一个治家严谨的孝子严父了。不可否认曾国藩又是一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他的一生又与衰落时期的清王朝息息相关,成为大清王朝苟延残喘的保障成为中兴大臣了。

开国领袖毛主席与自己的对手国民党主席蒋介石都曾高度评价了曾国藩,足以说明曾国藩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不凡人了,对于后人学习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去偏爱偏见认识了。

读了曾国藩的一些书,对其有所了解认识,回答只言片语望多多理解评论不足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