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富察皇后为何能得乾隆帝如此恩宠?

白月光富察皇后各位想必不会陌生!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延禧攻略》,秦岚凭借这一角色,获粉无数!

都说于正喜欢瞎编剧,胡乱篡改历史人物形象,不过对于富察皇后的塑造还是很贴合史实的!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正如电视剧里面那样,贤惠大方,母仪天下,乃是乾隆一生挚爱,是乾隆的白月光,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用乾隆的诗句来形容就是:“一日不见如三月”、“深情赢得梦魂牵”

只可惜,她走得太早,没能陪伴乾隆一生。这个大猪蹄子后来性情大变,从一个励精图治得好皇帝变成了骄奢淫逸的自大狂,和富察的死,有很大关系。

总结来说,富察皇后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才能获得乾隆皇帝如此的恩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富察皇后的文艺气息深深吸引了乾隆,历史上的富察皇后出身名门正统,她的祖父,父亲和叔伯都是当朝的元老级忠臣,自幼长得就很清秀端庄,属于文艺美人。

再加上善写字画画,又通晓佛经乐理,更加显得气质非凡,而乾隆皇帝是爱好文艺之人,两人相遇之后自然会相互吸引,富察皇后自然与乾隆的其他妃子不同,给她的宠爱也就不一样了。

第二,富察皇后在登上后位之后,用心管理后宫事务,可谓一副女强人的形象。

作为皇后,当时乾隆奉行节俭的作风,富察皇后就摘掉那些金银类的首饰,并且她协管各宫的妃子,使得后宫呈现有序和谐的状态;

作为儿媳,她用心照顾太后,并无任何过分之处;可见,富察皇后的所做的事情均让乾隆很满意,也就获得了更多的恩宠。

“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第三,富察皇后对乾隆皇帝的关心和爱在成为皇后之后一点都没有消减,当时乾隆患病,富察皇后就搬到他住的殿外。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守着他,照顾他,但是史上很多的皇帝和皇后都不会这样做,一般就是在各自的宫中。

但是富察皇后和乾隆尽管身居高位,但仍然像普通的夫妻一样互相顾念彼此,这样的富察皇后乾隆怎能不喜欢?所以乾隆才会如此宠爱这个女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富察皇后为何能得乾隆帝如此恩宠?

清乾隆十三年四月,乾隆东巡船队归程走到德州时,富察皇后突然薨逝。乾隆失爱妻悲痛莫名,他不但亲为皇后拟谥号“孝贤”,而且辍朝九日身着素衣素服亲为爱妻操办葬礼,就连其行事作风亦由宽仁骤变严苛。

不但皇子永潢与永漳因未有悲痛欲绝模样,被乾隆直接否掉继位之想。

就连一些大臣因未及时呈上悼念皇后之折,被乾隆免职甚至砍头,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深怕惹祸上身。

也许有人觉得随岁月流转沧海变桑田,乾隆自会将富察淡忘。

可是不思量自难忘,富察依旧是其心中白月光。不但富察生前所居长春宫陈设几十年保持原样,方便乾隆随时前去唠叨心事,甚至其去世时所乘大船,亦被乾隆下令运进北京留作念想。

乾隆思妻之苦唯有诗诉衷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乾隆年过八旬时不奢望百岁,只求早些与富察相聚。富察皇后为何能得乾隆如此恩宠呢?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一,富察皇后出身名门才貌兼具堪配后位。

富察氏出身于镶黄旗官宦世家,祖父曾是康熙朝主管财政的户部尚书,父亲李荣保虽官居察哈尔总管略显逊色,但其叔叔马齐与马武身历三朝于明珠等人败落后位极人臣,曾有“二马吃尽天下草”之誉,可见两人权势之盛。富察氏出身如此累世高官之家,可想而知其修养气质自与寻常女子不同。

一日富察氏与父母正在书房研磨习字,谁料雍正突然到访,富察氏躲避不及只得施礼请安一边侍候。雍正环视书房突然被桌上一帧书法作品吸引,只见笔法遒劲颇有书法大家欧阳询之风骨,一问才知竟是眼前这个眉清目秀小姑娘所书。

雍正惊讶之余,再考较其他学问富察亦是沉稳大气应对如流。自此富察氏就成雍正口中别人家孩子,时以为例教育儿子们不能输给女孩子。由此少年乾隆就已对富察氏神交倾慕已久。

转眼到了雍正五年选秀之年,富察氏已到十六岁豆蔻年华自在秀女之列。当时乾隆早被内定太子之选,此次选秀雍正亦有意为儿子挑选日后可母仪天下之女。

清廷选妃重出身首选名门之女,可雍正打量那些名门闺秀不是庸脂俗粉,就是骄纵跋扈之辈皆不满意。唯有富察氏于人群中虽不惊艳,却又天然去雕饰尽显别样清新。雍正今见富察氏已出落得身材窈窕容貌秀丽,尤其她不嗜奢华简朴淡雅风韵甚合其意,与儿子真是佳偶天成,遂选富察氏为乾隆嫡福晋。

乾隆大婚终见神交才女,只觉其兰心蕙质更胜父亲先入为主之言。古代帝王本对婚姻无太多爱情奢求,可乾隆能遇如此家世才貌齐聚堪配后位之女,怎能不觉三生有幸对其爱之惜之?这对新婚伉俪很快就缱绻情浓彼此爱深。

二,富察氏性格多样聪慧睿智犹如解语花堪称乾隆灵魂伴侣。

漂亮吸引男人只是一时,唯有性格魅力才是吸引男人致命诱惑。富察氏本为世家女,自幼受礼教熏陶自有女性柔情似水,可她亦不乏满族女子豪爽之风。

乾隆工作时,她可以安静的红袖添香伴君左右。乾隆闲暇时,她还可谈古论今为君带来新思维。

乾隆烦累时,她又可陪君策马扬鞭放飞心情,如解语花抚平丈夫紧锁眉头。如此多样富察氏怎能不令乾隆感觉常变常新呢?

也许新鲜感是婚姻永恒保鲜剂,可富察氏时时以乾隆为重之心思细腻,更令乾隆感其情深。

一日乾隆身上长了疖子疼痛难忍需要每日换药,富察氏不放心宫女深怕其手重弄痛乾隆,就搬至乾隆寝室外间亲自服侍换药,并时刻注意丈夫饮食忌口之物,直至其痊愈才回自己寝宫。两人就如寻常夫妻,妻子三个月嘘寒问暖之付出,丈夫又怎能不看在眼里放在心底?

富察氏对丈夫之爱不仅限于生活层面,其精神层面亦是紧随丈夫前进步伐齐头并进。一次富察氏随乾隆出外狩猎,乾隆回思慨叹祖辈创业艰辛,用鹿尾绒毛装饰衣物就觉奢侈了,可如今八旗子弟早已忘本骄奢淫逸之风日盛。富察氏感君之意深以为然,回宫之后就找来鹿尾绒毛亲做荷包,送于丈夫以示夫妻携手,共兴清廷勤俭风气之决心。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如此心意相通之贤妻怎不令乾隆爱之日深呢?

三,富察氏宽容精明识大体颇具母仪之美。

后宫粉黛三千,富察氏独得丈夫之心,可她并未恃宠而骄自知该做什么,时刻谨守皇后职责,送给丈夫稳定大后方。

俗话说婆媳如天敌水火不容,可富察却视婆母如亲娘孝敬有加。太后出身寒微,而富察氏来自名门,婆媳自幼所受教育乃至性格养成反差巨大。可富察从未轻视太后行事作风,反而对其更加尊重礼让。

太后每日用膳富察氏亲为婆母执箸夹菜。太后得病富察更是衣不解带亲奉汤药侍疾。既使亲生女儿又如何,太后遇如此孝媳真是心满意足须臾不离。

乾隆向以孝治天下,富察孝行不但令丈夫满意,更起到表率作用使宫中上下嫔妃以孝敬太后为先。

富察之宽厚不只体现于对太后之孝,更在于她善待各宫嫔妃从未有妒忌暗施黑手之举,并将她们所生子女一律视为己出同等待之,深得宫中众人敬重。

富察母仪之美虽未有孝庄太后辅佐天下之魄力,可其贤德不失精明一力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亦属后世皇后之楷模。乾隆劳累一日下朝归来,只见后宫一派婆媳和睦,妻妾儿孙和美之像,不用深陷无休止宫斗之中。他有如此精明能干之妻,从不担心后院起火怎能不觉踏实呢?

四,富察氏深明大义甘愿为大家舍小我,颇具牺牲之美。

富察知道江山在丈夫心中分量,她行事亦多着眼大局以国事为重。乾隆与富察鹣鲽情深,也许是天道忌全富察连生两子皆早夭,失子之痛痛彻心扉。可是富察掩盖悲伤仍努力承担着自己为国之责任。

就在富察痛失第二个儿子不久,乾隆有意奉母东巡,一是彰显自己侍母甚孝,二来检阅一下自己执政以来成绩。乾隆担心爱妻身体本想让其留宫修养,可是富察深知帝后同行更能彰显此次东巡意义,更何况还有太后需要她陪侍在侧。

富察不顾体弱一力要求同行,乾隆亦想让爱妻疏解失子之痛欣然应允。谁料到富察在济南突感风寒病倒,乾隆本想与富察留在济南治病,可是富察认为国事为先,乾隆不能因自己耽搁在济南影响处理朝政大事,更何况他们多留一日,地方财政消耗就多一分。富察坚持即刻一同返京却在德州病重不治。如果她考虑自己多一些,是否就不会过早仙逝呢?乾隆失如此深明大义之妻,怎能不痛之思之?

观富察氏一生,她就是乾隆最贤最能的妻。乾隆情之所起富察氏多侧面人格魅力,眼中除了爱妻其她嫔妃皆成虚无,富察付出一生能得乾隆恩宠值得拥有。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富察皇后为何能得乾隆帝如此恩宠?

乾隆皇帝的原配结发妻子富察氏,美丽大方,性格恭俭,上贤下孝。追封孝贤皇后。是乾隆一生唯一爱上的女子。为乾隆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富察氏生于1712,死于1748。在1727年嫁给乾隆做嫡福晋,在1735年乾隆登基之后就被册封的皇后。陪伴了乾隆皇帝不到22年,仅仅只活了37岁。却成为乾隆心口的朱砂痣,挚爱。乾隆一生追忆富察皇后无数次。

有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尔部照例奏闻。—乾隆挽诗

富察氏是出身高,有良好的教养。父亲是李荣宝,是察哈尔总管。官居高位。

在乾隆登基之前,为乾隆皇帝生下孩子的有哲敏皇贵妃和富察氏。哲敏皇贵妃,富察家的女儿,只不过和富察皇后同姓而已,没什么关系,并不是同族亲戚。哲敏皇贵妃,这个是死后追封的,而且她没活到乾隆登基晋封。

哲敏皇贵妃为乾隆生下皇长子永横和皇次女(早殇)

富察皇后, 1727年嫁给乾隆,

1728年生皇长女(早殇),

1730升皇次子永琏,

1731年生皇三女(后来封固伦和敬公主),

1738年,乾隆登基第三年,富察皇后年金九岁的儿子早亡,

1746,富察皇后顶着35岁的高龄生下了,八皇子永琮,

1747年12月,富察皇后年仅一岁多的儿子,因染上天花早殇。

1748年三月,富察氏薨逝。

富察氏出身高贵,嫁的又好,夫妻感情好,有儿有女。看似繁花簇锦,其实内里满是伤心泪。虽然生了四个孩子,可是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女儿。在后宫的厮杀中,富察皇后很明显的不敌。富察皇后之所以37岁就死亡,很明显是因为女儿和儿子的相聚崩逝,伤了心肺,悲痛欲绝,抑郁而终。

乾隆并不算一个专情的人,相反是风流多情,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能把富察皇后放在心上?

那年初见,内外慧中九岁的小富察,获得了雍正的赞叹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自注: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这是乾隆第86岁,当时已经退位了。和嘉庆帝一起祭祀的时候,还写下了这首颇为伤感的诗,48年就是富察皇后去世已经48年了。乾隆一生写的追忆富察皇后的诗无数。知道历史的都知道,乾隆帝到后期的时候非常奢侈。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影视剧中都能了解到富察皇后,确实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的乾隆宠爱的女人。这还要从富察皇后小时候说起:

  • 九岁的富察写的一手好字,刚劲有力。在雍正还不是皇帝的时候,突然去拜访李荣宝,富察皇后的父亲。当时赶巧遇到正在练字的小富察。小富察的字辈雍亲王,夸赞有步“欧阳洵之骨,柳公权之风”。九岁的富察字写的这么好,可见平常用心和父母的栽培。毕竟人常说字如其人。
  • 在雍正面前,九岁的富察,对答如流,谈吐大方。雍正当时虽然还不是皇帝,但也已经被封为雍亲王。别说是九岁的孩子,就是很多大臣见着王爷,也肯定会害怕。但是九岁的富察在雍正面前,毫不胆怯,能在雍正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当场写字的时候挥笔动作娴熟,字字流畅。一个九岁的女童,有这样的见识和能力,已经不简单了。
  • 雍正毫不吝啬地赞叹富察。回家之路,把儿子都叫到身旁,对儿子们说,“你们要是不努力上进,连女童不如”。由此可见,雍正对富察皇后的评价有多高。雍正教子的时候,其中就有弘历。该说这是弘历,第一次了解富察。这样一个让他父亲都赞叹了女孩,虽然未曾谋面一样获得了弘历的好感。
鹣鲽情深,我为帝,你为后;你管朝堂,我打理好后宫。

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当时给弘历选福晋的时候,甄嬛说让弘历一直喜欢的富察氏,做他的嫡福晋。虽然电视剧里边大多数是虚构。但是乾隆在没娶富察氏之前,确实对富察氏颇有喜欢。

  • 爱上一个叫做富察的女子

乾隆在1727年和富察氏是大婚之后,这个在婚前都让乾隆颇有好感的女子。婚后果然和乾隆想象的一样,是一个美丽聪明,勤劳能干的女子。所以乾隆和复查是结婚之后,一直住在重华宫,乾隆结婚的时候新婚住的地方。两人在这里度过了恩爱甜蜜的9年 。

在乾隆大婚之后,只有哲敏皇贵妃当时已四妾的身份生下了乾隆的第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来的几年,乾隆的孩子一直都是有富察氏所出。五年生了两女一子,由此可见,富察氏真的非常得乾隆的宠爱。从乾隆大婚之后,府里格格侍妾,加上嫡福晋,侧福晋怎么的也得有十几个人。但事实上,这么多女子只有富察氏最得皇帝的宠爱。从富察氏是频繁生孩子就能看出。

在乾隆登基时生了一场大病,富查皇后亲自照顾,直到乾隆康复,这让乾隆非常感动。发现自己没有爱错这个女子。

正是因为对富察皇后的爱,再加上对富察皇后本身的品性和才华认可。所以富查皇后生了两个儿子,都一度被乾隆想立为太子。可怜富察皇后,生的高贵,嫁得美好。

  • 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乾隆的贤内助

乾隆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他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从乾隆赞叹富察皇后的言语中就能看,乾隆对富察皇后特别满意。不仅称富察氏是贤后还要把治国的功劳分给皇后一份。

在乾隆刚登基的时候,乾隆作为一个颇有抱负和理想的皇帝,想把国家好好的治理一番。当然不想因为后宫琐事烦扰他。富察氏这个时候充分的,发挥了自己贤后的才能 。乾隆在朝堂,一心为国忙碌操劳。富察皇后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让乾隆为后宫操心。帮乾隆解决了后顾之忧。

身居高位也节俭,善良而孝顺
  • 富察氏作为皇后,本身出身高贵,但是人一点不骄奢。非常勤劳而节俭。

在乾隆登基第九年的时候,建成蚕坛。富察皇后带领后宫的嫔妃,还有朝廷命妇祭祀先蚕嫘祖。后来蚕丝较多,富察皇后感觉扔掉可惜又浪费,就下命令,把这些蚕丝制成布染上颜色,做成浴衣还亲自献给乾隆。毕竟是自己爱妻给的,看富察皇后这么勤俭,感觉这些用蚕丝做成的御衣特别的亲切(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所以对皇后大大的赞扬,还下令还下令大小臣工崇俭去奢,并在祭祀登朝时多次穿用。

由此可见富察皇后勤俭,乾隆也一样喜爱。

  • 嫁于你为妻,你母亲便是我母亲

《清宫词》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在富察氏当上皇后以后,除富察氏自己的孩子早殤之外。后宫并没出现什么大的斗争风波。确切的说富察氏没有残害嫔妃和皇子。而且乾隆皇帝忙于前朝,作为乾隆的皇后,打理好后宫,照顾好乾隆的生母太后老佛爷。

总结:谁说帝王没有真爱?乾隆的真爱给了富察氏。

纵观乾隆后宫无数,即使富查皇后去世之后,后宫有很多女子得到宠爱,虽然有宠,其实并没有多少爱。就连最后非常得宠的令妃,最后也没有被封为皇后,以贵妃的身份打理后宫,有皇后之权,无皇后之名。

乾隆的真爱早就遗落在富察氏的身上。即使富察皇后年轻早亡,但也被乾隆一声念念不忘。

富察氏聪明能干,没有手段和心机。或者说不够心狠。在后宫战场之中早早的谢幕。可能乾隆爱的就是富察式的善良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富察皇后为何能得乾隆帝如此恩宠?

作为清朝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乾隆不仅长寿,活到89岁的高龄,而且继位时风平浪静,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的励精图治,已经给弘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乾隆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与此同时,乾隆后宫妃嫔数量,位列清朝皇帝第二,仅次于康熙皇帝。因此,他又有“风流天子”之称。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风流天子,同时也是一位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乾隆对富察皇后用情至深,无与伦比,他曾经赞美富察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喜大好功的乾隆,竟然把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乾隆对富察皇后的爱实属罕见。

那么,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感情到底有多深?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富察去世后,乾隆立誓:此生再也不会留其他女人过宿,并且后半生都遵守这个承诺。

“朕自孝贤皇后去世之后,养成独宿习惯多年。”——《清史稿》

二、富察病逝后,乾隆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是他所有诗词中最见真情的上乘之作。同时,凡是看到富察皇后生前的物品,乾隆都会忍不住怀念她:

1、富察皇后曾经送给乾隆一个荷包,乾隆就一辈子带在身边;

2、富察皇后病逝的那艘船,即使船身特别大、运输特别困难,但是乾隆也命人将它运到宫殿,用来怀念富察;

3、富察皇后居住的长春宫,自富察死后,乾隆再也没有让其他人居住过;

4、乾隆曾四过济南而不入,这是因为富察当初就是在济南生病,所以每次快到济南时,都会引起乾隆不愉快的回忆。三、富察去世,乾隆性情大变,不再是之前有“康熙风度”的仁君,变成了自带“雍正手腕”的帝王。

由此可见,乾隆对富察皇后的爱是与众不同,无人能取代其位置。那么,富察皇后到底好在哪里,能够让乾隆恩宠一生。她的好,成熟的男人都懂。

身为儿媳,富察皇后对公婆至孝至敬

富察皇后与公婆相处十分融洽。她孝敬公婆、问安侍膳,恪尽子妇之责。富察皇后虽然出身显赫,但是她并没有看不起出身卑微的乾隆生母,反而对她百般孝敬。所以,富察皇后很讨公婆的欢心。根据《清宫词》的记载:

“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喜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富察皇后出生名门,非但没有骄横跋扈,反而对公婆至孝至敬,这自然令乾隆深爱,让天下男子赞叹。

身为贤内助,富察皇后完美无缺

富察皇后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本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她并不挥霍。她崇尚节俭、不喜欢奢侈浪费。生活用品都是普通的物品,稍微贵重物品都不用。

有一天,乾隆在阅读爷爷康熙帝御制的《清文鉴》时,得知满族居住在关外时,由于生活艰苦的缘故,用幼鹿尾部的细毛替代金线绣在袖口。后来,乾隆将学习心得告诉富察皇后。

没想到,从此以后,富察皇后每年进献给乾隆的荷包,都是用鹿尾绒搓成的线缝制,十分简朴。富察皇后这种俭约和不忘本的美德,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重。

与此同时,富察打理后宫,不偏不倚,乾隆妃嫔众多,富察皇后也不会争风吃醋,并且用心对待众多庶出的皇子,因此,她赢得了全宫上下一致的好评。

如此聪明、贤惠的富察皇后怎能不让乾隆动心,怎能不让天下男子仰慕。

身为妻子,富察皇后对丈夫感情至深

首先,乾隆生病,富察皇后嘘寒问暖。根据《郎潜纪闻》记载:

“纯圣壮年,曾患疖,甫愈,医云:须养百日,元气可复。孝贤皇后闻知,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百日满后,始回宫。”

这意思就是大概说:乾隆患疥疮,治愈后,御医嘱咐要静养百日。为了保证夫君的安心休养,富察皇后搬到乾隆寝宫的外屋居住,悉心服侍了百余天,待乾隆康复如初,才回到自己的寝宫住。

其次,乾隆不开心,富察为他排忧解难。乾隆在《雨二首》中提到:

“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旸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这意思就是大概说:乾隆执政十三年,没有一天不关心全国各地降雨的情况。当时富察皇后为乾隆忧而忧,为乾隆喜而喜。

如此体贴懂事、温柔贤惠的富察皇后,值得乾隆皇帝一生深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富察皇后为何能得乾隆帝如此恩宠?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富察皇后为何能得乾隆帝如此恩宠?

单从《延禧攻略》这部剧出发,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第一,容音才貌双全。容貌尚佳,虽然从人设的角度上讲,高贵妃艳冠群芳,但是皇后也自有她的特色;才华横溢,从剧中可以看出皇后精通诗词、书法、绘画、园艺和舞蹈(对璎珞的教导)。

第二,她出身显赫,满门功勋,从重视出身的满清朝廷来看是极好的娶妻人选,另外在政治斗争中也不免得到容音家族的支持,所以必定在婚姻关系中获得重视。

第三,容音性格极好。在后宫争斗中容音几乎不争不抢,面对高贵妃屡次的刁难和陷害,都以包容和大度的态度来应对,这对于深处政治大事与后宫琐事频繁之中的皇帝来说,能够感受到莫大的安慰。也能够体会到她的善良。

第四,对皇帝只问付出不问回报。后宫中对皇帝付出的女子不在少数,但是每个人都各怀心事。但是容音对皇帝的好,其实是极少私心的,只是作为妻子表达关怀。在皇帝身染传染病期间,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慰,一直陪伴照顾生病的皇帝,皇帝必定会为之动容。

第五,传宗接代。虽然从剧中我们看到容音的孩子不是小产就是夭折,但是容音三次怀孕,在同一时期几乎只有纯妃生育过一个孩子,怀孕必定会得到皇帝的重视。而且孩子的不幸夭折和小产也会增加皇帝对她的怜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富察皇后为何能得乾隆帝如此恩宠?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的作者史遇春,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

我写过一篇《后宫佳丽三千人?清高宗乾隆帝三皇后之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仅作参考而已,全文如下:

富察氏(公元1712年~公元1748年)。

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满洲镶黄旗人。

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镶黄旗的并不多。

富察氏的高祖旺吉努一支於明末投靠努尔哈赤并受到重用,被封为牛录额真。从此,此支子孙世袭权贵、门楣显赫,成为沙济富察家族最为繁盛的一支。

富察氏的曾祖哈什屯在皇太极主政时以军功官至礼部副理事官;顺治年间,又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富察氏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七年户部尚书,掌管清廷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撤藩,深受康熙帝的器重。

富察氏的父李荣保为米思翰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其伯父马齐“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谨老成,领袖班联,名望夙重,举朝未有若此之久者”。其伯父马武曾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被雍正帝称为“圣眷最渥之人”。清人昭梿《啸亭杂录》卷九《马太傅》云:“明(明珠)、索(索额图)既败后,公(马齐)同其弟太尉公武(马武),权重一时,时谚云‘二马吃尽天下草’。

富察氏之弟为太保、大学士公傅恒。

富察氏是清高宗乾隆帝原配嫡后。

因出身累世高官之家,富察氏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天生端庄文静,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选秀女,16岁的富察氏被雍正帝选中,并指配为皇子弘历的嫡福晋。

婚后,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

富察氏姿容窈窕,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饰珠玉。

富察氏每年以鹿羔沴毧制做荷包,呈进皇帝。这是效仿满清先世在关外时的旧制,并以此来表示不曾忘本。对此,乾隆帝很是看重。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己丑(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

此后,富察氏不仅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深受乾隆帝宠爱敬重。她是清朝历史上非常得宠的一位皇后。

乾隆帝对富察氏“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富察氏随乾隆帝东巡,谒孔庙、登泰山。其间,富察氏在德州崩逝于舟次,乾隆帝深为哀恸,钦定谥号“孝贤”,并作《述悲赋》以悼之。

皇后富察氏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及个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继而引起朝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

按照乾隆帝的设想,皇后崩逝之后,想要通过提高丧仪规格,亲自为皇后戴孝服期,以表达对皇后的感情。清代皇后的丧仪,载在《会典》,自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五月,康熙帝孝诚仁皇后开始,均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照京师之仪治丧。此次,王公大臣权衡之后,援引《大明会典》,联衔奏请外省一律照京师之仪治丧:于是,各省文武官员从奉旨始,摘除冠上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皇后故世而服丧,就清朝而言,尚属空前。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葬于胜水峪裕陵地宫。

经清仁宗嘉庆、清宣宗道光两朝加谥,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子女情况: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十月初二日,生皇长女(公元1728年~公元1729年)。皇长女幼殇,未封。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生皇次子(公元1730年~公元1738年),雍正帝亲自为其命名为永琏。皇次子因“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9岁。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皇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公元1731年~公元1792年)。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三月,皇第三女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四月初八日,生皇第七子永琮(公元1746年~公元1747年)。皇第七子因出痘夭亡,未满2岁,谥号悼敏;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乾隆曾赞孝贤皇后:“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