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哪些“误会”?

外国和中国文化不同,导致对于有些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冲突,外国人对中国人对于某些方面总有些固有看法,刻板印象。

比如外国人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功夫大家,这是因为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的功夫文化。

中国功夫在海外传播的很广,无论是相关题材的影视剧还是真正走出国门的功夫大师,都对其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的外国人知道了中国功夫,因为他们通过电影看到的是一群会中国功夫的人,就误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功夫。

还有外国人认为所有的中国人学习都很好,这是因为国外和国内的对于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的有所不同造成的一些误解。

中国实行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很多善于学习的人,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总给人一种很用功的感觉,而且在一些影视剧中,出现的聪明的中国人总是戴着眼镜,感觉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学霸,都在学习上有天赋,还是普通人比较多的。

还有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喜欢喝他们看来难喝的热水,这是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国外人们一般喝茶或者别的什么才会用热水。

平时最多以冰水为主,喝热水这件事情好像就成为了中国人的专利,外国人会觉得奇怪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喝热水,在肚子疼或者不舒服的时候,这可能就是文化差异吧,让很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人有一些固有的看法。

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哪些“误会”?

以我个人在海外的经历和外网的评论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列举一下其他回答没有提到的刻板印象。

【简单版】

  • 中国女生都穿旗袍
  • 每个中国人都吃狗肉
  • 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蛇
  • 中国人啥都吃
  • 中国人都会功夫/打太极
  • 中国人没有兄弟姐妹
  • 中国人吃泡菜,穿和服(分不清东亚的人)
  • 中国人对其他国家完全不了解,因为很少中国人会说英语
  • 中国人都说中文(普通话)

【完整版】

中国女生都穿旗袍

我跟我的英国老师说,日本动漫对中国女性有刻板印象,几乎日漫里的中国女生都是穿旗袍的,实际上我们并不这样穿。

结果老师给我回email,我以为你们中国女生就这么穿的呐,我看媒体上转播你们中国的名人就穿旗袍的啊。

我被噎住了,查了好多资料给他说了一下旗袍的历史。

完了老师又问,那旗袍是不是香港特色的服饰啊?

我欲哭无泪,告诉他我去过香港几次,香港女生也不这么穿的。

这是个真事。

每个中国人都吃狗肉

我至少被三个外国人这样问过,而且是上来直接问,“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要吃狗肉?”

我真的很无奈,吃狗肉的中国人真的很少,大多数中国人不吃狗肉,而且还有很多中国人也反对吃狗肉。

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蛇

这是一个美国外教Angela V. Woodhull分享的故事。

注:英语中“蛇(snake)”和“小吃(snack)”发音很相似。

当我打开电脑摄像头的时候,有四个可爱的中国女孩在等待我们当天的在线英语课。“早安女士们!今天,我们要谈谈食物。你准备好了吗?你喜欢吃什么食物?““我喜欢吃蛇!”其中一个女孩说。我的呼吸不禁加快了。“真的?你喜欢吃什么样的蛇?““哦,我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蛇!”她回答道。其他学生很快就插话了。他们也表示他们喜欢吃蛇,特别是在他们为考试而焦虑的时候。“你从哪里买这些蛇?”我问道“在超市,”他们回答说。我很快就想到了一个画面——在中国超市的熟食柜台后面,有着生活摆动的蛇。也许响尾蛇将它们的尾巴包裹起来 - 就像活龙虾罐中的爪子一样。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遇见了一波又一波美丽的中国年轻女性,她们也告诉我他们喜欢吃蛇!我开始认为吃蛇可能是维持他们漂亮的外表和美丽无瑕的皮肤的秘密。有一天,我们使用课程中的关键词造句。一名学生说:“我哥哥让我去商店买蛇,但我买了橙汁。”“你哥哥想要你买什么样的蛇?”“他想让我买他最喜欢的蛇。”“他最喜欢的蛇是什么?”我问道。“他喜欢各种蛇。但他最喜欢的蛇是爆米花和薯片。““哦!”我惊讶地说道。我眨了眨眼睛。“那么,中国超市有一个大型零食区 - 有各种小吃吗?”“是的,当然!”她回答道。中国人啥都吃

终极一问。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海里游的除了潜艇,地上四条腿的只要不是桌子,有些外国人觉得我们中国人都会吃。

(中国人吃袋鼠么?)

(中国人吃龙肉么?)

(中国人吃蟑螂么?)

(中国人吃企鹅么?)

(中国人吃鼻涕虫么?)

(中国人吃老虎么?)

(中国人吃蝴蝶么?)

(为啥中国人啥都吃呐?)

中国人都会功夫/打太极

我同学,刚和班上一个西班牙小姐姐说,我们中国人不是都会功夫的。

结果第二天,她和那个小姐姐经过学校里的孔子学院,看见一群中国学生在打太极,那个小姐姐转头就问她:你还说你们中国人不会功夫?

我同学哭笑不得,解释说,打太极不是功夫,只是锻炼身体。

小姐姐又问,那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会打太极?!

中国人没有兄弟姐妹

有些外国人知道一点我们的政策,于是就以为是我们只有一个人,但是实际上,我们还是有不少人有兄弟姐妹的。

中国人吃泡菜,穿和服(分不清东亚的人)

Alison Gold的2013年着名歌曲“中国美食”,穿着和服,拿着熊猫当背景,唱“我喜欢中国”,一口气得罪了三个国家的人,也是厉害了。事前就不能多做一下功课么?

中国人对其他国家完全不了解,因为很少中国人会说英语

(“我认为原本中国人是对其他国家无知的,因为他们没有多少人会说英语,但是我错了,他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也很多。”)

还好这个外国人自己识趣,自己知道搞错了。

中国人都说中文(普通话)

一个在佛山生活了8年的外国妹子哭诉说,中国的方言太多了,北京话,潮汕话,粤语,上海话等等,太多太多了。

本来已经好不容易学了普通话,能在中国顺畅地生活了,方言给了她当头一棒。

事实上,据统计中国共有129种语言,但有117种语言濒临灭绝。

颤抖吧外国人,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学不过来呐。

小结

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很多都是来源于影视和西方媒体报道,很多时候他们对中国的印象都比较落后,同时还会因为翻译问题闹不少笑话。

我是麻辣烫,一个在大洋彼岸求学的90后,有什么关于海外的问题都欢迎给我留言或私信

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哪些“误会”?

我在国外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来所说韩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吧。

韩国老一代对中国的误解

我大概是2012年来的韩国,刚刚来韩国那一年我真的震惊到了,刚刚到学校安排好的房子后,房东大妈就过来了,十分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但是突然指着牙刷教起来我们怎么刷牙了,还问我们中国水果多不多,吃没吃过西瓜,当时听着真是有气氛又搞笑,看着房东大妈那么热情的介绍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只是被某些韩国人的无知震惊到了。

时间久了才知道,原来韩国之前经常播放中国80年代那种时间久远的电视剧,所以韩国有些老一辈的韩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80年代的中国,觉得中国很落后和贫穷。

由于很少接触中国新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固定思维和无知,造成了韩国老一辈对中国的误解

例如有一期韩综“非正常首脑会谈”中就有其他的外国嘉宾提到了50%中国人不刷牙是不是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中国嘉宾张玉安的极度无语。当时的韩国主持人赶快圆场解释说他不了解中国才会误会的。

下面是当时的画面截图:

韩国年轻的一代

但是韩国年轻的一代人则完全没有这样的看法,因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十分的震惊,很多人都想去中国旅游,想看看现代的中国,而且热情的和中国人交朋友,都认为中国还将继续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我们应该更加积极的走出去,让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哪些“误会”?

其一,中国人都吃鸡脖子、鸡爪子以及猪蹄子这些。

有一次,参加一次家庭聚会,与家主聊得正嗨,顺手夹了炸鸡,人家开玩笑地来了句:对不起哦,没有你们中国人喜欢的鸡爪子。我当时竟无话可说,哈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说,啊,很多人喜欢吃,可是我真不吃,我不喜欢肉少还要吐骨头的东西。老外当时啥表情忘了,反正有些惊讶,顺嘴我又说了句,你可以尝试一下,没准会喜欢上哦。哈哈哈哈哈,老外一阵大笑。

其二,中国人都喝热水

其实,这不算是误解了,不可否认我们确实喝热水多。但是话说我真不咋喝,除了泡茶泡咖啡还有闹肚子的时候,都是直接灌凉水。不过房东估计也见过不少国人了,最开始住过去的的时候总是提醒我,热水哪哪哪。我刚开始没在意,过了几天才回过神来,应该是觉得我也喝热水吧?于是再次提醒我时,我说很多国人确实喝热水,我不咋喝,我也和你们一样,直接喝凉水。不过房东真的很热情,这点不可否认。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经历,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不过是真事儿,大家可以窥豹一斑。

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哪些“误会”?

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误解。有时候还会问我们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完全不过脑子。

1.中国人为什么也吃竹子?

外国人总是把甘蔗误认为是竹子,看到我们吃甘蔗时嚼完就吐,就会联想到我们的国宝熊猫,认为我们跟熊猫一样喜欢吃竹子,这个对不了解甘蔗的人来说还真不好解释,知道甘蔗这个单词的都没几个人。

2.中国人把熊猫当宠物?

熊猫作为我们的国宝,在世界各国都深受喜爱,有些外国人一下班就打开国家动物园的直播,观看从我们国家租借过去的熊猫。曾经有人外国人在国内论坛上发帖子,希望能够帮忙买一只小熊猫寄过去,他要送给女儿作为成人礼物,这篇贴子因此引发了热议。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有外国人曾经问中国人是怎么养龙的。

3.中国人没有信仰,碰到邪恶的东西不会害怕吗?

关乎信仰,我们真的不好回答,在西方人眼里,没有信仰的人就没有灵魂。我们该怎么回答,我们害怕的时候唱国歌?还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留学生特别好奇,没有信仰是怎么做到不酗酒不滥交的,这也不好回答,我们只能说从小陪伴我们的只有各种培训班和辅导书。

4.中国人的键盘到底有多大?

现在学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当他们知道常用汉字有3000多个的时候非常惊讶,有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之前都担心我们国家的键盘太大不能适应。如果真的一字一键的话,那以后房子买小了都不够放键盘了。

5.整个亚洲都是中国的

有些外国人一听说你是中国人,就马上用蹩脚的日语说一句你好,有些外国人吃了寿司发推特说“中国菜非常好吃”。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国家代表着整个亚洲,只要是黄种人,都具有相同的特点。

外国人对我们的误解远不止这些,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这些误解也在不断减少,你还遇到过哪些奇葩的问题吗?

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哪些“误会”?

外国人曾经惧怕中国人,创造出了一个中国人形象“傅满洲”,很好的体现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

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和他的"傅满洲"

傅满洲最早在1913年《傅满洲博士之迷》一书中首次出现。号称世上最邪恶的角色。

1913年成为英国通俗小说作家萨克斯・洛莫尔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中的虚构人物。

1912年,清帝国灭亡,这一年,英国通俗小说作家萨克斯・罗默开始创作有关"傅满洲博士"的系列小说。他在回忆自己最初的创作动机时说:"我常想为什么在此之前,我没有这个灵感。1912年,似乎一切时机都成熟了,可以为大众文化市场创造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不久前伦敦贫民区发生的谋杀事件,也使公众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他所说的谋杀案指1911年伦敦东头的一桩团伙犯罪案,据说与当地华人黑社会有关。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傅满洲的形象诞生了。

为什么西方人那么害怕"傅满洲"?

邪恶的人物形象

傅满洲,父亲是英国贵族William Clayton,母亲是中国妇女Ling Ju Hai。傅满洲是一个又高又瘦,高耸肩膀,长着竖挑眉,留着两撮下垂胡子,穿着清朝官服的邪恶博士。清朝官服很容易和中国香港片的僵尸形象联系到一起,这种脸上没有什么血色的脸庞,典型的丹凤吊梢眼,消瘦的形象不就是中国长期吸食鸦片"烟鬼"的形象。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鸦片给中国人的带来的不仅是肉体形象的折磨,这样的一个"病夫"形象在当时的西方人眼中恐怕已经定了型。

博学多才的邪恶科学家的职业设定

傅满洲博学多才,犹如浮士德一样,所有科学知识于一身。正如智慧超群的史密斯不得不承认的那样:"傅满洲博士是满清人奸诈取巧的绝佳象征,是经过无数代人才能出现的一种现象。他是超级天才,假如他愿意的话,他完全能够带来一场科学的革命。"

什么样的犯罪最可怕?天才的、有知识的高智商犯罪最可怕!科学怪人的形象在工业革命之后大行其道,比如"弗兰肯斯坦"等。和弗兰肯斯坦一样傅满洲这样的形象就是西方人一方面对科技的反思,更是对科技改变人们,异化人类的一种焦虑、恐惧形象的具象体现。

伟大理想和邪恶事迹

《神秘的傅满洲博士》(1929)、《龙女》(1931)、《傅满洲的面具》(1932)、《傅满洲的鼓声》(1940)、《傅满洲的脸》(1965)、《傅满洲的新娘》(1966)《傅满洲的血腥》(1968)、《傅满洲的奸计》(1980)。这些故事大致都在讲: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精通多国语言,坏到骨子里的中国人傅满洲以一己之力试图破坏整个西方世界,领导了一个叫做Si-Fan的秘密基地组织。好了,这就是一个恐怖分子呀!一个和拉登一样有着"宏伟计划"的"知识分子"。

傅满洲的背后"黄祸论"隐喻

黄祸论,是成形于19世纪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理论。该理论宣扬黄种人对于白种人是威胁,白种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祸论"甚嚣尘上,矛头针对中国等国家,这也是傅满洲出现的根本原因!

这位"罗默大师"也直言说就是因为"黄祸论"而创作了这个形象。作者要塑造一种黄种人如此聪明而且邪恶,善良单纯的白人只能用最痛苦的方法和他们对抗的感觉。"黄祸论"和"中国威胁论"都是西方人强扣给中国人的帽子。近代受欺辱的中国人受尽了西方人的歧视,中国人病态的形象都是源于那个贫弱的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如今中国又一次站起来了,我相信不会再有什么邪恶的中国人的形象,我们要给西方看到的一定是一个健康的,正面的形象。西方人看到的也一定是全世界共同创造的有责任和担当的"中国形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