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那么看重苏麻喇姑?

如题

我想是因为“爱”吧!苏麻喇姑的身份虽然只是一侍女,没有什么爵位封号。但对于康熙来说,苏麻喇姑却是它生命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如同家人一般。

在康熙极小时候,孝庄太后便选苏麻喇姑区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顺便照料他的起居生活。

“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当时由于宫里天花肆虐,为了保护皇子们的安全,没出过天花的诸皇子全部被遣出宫外避祸,而年幼康熙也在其列。

而苏麻喇姑每天便往来于紫禁城和康熙住处,悉心照料!

当然,康熙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染上了天花!

而在此期间,苏麻喇姑依旧坚持陪伴照顾,而在她和一干仆从不顾危险,悉心照顾之下,年幼的康熙硬是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虽然脸上留下了“麻子”,但好歹恢复了健康。

正是因为撑过了这一劫,才有了日后的清朝圣祖皇帝!

当然,对于年幼的康熙来说,苏麻喇姑给与他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幼年的康熙由于天花就没有和父母有过多少相处时间,而且父母死得早,康熙才八岁就登基当了皇帝。

他是非常缺失那种感情的,而这一切,苏麻喇姑给予了一很好的弥补。

“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圣祖廷训格言》

所以啊,康熙对于苏麻喇姑很感激,二人既是师生,又是母子!

当然,这仅仅是原因之一。

苏麻喇姑不仅仅是对康熙,她自从她成为孝庄侍女的那一天起,她便将自己奉献给了康熙他们家。从皇太极、顺治再到康熙,苏麻喇姑,这个来自于科尔沁草原上普通牧民家的女孩儿,为他们家做了太多太多。

首先是康熙它奶奶孝庄,其原本是科尔沁草原上的千金,嫁给皇太极之后,不得不离开草原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金都城盛京!在这陌生之地,是苏麻喇姑一直的陪伴,缓解了孝庄的思乡之情。

而后来,皇太极死后,孝庄和幼子福临在权力混战中被推上了帝位,孤儿寡母,面对着权术阴谋,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摄政王多尔衮将福临和孝庄太后分开并监视,母子二人想私下见一面都很困难。

当时的顺治皇帝福临年幼,如何斗得过多尔衮?

全靠苏麻喇姑,不顾性命之忧,奔走于母子二人之间,使得顺治能够即使反馈和得到母亲的指导。

在后来,康熙出生,苏麻喇姑又陪伴他走过了孤独的童年!

然而,苏麻喇姑却一生未嫁!

孝庄死后,她便孤身一人,实在可怜!

当年康熙之所以将皇十二子胤祹交于苏麻喇姑抚养,就是因为不忍看她孤独,有个孩子在身边陪着,多少也能享受一些天伦之乐。当然,这也说明了康熙对她的信任,是将其当作家人一样看待。

而苏麻喇姑也没辜负康熙的信任,十二皇子在她的教导下,成长得很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九子夺嫡”中,十二皇子并没有参加。其也因此得以善终,一生悠哉乐哉,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胤祹

康熙四十四年,年过九十的苏麻喇姑病逝。

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按嫔礼为其建造陵寝,其就在孝庄的旁边!

康熙为什么那么看重苏麻喇姑?

无论是野史传说还是影视作品,清代的苏麻喇姑都堪称宫女中的战斗机:这位大宫女经历并见证了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四朝,活了九十多岁,不仅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死后还被葬以嫔礼!

历史上确有苏麻喇姑,她是蒙古族人,出身于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原名苏末儿,是苏麻喇姑蒙古名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在顺康两朝,人们多直呼其为苏麻喇,对,大家没有看错,她名字中的“姑”是死后才被人尊加的,生前曾被叫做苏麻喇格格、苏麻喇妈妈、苏麻喇奶奶等。

在一些清宫小说或影视作品中,经常提到康熙与苏麻喇之间的“爱情”。不少人觉得,苏麻喇仅比康熙大几岁,而且两人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并将其演绎成缠绵忧伤的爱情故事。然而,历史上的苏麻比玄烨大了30多岁,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姐弟恋,而是深厚的祖孙情。

在玄烨出痘前,苏麻喇奉命照顾和教导玄烨,教授他读书写字和待人接物,被康熙视为启蒙老师

清顺冶十二年,即公元1655年,满洲人中天花肆虐,于是皇室中凡是没有出痘的均到紫禁城外避痘。当时,玄烨仅周岁有余,也搬到了宫外生活。

在此期间,苏麻喇奉孝庄之命,每天到玄烨住处进行探望,并利用这段时间来教授玄烨读书识字。据说,苏麻喇无论刮风下雪,均未曾间断。这一点,康熙帝一直念念不忘,颇为感激。

苏麻喇姑自小生长在草原上,虽然是一介女流,但骑术非凡,也常常骑马外出为孝庄办事,是孝庄身边最可靠最信任的侍女。由于经常陪在孝庄身边,因而眼界也十分开阔,同时也被玄烨视为与祖母一样具有威信的长辈。

康熙对于苏麻喇的器重,一方面是源于感恩和尊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麻喇人生阅历丰富,见过太多的宫廷内斗,早已洞悉了人生。

苏麻喇极为长寿,一直活到了九十多岁,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四朝,可以说是见过大场面的。在孝庄在世时,又十分倚重苏麻喇,因此这位宫女也具有非凡的见识。

不过,由于清代祖训后宫不得干政,对太监宫女约束也极严,康熙对苏麻喇的“器重”,也主要反映在命其继续教导皇子方面。

自幼受苏麻喇教导的康熙,决定再命其养育十二皇子。以苏麻喇的身份,原本是没有资格抚养阿哥的,但康熙对其破例,足见苏麻喇在清宫中的地位。

所以说,苏麻喇是清宫中一位传奇女性,她虽为宫女,却有非凡见识,并对康熙有启蒙之恩,因而备受康熙倚重。只是,历史上的苏麻喇,却并非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描述的那样,从未与康熙之间有任何儿女私情。

康熙为什么那么看重苏麻喇姑?

首先,苏麻喇姑并不是《康熙王朝》中所演绎的那样,和康熙皇帝年龄仿佛,她是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随嫁侍女,和孝庄太后年龄仿佛。按照年龄,苏麻喇姑都能当康熙皇帝的奶奶了,两人之间不可能发生男女感情,更没有孝庄太后给两人赐婚一说。

苏麻喇姑之所以被皇朝皇室高度认可,甚至被当成亲人对待的原因主要在于她对于清朝皇室的贡献。而这些贡献主要在于她两个阶段的“中间人”身份。

第一阶段:皇太极驾崩以后,皇九子福临被幸运的扶上了皇位,多尔衮担任摄政王。在多尔衮的严密把控下,小皇帝顺治并没有实际权力,就连同母后孝庄太后见面也只能一月见一次。但顺治毕竟是皇帝,而且年幼,所以好多事情都需要孝庄太后在背后悄悄指点,而担任太后和皇帝之间传话人的就属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将太后的指点和顺治皇帝的疑惑传递于两人之间,这对顺治皇帝以后的亲政包括在多尔衮死后清除多尔衮党羽势力起到了重大影响和实际意义。

第二阶段:顺治皇帝的皇三子玄烨降生后,太后亲自下令由苏麻喇姑亲自教养。在玄烨身染天花,被迫在宫外隔离期间,苏麻喇姑频繁往来于宫内外,照顾玄烨病情,教其文化课程。

可以这样说,苏娜拉姑对于顺治、康熙皇帝的恩情绝非常人能比,康熙皇帝基本活在了苏麻喇姑手上。

康熙为什么那么看重苏麻喇姑?

孝庄未必真的能够全身心陪着康熙,但是苏麻喇姑的确做到了。苏麻喇姑自从跟着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被陪嫁到了后金的后宫,从关外到北京,共历5朝,活了90多岁。陪伴康熙的时间也远远超过孝庄配康熙的时间。

苏麻喇超乎寻常的主仆情谊,掌握了后金后宫无数的秘密。

苏麻喇是其满语名字的音译,但是她是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原名苏茉儿,出身于普通牧民家庭。因为生活穷困,10多岁苏茉儿便入科尔沁贝勒府当丫鬟,被分给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做贴身侍女。后金天命10年(1625年),刚满13岁的布木布泰于盛京与皇太极成婚,14岁的苏茉儿也随之陪嫁到了盛京。

天聪10年(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元建制,在制定冠服制度时,苏麻喇擅长女红,心灵手巧,对服饰尤为钟情,因而参与了冠服的设计,在朝服里加入了很多蒙古元素。以侍女身份能得此差者,唯苏麻喇一人耳。

皇太极驾崩后,孝庄周旋于多尔衮,此间与顺治私下联络,与多尔衮暗地交集,则几乎都是由苏麻喇出面。此间多少秘密皆藏于苏麻喇心底,无他人可知。历史爱好者有好奇孝庄究竟有没有下嫁多尔衮的,只要能打开苏麻喇的嘴,她一定知道真相。但是非常可惜,她把这个秘密带进来棺材。

苏麻喇恪守是萨满教规,熟悉神秘的密宗仪式,深受后宫众人信赖。

萨满教在女真和早期蒙古部落里面流行,教众甚多。进关后,满人将萨满教带到了皇宫,因而早期众人生病,更愿意相信萨满巫术。

而可以公开在后宫开坛作法的,惟有苏麻喇一人。因为她不但精通蒙语还精通满语,从生到死,恪守了常人无法忍受的教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年只洗一次澡,结果还把洗澡水喝掉。萨满教后来最康熙朝确定的清朝国教藏传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坤宁宫中的祭祀,以萨满教为主,但其中祭祀对象融合了佛教,融合了儒家的敬天法祖,对日月星辰都有祭祀。

苏麻喇是康熙幼时极其重要的精神寄托。

顺治11年(1654年),康熙出生;次年后宫流行天花,未出痘的皇子皆出紫禁城避痘。康熙住在宫城西华门外今北长街路东一所宅第,一直到顺治临死前,康熙患痘痊愈才回后宫。所以康熙幼年几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陪伴。

但是孝庄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派苏麻喇去负责教授康熙满语,在这个过程中,苏麻喇成为了康熙幼年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可以说康熙所感受到的最大的亲情皆来自于苏麻喇,包括孝庄对康熙的厚爱,都是通过苏麻喇传递的。

因此一个掌握着后宫无数秘密,又几乎是一个宗教领袖存在的人,却又是康熙幼时重要精神寄托的人。且此人晚年笃信国教,每日念佛诵经,祝愿主子万万岁。

对于这样的人,康熙怎能无论如何也不能亏待。所以孝庄死后,怕她孤独,特地将12阿哥胤祹交由苏麻喇抚养,最终临死前,按嫔妃例厚葬。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为什么那么看重苏麻喇姑?

历史上苏麻喇姑确有其人,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她出生于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她原名叫苏茉儿,顺治后期改称满名苏麻喇,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天生丽质、远近闻名,被选为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皇太后)的贴身侍女,由于年龄相仿,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情同姐妹。

后金天命十年,十三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三十四岁的皇太极,苏麻喇姑作为陪嫁也一同前往皇太极所在的盛京。

清军入关后,苏麻喇姑随同已被尊为皇太后的孝庄前往紫禁城,在孝庄的指导下学习满语满文以及宫廷礼仪等相关知识,由于她聪颖过人,其文化修养和办事能力都得到了孝庄的肯定与信赖。

苏麻喇姑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启蒙老师,孩提时候的康熙对这位教自己念书的侍女十分尊敬,他甚至尊称苏麻喇姑为“额娘”,可见康熙对苏麻喇姑的敬重。

由于苏麻喇姑比康熙年长近四十岁,他们之间显然不可能产生恋情,那些影视作品中的桥段纯属杜撰、戏说。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病逝,她们在一起朝夕相处尽60年,这给苏麻喇姑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康熙为了排解苏麻喇姑晚年的孤独和悲伤,决定把自己年仅两岁的皇十二子胤裪交由苏麻喇姑抚养,这样的优待在清宫是绝无仅有的,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的内廷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足以见得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感觉责任重大,她重新振作起来,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了胤裪的身上。

正是由于得到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教诲,胤裪没有参与到诸皇子的派系斗争中,也就没有受到雍正的排挤、打压,还被雍正封为郡王,又被乾隆封为和硕履亲王,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到了七十九岁才寿终正寝。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因病去世,终年九十多岁,康熙得知噩耗万分悲痛,决定按嫔礼安葬苏麻喇姑,这对于奴仆出身的苏麻喇姑,可以说是旷典殊荣。

苏麻喇姑为孝庄皇太后的陪嫁侍女,一生相伴60多年,感情相当的深厚,死后也应该长依相伴,当时孝庄的灵柩尚未安葬,只是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因此康熙决定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也停放在暂安奉殿内,与其主人孝庄皇太后得以在泉壤相伴。 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一位罕见的特殊人物,一生与清室有着不解之缘,她虽为侍女,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宛如家人,死后被葬以嫔礼,,她卑微的出身丝毫不掩盖她的高尚品德。

康熙为什么那么看重苏麻喇姑?

清王朝等级森严,对出身看得极重。如果一个妃子出生不好,位分很低,她甚至都没有权力养自己生的孩子。但是,苏麻喇姑只不过是一个侍女,连妃子都不是,却很得康熙皇帝看重。甚至在苏麻喇姑死后,康熙还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以嫔的等级,为她建造陵寝。那么,康熙为何如此看重这位小小的侍女呢?

(苏麻喇姑剧照)

我认为,之所以如此,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助孝庄太后巩固后宫地位。

孝庄和皇太极的婚姻,是一桩政治婚姻。因此,孝庄并不是很得皇太极的宠爱。

当时,孝庄千里迢迢离开蒙古,抵达后金都城盛京,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的时候,身边陪伴她的,就是贴身侍女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善于学习。在语言不通的后金宫中,她不仅通过学习掌握了满语,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此外,她还非常能干,替孝庄打理得井井有条,并帮助孝庄在妃子众多的后宫中,巩固了地位。

(孝庄太后剧照)

二、充当顺治和孝庄的联络人。

皇太极驾崩时,孝庄所生的皇子福临才6岁。

由于皇太极没有指定继承人,引发了多尔衮和豪格的皇位争夺战。

在前朝激烈争斗的背后,苏麻喇姑充当孝庄的信使,巧妙地替孝庄和多尔衮穿针引线,最终成功地让福临继承了帝位。

多尔衮攻进北京后,年幼的顺治按祖制离开孝庄太后,住进了皇帝才有资格入住的乾清宫。

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多尔衮,在入主北京后,不断扩张势力,并大力打压异己,颇有僭越之意。

对于顺治,多尔衮亦严密监视,唯恐他会威胁到自己手中权力。因此,顺治别说得到孝庄太后的训导,哪怕见一面都非常不易。

孝庄太后深知此时顺治年幼,许多事情还得倚仗多尔衮,只得隐忍不发。但她对顺治的担心,却日胜一日,唯恐他在复杂的政治变幻中陷于危险。

好在,苏麻喇姑再次充当了秘密联络人的角色,不顾性命之忧,奔走于顺治和孝庄太后之间,数次向顺治传达孝庄给他的指令和建议。顺治依计而行,终于得保平安。

1650年,多尔衮意外病逝,14岁的顺治开始亲政。母子团圆后,苏麻喇姑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上传下达了。

(顺治剧照)

三、不顾危险照顾康熙。

康熙出生不久,不幸染上天花。这在当时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时疫。因为没有好的医疗手段,只能把他送到宫外调养,至于能不能痊愈,谁都不知道。

孝庄太后很疼爱康熙。为了给予他细心的照顾,再次指派苏麻喇姑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和教育。

苏麻喇姑每天骑马奔走于皇宫和康熙所居的寓所,早晚均要向孝庄太后汇报康熙的生活情况,并听从孝庄太后的指示,对康熙一边细心照料,一边充当他的启蒙老师,耐心教授他学习满蒙汉语。

在苏麻喇姑的细心照料下,康熙经过漫长的休养,居然痊愈了。几年的陪伴,让康熙对苏麻喇姑感情非常深厚,从此后,一直都称她为额娘,对她敬重有加。

(康熙剧照)

四、尽心抚育康熙儿子胤裪。

孝庄太后去世后,陪伴了他大半生的苏麻喇姑悲从心起,陷入孤寂之中。

康熙为了给苏麻喇姑排遣寂寞,破格将出生不久的皇十二子胤裪交给她抚养。

按清朝祖制,能有资格抚养皇子的,必须是妃以上的位份才行。苏麻喇姑获此殊荣,可见康熙的良苦用心。

苏麻喇姑不顾年事已高,一心一意担负起抚育胤裪的责任来。

由于苏麻喇姑给予了胤裪无限的关爱,同时她又极力督促胤裪的学业。因此,当胤裪长大后,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就连康熙也对苏麻喇姑的抚育之功充满肯定。

康熙晚年,废黜太子引发了九子夺嫡,胤裪听从了苏麻喇姑的教诲,没有卷进储位之争的漩涡,这也让他成为雍正继位后,没受残酷打压的皇子之一。

苏麻喇姑历经四帝,一生孝忠于孝庄及其子孙,不光是他们顺利承继帝位的参与者,也是清朝初年几代帝王的见证者,再加上她知进退,恪守本份,因此孝庄祖孙几代人对她都极为尊崇。

在康熙和胤裪等人的照顾下,苏麻喇姑的晚年安详平和,她始终认为这些福气都是康熙赐予的,所以她晚年常常为康熙和他的子孙们诵经祈福。

苏麻喇姑在90高龄时,带着笑意离开了人世。康熙当时正出巡在外,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为了能赶回去看苏麻喇姑最后一眼,他还下令 “留七日再净身入殓”。

对于苏麻喇姑的身后事,康熙亦十分重视,他下旨按嫔礼下葬苏麻喇姑。

在隆重的葬礼上,众皇子感念苏麻喇姑生前对他们的宠爱,亦是哀哭不止,为她守灵送葬。

可以说,整个清王朝,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所享受到的一切殊荣,除她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