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物质满足和精神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生物学家高尔顿曾经做过一个社会调查,称之为:均值实验。根据他的实验以及后来的 成果扩充,出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叫做[基因的民主]!

这两部著作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子承父业,美好理想。子胜于父,基本妄想!

当然,这是在一些较少人数的群体里。那就是如果父母是精英,比如科学家,优秀企业家,优秀运动员,他们的孩子能够和他们达到同一水平的,也只有不到30%,绝大多数孩子势必会将走向平庸之路。无论是从智商,还是从后天培养塑造出来的情商上看,富不过三代,985不过三代,是一个不可推倒的理论。

当然,有人也站出来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怎么说?杜邦家族怎么说?其实这里面是一个偷换概念,无论是老罗家,还是老杜家。人家的财富传承是家族信托基金的形式来构造的。说白了就跟买大银行股票似的,国富民强,大势增长,你的财富就不会缩水。但是你让老罗家的后人,第八代滴拉孙子,来个另起炉灶试试。你看看。老杜家的后人也是吃喝玩乐居的多,埋头试验者甚少,出成果的呢?一个没有。

我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事儿了呢?是因为一个朋友,他是我们父亲那一辈就认识的老街坊,是父一辈子一辈的老交情,如今他们家族的第三代小姐姐想找工作。

说这个家族,也了不得!爷爷曾经留学前苏联,在什么机械学院学习,是早年间四机部的大领导。父亲的毕业于同济大学,后来又赴德深造。是一家设计院的大领导。而这些大领导的后代(唯一的后代呀)那个小姐姐呢?据说是家人暗中使了把劲儿,把她推上了一个好的研究生位置,是学国际法的。无奈,这孩子资质平平,倒是没有学得一脑门子官司。而是学了一脑门子浆糊。

小姐姐上研究生的时候就曾经抑郁休学过一年,家里全都吓坏了。律考就更别提了,家里人连想都不敢想。如今毕业了,小姐姐何去何从呢?进机关。现在哪有那么好进的。说实话,还有人找我,让我帮忙安排进机关,您也太高看大妈我了,连机关小卖部,大妈都安排不进去了。那就进大公司,干法务,家里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太复杂的事儿,我们干不了,需要我们签合同画押,负责任保项目的事儿,别找我们,孩子就怕压力大。那最后怎么办呢?最后三托两托,找到了我弟弟,让他帮着给这个学妹一个工作。

我弟弟非常尴尬的说:法务部实在是不好往里进,集团下边的公司……

谁知人家姑娘的妈说了?一般工作就行,一般文员即可,于是这位小姑娘被安排在集团位于北京的一座大厦内,干什么呢?物业!催个物业费,接个电话,看看哪屋漏了,哪屋网线坏了,哪个公司要退租?哪个公司要入住?

学法学的研究生小姐姐成了物业大姐,天天在大厦的上上下下来回跑,谁知这个工作她干了半个月?居然兴高采烈的告诉家人说:很好很好,我非常喜欢,我就干这个了,我干一辈子!

家人问 她,这工作好在哪儿呢?

小姐姐说 :干这事我不负责,不动脑子,干好干坏全都行,我没有压力,我就想干个没有压力的工作,卖冰棍也行!

说实话,她妈向我打电话表示感谢!因为疫情期间也没法登门见面,但是言语之间透着对女儿的失望。要知道其母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成为某官方大报的主编。这就是一个文理学霸的结合家庭呀!而且听说她姥姥还是学教育的,北师大的,你看看连最佳教育配置都给预备好了。她自幼从史家胡同小学开始,一路名校。在北京公立教育中,可以算是一等一的试验田出来的孩子了。她们家基本上做到了“月子里就来鸡娃,会走道就抓素质”!但就是这样的高产田,照样打出了普通稻!

我见过他们小姐姐,总夸她挺乖的,挺文静,看就是小棉袄,一看就招人喜欢!

大妈我会说话,其实就是避重就轻,客观的说,这孩子就是平庸之子。没有什么天赋异禀。无论是钢琴,舞蹈,骑马,击剑。还是竖琴,书法,古筝,滑冰,您就是把琴横着竖着,她都弹不好!您就是把那水池子,注满水还是结成冰,让她游,让她滑,她都玩不转。

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小姑娘,就想干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也只能过这样的人生了!

但爹妈不认头啊!一群精英在那盯着他呢。狮子们最后传来传去,最后发现自己历经三代,最后生了一只猫。无法统治草原,只会卖萌睡觉。狮子们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之后,如今已经放弃了,他们深感遗憾!

突然想起老人家说过的那句话:“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所以我琢磨着,同理 ,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优秀的子女。那些总爱鼓吹精英教育才能教出好孩子的。吹捧什么名门之后子女眼界有多高,情操有多高,智商有多高的网红,纯属扯淡。

我见过一个网红,鼓吹一位大V,如何会教子。儿子在学校里顶撞老师,他带着去打抱不平孩子,在学校里不按时上体育课,他直接找校长,找教育局。说教程设计的不好。总不能为了他儿子,全区少年儿童都得跟着改样儿吧,于是他一生气把孩子领回了家,开始自己谆谆教导,细心养孩子呢,最后,咣当一声,成了才!

年纪轻轻就进了青年福布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你看看人家真是会教育呀!

后来一打听,瞎掰!

原来是他老子把资产划到他名下了,所以他秒变成亿万富豪,没一分是自己挣来的,而且听一个朋友说他儿子身边离不开俩助理,雇了两个研究生,专门跟着他儿子,伺候日常工作,给他在旁指点,老爸指挥大头,助理具体落实,少爷算是养起来了……

还有一个大富豪说,自己的闺女毕业于什么什么外国名校,德智体全面发展。芭蕾舞跳的出神入化。这事蒙不了大妈,外国的名校,比如什么耶鲁,什么哈佛,只要捐钱,别说是你儿子,你侄子,你们家隔壁老王的孩子,只要你推荐都能上名校,因为他们是推荐制。

我以前有个朋友拍着胸脯夸自己,他没有用父亲的名字自己考上了耶鲁,我不是推荐上去的!通过他我才知道,闹了归其,外国的名校,有钱人是可以买进的。反过来看,还是咱们的高考好,把名字一抹,公平竞争。

大富豪还夸自家闺女芭蕾舞跳得好,跟天鹅似的!我认识一个舞蹈演员,据她说,那个公主跳的像天鹅?像烤鸭好吧!不用她跳,就看她长的模样,胖胖乎乎,就不是跳舞的人,真要是经过15年以上芭蕾训练的舞蹈演员,说什么也长不成她那模样。

我个人反对拿有钱人教育孩子的例子,给大家搞科普,更反对把有钱人的孩子推向神坛,说他们有多牛,有多棒!这纯属蒙老百姓。

……………

所以,因材施教,谨慎鸡蛙!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物质满足和精神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你好,我多年以来致力于孩子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研究教育,2擅长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发展咨询心理辅导。以我的经验给出以下建议: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爱,体验到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有父母的陪伴,有尊重和欣赏,能够做自己,有安全感,这样孩子的心理就是健全的,长大后也能是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快乐的孩子,这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多。

特别是在孩子1-3岁的时候,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开始爆发,动作开始去协调,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行为上的刺激,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参与游戏,多运动。最重要的是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育儿先育己,这是最重要的。

希望能够帮到您

欢迎大家再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物质满足和精神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感谢邀请。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物质和精神教育哪个重要。我认为这个时代里,精神教育远远比物质满足重要。

1

不得不说,人活着首先是靠物质在维持的,我们要给孩子能吃饱穿暖的条件,吃的有营养,穿的干净点,这是做父母该给孩子的最基本的物质。

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温饱,估计没有人会有爱,全身心的会扑在寻找温饱上了。

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看见什么都想要,有些家长经济条件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曾经看过美国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就会教给孩子什么是想要,什么是需要。区分这两个概念,在现实中不断地让孩子做练习,直到孩子掌握这两个概念。

我想过很久,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其实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满足基本地物质需求之后,追求一些精神方面地满足吗。

确实很多成年人都很难分清这两个概念,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自己报了一个4万的英语课程,当时他没有工作,每月还有信用卡要还。他仅仅是因为自己想要提高英语水平,就报了课程。实际上,他报这个课程是因为想要,并不是需要。

让孩子学习这两个概念之后,并不是说剥夺孩子的买玩具的权利,只是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里,先选择必要的,再选择想要的。

2

现在社会很少穿不暖吃不饱的家庭了,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关注到孩子的精神满足。

哈佛有个非常有名的快乐课程,把快乐分成三个层次:感官快乐,目标达成的快乐,意义快乐。

感官快乐:就是一件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有趣的用品等等,但这种快乐往往不能持久。

目标达成的快乐:其实就是延迟满足之后,你达成了目标,你感觉自己战胜了自己,那种超越自我的感觉。

意义的快乐:主动的帮助别人,去老人院帮忙等等这样的公益活动,其实能够让人跳出狭小的自我,这种快乐更加持久。

精神教育其实不止是教孩子如何快乐,还要教孩子如何有同情心,如何有责任感,如何爱别人,如何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

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耐心和爱心,还要随着孩子年龄地增长,不断地补充知识,辅助孩子成长,成为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独立的人。

做父母是不能辞职的工作,一辈子都要承担的责任。为了能够把孩子养育成更有用的身心健康的人,我们需要付出很多,但过程中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

做父母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物质满足和精神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物质满足和精神教育,在这两者中谈不上谁是最好的。从教育层面上去讲,物质满足和精神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两方面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说人都离不开物质满足。但在物质满足的同时,又不可忽略精神的教育。无论社会怎样去发展,人在满足物质需要时必须要有精神方面的教育。如果只单单满足人的物质需求,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发展成一个无次序、无规矩、不道德的社会。如果人们在一个无次序、无规矩、无道德的社会中生存,将会失去生存的安全感,失去对生活的精神追求。这里所说的精神是指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同时,还必须要具有道德观念和精神层面的高层次的教育。因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必须要使人们树立一个崇高的道德标准和精神教育。有了道德标准和精神教育,人们才能在法律和道德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享有自己的权利,但在享有自己权利的同时必须向这个你赖以生存的社会付出自己的义务。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你无论生存在社会的各个层次,你都必须明白这个道理:权利是你必须享受的,但义务也是你必须付出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平等的社会和平等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超越这一基本原则。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思所想的基本上都是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又如何付出自己的义务。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这一特权,只享受权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却忽略了应该为这个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义务。

综上我们所说,人在这个社会上要想生活得完美无缺,就必须掌握这一尺度:在享受物质满足的情况下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精神享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感谢阅读。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物质满足和精神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001物质满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比如买书,比如旅游等。至于吃穿,合适就好。

极丰富的物质往往会造成精神上的极度贫瘠。

002精神上,陪伴才是孩子最大的满足。肯定、赞美、鼓励,绝对是每个孩子精神上的必需。

陪伴,不是你玩手机,TA看电视,而是亲子间的良性互动。参与其中,精神才会愉悦。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物质满足和精神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当然是精神

从孩子脱离母体的那刻开始,婴儿时期的他们就开始寻找信任感和安全感。这个阶段对他们的爱心、拥抱、抚摸,是以后成长岁月多少物质都替代不了的!

心理学专家韦志中说: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一块田地,叫心田!心田上的粮食是一种精神粮食,精神粮食要到哪儿去找?我家里有孩子要吃粮食我不可能到别人家去弄啊!也要靠自己种。精神粮食也叫心理营养!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的。给予自己孩子充足的精神食粮,让孩子学会爱,拥有健康的心理,于ta今后面对成人世界的现实和残酷时,ta才有足够的力量抗衡!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心理营养缺失会让一个人在心理发育方面出现问题,成年之后,会失去对待自己的客观评价能力!著名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他的亲生父母把他送给了机械师家庭,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从此伴随着他的人生。不同寻常的脾气,近乎自虐的‘工作狂’。。。然而乔布斯的养父母给予了他强大的精神食粮,他们对孩子真诚不隐瞒,他们告诉乔布斯:‘是我们大家一起选择了你,而不是你没有人要我们才要你’。当他在学校表现出独特一面的时候,父亲开始用特殊的教育方式对待他,并且要求学校老师也这样做。。。因为养父母用心给予的爱和精神食粮,乔布斯将亲生父母的抛弃伤害转化为工作中想完全掌控自己制造的每一样东西的那种强烈欲望感。成就了一个标志性的伟大人物!

我们能做到给孩子物质和精神同时都满足当然更好!然而,在需要选择主次的时候,显然,精神肯定是首要的!精神上的富足使孩子在任何环境下都会生存的游刃有余,而这绝对不是物质所能替代的!做父母的在为孩子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其实也恰恰在向孩子传递精神食粮,这种言传身教的努力奋斗,对于孩子来说也必不可少!社会环境竞争残酷,或许我们不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上的满足,相信只要父母愿意,都可以做到!能做到的父母其实在为孩子创造物质条件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凡事相辅相成,选择顺序而已,目的却相同!

爱,是每一对父母拥有的育儿超凡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