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有的人要贩卖私盐?
古代贩私盐好比贩毒,虽然危险,非常暴利!
众所周知,盐是我们身体必需的一种物质,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
此外盐是一种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调料,俗话说,无盐不香,如果做菜的过程中不放盐,那么菜品就如同缺少了灵魂。
所以说盐,是咱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而在生产条件落后,物资相对匮乏的古代,盐的种种特性,使其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古代,如果某个地方产盐,那么这地方一定是富庶之地。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那就是躺在盐田上发财。
然而这种“战略物资”,一般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贩卖私盐则是绝对禁止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就是,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几乎人人都会购买,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很小的,所以说如果允许贩卖私盐,则会导致市场上盐的供求关系发生严重错位,导致盐的价格波动很大。
这就涉及到了民生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一旦处理不好,还会引起社会动乱;比如一些大商人和地方豪强势力可以趁机控制市场,从而扰乱国家经济。
第二个就是,盐是一种重要的增加政府收入的手段,通过征收盐税可以使得政府收入增加。要知道古代的盐税乃是国家收入的大头。号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如果允许贩卖私盐,势必会影响到官盐的市场,而这个税可就不好收了,国库收入减少,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综上可知,因为盐在古代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允许贩卖私盐不仅会扰乱盐市场,导致更多的民生问题,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并且还会危及政府的利益。
所以历朝历代对于贩卖私盐,那是严厉禁止的,一旦发现,那都是重罚,严重者,甚至会被判处死刑。
当然,还是有那么一些不怕死的人铤而走险,毕竟者后面的利益太大。毕竟官盐的销路和价格都有严格规定,许多普通老百姓们买不起,也买不到。
平时国家富庶稳定一点还好,要是出现动乱、国家缺钱的时候,官盐价格就会随之提高。然而百姓们还是要吃啊,如此一来,私盐贩卖就有了很大的市场。
其还由此衍生出了许多贩私盐的帮派团伙,毕竟人多力量大,这样才有实力对抗官府。
“动以千百为群,盗贩茶盐”
元朝末年的起义军首领张士诚,他就是一个私盐贩子,当初他起家,也是靠着这群贩私盐。战斗力虽然一般,但是比较有钱,是当时群雄之中最富的一个了。
在古代,为什么有的人要贩卖私盐?
因为盐是生活必需品,贩卖私盐直接影响国家收益,同时恶意抬高盐价,会引起社会动荡。古代私盐的产生是因为盐业专卖制度,盐业专卖越严,私盐就越好卖,利润越高。私盐盛行还在于供求关系。人口增多,盐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也大增。由于盐业专卖,政府控制盐的运销,造成盐的供求失衡,私盐就有了发展条件。由于利润丰厚,有些人还是冒着杀头的危险贩卖私盐。
在古代,为什么有的人要贩卖私盐?
盐在每一个朝代都是由官府控制,民间有的地区盐奇缺,所以滋生私盐贩卖。私盐贩卖纯属暴利行业,铤而走险之人不在少数。所以私盐贩卖屡禁不止。
在古代,为什么有的人要贩卖私盐?
古代的盐一般都是官府垄断的,这个从商鞅变法的时候都开始了,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结束,盐铁等一直都是国家垄断。不过虽然是国家垄断,而且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按理来说价格应该低廉的,不过并不是这样。古代的盐价格非常高,相当于100多块左右一袋。是现在差不多100多倍。要知道如果现在盐要是卖100多块钱一袋,百姓绝对会反对。于是在古代就出现的贩卖私盐的做法。
其实,官府垄断盐之后大多数时候并不是自己出售,也是经过商家来出售的。这些商家时间久了的话势力逐渐变大,也就会形成地方垄断,这些人也就是盐商了。既然是商人,也肯定会获利,他们也会太高一下价格。不仅如此,他们因为有着售卖盐的许可,有时候也会售卖一些没有批准的盐,也就是私盐。这些盐的价格并不一定质量不如官盐,只不过没有经过官方认证。但是价格却是非常低,所以百姓都非常愿意购买私盐,毕竟大多数人都没有钱。而且当时贩卖私盐利润非常大,很多人都在贩卖私盐。虽然是重罪,但是在利益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的状况下,还是有人愿意铤而走险的。
古代,盐是十分重要的物品,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一个人三天不吃盐,就会浑身没有力气;如果是一个国家一周没有盐吃,那么这个国家,就只能任人宰割了。而且,除东南沿海一带的人之外,都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获得食盐。所以,古的政府,把食盐看到比什么都重要。在清朝以前的政府,盐和铁都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国家地位,并且,盐与铁始终是古代政府实施专卖的。
盐专卖制度在我国存在历史十分久长,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除夏、商、周三代以前和隋代、唐初之外,从春秋战国齐国开始一直到清末,历代政府无不是牢牢地控制着食盐的交易,几乎伴随封建社会整个发展过程。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实行食盐官卖,严禁私煮之后,便有了“盐始有官、私之分”。据记载同,当时武帝时,由于常年征战,国库窘迫,而那些经营“盐业”和“铁器”的富商们,却不愿“佐国家之急”,因此汉武帝一气之下,便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禁止私人经营。
具体来说,古时候历史官府,禁止个人贩卖私盐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为确保政府财政收入,政府进行食盐专卖,对盐业生产大都实行征税或专卖制度,可以给国家经济带来更多的收益。
二、交通情况非常不便,以及地域的局限与隔绝,使“盐荒”的情况极易爆发。因而,食盐便成为了社会动荡,威胁朝廷政权的主要“震源”。
三、盐业开放民营,富商大贾和地方诸侯因此而财累万金,甚至威胁到了中央政权。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四、民间的一些商人却见利忘义,铤而走险,私贩盐,以获暴利,防止有人恶意抬高食盐价格,引起国家的动荡,自然成为法律打击的对象了。
古代为食盐而发生的战争太多了,并且都相当的惨烈,一个统一的王朝是不容许私人垄断食盐贸易,这个就意味着分裂危险;而西夏之所以能独立就在于,他对于食盐的垄断。并且,巴蜀的战争原因,就也在于“食盐”问题。再说,食盐不像粮食随地都是,他存在区域性。所以,古代官府不能让私人垄断食盐生产和贸易,这事关民生大计。
但是,由于贩卖私盐带来的暴利,于是一些商人,便却见利忘义,不顾生命安危,铤而走险,何杀头也要干,于是私贩盐,便成了古代最危险的职业。于是官府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惩政策。古时候历代官府对私盐打击的力度,都是相当大的。比如:
一、汉武帝时,对私盐贩子施行“钛左趾没入其器物”。所谓“钛左趾”,就是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以示体罚;“没其器物”,就是没收生产食盐的工具,
二、唐朝的时候,对贩卖盐之人,施行“自淮北置监院十三”,私盐贩子要杀头,并且,连相关的官员都要坐牢。
三、五代时,“盐法”最酷,不论是谁,胆敢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可以正法。
四、宋朝的时候,“盐法”略宽了一点,但也相当残酷,无非是将杀头的标准放到三斤或十斤而已。
可见,历代都严厉的施行了禁止贩卖私盐的活动,并且贩卖私盐,通常都是死罪。
在古代,为什么有的人要贩卖私盐?
没有竞争的市场只存在理论想象中
在古代,为什么有的人要贩卖私盐?
司马光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这句话简单而明了的道出了人们的行为动机。
马克思同样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盐是古代政府重要的税赋来源,当时政府通过控盐等手段来增加税收,坚决抵制任何贩卖私盐的事情发生。即使如此,也常有贩卖私盐的事情发生,那么到底为何呢?
一需求
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有人体所需的必要元素。有了这个需求在,只要有货就能卖,不会把货压在自己手里,有巨大的风险。如果卖不出去,很可能被快速抓获,可能是啥好处没捞到,却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快速买卖,有足够的时间快速抽身,可以快速的跑路。所以这种需求在,是很容易诱惑人违法犯罪的,因为只要把控好,很容易得手。
二利润
需要巨大,利润就自然而然就高了,况且当时生产技术,这种产品也是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可以哄抬价格,捞取巨大好处。有好处的事人人都愿意干,所以人们愿意冒着巨大风险。
三侥幸心理
人们对自己所要干的事,总有主观上的意愿,让他忽略风险,有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人们就愿意挺而走险。
这是人们愿意冒着违法犯罪的核心原因,能贩卖私盐的人们,并不是穷光蛋,都是掌握一定的资源,要不然他都没有办法找到可卖的盐。所以有人为生活所迫,人们才挺而走险是不正确的。
无论哪个时代,犯罪的人都是这种情况导致的。因为这是人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