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丰臣秀吉这个人?
白手起家,草根逆袭,丰臣秀吉的人生还是非常励志的!
作为和织田信长,德川家康齐名的日本大名,丰臣秀吉在中国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草根,一路摸爬滚打成为了太阁,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故事。
首先,丰臣秀吉是怎么登上历史舞台的呢?
可以说,信长是秀吉的伯乐,天正五年(1577),秀吉因为战功被信长任命为中国地区(日本地区名)的军团长,成为织田家独当一面的大将。
在信长手下,能够被提拔到这样地位的,当时只有柴田胜家这样的宿老或者织田信孝等信长的亲子,秀吉算是这些人当中出身最为卑微的一个。
天正十年(1582年),秀吉开始准备攻打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无奈守将清水宗治宁死不降,秀吉策划了一场大手笔——水淹备中城,终于把毛利辉元的大军引来。
秀吉当即向信长发出支援请求,而秀吉并没有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到的是了信长死于本能寺的噩耗。
信长的死,使得各个重臣各有所思,其中行动最快的当属秀吉。
在天王山的战斗中,明智光秀被严阵以待的秀吉军队联合别的重臣军队打败,明智光秀也在逃回龙寺城的路上遭到当地农民的袭击,身负重伤后自杀而死。
从本能寺之变到天王山战败,不过短短十一天,明智光秀的政权因为短暂而被后人称为“三日天下”。
经过天王山之战,秀吉取代信长建立了日本的新秩序。
在今天,“决战天王山”一词也被指代作体育赛事中关键性的比赛,由此可见天王山之战在秀吉崛起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而另一件巩固了秀吉政治地位的事件,则是清洲会议。
在清州会议上,重臣柴田胜家和秀吉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由获得更多人支持的秀吉掌握了话语权,而胜家的建议则受到了无情的驳斥。
这次会议激化了胜家和秀吉之间的矛盾,胜家素来瞧不起平民出身,被称为“猴子”的秀吉,他绝不甘心把权力拱手让给秀吉这样的下等人,于是天正十一年二月底,他在雪融的时候发动了对秀吉的征讨。
因为外甥佐久间盛政的好战和任性,胜家的军队被拖进了贱岳战场,并在这一战场上遭到福岛正则等人的毁灭性打击,大败而归的胜家被秀吉死死的包围起来,而后与妻子一同自杀。
贱岳的胜利显示了秀吉的胜利,他骄傲的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造了大阪城,而秀吉居住的大阪城天守阁也是今天日本的旅游胜地。
而后的秀吉连战连捷,打败了织田信雄,孤立了德川家康,成为织田信长的继任者,完成了自室町末年以来日本本土形式上的统一。
虽然在后来角逐亚洲大陆的战争中过早离世,但他的故事依旧长久的流传在日本,中国甚至世界,而太阁也成了对他的专有称呼。
如何评价丰臣秀吉这个人?
丰臣秀吉的特点,就是有能力、残忍、自大。
因为丰臣是同源、平、藤原一样的氏,现在史学界一般都喜欢按照战国时代称呼苗字的习惯,称他为羽柴秀吉,本文同。
先来说说有能力。羽柴秀吉的出身并不算高,其父筑阿弥或是织田信秀的同朋众,或是清州织田家的一个杂役,因而一开始子承父业的秀吉也只是个在大名家打杂的百姓而已。
不过,信秀之子织田信长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主公,他一眼看出了羽柴秀吉的能力,在织田信长征服天下的过程中,羽柴秀吉不断地立下了战功。在灭亡浅井家后,羽柴秀吉受封浅井家的近江国旧领,后来又成为织田家攻略西国的军团长,从一介百姓,成为了织田家的家老之一。
所以,他非常有能力。
秀吉非常残忍羽柴秀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残忍。
秀吉的织田家家臣时代,受到主公织田信长的影响,秀吉攻略城池也喜欢采用围而不攻、待其自落的战法。例如攻打鸟取城时,羽柴秀吉就曾大量地购买当地的粮食,导致后来毛利家无法在鸟取城购买到足够的兵粮,不到一个月就耗光了粮食。
耗光粮食以后的鸟取城,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非常可怕。
若是说合战的残忍是无法避免的话,秀吉的另一个残忍则是体现在对待亲戚上。
羽柴秀吉的母亲大政所的也是百姓出身,大政所年轻时不大检点,或许又是受到日本独特的“夜这”(男子晚上去别家找女子幽会)影响,羽柴秀吉的兄弟姐妹可能有些数量,但是最终他承认的兄弟姐妹只有早年就呆在一起的羽柴秀长等人。
按照传教士弗洛伊斯的记载,羽柴秀吉出任关白以后,曾经有个年轻人自称是羽柴秀吉的弟弟,最后被羽柴秀吉给斩首了。羽柴秀吉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在尾张国务农,羽柴秀吉得知此事以后,故意派人去认亲,欺骗妹妹与妹妹一家前往京都,最终也全部处以斩首。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掩盖黑历史,羽柴秀吉不惜杀死这些兄弟姐妹。
到了晚年,羽柴秀吉为了给亲生儿子铺路,杀死了外甥兼养子羽柴秀次一家,他的残暴做法,引起了许多大名的不满,最终也给自己的政权掘墓。
最后一点,就是自大羽柴秀吉的自大,体现在他妄图出兵朝鲜,征服海外,在明军入朝抗日以前,羽柴秀吉甚至一度想亲自前往朝鲜指挥作战。
即便是在“文禄之役”中吃瘪以后,征服朝鲜无望的羽柴秀吉也仍旧想占据朝鲜半岛南部负隅顽抗,将这些地方给消化,从而发动了“庆长之役”。即便到了羽柴秀吉去世之前,他还依旧策划了第二年增兵朝鲜的计划。
也幸亏老天爷收走了这个自大狂,否则这场让东亚三国都劳民伤财的战争还不知道会继续多久。
如何评价丰臣秀吉这个人?
让我们换一种角度看看丰臣秀吉,从他的成就来倒推丰臣秀吉的能力。
1、善于抓住机会木下藤吉郎出身低微,按照他的出身和才智也许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善于把控机会的木下藤吉郎从暖鞋的小弟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成功出仕成为了织田家的足轻大将,开启了成长之路。
2、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作为最下层的人员,秀吉的迅速崛起和他勇于任事的作风是密不可分的。织田信长是一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不凭借真本领是没有办法在信长那里获得机会的。秀吉正是凭借着几件真正的战功“一夜城”“奇袭稻叶山城”“金崎大撤退”等,获得了信长的信重,逐步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总大将。
3、懂得收买人心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织田信长就是这么一个老虎。在他手下办事,必须时刻提心吊胆。不然被追放的林秀贞和佐久间就是榜样。但是,秀吉却在他手下混的风生水起。除了本身的个人能力外,还有起拍马屁的能力也是一流。比如获得北近江领地后,其将自己的居城改为了“长滨城”以此来拍信长的马屁。改苗字为“羽柴”拍的是织田家家老“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马屁。另外,当时有名的两位军师“竹中重治”和“黑田孝高”都尽数为其蛰伏,可见其收买人心的能力。所以才有一班忠心耿耿的文武尽心辅佐。
4、明白隐忍的重要性,该出手时就出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织田家中柴田胜家一直不喜欢出身低微的秀吉。但是秀吉对其一直是恭敬有加。可是真正在战场上相遇,打起仗来秀吉也是一点也不手软。老主公织田信长的儿子,阻碍到自己的登顶之路也坚决予以消灭。黑田孝高对于丰臣政权的建立出力甚多,因为秀吉的不信任,直接被转封到了北九州,脱离中央政权。可是对于有用处的德川家,即使知道是威胁却也处处拉拢,信重有佳。
5、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确实是出身贫寒,即使最终做到了“天下人”的宝座,只追求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按照中国儒家的说法,秀吉走的是“霸道”,而非“王道”。所以,在他死后政权便迅速土崩瓦解。同时因为出身底层,将血缘的亲疏看的比家名的延续更重要。于是宁愿杀死成年的假子继承人,也要扶持自己年幼的亲儿子丰臣秀赖。最终导致“国无长君”“主少国疑”给了野心家可乘之机,颠覆了他一生的成就。
结语成也秀吉,败也秀吉。正是秀吉的苦出身,他的敢打敢拼才创下了丰臣政权,自己成为了“天下人”。但是也是其的出身让他的政权缺乏延续性,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如何评价丰臣秀吉这个人?
丰臣秀吉本名木下藤吉郎,这在看重家名而不是血缘关系的战国时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公元1537年丰臣秀吉出生于日本尾张国爱知郡的一户农民家庭之中,他是日本第三大城市大阪城的筑造者。他从最初的一无所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屌丝)到最后的坐拥天下,这是一条不可复制的逆袭之路,各位看官可以跟随小编细细看来。
丰臣秀吉所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生灵涂炭的同时就注定着英雄辈出,自日本室町幕府的应仁之乱后,这个有点像中国东汉末期的董卓之乱,开始了群雄割据的百年战国。当时,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与越后军神上杉谦信这对战国cp相爱相杀,一时瑜亮、难分上下,在经历了五次川中岛合战后,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逐鹿天下。安艺大名毛利元就称霸西国,却垂垂老矣、无意争雄,相模雄狮称霸关东却沾沾自喜 、难有寸进。大内义隆沉迷于和歌诗赋,无法自拔,尼子晴久苦于内乱,无力争雄。 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却在桶狭间遭遇不按常理出牌的织田信长,一着不慎便身死国灭。
丰臣秀吉正是处于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由于他出身草根,这种渴望建立功勋但又自卑的扭曲心理伴随着他矛盾而又纠结的一生。或许正如《菊与刀》一书中描述的那样,日本人勇敢的同时又懦弱,被统治却不愿受人摆布。这可以很明显的从日本近代数次侵略战争看出,秀吉早年被好友引荐从而出仕于松下嘉兵卫,即使是干着最低贱的为主人提鞋的工作,秀吉也没有任何怨言。小编认为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常人所不能成,没有哪个人的成就是凭空获得的,只有通过奋斗后才能知甘甜。
由于秀吉才能出众,正所谓:不遭人妒是庸才,因此秀吉在松下家备受排挤,后来遭到主家解雇,秀吉也以德报怨,仍然感激松下嘉兵卫。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或许便是丰臣秀吉在遇到织田信长后的真实写照,在出仕织田家后,他即使作为一名足轻也兢兢业业。就是这时,他遇到了他一生挚爱的女人“宁宁”,或许正是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为自己支持着自己的女人,宁宁在成为秀吉的妻子后一直在默默支持着他、无怨无悔,从而鼎定丰臣家的霸业。
永禄三年(公元1560年),秀吉在桶狭间之战中立下大功,由此开始了他的默默无闻但却奋发向上的逆袭之路。临危授命,一夜筑造墨俣城,一战成名天下知,至今仍被日本人所称颂。有勇有谋,在织田信长被浅井长政的叛军偷袭时,自请断后,为信长突围赢得时间,从此获得重用;杀伐果断,本能寺之变后,天下形式大变,秀吉果断与毛利军议和,连夜奔袭,冒雨死战明智军,从而继承织田信长的政治遗产,获得了成为天下人的实力。
此后的数年间,秀吉东使岛津、萨摩二藩臣服,小田原之战灭亡相模雄狮北条家,从此结束乱世,官拜太阁、被尊奉为“天下人”。但是或许是秀吉的自卑心理,此后致死也未曾踏出建立幕府的这一步。在历史上,一直有人对秀吉攻伐朝鲜、侵略大明这一做法而感到怀疑、或感叹,但是小编认为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日本人桀骜自大并且不甘受人摆布,在秀吉平定天下后,日本国内存在着的众多武士失去了军功晋升之路,秀吉害怕“下克上,子克父”的传统延续,因此侵略朝鲜,转移内部矛盾,这一点和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极其相似的。
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田中奏折中日本扩张之路政策便是来源于丰臣秀吉。小编认为就像是每个屌丝成功后都会有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秀吉亦不例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丰臣秀吉膨胀了,在自身没有化解国内矛盾之时,便盲目开战,最终被德川家康篡夺了江山。
秀吉的一生,奋斗与苦涩并行,从草根到天下之主的逆袭之路崎岖坎坷。小编认为能力越大从而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每个人应该学习丰臣秀吉的勇者无畏的奋斗精神,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理直气壮。各位看官们认不认同小编的观点呢?
如何评价丰臣秀吉这个人?
底层逆袭和灭亡的经典案例。
我们看看在历史区常说的几个人。
我们说刘秀,气运滔天,但人家也是汉室宗亲,有名分,上的了太学。
我们说朱元璋,真.白手起家,但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基调一千多年前就定下来了,何况蒙古暴虐,“驱除鞑虏,恢复中原”自是得国之正。
说丰臣秀吉,自然有其运气,但是努力绝对大于运气。
总有人对日本古代史嗤之以鼻,说一个小矮子村长有什么可谈的,我觉得人不能以有色眼镜去看日本,而要拿着放大镜去看,知己知彼嘛。
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是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不仅仅是日本战国时代下克上的第一人,更在于他完成一生事业的地点居然在日本。
整个亚洲,等级制度最森严的就数印度和日本了,到今天还是这样,能下克上在日本爬到这个级别,秀吉也是日本历史的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丰臣秀吉那个最开始的木下藤吉郎的名字在日本战国有多卑贱不用我多说了吧,最开始秀吉甚至无法冠姓,只能叫日吉丸对付一下。武士远高于农民的时代,秀吉凭着自己的狠劲硬生生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成为武士,这是无数日本农民一生想都不敢想的事。
而秀吉打仗凶狠,对功勋的欲望无穷无尽,想要成为有自己的封地,最后成为大名。
而且这人十分果断,关键时刻极为冷静。
本能寺烧烤大会,信长突然身死的时候,信长的各支部队都远征在外,所谓的“织田四天王”其实不是谋反就是因为主子死了进入短暂懵逼状态。
而秀吉的正在进攻毛利家,主公死了,前有敌人,一旦出了岔子秀吉就会粉身碎骨。
然而秀吉立刻理清思路:撤兵,平叛,篡位。
秀吉封锁消息,依然继续攻城,并且提出只要敌军守将清水宗治切腹就撤兵,毛利家不知信长身死,清水宗治切腹,秀吉撤兵。
之后秀吉迅速准备撤兵,破坏交通路线防止毛利家追击,下令所有金银都分给军官,大把钱粮不留用,都交给士卒,仅仅5天就急行军从西国杀回京都,3天内击败叛徒明智光秀,成为了信长死后织田家最大的一股势力,并且还有着“为主公报仇”的大义。
本来信长就死的突然,一众豪强还在愣神的时候秀吉已经把光秀干掉了,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在之后的清须会议占得先机,然后不到一年,秀吉就引诱织田旧臣中势力最大的柴田胜家出战,并且击杀胜家,有此秀吉等于完全掌握了信长的遗产。
最后秀吉对西国,九州,四国,北陆,关东的大名,弱小的就吞掉,有点势力的就收入麾下,势力很大的就想尽方法让其臣服,比如家康本来是和信长一个辈分的,实力强大,秀吉一手威逼利诱大军压境,一边把母亲送到家康处做人质,还把姐姐嫁给家康,想尽方法让家康上洛,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最终家康臣服,秀吉又对北条家下了杀手,号令群雄进攻北条,灭亡了北条家并且震慑了其他家族,然后又迫使公家给他关白和太政大臣的官位,真正成为了天下人。
一个小农,成为天下人之后就飘了,这非常正常,秀吉能力逆天也不能免俗,贪图享乐把自己的身子掏空了,目中无人去挑战明朝,最后性子越来越暴虐让家臣和大名产生裂痕。
PS:各位觉得大河剧和电影里,哪一个丰臣秀吉演的最好?
如何评价丰臣秀吉这个人?
时代的宠儿。可惜时代只宠他一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