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与和珅谁的官大,有什么依据?

如果要按历史官位来纵向比较,那肯定是和珅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卫这人没什么文化,连进入者官场也是靠捐官,而不是科举。好在办事能力强,深得雍正赏识,一生最高做到了直隶总督、外加兵部尚书、还有个太子太傅。

这个实权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直隶总督,其乃是清朝地方的最高级别官员,妥妥的封疆大吏,属于正二品,再配上尚书衔,那就是从一品了。

可惜他不是文人出身,一生也大都在地方为官,不然搞个大学士当当,加上这总督,那就差不多是正一品了。

不过这已经很高了!

但是在和珅面前,那还是不够看!

李卫最高也就从一品,而和珅光是正一品的官儿他就做过一不少。

比如内阁首席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而从一品那更是一大堆,各部院尚书他当过一大半儿!

当然最厉害的是,他还当过领班儿军机大臣!

在清朝,内阁大学士加军机处大臣,那就是相当于宰相!

“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清史稿》)

此外,和珅还享有一等忠襄公的爵位,这是为臣者之最高爵位,李卫则是没有这样的殊荣。

所以,纵向比较,那肯定和珅大!

而横向来比较,那就完全没法比了!

两人不是一个时代,根本没有交集,李卫出道的时候,和珅都还没出生。和珅出生于1750年,而李卫在康熙56年即公元1717年就捐官儿当了员外郎。

而在乾隆三年,即1738年,李卫就挂了,和珅还是没有出生!

其实李卫还好,一直当的是地方大员,封疆大吏,即使是与和珅同一时代,一个中央,一个地方,两人交集也不会太大。

像纪晓岚就惨了,在历史上他远没有电视剧里面那般风光,其一生最高之做到过协办大学士,也没进过军机处,跟和珅差了几个档次。他其实就是一个学术性官员,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书馆里修史撰书,很少过问政事。铁三角的剧情基本是不可能上演!

李卫与和珅谁的官大,有什么依据?

清王朝,乾隆年间,和珅在朝为官,担任过内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正一品,兼内务府总管,步军统领,

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职务,兼部长级,

李卫清雍正王朝为官,担任过总督,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高级地方官员,相当于省委书记,正二品,

所以论官职和珅大,简单概括,不周谅解,及补充。

李卫与和珅谁的官大,有什么依据?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徐峥的「李卫当官」,王刚的「铜齿铁牙纪晓岚」,让我们认识了李卫和和珅两位历史大牛人。历史书上没学会的,电视剧到教会了我们,这也算是影视作品的社会贡献吧!

李卫花钱当大官,和珅当官挣大钱!(李卫)

李卫和和珅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一方面两位是两种不同的人,李卫是名臣,和珅是权臣。二是两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李卫死于 1738 年,和珅生于 1750 年。也就是说,李卫横行天下叱咤风云的时候,和珅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李卫出生并不高,但家里还算富裕,所以花钱买了个员外郎的闲职,此所谓「捐官」,一般有钱人家为之。

「员外郎」即正额之外的郎官,相当于可以随时转正的临时工。这也是有钱人家进入仕途的一种特权,所以老百姓又将有钱的富户乡绅称为「员外」,如李员外,赵员外等。

李卫花钱做了员外郎后,不久就转正了,做了户部郎中。从此平步青云,直到封疆大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和珅不一样,本是满洲贵族,轻松踏入仕途,最终权倾朝野。和珅权势日盛后私欲膨胀,贪污贿赂,无所不为。

名下当铺 70 多间,大小钱庄 300 多间,又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十三行眉来眼去,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富可敌国,并不夸张。

李卫宠臣兼名臣,和珅宠臣兼权臣。(和珅)

要说俩人的共同点无非两个,一是都卫极人臣,官儿大的没边。二是都是当世宠臣,极受皇帝信任,前者是雍正,后者是乾隆。但两人在为官作风上却截然不同。

李卫在地方上任职颇有功绩,特别是对于盐政极有心得。在云南主持盐政成就斐然,后又在两浙地区打击私盐也很有成效。

另外在社会治安,保护士大夫等方面也有功绩,还鼓励编撰了「浙江通志」,极有贡献,深受当地百姓和知识分子拥戴。

和珅同样精明强干,谁说贪官没能耐?一步步爬到权力顶峰,打击政敌,排除异己,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无所不为,最终当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和珅是「四库全书」的正总裁官,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是有些贡献的。

和珅官位大李卫,李卫官品胜和珅!(和珅)

前文说过,和珅和李卫都做到了极高的官职,我们现在就来梳理一下,看看二人的仕途高度。

在清代官品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有正从之分,九品以外称「未入流」。

和珅做过正一品的内阁首席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的九门提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和理藩院尚书,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从二品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别忘了和珅还是军机处的领班军机大臣。

在清朝官制中,正一品包括文职的太师,太傅,太保和殿阁大学士,武职的领侍卫内大臣和掌銮仪卫事大臣,合计六个职位。和珅担任文职的殿阁大学士和武职的领侍卫内大臣,可谓是文武兼修。

我们可以看到。和珅基本上做到了一个臣子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担任着中央各个关键岗位的长官,并被封为一等公爵。

解释一下,九门提督类似于清朝皇室的禁军统领,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的侍卫总队长,皇帝的身家性命都在和珅手上。我们常听说的「御前带刀侍卫」就归和珅管!

再来看看李卫,李卫起点比较低,后来做到从二品的布政使(省财政厅长)和浙江巡抚,正二品的闽浙总督和直隶总督,以及从一品的兵部尚书和署理刑部尚书。

总督在清朝特别是晚清是极为重要的封疆大吏,全国共有九位总督,即直隶,两江,闽浙,湖广,两广,四川,陕甘,云贵和东三省。其中尤以直隶总督地位最为尊贵,毕竟管辖地盘在天子脚下,即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的一部分。晚清的大牛人,如李鸿章,袁世凯都曾做过直隶总督。

所以从官位上来看,和珅要大于李卫,但从为官作风和政绩民望来看,李卫远胜和珅!

李卫有功得善终,和珅有过终横死!(乾隆)

两人另一个特点就是寿数差不多,李卫活了 50 岁,和珅活了 49 岁,结局却完全不同。

李卫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于 1738 年病逝。乾隆皇帝令按总督例赐葬,后世子孙也多有为官者,算是善有善报。

和珅一生贪得无厌,却深得乾隆宠信。1799 年老主子乾隆病逝,和珅随即被下狱问罪,后被嘉庆皇帝赐自尽,前后不过 15 日。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又应了那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吃饱了吗?下期见!

李卫与和珅谁的官大,有什么依据?

李卫和和珅这二人是为官的两个对立面,一个忠心直言,不贪。另一个笑里藏刀,贪婪成性。然而这样性格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都位极人臣,官居一品!

大字不识一个也能当总督

说起李卫,大字不识一筐的纨绔子弟,能在官场上有一番大的作为,还要感激于雍正皇帝的,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遇见了这个真正的伯乐,才让他发挥了自己的重大价值!而李卫的总督却比许多督抚都干得有声有色,雍正的形势奇异,也自有其背后的好处。

雍正品评督抚优劣,往往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为标准。而李卫在当朝是个颇有争议的人,雍正虽然常常严辞训诫他,但李卫一直被雍正宠信偏袒。

李卫并不是正宗的科举出身,是家里出钱给他捐了个兵部员外郎,走的是野路子。不过李卫当官也真是不苟于时,据说,他在户部做官司的时候,当时的户部是一位亲王兼管,李卫劝说这位王爷不发滥收费,而亲王不听,于是李卫就耍手段捉弄了这位王爷,搞得王爷非常尴尬。

雍正登基时,就派李卫到云南云做了驿盐道,结果他不到一年就将云南的盐务整顿一新。

雍正二年,李卫升任云南布政使,仍然兼管盐务。第二次,又调浙江巡抚,不久又升任两浙盐政。

雍正五年,李卫升为浙江总督并兼巡抚。雍正七年,加兵部尚书,太子少傅。

雍正十年,李卫被调回朝廷,做刑部尚书,随后又做了直隶总督。

从李卫的做官经历可以看出,他仅用了8年时间,就从一个四品道员做到了一品的封疆大史。

真正能让李卫展露才华的是雍正的用人原则和李卫的个人素质、才能相符。

第一:雍正用人从不讲究出身、资历,只要是有才干,不贪污,对皇帝国家忠心,都会得到重用,而且不畏流言。

第二:李卫对雍正的提拔之恩 一直感激不已,而且忠心不二,不贪污不贿赂,操守良好。

第三:李卫治理地方很有才干,敢于硬碰硬,甚至不把顶头上司放眼里,毫不顾及的把一些贪官清理了。

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犯法,而身为直隶总督的李卫,直接参告鄂尔泰。而当时鄂尔泰的地位远在李卫之上,而且是户部尚书兼步兵统领,鄂家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显贵之家,而李卫对此照参不误,受到了雍正的嘉奖。

雍正不仅对李卫的工作态度非常认可,而朝中一些人参李卫的话,说他狂纵、任性、随意骂人等话,雍正都将这些话告诉李卫,同时还对参李卫的人解释,并对刻意打击报复李卫的加以打击。

中国历史第一大贪官

和珅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满州正红旗人,受家庭环境影响,他内心从小就刻下了权力和金钱的烙印。

从小和珅就在内务府主办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学习满、汉、蒙三种语言,在这里一读就是10年,和珅在读书的时候就表现出能言善辩、见机行事的聪明劲。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又学会了诗词歌赋。

和珅19岁的时候,就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官职。

20岁的时候,和珅娶了刑部尚书兼户部侍郎、满州正黄旗都统英廉的孙女,从此有了一座大靠山。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30岁的和珅去云南处理李侍尧贪污案,精明的和珅这处理这个案子上工于心计、精明强干,不仅查清了贪污的事实,还查出了云南省吏治混乱、财政亏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被任命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回到北京后,又后乾隆加封为御前大臣兼镶蓝旗满州都统,同时给他未成年的儿子赐名为:丰绅殷德,同时招为固伦和孝公主的驸马。

和珅从一个小小的校尉到宰相仅用了10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仕途奇迹。

同年十月,他升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十一月,又兼任兵部尚书,十二月,又管理户部三库。

身兼数职的和珅,可以说权力大如天,荣盛至极。同时长期担任军机大臣、兼任三部尚书,还担任了8年的税务监督。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封三等忠襄伯,乾隆五十四年(1789),任殿试读卷官,乾隆五十五年(1790),赏黄带、四开禊袍,官加三级,其子丰绅殷德赐散秩大臣。

从两人的官职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李卫纵然被雍正所宠爱,但最终也不过是一个一品的封疆大吏。而和珅则属于权侵朝野的重臣,不仅自己官居一品,还封侯拜相,不仅自己受到乾隆的宠爱,自己的儿子、兄弟包括自己的家奴都是人上之人。

所以李卫与和珅的官职,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不过二人虽然都是当朝生臣,但是结局却迥然不同,历史也给出了孑然不同的评价。

李卫与和珅谁的官大,有什么依据?

首先还是要说说这俩人的区别,他们俩虽然都是清朝官员,但不是一个时期的,李卫在仕途上风生水起的时候,和珅还没出生呢,而且在官员的后世名声上,李卫的名声要比和珅好的多,但是若是在当官方面,和珅还是比李卫这个前辈更擅长。

先来说说李卫

李卫发迹于清朝雍正帝时期,他开始当官的时候,不是通过正儿八经的考试,而是拿钱买的。



虽然李卫不是科举出身,但是他为官的能力一点不差,处事得当,雍正帝时期,李卫是个十分出彩的官员,上面吩咐的事,他都能办的妥妥当当的,这也让雍正帝对李卫十分重用,在短短几年之内,从布政使到地方巡抚,再到总督,李卫几乎一直在升官。

李卫曾经先后担任过浙江总督、直隶总督,这些官职都是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说一不二,更不用说李卫还曾署理刑部尚书这样的朝堂重要官职,可以说,李卫的官职等级,绝对是不低的。

再来说说和珅

和珅这个人物其实不用过多介绍,清朝的大臣中,和珅在当下的名气都几乎不亚于皇帝了,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贪官,担任过的官职还是不少的,而且都是中枢官职,毕竟乾隆帝是宠信和珅的。

有了乾隆帝的赏识,再加上和珅本人独特的“为官之道”,在仕途上,和珅是顺风顺水,他担任过的官职有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之类的,就单单这几个官职,在当时,都是热门官职,更不用说和珅还担任过的如吏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些职位。

通过和珅的这些官职,能看出来乾隆帝对他是真的宠信,这些官职旁人能担任一个都费劲,和珅却挨个担任了一遍。

结语

李卫与和珅,这俩人官当的都不小,他们二人职位的区别就是,李卫是地方上的官员,乃封疆大吏;而和珅是朝堂中枢的官员,皇帝近臣。

要说官当的大小方面,我认为还是和珅当的大一点,而且在官员权力上,也是和珅的权力更大,毕竟和珅“二皇帝”之称可不是空穴来风,相比来说,李卫就恪尽职守多了。

李卫与和珅谁的官大,有什么依据?

李卫和和珅都是清朝著名的封疆大吏,但两人又有所不同,一是时代不同,李卫是雍正乾隆年间的名臣,而和珅则在乾隆年间受到重用,二是所任官职不同,李卫长期在地方当官,而和珅却长期在朝为官。如果真的要区分两人的官职大小,还是和珅官大。

李卫:雍正年间第一能吏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李卫剧照)

李卫从康熙五十年(1717年)入朝为官,当的第一个职务是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而且他的这个官还是捐资买来的,可见早年李卫确实是不走寻常路,估计也是屡次科考不成花钱走了捷径,这也看出李卫家境还是比较殷实的。在康熙年间,李卫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是世宗雍正皇帝即位后仕途开始变得顺顺利利,一路飞黄腾达。

李卫能得雍正器重,很大原因应该是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在朝为官的李卫与雍正走的比较近,是四爷党的成员。雍正即位后,为了避嫌便将李卫外放地方,第一份职务便是云南盐驿道,主管云南全省盐务,他在任上干的也是有声有色,政绩卓著,很快的便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任从二品的云南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赋税,还兼领盐务之职。次年,提拔为从二品的浙江巡抚,雍正五年(1727年)升任从一品的浙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为从一品,若无则为正二品)。

(一直以来,李卫都被认为是四爷党的重要一员)

李卫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却能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出入官场,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小的从五品的员外郎闲职一路往上爬,直至成为清朝的封疆大吏,地方要员,其升迁速度之快,在整个清朝都不多见。

然而李卫的官职并不止于浙江总督,雍正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还在继续,雍正七年(1729年)李卫加封兵部尚书,再加太子少傅。雍正十年(1732年)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即出任清朝九大总督中位居第一位的直隶总督(从一品),命提督以下并受节制。乾隆即位后,李卫仍任直隶总督,同时还兼管直隶总河,裁营田观察使,乾隆三年(1738年)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乾隆命以总督之礼赐祭葬,谥号敏达。

位极人臣的和珅

(和珅剧照)

相比李卫长期在地方上出任封疆大吏,和珅所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宠信则让他成为一个位极人臣,可以呼风唤雨的大人物。

和珅科考名落孙山,不得已,只能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授三等侍卫,一年后(1773)能说会道,颇有些才学的和珅得到乾隆的重视,至此便开始了他开挂的官场生涯,有人做过不完全统计,和珅得宠的这二十多年,所担任的重要职务就达到二十多个,几乎涵盖了政治、军事、民生的每一部分。

和珅通过审理轰动乾隆朝的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巩固了自身的身份地位,乾隆至此对他越加宠信,还将自己宠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与和珅结成儿女亲家,和珅一跃成为皇亲国戚,仕途更加顺利,所担任的都是朝廷要职。

(和珅与乾隆剧照)

在和珅担任的几十个职务中,有几个非常重要,可以凸显出和珅在乾隆朝的受宠程度。其中,内阁首席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都是正一品官,担任六部中的刑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都是从一品官,另外和珅还担任过从一品的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从一品)、翰林院掌院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正总裁和步军统领等重要职务,而以上几个职务在清朝最低都是正二品(从一品)起,在荣誉方面,和珅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领吏部和户部,正一品),封一等忠襄公,同样是领衔乾隆朝的群臣。一人身兼如此多的重要职务,在整个清王朝都不多见,即便是后来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也达不到和珅这样的巅峰高度,可见乾隆对和珅之宠信,在整个清朝可以说都是无人可比的。

李卫与和珅官衔的分析

(直隶总督李卫)

李卫是雍正旧臣,被不少人认为是四爷党成员,因此在雍正即位后得到重用,李卫外放地方很大原因是雍正为了巩固地位,避免因为结党而为有心人所利用。但是李卫的能力确实很强,不管是在云南还是在浙江和最后长期担任的直隶总督,政绩都非常出色,李卫也因此成为雍正一朝极受重用的封疆大吏。

而李卫之所以一直到世宗皇帝驾崩都没有进入中枢,很大原因还是雍正年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稳定的中枢官僚班底,这些人有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鄂尔泰、怡亲王胤祥、吏部尚书隆科多等人,且都是治世能臣,深受雍正器重。在军事上,有大将军年羹尧和岳钟琪,而在地方上,雍正最倚重的就是李卫和田文镜了。

(权倾朝野的内阁首席大学士和珅)

与李卫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和珅这个能说会道的投机分子碰上了一个好时代和一个好皇帝,和珅以轰动乾隆朝的李侍尧案得到乾隆的肯定,乾隆将最宠爱的女儿十公主(和硕固伦公主)赐婚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这种宠信程度在整个乾隆朝都找不出第二个人。乾隆一朝清朝国力虽然达到鼎盛,但是能臣并不多,这不能和康熙和雍正时期比,有名的乾隆朝“铁三角”和珅、刘墉和纪晓岚,这三人中最得宠的就是和珅。

乾隆时期人才青黄不接,而且直接影响到了之后的嘉庆、道光两朝,清朝再无像年羹尧这样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而和珅善于媚上,能说会道,自然得骄傲自满的乾隆的宠信,因此,和珅能居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这样正一品的高位并不奇怪。而李卫同样是受到了雍正的重视,从他用了不过短短的十年时间便跻身清朝九大封疆大吏之首,在直隶总督任上一直做到乾隆朝就可以看出雍正对他的宠信。

综合分析:和珅当的官比李卫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