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和珅真的是一个又矮又丑不学无术的大贪官吗?
哈哈,恰恰相反,历史上的和珅是一个又高又帅又有才的大能臣!
论长相,和珅是当时出了名的颜值高,满洲第一俊男。据说他长得很像乾隆去世的妻子富察皇后,所以乾隆爱屋及乌,这才如此的宠幸和珅。(一说和珅是长得很像当年雍正宠妃年贵妃,当年弘历还是太子的时候,曾与这年贵妃传出一段绯闻。最终年贵妃因此而死。年贵妃死后,乾隆深深的自责,后来见到和珅,差点将其错认。)
当然了,这些个都是野史传的,真实性不高,但其也从侧面说明了和珅的颜值。
大臣英廉曾评价和珅:
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论才学,和珅虽然科举没中,但没有关系,这只能说明他写八股文写得差。但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四书五经也是背得滚瓜烂熟,其乃是当时大学者吴省兰的高足。
他再给乾隆当侍从的时候,有一次侍奉皇帝读书,当时乾隆看得是《孟子》,和珅再一旁掌灯。但晚上灯火昏黄,乾隆有些看不清书上的注,于是就问和珅。和珅直接把书上的注给背了下来,这可是要点儿功夫的。
众所周知,乾隆是伪学者,其一生酷爱写诗,动不动就喜欢来两句,但水平实在难以恭维。可和珅不一样,其再诗歌方面造诣颇高,经常能给乾隆予以指点,乾隆对其乃是崇拜不已。
所以,可别认为和珅这大学士是混上去的,人家是两把刷子的。
当然,和珅最重要的还是其能力,其一生几乎是是把大清国的重要职位给任了个便,而不管是再哪一任上,他都游刃有余,能够很好的办成乾隆给交待的任务。
最开始从侍卫队里面出来,乾隆派他去管理布库,原本只是想锻炼一下他,没想其能做出什么成绩,毕竟是初出茅庐的小菜鸟。可是和珅去了没多久,布库的存量大增。
这让乾隆对其刮目相看!
和珅是一个理财能手,其总能想方设法的为乾隆变出钱来,当年乾隆六下江南,耗费巨大,但和珅硬是没让乾隆在钱的问题上发过愁。
所以,乾隆需要和珅!
和珅是贪没错,乾隆也不是傻子,当年大学士王杰等人没少弹劾他,但乾隆为何一直置若罔闻?原因很简单,因为和珅有用,和珅能办事儿。
和珅是贪官儿,但他不是奸臣,而是能臣。
我曾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这样一段,说天逢大灾,饥民遍地,乾隆派和珅前去赈灾。当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有许多原本不是饥民的人,偷偷的混进了饥民队伍中,去领赈灾粥。这些人打扮得和饥民一样,根本查不出来。这样一来,饥民人数大大增加,粮食根本不够。
而和珅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往粥里加沙子。
这个方法看似有些不人道,却非常管用,那些冒充者们看到粥里加了沙子,便不再去吃粥了。而那些没饭吃得饥民们根本不会在乎粥里面有没有沙子,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于是,和珅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虽然电视剧的原意是想讲赈灾过程中的贪腐,但这一幕其实也是肯定了和珅的能力。
贪官儿当然不好,但是总不能因此就将其完全否定。
乾隆虽然不是一代圣明之君,但他好歹也还算聪明,他能重用并忍受和珅的贪腐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和珅真的那么一无是处,还挖国家墙角,颜值再高,乾隆估计也不会容他。
要知道,在乾隆一朝,和珅已经做到了是位极人臣,其最高做到了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这在清朝就相当于事实上的宰相。
“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清史稿》)而影视剧里面,一直与和珅作对的两大苦主,刘墉和纪晓岚,一个最高只是内阁大学士,另一个只是大学士候补(协办大学士),与和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其也没有能力和资格像电视剧里那样去玩儿和珅。
除了官职高以外,和珅还获封一等忠襄公,此乃是为臣者之最高爵位,相当于《鹿鼎记》里面的韦小宝。
可见其地位!
历史上的和珅真的是一个又矮又丑不学无术的大贪官吗?
提起和珅,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只会就溜须拍马的人,但是对于和珅大家会有许多的误解,首先大家对和珅的第一个误解就是和珅的长相,第二个误解就是和珅的才学,有许多人觉得和珅是一个又矮又丑,只会溜须拍马、肆意敛财的一个人,其实并不然。
在许多的影视剧中都出现过和珅的形象,也正是因为这些影视影响让人们对和珅的容貌有些误解,真正历史上的和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男子,乾隆这么看中和珅,与和珅的容貌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看中了和珅的才学。
说到才学,才是对和珅的最大误解,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和珅并没有真才实学,是靠着讨好乾隆才得到重用,这一点确实有些冤枉和珅了,和珅不仅熟读四书五经,更是精通多种语言,是一个拥有真才实学的人。
和珅是一个巨贪也是毋庸置疑的,和珅确实会去讨好乾隆,揣摩乾隆的心思,但是和珅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每次的讨好都会让乾隆非常的开心,官途也是一帆风顺,这也给了和珅贪污的机会,和珅的家产堪比朝廷的国库。
真实历史上的和珅确实不是一个又矮又丑的人,而是一个拥有真才实学的美男子,如果和珅没有真才实学,乾隆也不会这样容忍和珅,但是和珅作为一个巨贪最后还是被嘉庆扳倒。
历史上的和珅真的是一个又矮又丑不学无术的大贪官吗?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不仅是个美男子,还是个博学多才的大才子,治国平天下,也曾为大清立下不世功勋,和坤是清乾隆年间的著名的美男子,精通满,汉,藏等多种语言,犹其善长诗文,和坤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乾隆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幻女嫁给和坤长子为妻,使和坤成为皇亲国戚,大权在握,和坤久居高位以后,开始堕落,于是,广罗党羽,排除异己,不择手段敛收财物。
乾隆晚年陶醉于文治武功,自处安逸,喜欢声色,又大兴土木,四处巡游,耗资巨大,和坤乘机大肆敛财,此为和坤家财的主要来源。加之全国贪腐风盛,各地官员争相行贿和坤,以求保护。各级将领甚至克扣军饷,用来行贿。士大夫欲往上钻营者,亦投其所好。和坤貪得无厌,自由出入皇宫,见其喜好者,自取而去。四方贡物,上者送和坤,次者送入宫中。
对于和坤的所作所为,乾隆皇帝并非毫无觉察,而朝中大臣对和坤也时有弹劾,但每次都能得到乾隆保护,就算降级处理,不久后便能官复原职,甚至更受重用。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去逝,失去乾隆的保护,给事中王念孙首先上书嘉庆,弹劾和坤不法之事,嘉庆在正月十一宣读遗诏时,传旨逮捕和坤治罪,命王公大臣会审,查实治罪。
朝中大臣对和坤痛恨至极,宣布和坤十二大罪状,理应斩首,嘉庆皇帝说:“念和坤乃先皇任命首辅,不忍斩于肆,着既赐自尽。”和坤在正月十八日,即乾隆皇帝逝世十五日后,在狱中悬梁自尽。
历史上的和珅真的是一个又矮又丑不学无术的大贪官吗?
和珅是乾隆中后期特地提拔起来的大臣,重要的原因跟和珅与乾隆的默契度、忠诚度、能力、相貌都有关系。
刘墉、纪昀都没进入过乾隆的军机处,主要原因是刘墉作风懒惰散漫,纪昀放荡滑稽,有次纪昀企图为尹壮图求情,被乾隆大骂一顿。而和珅不仅恭谨有礼还长得很英俊。
乾隆时期设立了自己的军机处,事关军机事务、人事、制度皆由乾隆自己一句话,这种高度独裁的情况下,乾隆等于把内阁、六部的权力都架空了。乾隆作为中国执政最久的皇帝,正是因为他独特的独裁方式。
和珅作为军机大臣之一,只不过是替乾隆执行着统治手段。和珅之贪就是乾隆之贪,议罪银是换个法子给乾隆贪污。乾隆晚期都明目张胆让大臣搜罗古董、字画给自己,这些东西从哪来?无非是官员从民间搜刮来。
和珅的主要工作就是替乾隆负责文事行政,他历任过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又替乾隆搞过文字狱,担任过《四库全书》正总裁,《红楼梦》也是和珅所保全袭来。兼领内务府总管、九门提督什么的京城事务。颇有乾隆爷的秘书长、老管家的感觉。有意思的是和珅的老管家刘全在京城也是呼风唤雨的人,管家这职业有前途。
擅于做秘书的人如何心思细密这点我就不多说了,这绝非靠小聪敏就做得好。和珅对乾隆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军事才能差,满臣大多想依靠军功获取地位,搞到最后军中威望极高,极不利于与皇帝的关系。和珅自从被阿桂整过以后,就不敢再掌握兵权。乾隆也不计较和珅的事情,和珅怎么样都不会颠覆乾隆的政权,反倒是那些掌握重兵的将军要小心了。
和珅进入军机处时期也是乾隆官僚系统最稳定时期,那时不像以往频繁更替大臣,这说明乾隆已经完成高度独裁。大清朝皇帝的权力远远高于别的朝代,这可不是乱讲,甚至有人认为乾隆时期无重臣,毕竟皆由乾隆来独裁。
往后十数年里和珅、阿桂彼此缠斗,和珅在乾隆的庇护下大贪特贪,其重点还在于和珅替乾隆爷服务。和珅真正独揽大权是在嘉庆二年,这使和珅与嘉庆产生不可修补的矛盾。乾隆在世时嘉庆只有陪笑的份,而和珅替乾隆传递政令......
嘉庆二年里军机大臣王杰、董诰先后离职,制衡着和珅的阿桂又去世了。和珅苦熬十数年才得来这样的结果。这不是靠和珅投机取巧,亦非和珅深谋远虑,只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后期和珅还想与阿桂和好,他极力结交私党也是为了自我保护。
嘉庆杀和珅除了立威以外,也象征着从乾隆手中夺回权力。皇阿玛在世时嘉庆寸步难行,就有和珅出了许多力。杀和珅不能缓解百姓对贪官的憎恨,因为乾隆没杀办理大型贪官案,每次牵扯出的官员就是一箩筐,搞下去只能令官僚系统崩溃。嘉庆新政也想肃清腐败风气,结果只是反复徒劳,嘉庆用一位官员整治了一批贪官,结果他用的官员后来就贪了。刘墉主审和珅案,还劝说嘉庆适可而止,若真要清理和珅麾下所有贪官,大清国恐怕就没官啦。
清朝虽然有议罪银,但是和珅交出所有家产也免不了死,这是政治斗争。和珅代表着一大批官员的利益,后来的人不想让和珅倒台。晚期的和珅是骑虎难下之势,而又没有只手遮天的权力,在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情况下,和珅被一击既倒是必然之理。
历史上的和珅真的是一个又矮又丑不学无术的大贪官吗?
和珅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相反,他还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备受乾隆皇帝看中。虽说他是个大贪官,但他的能力不可否认,乾隆在位期间,并非不知道他贪,而是舍不得处置他。这从乾隆死后,留下的旨意中就可看出来,乾隆皇帝给自己的接班人嘉庆留下的旨意是要留和珅全尸。这也是说乾隆皇帝是知道和珅贪的,知道自己死后,嘉庆必定会严查和珅,他可能是看在和珅尽心尽力的服侍自己的,主仆一场的份上,在死后为和珅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吧。
和珅是一个大贪官这一点不可否认,但他也是一个能臣,同时又是一个对皇帝忠心不二的人,凡是乾隆皇帝交待的事情,无不出色的完成。和珅善于擦颜观色, 只要是乾隆有需求的事,有时无须乾隆说出来,他就会提前安排好,可以说他凡事完全是一个以乾隆为中心的,对于乾隆来说他就是一个好奴才,所以这也是乾隆明知和珅贪而并不治他罪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和珅也是有大才能的。和珅初为官时,为官清正,而且精明强干,深受乾隆宠信,是以官职也就步步高升了,最终成为军机大臣,统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并封爵号为一等忠襄公。
他在职期间应该是为乾隆分担了不少事的,乾隆喜好南巡,皇帝出巡自古以来就是劳民伤财的,但是这些费用都无须乾隆担忧,每次和珅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这就使得皇帝更加宠信于他。
历史上的和珅真的是一个又矮又丑不学无术的大贪官吗?
谢谢邀请!小崔说历史 LanyaLanya 来简要回答一下这个很有趣的历史问题。
第一、历史上的和珅不是又矮又丑,而是不仅高大还很英俊且机敏过人。
第二、历史上的和珅没有不无术,而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
第三、历史上的和珅倒确确实实是个大贪官。
和珅,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八大姓之一。父亲常保曾经担任过福建副都统。和珅的童年可以说是很不幸的,其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因而幼年的和珅就饱尝人世间的艰辛,所以从小就发奋努力学习,以期长大成人出人头地。由于其旗人的特殊地位,幼年的和珅早早就被送进了紫禁城里的咸安宫习文读书。幼年和珅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而且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另外,和珅还在这里成长为一个语言天才,满、汉、蒙、藏皆能写能说。
本身自带的旗人身份,加上后来的勤奋学习,以及与生俱来的过人机敏,使青年和珅已经大体具备了一个足可以载入史册的著名人物的基本条件,距离出人头地就只差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了。乾隆三十四年,即公元1769年,这个机会降临到了和珅的头上:这一年, 和珅承袭了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成为一名后宫里的普通侍卫。乾隆三十七年,即公元1772年,和珅被提拔为三等侍卫。供职于粘杆处。这粘杆处可不是个一般的地方,它的职能非常重要,皇帝的安全全部由它来负责,也就是说和珅在这里做侍卫,能够经常见到乾隆皇帝。
一天,乾隆皇帝手里拿着一份云南送来的奏折,奏折里面说关押在云南某监狱的缅甸籍犯人逃跑了。乾隆知道很生气,脸色阴沉,一边漫步一边自言自语:虎出于匣,龟毁于椟,谁之过欤?十几个侍卫跪在地上没一个敢吭一声。这时和珅从容平静的说道: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职耳。乾隆皇帝闻听此言,来了精神,心想这侍卫里还有此等不俗之人。于是便叫和珅来到身前问清了和珅的来龙去脉,两个人聊得是越来越投机,其中不乏就《诗经》《论语》等典籍进行了考问、探讨、交流。自此,和珅这个默默无闻的三等侍卫进入了乾隆皇帝的视线。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十月,和珅任职于干清门侍卫,一个月后升为御前侍卫,受满洲正蓝旗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正月,授户部右侍郎;两个月以后,在这军机处行走,再一个月以后,授内务府总管大臣,又过七个月,任国史馆副总裁并赏一品朝冠;任国史馆副总裁仅一个月,又总管内务府上三旗事务;并被乾隆皇帝赐紫禁城内骑马。短短一年时间,和珅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等侍卫,火箭般的跃升为一个掌管国家大事的朝廷重臣,其升迁速度之快,古今中外令人叹为观止。试想一下,哪个不学无术之人能够做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