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飞鸽传书是真的吗?鸽子真的能准确找到地方吗?
这个倒是确有其事,因为古代通信不方便,人们便创造出飞鸽传书这样的“神操作”,利用信鸽传递书信!
其实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大家都不会陌生,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就能很好的了解!
其将饲养的信鸽抓到手里,在它们的爪子下方固定一个放信件的空心木筒,然后再把需要传递的信件放到木筒里面(也可以直接把信件绑在腿上,不过这种方法容易让信件受损),最后把鸽子放出去就能实现了。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鸽子毕竟不具有人类的智慧,一个普通的动物如何能把信件准确的送达呢?
第一点原因,鸟类大部分都有着强烈的“归巢天性”。
鸟儿的生存空间非常广阔,整个三维空间都是它们活动的范围。
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一整天都在飞行觅食的鸟儿们,是如何准确的回到自己巢穴中的,难道它们有和飞机雷达一样的定位装置?能在天空中进行准确的航线导航?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鸟儿们之所以可以准确回巢,得益于它们的归巢天性。而鸽子由于自身基因的影响,这种天性被开发的更加完美。
鸽子的大脑对地球磁场有着非常敏感的“互动”,整个身体能做出类似于指南针一般的反应,所以鸽子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飞行,都能很好的掌握正确的方向,这也是古人会训练它们作为信使的重要原因。
第二点原因,古人的训练方法比较科学。
就算鸽子本身再有“定位”天赋,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低智商动物,如果不经过科学的训练,它还是不可以准确的完成送信任务。
古人在训练信鸽之时,大部分场所都设置在驿站之中,在开始饲养之前,工作人员会首先找到一窝完整的鸽子“家族”,如果没有特别完整的,三两只的也可以凑合。
把“鸽子一家”接到驿站以后,饲养人员会对它们进行精致的饲养,等到鸽子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比较适应了以后,驿站人员会带着某只鸽子离开一段距离,一般情况下不会太远。
被放生的鸽子因为迫切想回到巢中,就会自动“定位”家的位置,等到它们成功飞回驿站以后,还会受到饲养人员的食物奖励。
久而久之,这些鸽子就养成了“出门”以后要赶快回巢的天性,如果某些人需要向驿站传达信息,就会从这里带有一只鸽子,写完信以后把鸽子放生,这样驿站就能得到需要传递的信息了,驿站工作人员也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除了这种饲养方法以外,还有一种更加高效的方法。
饲养人员将某只鸽子安放在第一个地点,在这个地点只满足鸽子对食物的需求,等到晚上需要睡觉的时候,再把鸽子转移到第二个地点。
到了第二天白天,继续把鸽子带回原先的地点喂食,反复几次以后,鸽子就会养成在第一个地点进食,然后回第二个地点睡觉的习性。
训练成功以后,鸽子会非常有规律的在一天之中往返于两个地点,这样一来位于这两个地点的人就可以进行交流了,这种方法相比较于驿站饲养更加有效。
由于鸽子的速度远远快于马匹,所以信鸽传书让古代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不过这种传书方式也不是每一次都可以成功的,毕竟鸽子不能很好的处理途中的突发事件,还有的鸽子会被天敌捕食。
所以,一般重要的大事是不会用这种办法的。比如古代传递军情,更靠谱的还是烽火与驿站。
总的来说,虽然方法不够稳妥,但也能体现出古代人的智慧,信鸽传书也算是那个年代比较先进的信息传递方式了。
古代的飞鸽传书是真的吗?鸽子真的能准确找到地方吗?
自古以来都是真的,它能准确的找到位置。
古代的飞鸽传书是真的吗?鸽子真的能准确找到地方吗?
是真的。古代人们为了两地音信畅通,到异地做事的人带上自己家养的鸽子一起前往。如有事情就会把写好的信绑在鸽子的腿上放飞回家(鸽子是知道生它养它的家)。但家里有事同样也用此方法再放飞过去。
现在还有人用此方法传信。
古代的飞鸽传书是真的吗?鸽子真的能准确找到地方吗?
谢谢小编诚邀。
古代的飞鸽传书可以肯定是真有其事,来源出于五代王仁裕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传书鸽》,书中记述唐相张九龄家养群鸽,用以与亲友通信,并称他的传信鸽为“飞奴”。张九龄年少时 家养群鸽,将信件绑在鸽足上,每与新知书信往来,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张九龄视之为飞奴。根据描述我们知道张九龄是最早的利用信鸽传递书信。是古代利用信鸽作为交通工具的先河。后来人们争相效仿。飞奴传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飞鸽传书。
我们通过张九龄飞鸽传书所说的知道,张九龄再利用鸽子传达书信之前需要做一些特殊的训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识途训练,依所教之处也就是说张九龄会把这些鸽子带到一定的地点去训练,然后这些鸽子对于陌生地适应之后就可以进行送信任务。但是作为鸽子这种鸟类来说它们天生就有一种定向本能。可以利用更重因素来定位寻找鸽舍的位置,比如太阳方为定向,磁场感应定向。利用参照物寻找归途等等。这是鸽子的天性,它们能在陌生的地点寻找到回家的路径。所以鸽子这种特殊的定向本能是与生俱来的。
鸽子只有通过精心的训练才可能达到异地识途的本领,但是这种情况只限于单一的两地,却不能过多,经过两地识途训练的鸽子会对两个鸽舍都有开家,并都能做主动飞行,所以这样经过特殊训练的鸽子是可以把信件从a舍位置送到b舍位置的。它们能很准确的找到它们熟悉的ab两舍的准确位置。但是如果想让它们送信到ab两舍外的地方,如果没与经过特殊性的训练那就不太可能了。因为鸽子只对自己熟悉的鸽舍有认识感,其他地区的地方它们不敢做片刻停留。所以鸽子经过训练之后是能够把信件送到特定的位置。只是这些特定的位置并不会很远,一旦属于远距离的送信位置它们就不会去送这封信了。不管你有多着急它们还是会在自己的天空翱翔。
古代的飞鸽传书是真的吗?鸽子真的能准确找到地方吗?
有!但没那么神乎其神啦!
古代的飞鸽传书是真的吗?鸽子真的能准确找到地方吗?
飞鸽传书,就是在古代,因为通信不像现在方便,所以人们就用鸽子传送书信给要传送的人。在传送书信时,是把书信放在鸽子身上。
之所以用鸽子传送书信,是因为鸽子本身具有传送书信的条件,比如鸽子飞行的比较快,在古代是比骑马要快的。而主要的是鸽子还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鸽子是认识回来的路,就像人一样,出门后知道回家的路径。因此就会用来传送书信。
当然鸽子在送书信前,还是需要驯化的。比如一个人在家中驯化了一只鸽子,后来这个人要出远门,在他出门的时候也带上了家中驯化的鸽子。因为鸽子有认识回家的路,所以当出门的这个人想家中的人、或者有事要和家人联系时,就把写好的的书信放在鸽子身上,然后再把鸽子放了。
得到自由的鸽子就会按着回家的路飞回家中,飞到家里后,家里的人就会看到鸽子,当然同时也会得到传信人传来的书信。
古代人因为通信不方便,所以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用鸽子传书信了,而鸽子在我国也是有些很悠久的历史。
飞鸽传书和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比如在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时,刘邦就曾用鸽子传书。后来的张骞、班超在出使西域时,也曾用飞鸽传书的方式传递信息。而在外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用飞鸽传书的时间是公元前五百三十年,那时的飞鸽传送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结果和成绩。
在《史记》中记载,在汉朝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曾派苏武持节出使匈奴,但匈奴却对苏武进行威逼利诱,想让苏武投降,当然苏武是没有投降的,所以苏武就被困于匈奴很多年。
在苏武被困匈奴期间,他曾被流放到北海放羊,虽然后来汉匈和亲,但匈奴还是不放苏武回到汉朝。
后来汉朝派人要求匈奴让苏武归汉,但匈奴却说苏武已经去世。不过有人却把苏武的真实情况告诉汉武帝派来的这个人,并且还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朝皇帝射落一只大雁,而这只雁身上却系着苏武的帛书,信上说苏武在一个地方受苦。这也就是说,苏武并没有去世。
汉武帝派去的人于是就这样和匈奴单于说了,匈奴也因此不能再以苏武去世为由拒绝,最后只得把苏武放回了汉朝。经过这件事,鸿雁传书的故事就更加的广为流传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