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

九九八一劫生死难,九九八十一重万刃山

西行是一场考验,也是一场随时都可能会结束的旅途。

师徒四人加一匹白龙马,构成了一只足以斩妖除魔的手掌,常言道“独木难成舟”,只有五根手指紧紧握成拳头,才能击碎一劫又一劫的磨难。

九九八一难中最难的,并不是某个法力高强的魔头所筑下的“妖魔墙”,而是由四师徒内部产生的“诛心阵”……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民间将此难称之为“真假美猴王”,唐僧在这一难中,面对不再是嗜血的魔头,而是每日朝夕相处的大徒弟孙悟空, 曾经最为熟悉的彼此,只因一念之差,成为了相互对立的敌人。

五根手指真的要“分崩离析”吗?

孙悟空与之战斗的,也并非是书中所称的“六耳猕猴”,而是隐藏在内心中的“心魔”。 画皮画肉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孙悟空原本就是一个杀孽滔天的神魔,哪怕他一心向佛,也无法完全消除沁入骨骼中的戾气,但西行是一场“剥皮换骨”的考验,孙悟空能打败心魔,立地成佛吗?

话说唐僧四师徒路经深山野林,天色已晚,道路两边闪出一伙贼人拦住唐僧师徒去路,孙悟空怎能容他十几个贼人猖狂。

手起棒落,便送那十几个贼人上了西天,唐僧唯恐孙悟空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赶忙对着几个山贼的尸体念叨起来“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到了阴曹地府,告他别告我!”

好一个唐僧,把身为人师的责任择的明明白白, 一旁看热闹的猪八戒心怀叵测,一味的添柴加火,挑拨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一向老实巴交的沙和尚也沉默不语保持中立,一肚子委屈的孙悟空渐生二心……原文用这样一段话,来描写了此时取经团队所面临的“关系危机”!

这句话充分证明了,此时的取经团队是一个“貌合神离”的状态,而这一难,也成为了唐僧四师徒,最难跨过的一劫———心劫。

对唐僧心怀不满的孙悟空,在一个小村庄中又打死了一个贼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犯下杀戒,彻底触犯唐僧心底的原则,导致唐僧念动紧箍咒把孙悟空逼走。

这时候,原著又给出了一句诗,来说明孙悟空、唐僧此时的心境:

孙悟空被赶走后,书中的“六耳猕猴”正式登场,六耳猕猴将唐僧“胖揍”了一顿后,又抢走了行囊衣钵。

“沙猪二人组”气哄哄的去花果山找“孙悟空”评理,却被六耳猕猴好一顿奚落, 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的“沙猪二人组”只好一个回去照顾师父,一个灰头土脸的去找观音菩萨告状。

真悟空正在观音菩萨的道场诉苦,正巧与前来告状的沙和尚碰面,孙悟空知道了有“猴”假扮自己揍了唐僧后,并没有心疼唐僧,孙悟空骂六耳猕猴的时候对唐僧也是只字未提,说明孙悟空对唐僧挨揍漠不关心。待到真假悟空打上灵山时,如来佛祖正在讲经,这一段经讲的是“有”和“空”之间的转换, 而后佛祖又用一句话点名了“六耳猕猴”的来历“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

不是二人,也不是二猴,而是二心。这“二心”的意思是“一分为二的心”,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本心中分裂出的“反面悟空”, 六耳猕猴有着孙悟空一般无二的本领,又做了孙悟空心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胖揍唐僧、自己取经),所谓“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邪念”。原著里写的很明白,六耳猕猴善聆听,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是你我的第二个心,他是浮在世人心中的邪念。

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也就消灭了自己的二心,从而做到“立地成佛”。这一难,最难跨过的地方,就在于唐僧四师徒的“二心”,现在孙悟空的“二心”已经根除了,那么唐僧的二心呢?

唐僧心底里喜欢的是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对孙悟空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猪八戒做错了事唐僧只是轻轻训斥几句,但孙悟空做错了事,便会遭到唐僧无情的惩罚,甚至三番五次的驱逐,可以说唐僧才是取经团队中最大的“不和谐因素”,这是唐僧对孙悟空的“二心”。孙悟空的二心被根除后,佛祖给孙悟空吃了一颗“定心丸”,佛祖说“只要西行大业成功,你保证会坐上莲花台”,此时孙悟空已经是“内定”的佛了。

而后,观音菩萨亲自送孙悟空归队,并对唐僧下了指示:“唐僧你必须收留孙悟空,只有他保护你才能到灵山,你不许再赶他走了”。

唐僧恍然大悟,孙悟空已经被佛祖内定了,惹不起,惹不起……

读过《西游记》原著的朋友都会发现,这一难之后,唐僧几乎再也没有念动过紧箍咒,甚至几乎没有训斥过孙悟空。

对孙悟空心生嫉妒的“杀猪二人组”,也明白了孙悟空此时的地位,

但是“沙猪二人组”的“二心”并未根除,这也成为“沙猪二人组”最终没有成佛的原因。

我认为“真假孙悟空”是九九八十一难中最为凶险、黑暗的一难,它让我知道了“取经四人组”只是一个由“利益”驱动的组织,也让我看清了“取经四人组”最不为人知的一面:唐僧的“私心”、孙悟空的“二心”、沙猪二人组的“妒忌心”!

若不能跨过这一难,貌合神离得取经四人组,迟早会“原地解散”。

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

都说女儿国最难,我也来说说女儿国。

话说唐僧师徒取了三藏真经要回东土大唐,只见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走向观音菩萨前启道,唐僧受过之苦真不可言。他一路上历过的灾愆患难,弟子已谨记在此,这是他灾难的簿子。菩萨从头看了一遍,上写着: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出城逢虎第五难,落坑折从第六难,双叉岭上第七难, 两界山头第八难,陡涧换马第九难,夜被火烧第十难。... 鱼篮现身三十八难,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问佛根源四十一难, 吃水遭毒四十二难,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难,赶捉犀牛七十七难,天竺招婚七十八难,铜台府监禁七十九难,凌云渡脱胎八十难,坐乌龟落水八十一难。那么八十一难中哪一难最为凶险呢。

李卓吾先生在看到西梁女国一章时感叹道,一部《西游》中惟女魔最多。始于四圣,终于天竺玉兔,复间以尸魔、杏仙、蝎、鼠、蜘蛛之类,参差错出,不为少矣。而其中最危而最险者,无如一西梁女国。曷言之?彼四圣,圣也;尸魔、杏仙、蝎、鼠、蜘蛛、玉兔,皆妖也。圣则不敢为偶,妖则不可为偶,虽愚夫或犹能勉强自持。若西梁国之女王,固宛然与我同类之人也。言其容饰之艳丽,则诸妖不如;言其居食之富贵,则四圣不如;言其爵位之尊崇,则天竺公主亦不如,极人间世可喜可慕之事,更无有过于此者。如是则当之而不惑者,不亦难乎?而三藏于此,独能见色不迷,见欲不乱。

故吾谓西方路上,苟无西梁女国则已;若有西梁女国,则十万八千里中,当以此为第一奇劫。而唐僧八十一难中,亦当以此为第一大难,所谓“处逆境易,处顺境难”也。不然,彼举国君臣,玉帛相见,饮食宴笑,何乐如之,而乃列之灾难薄中,名为四十三难,何哉?一迂儒谈西梁女国事,叹曰:“愚哉唐僧,奈何舍人王之贵、倾国之色而不取?”道人笑日:“彼非恶而逃之,只是怕将身做香袋耳。”迂儒曰:“既从其欲,何虑香袋?”道人曰:“不从,则零碎做香袋;既从,则囫囵做香袋矣,究竟囫囵者终归于零碎而后已。”美色可爱也,香袋亦可畏也。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写了一个名叫虚竹的和尚,此和尚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比猪八戒戒的都多,道家的天山童姥想教他武功,他宁死不学,不可谓不坚贞。童姥也是过来人,知道和尚的短板在哪里。《水浒传》石秀智杀裴如海一节中有句话: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是鬼乐官,四个字色中饿鬼。就是说和尚们每天敲个木鱼念个经,除却为数不多的得道高僧,大多数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事。因此童姥给虚竹塞了一个赤裸女子,也就是西夏国的公主,虚竹有了第一次,马上二十年修行白下了,每天缠着童姥要女人。因此西游记中观音第一次试探唐僧的取经决心就是用美色,而取经路上孙悟空最怕的就是唐僧被蝎子精和老鼠精破了童子身。而唐僧也的确好几次差点童贞不保。女儿国国王是个超级白美富,孙悟空也怕唐僧不能自持,只好用假结婚的下三滥手段欺骗人家感情涉险过关。

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

谢谢邀请!

《西游记》本来是,如来佛祖和玉帝神仙策划好的一次活动,九九八十一难,也是设计好的。在众多的劫难中,多是孙悟空带领猪八戒,沙和尚在努力斩妖除魔,当然,到最后多得到了各路神仙的帮助。

所有劫难当中,只有女儿国这一难,是为唐僧准备的。取经的团队里,只有唐僧是凡人肉胎的人,其他几位都是神仙变化来的,根本帮不上忙,只有起哄看热闹了。

女儿国国王美丽动人,看上了东土大唐而来的唐僧,要嫁唐僧,留唐僧荣享富贵。国王百般的利诱。很多人问,唐僧动心了吗?唐僧临行前对女王说:“来世若有缘分……”。很显然,唐僧是动了心,动了情了的。

作为高僧能有这样留活口的话,意味着心已有荡漾。但是,终有使命在身,毅然离去。

这一难,无疑是所有的劫难里最难的。这一难,是考验人的本性,人有七情六欲,唐僧是取经队伍里唯一的人,对于人性,对于人的欲望,试想,有几个人抵挡得住,情色,富贵的诱惑。本来唐僧基本已经动心了,忽然间出来一个蝎子精,又将矛盾转移了。这是恰到好处的安排。

唐僧肯定是不会被留下的,不然就不是《西游记》了。这一难是要说,人的欲望如妖魔鬼怪一样,难以控制,更需要遏制。

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

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过的是西凉女儿国的美人关,前面许多以色相诱试者全为异类,修养得道脱化人形,终是异类对于唐僧这样的得道高僧自然不会动心,然而对于西凉女儿国国王这种集权力名誉地位财富于一身的绝佳美女,确实是一种绝佳的考验,是禅性与人性的较量,是佛心与红尘的比拼,是真我与无我的最大考验,从这里把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对唐僧一心向佛的心意表现的琳璃尽致,人物刻画和表现手法达到极致,我们不得不叹服作者的巧妙创作和超常构思,这种美色就是放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试问能有几人过得此美女之关?所以作者费尽心机,把个唐僧写的如此强大,如此完美,无非就是告诉世人真经难求吗?!我倒不是喜欢唐僧的油盐不进,坐怀不乱,我就股这西游记的作者,怎么有如此奇妙构思,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完成这部名著,而且流传千古,一直被人们喜爱和传颂!谢谢相邀!

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

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同样,看似很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最危险!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貌似最难过的有女儿国啊,狮驼岭啊,金兜洞啊,其实不然,最难过的一关,恰恰是看似很简单的荆棘岭。

一、

关于荆棘岭这里,在央视西游记中几乎一带而过,唐僧也没遇到什么危险,也就是跟树精们喝喝酒,跟杏仙吟吟诗罢了,整个场面也异常融洽。

其实,看似和谐的背后,却暗藏杀机,这一场酒会就是鸿门宴,只是很多人没有察觉到而已,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说荆棘岭这一关,最难过?

唐僧师徒要想遇到树精们,是需要经过荆棘岭的,这也是西去唯一的路:

“三藏勒马观看,那岭上荆棘丫叉,薜萝牵绕,虽是有道路的痕迹,左右却都是荆刺棘针。”

这条路很难走,若不是猪八戒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猪,还真不一定能通开:

“这一日未曾住手,行有百十里,将次天晚,见有一块空阔之处,当路上有一通石碣,上有三个大字,乃“荆棘岭”。”

由此可见,荆棘岭所在的地方并不大,但是由于这么多年被荆棘随意蔓延,导致很多不是荆棘岭的地方也成了荆棘岭,也导致标注地名的石碑被吞没了。

不仅如此,这块石碣下面还有两行小字:

“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

显然,荆棘已经不止八百里了,原来的石碑只能说明是从石碑往后,荆棘有八百里。事实上,从看到石碑开始,猪八戒又往前拱了一天一夜的路,才到了古庙那里。

二、

有庙的地方,就证明以前曾经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可是,为什么这座古庙会衰落,会被荆棘覆盖呢?

因为这里啊,充满着杀气,看得出以前这里肯定遭遇了某场劫难,连孙悟空都感觉到了:

“此地少吉多凶,不宜久坐。”

之所以说这里多凶,是因为连真正的土地都没了,出现的还是假扮土地公的荆棘岭十八公,而且他还认识孙悟空:

“大圣,小神乃荆棘岭土地,知大圣到此,无以接待,特备蒸饼一盘,奉上老师父,各请一餐。”

但是孙悟空看出来了,这是假土地,举棒子就要打,结果这个假土地一溜烟跑了,顺带着还把唐僧给抓走了。要知道整部西游记中,能在孙悟空眼皮子底下将唐僧带走,还是在他有所防备的前提下,只此一家哦。

这个树精未免太胆大了吧,明明是树精,最依赖土地,却敢假扮土地公,还不怕报复。明明知道面前的是孙悟空,还要弄走唐僧,能说他们是善茬吗?

况且,树精,是无法移动的,也是西游记中唯一一批植物成精的妖怪。他们大概率是目睹了古庙的修建,昌盛,乃至衰落,而且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他们竟然学会了诗词歌赋,你说奇怪不奇怪?

三、

按理说,树精能学习到文化知识,应该从古庙那里学的,可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又都透露出道家的精神。

而环顾四周,并没有道观的影子:

“盖张翠影留仙客,博弈调琴讲道书……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忘本参禅,妄求佛果……”

由此可知,这群树精是在用自己的方法破坏唐僧的佛家理论,强行灌输道家理论,并阻止西天取经。

再结合荆棘岭出现的地方,在它的东边是祭赛国,唐僧师徒到达的时候祭赛国王正在想方设法折磨和尚呢。西边是小雷音寺,再往西是七绝山的稀柿衕,也是死死地挡住了西去道路,而且也是挡了千年之久:

“三藏心诚神力拥,悟空法显怪魔衰。千年稀柿今朝净,七绝胡同此日开。”

由此可见,这群树精的来历必然不寻常,他们或许是受道家高人指使,莫名其妙将古庙给搞荒废了,随后又弄出了荆棘岭,阻碍唐僧取经。

当然,他们实力实在是弱,武力值几乎为零,貌似对唐僧师徒构不成威胁。而且,我们小时候看电视剧,也觉得他们是善良的妖怪啊,为什么却成了最难过的一关呢?

四、

其实啊,我们都被他们的外表给骗了,他们一点都不善良,而是坏得很!

他们的坏跟西游记中其他的妖怪不同,人家别的妖怪目的性很强,要么就是为了吃唐僧肉,要么就是为了要唐僧的元阳,要么呢就是祸害国家,吃小孩,偷佛宝,抢娘娘……都是表现在明面上的。

而这群树精的坏却是循序渐进式的,而且是步步为营,计划地相当缜密,而且就差那么一点点,他们就成功了。

我们下面来看看他们的高超手段:

其实要想毁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其弱点,然后有针对性的突破,这一招屡试不爽,这群树精显然也学会了。

在他们抓到唐僧之后,立马给松绑,还以礼相待,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坏人,是因为仰望高僧的德高望重,想跟他切磋一下,结果唐僧就放松了警惕,并接连破戒。

大家应该知道猪八戒为什么要八戒吧,就因为他要遵守八条戒律:

“一戒偷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食也。”

当然,猪八戒嘛,不知道破戒多少次了……

而在荆棘岭,唐僧就破戒了,先是破了正午过后不吃饭:

“忽见那赤身鬼使,捧一盆茯苓膏……三藏却才吃了两块……”

随后在树精们一声声的恭维中,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开始口出妄语了:

“禅心似月迥无尘……吟怀潇洒满腔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像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

五、

唐僧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树精们在刻意引导的,他们都把自己吹成花了,唐僧无意识中就走进了死胡同:

“衰残自愧无仙骨,惟有苓膏结寿场……元日迎春曾献寿,老来寄傲在山场……凌云势盖婆娑影,不在群芳艳丽场……亘古留名翰墨场……”

等到后来,唐僧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了,猛得醒悟过来,自己确实吹过头了。从刚开始的“禅心似月迥无尘”,到最后吹到极乐世界开道场了,等他意识到后,开始想逃,可惜根本逃不掉。

因为紧接着最大的诱惑出现了,她就是杏仙,而且同样打着以诗会友的名号,对唐僧极尽恭维:

“知有佳客在此赓酬,特来相访,敢求一见。”

这个时候,杏仙就开始一股脑地给唐僧洗脑了,打着吟诗的名义,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一般人还真扛不住:

“佳客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几何?”

那群围观的树精们自然不能闲着,他们也继续蛊惑唐僧,说难得遇到知己,人之常情嘛:

“杏仙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可无俯就之意?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甚至,还要撮合他们俩成一对:

“果是杏仙有意,可教拂云叟与十八公做媒,我与凌空子保亲,成此姻眷,何不美哉!”

六、

为什么说树精们的手段很高明呢?

大家要是看过前几年特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后,大约就能想明白了,还记得高育良是怎么落马的吗?

高育良,饱读诗书,也算一个相当正直的法学教授,况且还是祁同伟、侯亮平以及陈海的恩师,汉东大学政法系主任,有知识有信仰。

他这个人表面上看还是相当廉洁的,不收钱,连字面古董都不要,也不怕强权,谁的面子也不卖,一开始看剧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觉得这种人会沦陷,可是他偏偏就沦陷了,为什么?

很简单,他中了别人的计,进了圈套了,因为他跟知书达理又善解人意的高小凤玩了一场偶遇。在高小凤满脸的崇拜之下,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之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高育良确实不收贿赂,但高小凤收啊,俩人还结婚了,最终高育良被拉下水。

道理很简单,幕后策划者就跟西游记中的这群树精一样,他们也是一步步拉唐僧下马。大家想一下,他们一个劲地夸杏仙多么多么好,杏树成仙,大家可想而知,能好到哪里去,不出墙就不错了。

只要你在狐朋狗友的怂恿下,进了夜总会,也遇到了个女子,那么,你基本就上钩了。

如果你不想从了他们,那好啊,揍你一顿,灌你酒,甚至灌你药,再不行就玩硬的:

“你这和尚,我们好言好语,你不听从,若是我们发起村野之性,还把你摄了去,教你和尚不得做,老婆不得娶,却不枉为人一世也?”

树精们跟社会上的某些坏人是一样的:

既然你喜欢古董,那太好了,我们家啊,刚好有一个老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留下的宝碗,据说还是康熙皇帝送他的呢,反正也没用,就送你给研究研究吧。你爱钓鱼,那太好了,我知道一处地方,钓鱼可好了,回头我就跟马丽一样,穿上潜水服专门给你鱼钩上挂鱼。你爱写诗,那更好了,我也爱啊,我还是大美女呢,没事咱们一起去写诗吧。你爱学英语,那更好了,咱们去学英语……

你看这张图,唐僧都乐成一朵花了,足可见诱惑力之大。

他们理由也很充分啊:

老师这么帮我,我感激涕零,请老师吃个饭不犯法吧?

老师跟我这么投缘,我没别的,就请老师喝个酒,没错吧?

老师跟我喝得痛快,我再请老师去跳个舞没错吧,他又这么会跳?

你看,老师跟我跳出了一身汗,去带他洗个澡是不是很应该?

你看,给老师捏脚的那个女服务生正好懂《万历十五年》,还能跟老师聊得来,人家找个知己容易吗?

……

就这样即使再坚定的老师也会被拉下水,高育良当年不就是这样沦陷的?

难怪最后高育良被抓的时候对原配吴惠芬说:

“还是你好!”

所以,荆棘岭的那群树精们坏得很,在孙悟空和猪八戒救出唐僧后,猪八戒也不顾师父阻拦,硬是将这群树精连带杏仙给筑死了。

因为,这群树精的坏是刻在骨子里的,一般人发现不了,自然也就成了取经路上最难过的一关……

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

谢谢邀请。个人认为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女儿国。原因有三:

其一,九九八十一难多是以“吃唐僧肉”开始,然后大妖小怪,甚至个别仙客,想擒拿唐僧,妄想长生不老,然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停厮杀打斗,但是多为悟空历万险千难、百般救主,唐僧更多的形象是躲躲藏藏,被动于剧情的变化。而女儿国则不同,因为被爱,让唐僧走向前台。师傅情感的问题,除八戒动机不纯之外,悟空沙僧只能“望洋兴叹”爱莫能助。

其二,唐僧自幼受法,深得唐王重托,极少接近女色,属于情窦初开的“小鲜肉”。女儿国一遇,与女王门当户对,双方又衷情于佛门,女才郎貌,心若脱缰。人世间,最感人又伤人的是情,其中犹以爱情为重。面对含情脉脉、江山美人,女儿国王纯真的儿女私情,就是柳下惠再世,也难摆脱内心的困苦,人家为了情连江山都愿放弃,自己一飘泊之人何不触动内心的灵魂和神经。

其三,世界上斗争最残酷,而内心的斗争最复杂。唐僧可以放弃千难万险,携恩爱于桃花源间,可以两两相悦一骑红尘,走山山水水将心隐于尘事,可以男欢女爱让多情如水。然而,在唐僧动情之处,又让他不忘初心。对唐僧来说,因为追求,世间万物可以一钱不值,因为信仰和担当又让他变得将人性隔绝于世。这便是佛学或宗教对人性的影响。舍与得,分与离,合与散,成与失……,许许多多的辨证往往来源于事物矛盾的整合。唐僧的身份和执着让一段千古情话最终融入了无奈的尘世。我想,若唐僧再在,该是其一生的疼痛!

以上只为个人观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