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报信抱拳,左手抱右手和右手抱左手有何讲究?
华夏是礼仪之邦,一言一行,讲究一个“礼”字!
江湖之中,不仅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还有儿女情长,礼尚往来。 抱拳礼作为江湖中人最常用的相见礼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
抱拳礼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门很讲究的学问,在古代,若是弄不清抱拳礼中所隐含的深意,很可能会闹出天大的笑话,甚至把本来的朋友,变为刀兵相见的敌人。 古代抱拳礼又称之为“作揖”,作揖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行人事·礼拜”,另一种是“行鬼事·报丧”。 朋友之间交往,必须选择第一种抱拳礼。 正确的“礼拜”是,“左手为天,右手为地,以天盖地” 左手伸掌,右手握拳,将左手手掌覆盖住右手的拳面,抬高至胸前,向前拱手并轻轻晃动。
“报丧”则是“以地盖天”,用右手手掌,覆盖住左手拳面向前拱手行礼。 朋友之间作揖行礼,若是将礼拜,行成了报丧,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敬,很可能会引发矛盾, 即便到了现代,我们也应该注意抱拳礼仪,不要将礼貌变为不吉利的诅咒。
现代抱拳礼,多用于传统武术比赛时,双方选手之间的擂台礼仪。 行礼时,将双脚并拢,双腿笔直站立,腰身挺直,左手食指、无名指、中指、小指用力伸直,大拇指驱指并拢,右手抱拳,将拳面顶住左手掌心,平掷于前胸,与胸距离大约20—30厘米,上身挺直,姿态庄重。
在比武之前行礼时,若是用右手作掌,左手为拳,则代表着双方要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之战”。上图雷雷大师的抱拳礼,左手四指没有伸直,右手也没有握拳,不知是不是太极学派独家的抱拳法,难道是“雷公太极独创的雷式抱拳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千万不要忽视任何一种文化所拥有的深度,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也应该虚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 一个国家的灵魂不是“经济或军事”,而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以及信仰。
古代报信抱拳,左手抱右手和右手抱左手有何讲究?
最近几年影视作品中的历史题材占据了半壁江山,可是却没有几部作为在细节上面还原历史的,《琅琊榜》之所以能够被人喜爱,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中的礼仪做得很到位,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待人接物上面很重视这方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礼仪小知识:古代人报信的时候,有时候用左手抱拳,有时候用右手抱拳,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礼仪,中国人目前见面打招呼都是握手,这其实是从西方国家传进来的,抱拳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礼仪规范,庄重且礼貌,同时不同的抱拳也传递着某种信息,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大家上礼仪课额时候都学过抱拳的的规范姿势:左手抱着右手,双手置于胸前,不能太高或者太低,动作和表情都要自然些。这个礼仪适用于普通场合,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里面就不太适用。最简单的区别就左手抱右手,则代表好事;相反的右手抱左手,代表着坏事,视为不吉。古代交通没有现在发达,用的都是书信方式联系,十天半个月也到不了亲人手里面,那么前去报信的人如果带去的是好消息,就要左手在上,如果是奔丧这样的坏消息就必须右手在上。左右之分来自于中国古代的重左轻右,左迁代表着升职,地位也更高。
抱拳还体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古代人是江湖中人擅长习武,那抱拳就改成了:左手为掌,右手为拳,抱在一起形成拳掌,看上去就很有气势。这些在武侠的影视作品里面就能够看到,想要致人于死地,那这个姿势就反过来成为左拳右掌,用这个手势视为提醒,引起对方的注意。有习武之人自然少不了读书人,儒教子弟是用左手抱拳,右手为掌,同时也要让两个大拇指并在一起。这里面也有讲究的,大拇指代表的是自己的父母,左手的其他手指是家中长辈;右手则代表着手足兄弟,也传达了儒家思想;道家在这方面与儒家很相像,区别就是大拇指的位置,这两个手指是相互交错,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解释一下左手为阳,右手为阴,这样的大拇指交错看上去就像一个八卦图,是不是很神奇。
当时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了很多约束,所以在礼仪上面也与男性有着区别。男性抱拳就是左手在上面,右手为拳,这样也是有说法的。首先左为上,代表着自身地位较高;同时右手为惯用手,攻击或者防御围城“拳”也是有可能的。女性抱拳姿势也有些不同,不仅右手再上,而且左手也不会形成拳头,毕竟大多数女性都是温文尔雅的弱女子,没有力量用拳头就显得不那么美,所以左手手指伸长,这样看上去与自身的气质能够很好地融合。
中华是千年古国,有着上千年地历史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面,形成了很多文化和社会规范,有些已经被社会淘汰,而有一些应该得到发展和重视的。我们应该明辨是非,不要被外来的文化主动放弃我们的文化。
不同的场合就需要用到不同的手势,是一种讯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虽然我们现代生活几乎用不到这种礼仪,可是了解一下,在今后用到的地方不出错就好了。如果你在公共场合错用了左右手,是会引起一些麻烦的,大家都记住了吗?
古代报信抱拳,左手抱右手和右手抱左手有何讲究?
抱拳是一种古老的礼仪,与其相似的礼节有拱手、作揖、握手。
值得一提的是,握手是“舶来品”,是外国中世纪武士决斗前表示手中没有暗藏武器的意思。
“抱拳”则是真正的中国礼节,据今有3000年的历史了,源于周代。
▲标准的抱拳礼
比如秦武王嬴荡在周朝国都举鼎时,由于他以武治国,经常用抱拳礼和大力士们打招呼。
还有孔子的学生子路,常挎把宝剑随老师周游列国,别以为孔子是文弱书生,孔子其实会武功,子路同样如此,每逢遇到同行都施抱拳礼。
既然是礼节,所以“抱拳”是大有讲究和规定的。
它的规范动作是这样的:左手抱右手,要轻松自然,置于胸前微微晃动,位置不要偏高或偏低。
▲标准的抱拳礼
根据《道德经》“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的规定,左手抱右手称之为“吉拜”,相反则是“凶拜”。换言之,如果用作报信,好消息就是左手抱右手,如果是坏消息或者报丧,就用右手抱左手,不用问一看就明白了。
到后来,武林人士在抱拳礼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规范,形成了武林之中特有的抱拳四指礼。
如果是有友好比赛切磋武功,一般用左掌右拳表示。(如下图)
▲标准的武林人士抱拳礼
如果是要置人于死地,签下生死状的则右掌左拳,也就是与上面恰好相反。
归纳一下,以左手抱右手施礼的都属于“吉信”,以右手抱左手的都属于“凶信”。亲们一定要记好,否则闹出笑话就糗大了。
文/秉烛读春秋
古代报信抱拳,左手抱右手和右手抱左手有何讲究?
抱拳的时候,左手抱右手是为拱手礼,别称:恭手礼、抱拳礼。在官场、民间行的拱手礼:通常表现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手掌弯曲紧抱右手拳,两拇指并拢向前;在影视剧、话本里的江湖、武林拱手礼为:左手掌、右手拳,左手掌在前,右手拳在后,右手拳端紧贴左手掌心,左手掌五指同向,右手拳拇指紧攥跟其余四指外贴垂直。
中国古代以左为尊,“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老子》),即右手持兵器象征战争,左手压右手表示和平愿。因此,右手抱左拳则通常被认为“随时领教”。 左手压右手 ,报喜 。右手压左手 ,报丧。
古代报信抱拳,左手抱右手和右手抱左手有何讲究?
《左传》: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中国是讲究礼仪的国家,即“礼仪之邦”。
万事礼字为先,就问题中一个简简单单的抱拳礼,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内涵和复杂性。
抱拳时,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有何讲究呢?其实中国的“抱拳”习俗,并不只称为抱拳礼,而是有抱拳和拱手之称。抱拳礼是武人专用,而拱手礼则是文人专属。
抱拳礼是双方武艺切磋时所用的礼仪,即表示了礼貌,又可以防备对手暗中偷袭,是一种十分符合武人对阵的礼俗。一般来说:不论男女,抱拳时都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因为大部分人的右手都是惯用手,左手管防御、右手管攻击。
左手压右手有先礼后兵,向对方展现自己不会取巧,而且对于武人来说,惯用手一般都是比较有力、凶猛的,以主管防御的左手来压制主管攻击的右手,则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点到为止、纯属切磋,不伤人命”的含义在里面。
当然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呢?也不需要换手,按照正式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规矩施礼就可以了。因为“君子贵左,用兵贵右”,如果双方切磋时不小心以右手压左手的话,那就表明自己要出全力了,是要到对方起不来或者严重到出人命才能罢休的程度。所以不管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左手压右手是错不了的。至于“拱手礼”就更复杂了,因为它不止是日常专用,而且还有分男女。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曰:“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凶拜反是。 九拜必皆拱手”。古代以左为尊,所以男性拱手是以左手压右手的,而女性在古时的身份比较低,所以女性拱手是以右手压左手的。这是属于正常的“吉拜”,也就是大家见面打招呼、参加喜事而用的。如果是凶事,比如丧事的话,则反过来,男性右手压左手,女性左手压右手。
这些都是快要消失了的古礼,希望我辈可以多用,不要丢却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古代报信抱拳,左手抱右手和右手抱左手有何讲究?
《道德经》“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的规定,左手抱右手称之为“吉拜”,相反则是“凶拜”。
换言之,如果用作报信,好消息就是左手抱右手,如果是坏消息或者报丧,就用右手抱左手,不用问一看就明白了。
到后来,武林人士在抱拳礼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规范,形成了武林之中特有的抱拳四指礼。
拳礼又称拱手作揖(拱手礼也叫作揖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抱拳礼至今在武术界、长者之间和一些民族风格浓郁的场合,常常施用。有时也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或气氛比较融洽的场合,如春节团拜、宴会、晚会之时施用。
主要适合于个人面对集体之时施行此礼节,意为自己握住自己的手,代替了握住别人的一只手在摇。拱手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拱手礼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后来拱手逐渐成了相见的礼节。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抱拳、拱手作揖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两手合抱于胸前,目视对方,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您的问候。
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而对于女子来说则正好相反,应该是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
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男子为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子正好相反。中国古代拱手有吉凶之分,吉事为阳,凶丧之事为阴;男为阳,尚左,女为阴,尚右;行吉礼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则左手在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