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最惨的太平天国将领是谁?

太平天国覆亡早已是铁的事实。“胜者王侯败者贼”,既然是“贼”,下场绝对没一个好,一个比一个死的惨。当胜利者开始收拾失败者时,砍头、腰斩、凌迟……绝对是家常便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想怎么收拾,绝对是胜利者说了算。

(杨秀清剧照)

读“天朝”史,窃认为,杨秀清死的最惨。杨秀清贵为“天朝”东王九千岁,虽为“二把手”,实际上凌驾于天王洪秀全之上,动不动就以“天父”的身份“教训”一下“天朝”的最高领导人,而“天父的二儿子”洪秀全只能俯首听命。至于什么北王(西王、南王早早战死,什么幼西王、幼南王还小)以下,在杨秀清眼里还不如一个宠姬重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1853年3月,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当时叫江宁,今天叫南京)后,杨秀清已非常威风凛凛,笑傲“江湖”了。特别是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威望如日中天,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已退居为名誉领导了。

北王韦昌辉(中)、燕王秦日纲(左)天官正丞相陈承瑢(右)

杨秀清登峰造极,不可一世,仰天长啸,傲视天地。暗自寻思:“该当万岁了吧!”于是上演了以“天父”的口吻,向洪秀全讨要(实际上就是逼封)万岁的封号。“人心不足蛇吞象”,物极必反。杨秀清的悲惨命运以一种及其惨烈的形式在“天京”城的大舞台上演:

1856年9月4日(一说9月2日),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爆发,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天官正丞相陈承瑢开城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杨秀清被凌辱后惨杀(极像卡扎菲之死),东王府内数千男女老少被杀尽。北王越杀越来劲,后又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缴枪不杀”的欺骗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血洗南京城,约2万余人被屠杀。

但是,有史学家研究说:杨秀清死的很冤。其实根本没有杨秀清“逼封万岁”一说,杨秀清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绝没付诸行动。若真的当面逼迫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那就是篡位意图已经公开暴露。而所谓“告密”,说明并无“逼封万岁”之事,纯属“告密”者的编造。

剧照:杨秀清惨死

可是,杨秀清的惨死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综合考虑,杨秀清在天朝位高权重,“天朝”无双。幸福的生活刚开始,还没好好享受胜利果实,就惨死东王府,惨遭灭族,还连累了两万多人横死。何况杨秀清还是死在自己的“天朝兄弟”之手!假如其冤死的观点再成立,杨秀清当属“死得最惨”的太平天国将领。

死得最惨的太平天国将领是谁?

张乐行(1810年~1863年),字洛行,乳名香儿,别名老乐,安徽涡阳人,出身于清末豪绅地主家庭,后成为清末中原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被封为捻军盟主。 咸丰二年(1852年)冬,作为十八股捻首之一,在安徽亳州雉河集起义抗清,张乐行被推举为盟主,史称“十八铺聚义”。[1]咸丰四年(1854年),张乐行与起义军白旗首领龚得树、黑旗首领苏天福再举义旗,控制淮北广大地区,次年春,捻军势力扩大到安徽、河南两省。

咸丰五年(1855年),各捻会盟于雉河集,张乐行被封“大汉明王”,建立“五旗军制”和颁布《行军条例》。咸丰六年(1856年)张乐行再次占领丰县,紧逼开封。咸丰七年(1857年)春,受封为“征北主将”,三河镇战役中与陈秀成配合大败湘军。咸丰九年(1859年),张乐行进军西华,在舞阳将清军将领联恩围杀。咸丰十年(1860年),被封为沃王。 同治元年(1862年),张乐行率领长枪队西进,与僧格林沁在河南杞县交战。同治二年(1864年)清廷诱降,张乐行顽强抵抗,因叛徒出卖,在西阳集被俘,随后被凌迟处死,时年53岁。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凡被俘获的天国将领,都依大清律,被凌迟处死,而且都有历史记载。凌迟之刑,惨烈无比,可有的还是死得痛快,有的就死得很凄惨。死得最凄惨的,不是石达开,而是沃王张乐行。

至于李秀成,石达开,因对百姓及清军还算仁慈,则没让他吃多大苦头,只数刀就让其绝气。而在凌迟张乐行时,侩子手们先将其两个儿子当着张乐行面凌迟,再凌迟张乐行,足足凌迟了一整天。张乐行(1810年--1863年)安徽涡阳人,出身于清末豪绅地主家庭,是捻军前期首领,后归太平天国麾下,成为征北主将,被封为太平军沃王。

1852年,皖北闹饥荒,作为十八股捻首之一的张乐行,在安徽起义抗清,被推举为捻军盟主,成为清末中原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太平军进入安徽后,捻军成为了太平军的友军,并归附太平天国领导。从此张乐行与与英王陈玉成一起挥师北上,张乐行被封为“征北主将”,控制了淮河南北的交通。之后,张乐行又与陈秀成配合,在三河镇战役中大败湘军,并占领清江浦,张乐行成为了太平军征战南北的主要将领,此役他被封为沃王。张乐行也成为了湘军统帅曾国藩和清军的眼中钉和肉中刺。1862年张乐行与陈玉成合攻颍州府,因陈玉成被捕而孤军奋战,退到雉河集与僧格林沁血战。因力量悬殊而全军覆没,他仅带领剩下的10余人冲出重围,投奔同为捻军的李家英处。

但当时的李家英早就叛变投靠了清军,并暗地告密致张乐行被俘。张乐行被俘后,清军对其咬牙切齿,到其老家将他的两个儿子一并抓来。同治二年,张乐行父子三人同时被凌迟处死。张乐行凌迟的过程极为残忍,在临行前他大骂捻军叛徒并喝令儿子不能喊痛。

  最先被施以活剐极刑的是张乐行的两个儿子,几个刽子手一边用利刃行刑,一边将他儿子的肉割下强行塞到他的嘴里,张乐行将血淋淋的肉直接吐到了刽子手的脸上,并破口大骂,刽子手非常愤怒将他的舌头用钩子勾出,他便怒目而视,直到眼角因为睁裂而流血不止。

  在他两个儿子被剐毙后,刽子手开始对他施刑。首先从抽肠数尺,又以木桩钉入,再拴在马桩上行凌迟,每割一刀都撒上盐水,他因为剧痛几次昏倒,都被刽子手用冷水浇醒。

  整整一天的时间他总共被剐约一千多刀,但始终没有叫喊求饶,最终只剩头颅预以示众,但他仍能睁眼看着自己全身血肉如同鱼鳞被一片片剐下,就连主刑官僧格林沁都为之动容。可以说,张乐行凌迟是太平天国将领施以极刑中最为凄惨的一个。

自始至终,从未向清军低头。就在他死后,清军开始对他的妻子下手,在凌迟之前,让她骑着木驴转完了大街小巷,她的惨叫声传遍了整个巷子,也是惨的不能再惨了!

  由于张乐行为人比较宽厚,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在聚众反清之前他就经常率领捻军行侠仗义,乐善好施,深受百姓的爱戴。所以,在他被凌迟处死一百年后,其后人及家乡人民示他为英雄,在他的故居打造了一座张乐行塑像,以示纪念。

死得最惨的太平天国将领是谁?

太平天国能善终的将领屈指可数,封王的将领除了两人下落不明外,其他的全部被凌迟处死,附带枭首或摘心。像翼王石达开、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遵王赖文光、求王林凤祥、靖王李开芳等都惨遭清廷凌迟之刑。

单就酷刑凌迟来讲,其实在残忍度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要得出哪位将领死的最惨,就得结合受刑时间和行刑环境来讨论了。如石达开就被割了一千多刀,行刑中还不忘劝告手下忍住疼痛。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沃王张乐行死的最惨。

清廷对张乐行可谓是恨之入骨,相对其他将领来说,张乐行虽然也是凌迟之刑,但他的行刑过程明显带有折磨的成份。张乐行父子三人被俘后,两个儿子是在张乐行的当面被最先凌迟处死,之后张乐行被割了一整天。

张乐行,安徽涡阳人,地主家庭出身,前期是捻军盟主,后期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受封为征北将军,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沃王。

1851年,张乐行率亳州捻军起义。次年围攻河南永城,劫狱救囚,声势不断壮大。张乐行很快被推举为十八股捻军的盟主,成为中原地区主要的农民起义军。在与陈玉成、李秀成会师后,张乐行接受了太平天国的领导。

在被封为征北将军后,张乐行部随后南下配合陈玉成和李秀成,在三河镇之役中大败湘军,并杀死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张乐行也因此战成为太平军北伐的主将,此役后被封为沃王。此时的张乐行于是湘军和清军的眼中钉。

1862年,张乐行与陈玉成合攻颍州府,后来陈玉成被捕,张乐行孤军与僧格林沁军在雉河集血战。终因力量悬殊而全军覆没,张乐行仅带十人冲出重围,投奔捻军李家英。不料捻军李勤邦早已投靠清军,张乐行因此被捕。

张乐行被俘后,从湘军到清军,再从曾国藩、僧格林沁到清廷,无不对张乐行等人恨之入骨。一同被俘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三人被咬牙切齿的清军送到僧格林沁的大营,随后三人全被凌迟处死,张乐行享年53岁。

根据记载,张乐行的行刑过程极其残忍,他在押赴刑场的过程中大骂捻军叛徒,并嘱咐两个儿子绝对不能喊痛。到了刑场后,清军并没有先对张乐行行刑,最先被施以凌迟之刑的是张乐行的两个儿子。

行刑者一边吆喝,一边用利刃将二人的肉一片片的割下,然后将割下的肉强塞到张乐行的嘴里,张乐行又将血淋淋的肉吐到行刑者的脸上。张乐行是亲眼看着两个儿子被千刀万剐,这种残忍和痛苦并非常人所能承受。

行刑者被张乐行的叫骂声所激怒,便用铁钩子将张乐行的舌头勾出,不能叫骂的张乐行便用眼睛瞪着行刑者,双眼的眼角因睁裂而不停的流血。当两个儿子被凌迟死之后,行刑者便开始对张乐行施刑。

刽子手先将张乐行的腹部割开,再将他的肠子抽出数尺,用木桩钉住,最后栓在马桩上开始行刑。张乐行双目圆睁,并未喊叫一声。刽子手在行刑时,专门取来一盆盐水,每割一刀都要往伤口上撒些盐水,张乐行几度晕厥。

数次被刽子手用冷水泼醒,就这样一边割一边撒盐水,整整行刑了一整天,张乐行最终被割了一千多刀而气绝身亡。在整个行刑过程中,张乐行但始终没有求饶叫喊。最终只剩下头颅被枭首预以示众。

张乐行的凌迟刑罚采用的是最为残忍的“鱼鳞剐”,行刑到最后阶段,张乐行还能睁眼看着自己身上的血肉如同鱼鳞被片片剐下,就连行刑官僧格林沁都不忍直视。因此,张乐行应该是太平天国将领中死的最惨的一个。

太平天国其他将领虽然也都是被凌迟处死,但他们没有张乐行的附加刑罚多,整个过程更没有他残忍。太平天国中除了战死和下落不明的封王将领外,其余的将领都被凌迟处死。凌迟是清廷处理太平军的主要刑罚。

综上,沃王张乐行无疑是太平军中死的最惨的高级将领。

死得最惨的太平天国将领是谁?

在历时14年的斗争中,太平天国阵营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例如,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胡以晃、陈玉成、林凤祥、李开芳、李秀成、曾天养、韦俊、石祥贞、黄文金、李世贤、汪海洋等等,他们无不是令清军闻风丧胆的主。在这些名将中,有五位作战异常勇猛,他们常常一马当先闯入敌阵,杀得对方夺路而逃。很遗憾,他们因过于逞个人英雄主义而死于非命,其中一位人称关羽。

第五位——绰号“老虎”黄文金。在早期太平天国运动中,黄文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其地位不下于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人。要知道,黄文金可是拜上帝教在博白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而博白又是早期拜上帝教的四大中心之一。很遗憾,太平天国宗派林立,不是紫荆山出来的黄文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猛将的事实。1856年,黄文金在江西勇战湘军,因作战太勇猛,被曾国藩称为“老虎”。1858年初,韦俊在池州发动叛变,黄文金联合刘官芳、古隆贤夺回城池。1860年4月,黄文金从江西北上解天京之围,攻克高淳等地,击败和春、张国梁,为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做出巨大贡献。1860年10月,黄文金围攻祁门大营,与鲍超激战,身负重伤。1862年,黄文金率麾下人马攻克湖州,活捉团练赵景贤,此后镇守湖州近三年。在镇守湖州期间,黄文金屡次击败左宗棠、洋枪队,打伤湘军大将蒋益澧,威名远播。1864年9月,黄文金护送幼天王去湖北,在浙江境内遇到湘军伏击。此时,黄文金居然犯下了老毛病,即是爱逞个人英雄主义,在四面受埋伏之情况下,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以致被洋枪击中胸膛,因伤势过重而死。

第四位——绰号“罗成”陈玉成。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韦昌辉等早期核心领导人死于内斗。不久,石达开又因受天王猜忌而外出单干,太平天国瞬间从巅峰跌落至谷底。为了挽救天国,洪秀全开始重用年轻将领陈玉成。陈玉成这人不简单,早年以童子军身份参加金田起义,因作战勇猛,很快便从小兵干到童子军首领。在作战中,陈玉成善于使用“回马枪”,被时人称为罗成。1854年,西征太平军围攻武昌,陈玉成冒着被地雷炸得粉碎之危险带领五十童子军闯入缺口,顺利拿下武昌。1856年,陈玉成孤舟闯入镇江配合吴如孝夹攻吉尔杭阿,解除镇江之围。1858年11月,陈玉成率精兵在三河镇围攻李续宾,全歼湘军六千精锐,曾国藩为之痛哭失声。1861年9月,安庆被湘军攻破,陈玉成不听部下劝告,自告奋勇去守孤城庐州。不久,陈玉成以身涉险,只身前往寿州汇合墙头草苗沛霖,不幸被俘虏。后被送往胜保军营,在河南延津县受凌迟而死。

第三位——绰号“关羽”曾天养。1853年5月,太平军从天京西征,主帅是洪秀全的小舅子赖汉英、胡以晃,麾下猛将为曾天养、韦俊、石祥祯、林启荣,阵容相当豪华。在这支西征军中,论作战勇猛,曾天养说自己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曾天养是拜上帝教早期教徒,参加革命时已五十多岁,但其身材高大威猛,虎背熊腰,臂力过人,单打独斗时随便吊打五六位青壮年小伙。也正因为如此,金田起义时,曾天养的职责是保卫天王安全,是洪秀全的贴身保镖,后因军事需要而走上前线。在西征战场,曾天养孤军闯入湘军水师大营,阵斩水师统领诸汝航、陈辉龙,声名远播。1854年9月,曾天养在城陵矶扎营,湘军猛将塔齐布也正好赶到此处。为此,曾天养便想与之决斗,他决定效仿三国演义中“关公斩颜良”之故事,单枪匹马闯入敌阵,对塔齐布一顿乱砍,可惜只刺中塔齐布坐骑。因用力过猛,曾天养从马上跌落,被湘军乱刀杀死,并割掉首级。

第二位——绰号“骑士”石祥贞。说到此人,也许你不熟悉,但对石达开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石祥祯,何许人也,广西贵县人,翼王石达开的堂兄。1854年5月追随胡以晃西征,连克池州、安庆、九江、黄州、武昌,并率领部分西征军攻入湖南境内,战功赫赫。1855年8月,石祥祯奉命从湖北前线回天京攻击江南大营,与向荣、张国梁等清军猛将作战。作战时,石祥祯表现出十足的“骑士精神”,他要与天地会出身的张国梁进行决斗,而且是单打独斗的那种。张国梁毕竟在江湖混过,知道自己不是高大威猛的石祥祯对手,但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便随身携带一把匕首,以防不测。决斗时,张国梁没接几招便被石祥祯活捉,并被按在战马上。很遗憾,就在石祥祯带着胜利之喜悦拉着张国梁回天京邀功请赏时,张国梁突然从身上拿出匕首,往石祥祯脖子上刺去,一代名将就此阵亡。

第一位——绰号“勇士”萧朝贵。按照拜上帝教的教义,萧朝贵是天兄耶稣在人间的代理人,可以传达耶稣的旨意训斥教徒,因此,萧朝贵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仅次于可以“代天父传言”的杨秀清。萧朝贵不但是耶稣的化身,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他还善长于军事,是一员勇猛的战将,被称为“勇士”。李秀成在自述中对其评语字数不多,但却非常赞扬,说他是“冲锋陷阵第一人”;清廷也说他作战勇猛,无人出其右。事实也是如此,从金田起义起,萧朝贵就一直充当大军的开路先锋,林凤祥、罗大纲、李开芳等猛将均为其下属。1852年9月,萧朝贵率2000余人抄小路偷袭长沙,想在江忠源等人赶到之前拿下城池。长沙守兵虽不多,但城池太大,非2000余人所能攻克。为了鼓舞士气,萧朝贵不顾自己主帅之身份,他冒险上天音阁前线指挥战斗,受炮击而亡。

以上便是因爱逞个人英雄主义而遇难的太平军名将,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业,光靠自己是不行的;集体力量才是胜利的关键,要利用好,否则后果相当严重。各位说呢?

死得最惨的太平天国将领是谁?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之久,遍及18个省份,极大的震慑了清朝统治阶级。在长年征战的岁月中,涌现出一批杰出将领,他们率部征战四方,英勇无畏,或死于敌手,或亡于内讧。但如果要论死得最惨的将领,个人认为当属以下几位。

北伐大将林凤祥、李开芳

林凤祥,广西桂平人,骁勇善战,屡任先锋,官拜天官副丞相。1853年5月,杨秀清派林凤祥为北伐军统帅,率领两万精锐在扬州誓师北伐。北伐军一路攻城略地,经安徽、河南、山西、河北,直逼天津城下。因洪水淹没道路,清廷又调集重兵围追堵截,不得以下令南撤。先退至阜城,后到东光连镇,固守待援长达9个月,终因援军不至,弹尽粮绝被俘。1855年3月15日,林凤祥在北京西市遭凌迟酷刑,时年30岁。李开芳,广西玉林人,作战勇猛,与林凤祥齐名,官拜地官正丞相。1853年5月,李开芳任北伐军副帅,与林凤祥一起率师北伐。北伐军受挫南撤连镇,听闻北伐援军已到山东临清,李开芳率领马队前去接应。不料,援军被清军击败,四散而逃,于是李开芳攻占附近的高唐州。1855年2月,林凤祥被俘后,李开芳率部突围,退守冯官屯。4月,清军掘河堤,放水淹没冯官屯,李开芳决定诈降出逃,被清军识破被俘。1855年5月5日,李开芳与部将黄懿端、谢金生、李天佑等七人在北京遭凌迟酷刑,时年45岁。

飞将军曾天养

曾天养,广西桂平人,加入太平军时已五十多岁,老当益壮,骠悍异常,绰号“飞将军”,官拜秋官又正丞相。1853年5月,太平军西征期间,曾天养归属豫王胡以晃调遣,率部攻克和州、池州、安庆等地。之后随赖汉英进军江西,攻占丰城、南康、饶州、瑞州等多个府县。1854年6月,曾天养率部进军湖南,攻占常德、岳阳等地,因前锋在湘潭大败,退守岳阳城陵叽。湘军悍将塔齐布前来攻打城陵叽,曾天养见到湘潭大败的元凶,怒不可遏,单人匹马冲入敌阵,挺矛直刺塔齐布。因用力过猛,跌落马下,被一拥而上的湘军乱刀砍死。

六千岁北王韦昌辉

韦昌辉,广西桂平人,家资富饶,颇富韬略,金田起义时,韦昌辉毁家纾难,居功至伟,受封北王,称六千岁。1856年9月,韦昌辉奉天王洪秀全密诏,带领三千精锐彻夜行军,赶到天京城外,会合自丹阳返回的燕王秦日纲,连夜入城,包围东王府,将府内三千多人尽数杀害,自此开始了太平天国史上著名的“天京事变”。随后韦昌辉以搜捕东党为名,大肆剪除异己,死在他手中的太平军将士不下于2万人。翼王石达开责备他杀人太多,韦昌辉又把翼王府家眷、护卫统统杀害。石达开逃出天京,在安庆树起“讨伐韦昌辉”的旗帜,得到了太平军将士的一致拥戴。洪秀全迫于形势,用“五马分尸”酷刑处死韦昌辉,并将其割成两寸长的肉条,挂在天京城内各处,上面有一纸条写道“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

除此以外,翼王石达开、英王陈玉成也是在被俘后,惨遭凌迟而死。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死得最惨的太平天国将领是谁?

太平军最终是失败了的,失败后的军队会有好下场吗?

天平军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之间发生了内斗。正是因为内斗,所以加剧了他们的悲惨。

我们就说太平军里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如何死的吧?

首先就是洪秀全,洪秀全是天王,他是太平军名义上的老大。

但是,在所有的太平军将领中,他的死法应该算是最好的了。当然了这个最好是相对比其它将领而言的。

毕竟洪秀全被湘军围城之后,他们所在的南京城,就已经没有任何吃的了。

洪秀全只能下命令,让城里的人,全部都拔草吃。

洪秀全这个天王也不例外,他是在吃草的时候,应该是中了毒,加速了病情,再加上他不愿意去看病,所以,等待他的就是死亡了。

为什么说他的死,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呢?

因为他没有受凌迟的罪,湘军还没有攻下城池来,他就自己先病死了。

尽管他死之后,曾国藩又命令人,把他的尸体给千刀万剐,然后在焚之一炬,挫骨扬灰,用大炮把洪秀全的尸骨给轰上了天。

但是,这都是洪秀全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尝受到的痛苦。

在一个就是东王杨秀清,杨秀清是太平军名义上的老二,但是,实际上他是军政大权一把抓。

正是因为他手握实权,把老大洪秀全给架空了,所以,洪秀全就要想办法把杨秀清给置于死地了。

当时洪秀全是通知的北王韦昌辉来杀杨秀清的,因为北王韦昌辉和东王杨秀清之间有过节的。

所以,用韦昌辉来杀杨秀清正好。

韦昌辉接到洪秀全的命令,带了三千人马,就把杨秀清的东王府给围住了。最终杨秀清死于乱刀之下,他手下的两万人马也都被杀死了。

韦昌辉杀死杨秀清之后,他更加的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在他杀杨秀清的时候,石达开说了一句,他杀的人太多了。

杨秀清觉得石达开多管闲事,所以,就把石达开的全家都给处死了,幸好石达开逃跑了,才逃过了一劫。

后来,石达开带上自己的军队,又把韦昌辉给杀死了。

杀了韦昌辉之后,石达开就和洪秀全分家了,石达开带走三十万太平军,他们在走大渡河的时候,遭到了清军的顽强抵抗。

最终石达开不得不投降,最终石达开被叛了凌迟的罪,千刀万剐死的。

若是非要说一个死的最惨的人是谁?

我觉得应该是石达开,因为他是在有条件反抗的情况下,假装的投降,本来想东山再起的,没成想他被抓后,就直接被罗秉章给千刀万剐了。

太平天国晚期的著名将领,一个是李秀成,一个是陈玉成。最终他们也被清军抓住,然后千刀万剐了的。

这两个人,都是兵败被俘虏的, 所以他们的千刀万剐相对比石达开,还是强上那么一点点的。

太平军的重要领导人中,还有一个西王萧朝贵。

萧朝贵是在太平军北上,攻打长沙的时候,遇到清军的顽强抵抗,最终长沙城池久攻不下,萧朝贵还被清军的大炮给击中了。

可以说萧朝贵是被大炮给打死的,这个下场也不怎么好。

最后一个南王冯云山,他和萧朝贵的经历了差不多,都是在起义没多久后,就被清军给打死了。

你看看太平军里的所有领导人,基本上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吧。

他们死的都很惨,而且除了洪秀全之外,其它的几个王都是30多岁,陈玉成20多岁。

所以说太平军的主要将领,死的都很惨。

他们在当时犯的是谋逆的罪,谋逆的罪就要受这样的惩罚,所以,他们的死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在他们这些人去世之后,清军对两个人的评价最高,一个就是陈秀城,另一个就是石达开。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军事才能,其实属于当时的顶尖水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