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番五次招马超入朝为官,马超为何就是不从?
历史上的马超不是什么好人!
按照《三国演义》的人物设定,马超身为蜀汉五虎将,那自然也是忠义之士,曹操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又杀了他父亲。马超自然是会与其为伍的!
但从正史上来看,马超的形象远没有那么光辉!
他不归顺曹操只是为了他自己,他想要当草头王,野心很大实力却不行,为了拉拢势力认韩遂为父,一起起兵造反曹操,弃自己亲生父亲性命与不顾。
说他为杀父之仇不归顺曹操,听上去更是有些讽刺。
当时马超的父亲马腾,是西凉数军阀里实力的佼佼者,同为佼佼者的还有后来与马超一同造反的韩遂。本来两家关系不错,同为割据西凉的军阀自然会互相照应,甚至两家还共同联合西凉的势力一起去打压在西凉地区的朝廷官员,有明面上反抗朝廷的交情。
但再好的交情也抵不过利益的牵扯,两个人同在西凉,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权利的牵扯自然也互不相让,后来关系就恶化了起来,两家人谁看谁都不顺眼。
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心里打着小算盘,让马腾协助他的军队去攻击被袁绍占据的河北,这次战争中的合作无疑拉拢了两家的关系,马腾也是聪明人,自然也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曹操借此机会邀马腾入朝为官,而长期生活在西凉的马腾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和韩遂日益加深的矛盾,都把优势指向归顺曹操这边,本着安享晚年的意愿,马超的父亲马腾就同意去朝廷做官了。
而马超自然想得与父亲不一样,他认为曹操拉他父亲去做官,只是因为他还有可以利用的地方,拉马腾入朝为官只是第一步,如果他同父亲一起去了后,西凉的势力单薄,就便于曹操进攻了。
于是和父亲有不同意见的马超,就留了下来,统领父亲余下的兵,为了防范于未然,马超拉拢各派势力,其中最大的当然还是常年矛盾不停的韩遂,为了表明自己绝无二心。
他认韩遂为父亲,让韩遂把他当儿子看待。韩遂看他如此诚恳,也知道他是铁了心的要造反,所以就答应同他联手骑兵反抗朝廷。
“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三国志·张既传》要知道他亲爹以及一干家眷还在曹操手里啊,如此不顾家人生死,那也真够狠的!
就在马超造反不久,远在朝廷的父亲和拖儿带女的一大家子全部斩杀,马超被夷灭三族!
”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资治通鉴》对于曹操来说,他并没有错啊,你马腾的儿子造反了,我肯定予以回应。马超也因此背上了”背父逆子“之名。
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三国志·杨阜传》然而就算马超如此“大义灭亲”,他依旧不是曹操的对手!
虽然西凉叛军靠着势头凶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漂亮的战绩,但西凉叛军组成的势力大大小小,众心不拢无法齐心协力,到了战争后期就完全处于劣势了。
这时的马超还没有心死,他不愿意归顺朝廷,只是向曹操提出停战,但被拒绝了。在曹操打压之下,马超只得又投奔张鲁,当然其目的为的也是借势想重兴西凉,东山再起而非真正的归顺。
至于后来为何他又投奔刘备,只是因为张鲁的手下十分看不惯马超,这种抵制关系让他产生了危机感,而当时的刘备也才刚成气候,正是需要人才的时机,他去投奔他在当时看来实属走投无路吧。
说实话,他比吕布好不到哪儿去,甚至于更冷血,为了一己私欲,弃族人而不顾,那是二百余口性命啊。
所以,在刘备这种“兄弟团”里,马超其实并不受待见!
虽然保留了他都亭侯(这是之前汉献帝给封的)的爵位,还拜左将军。但其实都是虚职,不管是督临沮还是守凉州,那都是偏远之地,没多少实力。
总而言之,此人过于自私,不适合做朋友!
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王商曹操三番五次招马超入朝为官,马超为何就是不从?
马超是东汉末年军阀马腾的儿子,马腾从公元187年从军讨伐叛乱开始,到公元208年经人劝说入朝为官,在西凉地区可以说经营了20来年,在西凉的势力根深蒂固,所以即使是曹操当时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前去讨伐马腾、韩遂等人,而是采取的分化瓦解策略。后来既然马腾都入朝为官了,为什么马超却在曹操三番五次的相召下,不入朝为官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仅供参考。
马腾和马超父子互为外援208年,马腾在张既等人的劝说下,入朝为官。作为一个军阀肯定明白放弃自己的部队就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在马腾决定入朝为官的时候,将自己的部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马超。这样的话,一是可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毕竟自己还有儿子统兵在外,即使曹操想对自己不利,也需要考虑一下是否得不偿失的问题。二是自己入朝为官,可以为自己的儿子马超争取利益。毕竟自己的儿子马超还代替自己控制着数量不错的军队和西凉地盘,为了稳住北方的局势,当时全力南下的曹操多少还是会给予一定的好处的。因此,马超不答应曹操的应召,肯定是马腾和马超父子商量好的。毕竟当时曹操统一北方没多久,民心不稳,这样做有利于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
答应入朝为官利益损失太大西凉作为马腾经营了近20年的地方,在地方上肯定有很多利益。马超接手马腾统治西凉就是为了维护马家在西凉的利益。如果在马腾入朝为官之后,马超再在曹操的应召下,入朝为官,那么就等于放弃了马家在西凉的利益。虽说西凉在人们的眼中是个荒凉的地方,可是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更何况入朝为官就要放弃手中的军队,这就等于将自己一整个家族剥光了放到案板上,再也没人反抗之力,到时候也就任人宰割了。因此,为了家族的利益和不失去反抗的能力,马超也不会答应曹操的应召。
入朝为官没有做军阀自在入朝为官就等于成为了别人的手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脸色行事。做得好或许会有人赞扬两声,做得不好还得挨骂,甚至会因此丢掉性命。在当时那种战乱时期,做别人的手下,特别是像马超,马腾父子这样曾经是一方军阀的人物,放弃自己的地盘和部下军队,随时打偶要小心翼翼才能获得性命保证安全,这对于出身于西凉那种地方,性格豪爽的人,特别是军人出身的人来说那是想当的憋屈不自在的。作为军阀就不一样了,手下有兵有地盘,没人能管的着自己,想做什么就是一个想法的事,两相比较,换做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是最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谁会放弃手中的权利入朝为官,整天生活的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的?所以马超才会拒绝曹操的相召。
可以说,马超拒绝曹操的相召,不到朝廷为官,一是曹操的势力还没有达到能够决定马超生死存亡的地步,马超还有相当大的生存空间。二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不愿意也不能放弃西凉。所以才会拒绝曹操。
曹操三番五次招马超入朝为官,马超为何就是不从?
马超,字孟起,他是马腾之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后来他接掌了其父马腾的队伍。而曾经在曹操为汉丞相的时候,曹操曾经想召马超入朝为官,但马超却没有前去。后来曹操又以汉献帝之名义封马超为徐州刺史,但马超这次还是没有前去。
后来马超起兵反曹操,虽然最终被曹操的所败,但因马超作战勇敢,故而马超曾一度让曹操受挫,兵败后的马超几经流转终投降刘备,成为了刘备账下一员大将。在汉中之战后,刘备取得汉中之地,当时蜀汉一百二十多名蜀汉官员上书刘备晋位汉中王时,就是以马超为首。刘备为汉中王之后,马超被封为左将军。
后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称帝,马超又被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后马超在他四十七岁时因病去世。在后主刘禅时期,马超被追封谥号为威侯。
那曹操曾多次招马超入朝为官,马超没什么就是不从呢?
因为虽然入朝为官表面上看着有前途,毕竟是进入汉朝朝廷内部。然而当时毕竟是一个群雄割据动乱的时代,主要的还是需要自己有兵有实力。同时那时的汉朝皇室衰败,汉天子势弱,真正掌握朝廷大权的却是权臣,当时的权臣就是名为汉丞相的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故而他的地位尊贵。而马超却对曹操并不怎么认可和信服。如此他又怎么会接受曹操的征招呢!
再则,当时掌握朝廷大权的是曹操,而马超接掌他父亲马腾的部队,可谓是当时一个有实力的割据诸侯。如此他有实力,也没有必要接受曹操的征招。
同时马超不入朝是一方诸侯,若一旦入朝为官,就身入朝廷,如此他就会受制于曹操。两则相比的话,还是不入朝的好。
所以,曹操虽然多次征招马超,但马超却都拒绝了。后来马超在和曹操交战中失利,但是他后来归顺刘备,为蜀汉效力,并且成为了蜀汉的一位名将。
曹操三番五次招马超入朝为官,马超为何就是不从?
马超,祖籍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超的爷爷曾任天水兰干尉,后失官留居陇西,娶羌女为妻,生马腾,马腾生马超。马援自幼家境贫寒,无产业,以砍在柴为生。马援在汉中平四年,即187年被朝廷任命为州郡军从事,讨伐羌民叛乱,因军功封军司马,迁偏将军。但不久就反叛朝廷。
董卓之乱时,受董卓之邀一起出兵长安。李榷专权时封马腾为征西将军。后兵败返凉州。
建安七年,曹操讨伐高干和郭援,写信给马援请求派兵援助。腾派马超,超被朝廷任命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有功,被封为徐州刺史,但马超不去赴任。曹操又改封为谏议大夫,依然没有赴任,而回了凉州。
建安十三年,马腾入朝担任卫尉,马超的两个弟弟也入朝为官,唯独马超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候。
建安十六年,曹操讨伐张鲁借道凉州,马超韩遂猜疑,遂即起兵反曹。
初反时,韩遂顾忌儿子以及马腾等人的生命安全,但马超宁肯舍弃父亲及兄弟们也坚决反叛。最终导致父亲和两个弟弟及家人二百多人被处死,而自己也导致大败。不得已又投靠张鲁,最终投靠刘备。
曹操三番五次地让马超到朝廷做官,固然有笼络地方豪强势力,在朝作为人质的意图。当然也有网罗人才的想法。马超以武勇见称,与吕布相匹敌,可能曹操真喜欢他。
但马超却多次拒绝,大概有几方面原因。
一、看不起曹操的为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朝廷卖命就是为曹操卖命。曹操在当时就被人们称作奸诈,奸雄,名声不好。
二、马超只是一方割据豪强,没有与朝廷共事的意愿,不想把父亲经营多年的凉州拱手相让,说穿了胸无远见和大志,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羌民有利则叛,失利则降的思想层面上。
三、个人品格决定的。看他以父弟二百多人被杀也在所不惜,也够隐忍的。张鲁曾想把女儿许配给他,最后还是考虑他的性格而作罢。后人多评价马超‘强而无义’‘、‘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乖道反德’’’。马超投靠刘备被封官后,竟然直呼刘备的姓名。可见他傲慢无礼,不懂礼义。这也决定了他的无视朝廷。
四、可能也受父亲马腾的影响,马腾多次反叛朝廷,与董卓为武。这种风格也会影响马超。
曹操三番五次招马超入朝为官,马超为何就是不从?
曹操是一代枭雄,而马超也非单单只是悍勇匹夫!在汉末乱世,群雄割据之时。凡是能够形成势力的人,都绝非易予之辈——马超也是一样。至于曹操诏令马超入朝为官,而马超不从之事,浅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曹操以皇命诏马超赴许都为“官”是假。而想要以高官厚禄的名义,将其诓诱到许都,加以控制才是真!马超又不傻,怎么自投罗网。
二、马超之所以能被曹操所看重。不仅是因为他有本领,更是因为马超有军队、有地盘,能对曹操构成一定的威胁。故为消除危险计,曹操试图将马超与其控制的部队分开。以达到“诱虎下山”的目的——马超又岂会不知!
三、在当时那个东汉朝廷己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的情况下,各路诸候无不视之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之辈。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与谋!马超与曹操的政见,也未必相同,因此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四、曹操秉性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会彻底信任!对马超也不会例外。就算马超真的放弃了军队和地盘,选择投靠曹操也未必会为曹操所信任——曹操会以高官的空衔为饵,而对马超行监视之实。因此马超岂敢去做那个“高官”?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曹操和马超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才会导致了曹操欲招马超入朝为官,而马超不从的结果!
【个人浅见,欢迎关注和交流】
曹操三番五次招马超入朝为官,马超为何就是不从?
马超就像是一个小企业的老板,曹操是大企业的董事长。曹操担心马超的小企业做大后会威胁自己,因此就以高薪邀请马超入股,做自己大企业的一个经理。马超在凉州经营的非常好,他肯定不想放弃自己的基业,去投奔到曹操手下做一个“员工”。曹操召马超入朝为官,并不是因为曹操想要重用马超,而是曹操想要控制马超,趁机吞并掉凉州。马超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英雄,在凉州有自己的根据地和独立武装。假如马超入朝为官,就要处处受到曹操的压制,远不如马超在凉州的日子快活。而且曹操性格残忍多疑,马超一旦得罪曹操,就可能会被曹操杀死。
曹操第一次向马超深处橄榄枝是在官渡之战前,当时曹操知道马超勇猛无敌,在号称“天下精锐”的西凉军队中被称为“健勇”,所以邀请马超来朝廷做官。当时马超的父亲马腾是西凉军阀里面的首领之一,马超认为曹操邀请自己本意是要用自己做人质,因此拒绝了曹操。在官渡之战结束后,马腾同曹操达成了同盟关系,马超带领军队帮助曹操攻击高干。马超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仍然不肯退却,最终击溃了高干的军队,被曹操封为徐州刺史。徐州在汉朝的东部,凉州在汉朝的西部,马超不愿意离开根据地,就迟迟没有赴任,曹操只能派别人做了徐州刺史。
之后曹操又多次邀请马超来做官,都遭到了马超的拒绝。后来马超的父亲马腾认为自己年龄比较老了,就把军队交给马超控制,接受曹操的邀请入朝做官。马腾是唯一一个入朝为官的凉州军阀,他的下场非常的凄惨,全家都被曹操杀害。曹操在进攻汉中的时候,想要从凉州军阀的地盘上过去,马超等人认为曹操一旦攻灭汉中,就能够对凉州形成两面夹击的形式,到时候凉州军阀的处境就危险了。于是马超将凉州地区的其他军阀全部叫来一起开会,韩遂认为自己的儿子在朝廷里面做官,担心造反会造成自己的儿子被杀。
马超愤怒的说:我的父亲也在朝廷做官,现在我放弃父亲的生命,把您当做父亲,希望您能够放弃儿子的生命,把我当做儿子。于是马超和韩遂等人都造反了,马腾在许昌的家人都被曹操抓到了监狱里面。后来马超在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撤军之后占据凉州自称凉州牧,马腾都因此被曹操杀害。从马腾的教训不难发现,马超如果入朝为官,肯定也不会落得好下场。毕竟曹操是一个十分多疑的人,马超又是一个有野心的英雄豪杰,曹操早晚都会除掉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