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肯定假的啊,福康安跟乾隆,两者之中站了一个孝贤皇后,父子关系纯属戏说 !
不管是二月河,还是高阳,还是金庸,又或者是于正这些毫无底线影视编写者,他们只是为了自己作品的需要,所以将福康安跟乾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描述成了父与子的关系,而不是君与臣的关系。毕竟,这样故事才会更有看点嘛!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私人杜撰,这样子的一种戏说,流传已久,造成了一些人在读这段正史的时候,难免会被类似的戏说给影响到,他们也可能是其中之一。
因此作为文学作品,我个人觉得有必要正视这样子的一种戏说影响力!
虽说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人支持这种父子关系的说法,但是,有些事情经过大家去仔细地分析之后,相信真相会更接近于正史,而不是这种类似的戏说之辞。
首先,有人说傅恒的妻子给孝贤皇后做寿,然后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乾隆,两个人有了偷情之实,然后也就有了福康安这个私生子。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有两件事情需要被大家所知道:
第一,孝贤皇后去世6年之后,傅恒家里的福康安才出生,所以时间上是无法达到吻合的;
第二,皇后过生日的话,大家来给她做寿的时候,是分成两个部分的,男女宾客是分开处理的,所以乾隆根本没有机会跟傅恒的妻子碰面,更不用说会有偷情的机会。
然后,有一种说法是傅恒膝下有三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一个福康安得到乾隆的恩宠跟优待,其他两个却没有这样子的待遇呢?
这一点并不难分析,大家都知道乾隆爱才,福康安做过两广总督,还身兼军机大臣,除了这些之外,福康安还是大将军,就是那种率领大军出去打仗的大将军。
可是,福隆安也好,福长安也好,他们并没有福康安那么有才,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恩宠了。
不过,乾隆对于傅恒的后人,并没有敷衍之心,因为傅恒在世的时候,他是乾隆身边最受重用的臣子之一。
最后,有人说孝贤皇后跟乾隆之间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地和谐,所以乾隆才会跟其他女人来往,傅恒的妻子就是乾隆有来往的女人之一,所以两个人有私生子,这种说法也就可以成立了。
可是,从我所看到的一些史实来看,孝贤皇后跟乾隆之间的夫妻感情,是让人非常羡慕以及感慨的。每逢她的忌日,乾隆作为丈夫,都会以写诗来表达自己追忆亡妻,不管是思念,还是回忆,人们可以从这些悼念的诗中,读到那份爱意是如此地浓烈。个人觉得,夫妻两人如此地相爱,乾隆是不会偷吃的。
所以,乾隆偏爱福康安,应该有三点原因!第一:福康安能力出众;第二福康安出身富察氏,地位很高;第三:他是乾隆最爱女人的亲侄,爱屋及乌,怎么也得照顾一下。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前几日,褚英后人爱新觉罗·焘赤状告著名学者易中天公开侮辱乾隆皇帝的消息,让乾隆皇帝这位饱受争议的清代帝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和易中天一样,多数网友忘记了乾隆皇帝收复新疆、稳定台湾、抵御外辱的伟大功绩,只记得他“闭关锁国”带给近代中国发展的严重阻碍,只记得他大兴“文字狱”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巨大伤害。甚至,连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的诸多荒唐传闻也被扒了出来。
其中,生前晋封贝子爵位,死后追封嘉勇郡王的乾隆朝名将——富察·福康安,乃系乾隆皇帝私生子的传闻再次成为了乾隆皇帝荒淫、惭德的有力证据。
那么,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坊间流传许久之“弘历乘间逼幸傅恒妻,遂有娠。未几,生一男,即福康安”的传闻,究竟是污蔑还是事实?
以《满清外史》为代表的野史传闻,还专门给出了3项证据,用以证明“福康安乃系乾隆帝私生子”的事实。
1、乾隆皇帝有机会、有时间“逼幸”傅恒妻福康安,乃系富察·傅恒第三子,乾隆皇帝原配嫡后——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子。按照野史传闻的说法,傅恒的福晋那拉氏“以淑房戚,得出入宫掖”。顺治年间,孝庄太后虽然停止了汉官外命妇入宫的惯例,但满官外命妇尤其是外戚家族的命妇依然能够在元旦、皇太后寿诞、皇后千秋礼或者亲蚕礼时入宫行大礼。
作为孝贤纯皇后的娘家嫂子,傅恒福晋能够出入宫廷甚至前往皇后寝殿请安、聊天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很可能在皇后的寝宫中见到过傅恒的福晋。于是,乾隆皇帝便顺理成章的“乘间逼幸之,傅恒妻不敢拒,遂有娠”。
但是,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福康安出生于乾隆十九年,距离孝贤纯皇后崩逝的乾隆十三年已经整整6年时间。既然孝贤纯皇后都已经没了,傅恒的福晋还去皇后的寝宫干嘛?也就是说,此时的傅恒福晋就算是有入宫的机会也只能出现在重大节日的庆典上,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乾隆皇帝纵然再风流也断不会如此荒唐吧!
更何况,当时的富察·傅恒已经官居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乃系乾隆朝名副其实的朝廷一把手,基本相当于前朝的宰相。乾隆皇帝即使看中了傅恒的福晋,即使有时间、有机会“逼幸之”,也会考虑考虑这位朝廷一把手的感受吧?就算他不给傅恒面子,让其追忆了一生的孝贤纯皇后也一点面子都没有吗?
2、如此恩宠福康安,却不将其纳为额驸傅恒一生共育有四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其中,福灵安迎娶了愉郡王弘庆之女,封“多罗额驸”;福隆安迎娶了乾隆皇帝的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封“和硕额驸”;而最受乾隆皇帝恩宠的福康安,却纳娶了一位总督的女儿,没能成为乾隆皇帝或者皇亲国戚的女婿。
于是,《满清外史》等便给出了“傅恒凡四子,其三子皆尚主为额驸,宠眷反不及福康安。而福康安独不尚主,其故可想见矣”的隐晦说明。也就是说,福康安私生子的身份决定了他一定不会成为额驸,更不可能成为乾隆皇帝的女婿。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
乾隆皇帝对于傅恒诸子的圣眷优渥,“乃因皇后加恩”,更有着为乾隆鼎盛做出巨大贡献之富察·傅恒的缘故。傅恒所生四子,几乎全都得到过乾隆皇帝的盛宠,被乾隆皇帝自幼抚养宫中的更不止福康安一个。但乾隆皇帝毕竟是天下之主,不是富察氏一家的皇帝,能将一位宗室之女和和硕公主下嫁给傅恒的儿子,已经是非常人能及的特殊恩宠。如果乾隆皇帝再将福康安招为额驸,其余的满洲勋贵家族势必会心生不满,朝野势力也会出现严重失衡。
更何况,在乾隆皇帝的诸位公主中,仅有皇七女和皇九女与福康安年龄相仿。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刚满3个月就被指婚给了拉旺多尔济;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年仅6岁就被指婚给了悍将兆惠之子——乌雅·扎兰泰。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即使想将福康安招为额驸也不可能了,因为公主们都已经被指出去了!
3、违背清朝祖制,将其生前封贝子、死后封郡王作为异姓功臣,福康安被生前封贝子、死后封郡王的特殊恩宠,被野史笔记、坊间传闻视为福康安私生子身份的最有力证据。
《满清外史》认为,“弘历爱福康安甚,屡欲封之为王,使与诸皇子均,而绌于家法,不得如愿”,于是便对福康安屡屡委以重任,以赚取晋封爵位的政治资本。可在具体作战任务中,乾隆皇帝必定会“简名将劲旅以辅之”;深知乾隆皇帝深意的前线战将们,也都“迎合其意,故作不胜状,以让功于福康安”;这才有了福康安的数次惊世之功,才让乾隆皇帝有了光明正大晋封福康安王爵的理由。
对于福康安所立诸多战功中的水分,众多清史名家也给出了“特以贵族外戚,总长师干,归功享成而已”的客观认定,但乾隆皇帝之所以这样做绝非是为其晋封王爵做出的刻意铺垫,而是为了自身的英明形象。
福康安可是乾隆皇帝“由垂髫豢养,经多年训诲,至于成人”的人物,基本相当于乾隆皇帝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因为富察氏一门对乾隆皇帝的赤胆忠心,因为富察·傅恒于军中的巨大威望,福康安无疑是乾隆皇帝最为信任的清军统帅,更是为其完成“十全武功”的最合适人选。为了彰显自己的英明,彰显自己的教诲之功,福康安只能屡立战功,只能被刻意塑造成一代战神才行。
更何况,能够率军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驱逐廓尔喀大军;能够组织渡海作战,稳定台湾局势;能够于丛山密林中开展攻碉战并取得胜利;福康安的赫赫战功中即使有着阿桂、海兰察等名将的贡献,但也绝对不能抹杀福康安的主要贡献。正如清史研究名家戴逸先生所言,“福康安四十多年短促的一生都是在战斗环境中度过的,军书旁午,夙夜勤劳,才赢得了紫阁图形、封王进爵的最高颁赏”。
后记诚然,就福康安所受乾隆皇帝“空前旷后,冠绝百僚”的绝世恩宠来看,也难怪后世以龙种疑之。但有一位被乾隆皇帝捧在手心、追忆一生的姑姑——孝贤纯皇后;有一位位登首辅,二十余年中出将入相,为乾隆鼎盛做出绝对贡献的父亲——富察·傅恒;还有一个对乾隆皇权誓死效忠、绝无二心的富察家族支撑;原本就战功赫赫、无人能及的福康安能够被封王爵,也在情理之中。
正如乾隆皇帝所言,“福康安秉性公忠,能视国事如家事,其才猷识见,又能明敏周到,如此方不愧为休戚相关、实心任事之大臣”,自己一手抚养、教导的臣子为自己完成了“十全武功”中的一半,乾隆皇帝欣慰之余,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骄傲。和乾隆皇帝诸位资质平庸的皇子相比,福康安能被晋封王爵也属必然!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百十七》、《清实录·高宗实录》、《啸亭杂录》、《满清外史》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在《延禧宫略》的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剧情,剧中尔晴是个极度癫狂的人,她爱傅恒超过爱皇上,为了报复傅恒对他的冷落,趁皇上醉意,送去醒酒汤,但实际上压根不是醒酒汤,可能是昏迷汤药,所以傅恒之妻尔晴和乾隆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一幕,接着,尔晴回宫的路上一直大笑,计谋得逞,此后就生下了福康安。由此,人们也展开了关于福康安身世的一番争论。其实,这种影视剧和野史趣闻并非空穴来风,乾隆和福康安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微妙!
乾隆在位时,对福康安视为儿子般对待。福康安曾先后担任侍卫统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平定苗疆之时,还破格加封为贝子。
乾隆认为这些封赏还远远不够,一心想封他为王,但碍于无缘由封赏,就看“师出有名”。于是,乾隆给他制造“天时地利人和”,为福康安挑选精兵强将,让他率兵征战、立下不少军功。就在封王指日可待的时候,福康安就因病在军中去世了。
清代有“异姓不王”的祖训。但乾隆毅然决然将福康安封为“郡王”,从这可以说明,乾隆对福康安的感情确实是不一般。
所以福康安死后,乾隆追封其做嘉勇郡王,配享太庙,赐谥“文襄”,让其子孙得以世袭。皇帝对异姓此等恩宠极为罕见,正是这样的恩宠,私生子传言炒得更火热!
那么福康安是私生子的传闻,究竟是事实还是污蔑?要弄清这点,要从他与傅恒一家的渊源说起。
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排行第三,是乾隆富察皇后的侄子。可以说,富察氏是一个豪门之家,在皇太极时期,富察氏曾祖父哈什屯就已经是冲锋陷阵的大将了;祖父米思翰是康熙朝也是赫赫有名;弟弟傅恒在乾隆朝也是权势盛极一时。
乾隆与傅恒不仅有着君臣关系,也上升到了亲人的层面,也正是这样,传说他与傅恒的妻子也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据说,傅恒夫人是一大美人,有着“满洲第一大美人”美誉,入宫朝见时,乾隆对她可谓一见钟情,从此便对这个内弟妹念念不忘。
在乾隆十三年东巡时,乾隆等人在龙舟中宴酣之乐,意外的是傅恒夫人也来船上助兴。
这时乾隆兴致盎然,便吟起诗“坤闱设帨庆良辰”。
随之,富察皇后配合续道“奉命开筵宴众宾”。
此时傅恒夫人浸在其中,沾沾乐道“臣妾也叨恩泽逮”。
乾隆心中荡漾,随声附和“两家并作一家春”。
二人的一唱一和此举,皇后便看出了乾隆同傅恒夫人之间有隐情。于是,当晚出来查探,果然,真的撞见乾隆同傅恒夫人在私会。富察皇后生气责备乾隆不修边幅,然而,却遭到乾隆的斥责和冷漠。皇后羞愤难当,投河自尽而死,当时才三十七岁。
说来也巧,不久傅恒夫人便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据说就是福康安。乾隆对这个孩子格外喜爱,自幼抱养于宫中,与一众皇子一同成长。
当然,这只是野史记载,当年乾隆究竟有没有和傅恒妻子瓜尔佳氏发生关系也无从论证。
不过傅恒病死之后,乾隆吊唁时,曾作了一首悼亡诗,不知是褒扬厚待忠臣之举呢,还是蕴含着其他的隐情,就不得而知了。
诗中的这一句“汝子吾儿定教培”中,“汝子吾儿”四个字就有意思了。言外之意就是傅恒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
恩宠隆极一时,并未招做驸马福康安自幼就被乾隆接到宫中培养,同儿子一起教导,对他极为器重。但让人不解的是,福康安却没有被招做驸马的福气。
看看福康安的两兄弟,大哥和二哥都是额驸,都是娶皇室公主,大哥娶了乾隆的侄女,二哥娶乾隆的皇四女。所以说,以乾隆对福康安的恩宠,没理由不亲上加亲啊。
据说,傅恒还曾经向乾隆请求,许一位公主给福康安,因为正好有一位年龄与他相当的公主尚未出嫁,但乾隆只是沉默不许。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就让人不得其解,难道福康安确实是私生子,不能够娶公主,要不没理由不答应。 而且,乾隆对福康安的恩宠超乎寻常。
传说福康安虽战功赫赫,却特别贪财,据说行军打仗每到一个地方,就强抢民财,而且生活奢侈排场大,时常引来地方官员的不满,曾多次上奏检举他收受贿赂,强压官员,索要财物,但对于这些乾隆并未对他惩罚了,顶多就是斥责几句罢了。也正如此,福康安的身世之谜又埋下一个疑点。
私生子的说法漏洞百出从上述来看,福康安的身世确实值得怀疑,但仔细缕析条分,这其中的说法也是漏洞百出。
首先,富察皇后投水自尽一说不成立。《清史稿》记载富察皇后是在福康安出生前6年就死去了,乾隆与富察皇后感情极好,伉俪情深,但是因两个儿子不幸先后夭折,富察皇后身心倍受打击,因此郁郁寡欢染病而亡。
富察氏死后,乾隆悲痛难忍,亲自为皇后的灵柩摆上供品,好长一段时间都在作诗寄哀思。
乾隆对福康安的特殊恩宠,因为福康安是富察皇后的亲侄子,一方面是对富察皇后的追思,爱屋及乌;另一方面是福康安的出现,看到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影子,于是,撩动起了乾隆内心深处的一缕父爱柔情,对福康安有异乎寻常的感情,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私生子传说的时间与实际出生的时间对不上。此时瓜尔佳氏的儿子福康安也早已出生,福康安自幼聪明可爱,眉眼间有几分颇像永琏,因此从小对福康安视如己出,对其寄予厚望。
因为当一个人永远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上寻找它们的影子。因此,乾隆对福康安格外喜欢。
再说,福康安一生转战南北,戎马倥偬,战场之上奋勇杀敌,安内攘外,功勋卓著。乾隆亲自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自然十分得意了,所以乾隆想封他为王也就无可厚非。
再次,家人妇孺不得随便进入后宫。根据清宫规定,嫔妃的家属没有皇帝的召见是不得随便进入后宫,只有在妃嫔生产或者重要日子才能进宫,其余时间,是不得轻易进入后宫的。
当时,富察皇后已经去世,瓜尔佳氏在后宫基本没有其他有关系的人,她没有任何缘由进宫来,不进宫就没有交集,没有时间交集,哪来的私情。
《清史演义》记载是在富察皇后生日千秋节时,关于乾隆和傅恒夫人第一次相见的场景,因为清廷规定,觐见是有先后顺序,也就是说,臣子先觐见乾隆,觐见完,等乾隆离开后,家人妇孺才可以觐见皇后。
这样一来,乾隆很有可能连傅恒夫人的面都没见过!
最后,福康安的后代却与皇家联姻。要是福康安和乾隆之间有关系,乾隆当事人很清楚,据说福康安三代都与皇家联姻,若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那么后代与皇家联姻这种事,岂不是乱套了,以乾隆的做事风格,不可能放任这种悲剧发生的。
诚然,乾隆对福康安这种特殊恩宠,一方面是福康安非常优秀,确实是凭能力所得;另一方面在感情上,乾隆对福康安确实形如父子。
所以说,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应该是无稽之谈!
写到最后福康安获赠“空前旷后,冠绝百僚”爵位,除了凭能力所得,最关键是有一个了不起的姑姑富察皇后、了不起的父亲富察·傅恒,才有了乾隆对福康安“亲自训诲,至于成人”。所以福康安的仕途生涯开挂似的,也难怪后世“以龙种疑之”特殊恩宠。
福康安为大清效命疆场,奋勇杀敌,带兵平息苗民起义,安内攘外,果干妥当,立下赫赫战功,功勋卓著。乾隆看着自己一手抚养、教导出如此优秀的臣子,乾隆在欣慰之余,更多的是以他为傲!
再回头看看乾隆那些资质平庸的儿子,福康安实属优秀,能被乾隆晋封王爵也属必然!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史演义》、《啸亭杂录》、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福康安本是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可是民间却一直传闻他是乾隆的儿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事是真的吗?
(福康安剧照 )
说起来,福康安还真是特别得乾隆的恩宠。
他不光在年幼时,就被乾隆带入内廷亲自教养,还享有和其他皇子在上书房读书的资格,就连他的名字也是在他满月时,乾隆亲赐的。
福康安成年后,乾隆对他多次委以重任,并不断给他加官晋职,封赏更是层出不穷,所以他年纪轻轻,已经是朝中权势显赫的重臣了。
如此,乾隆还嫌不够,一心想封他为王,苦于清廷有“异姓不得封王”的祖制,再加上朝中大臣阻挠,所以只好先封为贝子,就这也已经是清朝宗室之外,活着受封显爵的第一例了。
结果,福康安无福,没能等到封王就病逝了。
乾隆非常悲痛,不顾众臣反对,将他追封为嘉勇郡王,并让他配享太庙。
可见,乾隆对福康安的确是特别偏爱。
除此外,乾隆和福康安之间还有颇多不能让人理解的地方。
比如,傅恒病逝后,乾隆亲自到傅恒府中吊唁,事后他曾写下一首吊唁诗,其中有一句:“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
这里的“汝子吾儿”指的正是福康安。
乾隆是天子,他怎么会称福康安为“吾儿”呢?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野史中就有了这样一个传说。
在《满清外史》中,有过这样一个记载:“乾隆渔色甚至。傅恒之妻,孝贤皇后嫂也。以淑房戚,得出入宫掖。弘历趁间逼幸之,傅恒妻不敢拒,遂有娠。未几,生一男,即福康安也。”
(傅恒剧照)
说起来,傅恒的家世非常显贵,祖上一直是朝中重臣。他的姐姐富察氏早在乾隆还是宝亲王时,便被雍正一眼相中,并指婚给乾隆为嫡福晋。而生性贤良的富察氏深得乾隆宠爱,因此在他继位后,富察氏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后。而富察氏的娘家也跟着飞黄腾达。
傅恒本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乾隆对他非常器重,再加上又有富察皇后美言,因此他在25岁时,便被提拔为军机大臣,可谓前途无限。
傅恒的妻子瓜尔佳氏,逢年过节便要入宫向太后请安,同时也陪富察皇后说说话。
结果,乾隆见瓜尔佳氏美貌动人,便找机会宠幸了她,不久后,瓜尔佳氏生下一子,正是福康安。
因此还有人附会说,富察皇后的死,正是因为她发现乾隆和瓜尔佳氏的私情后,羞愤之下,再加上丧子之痛,才命丧黄泉的。
其实,这则野史漏洞百出,比如福康安是乾隆十七年生,而富察皇后则死于乾隆十三年,隔了好几年呢。
另外,乾隆身为天子,傅恒是朝中重臣,且才因平定金川土司之乱,因功得封一等忠勇公。
乾隆正是用人之际,要的是忠臣勇将,而傅恒正好符合他的要求,因此他犯不着为了一个女人,和傅恒之间起龌龊。
(瓜尔佳氏剧照)
那么,乾隆为何独独对福康安青眼相待呢?
乾隆和富察皇后曾生育过两个皇子,他们分别是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这两个皇子出生后,乾隆都曾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传位密诏中,结果他们都夭折了。
因此,乾隆颇为感伤。当福康安满月时,乾隆看到他,便想到他和富察氏所生的这两个早夭的皇子。所以,他便将福康安带到内廷抚养,以慰藉多年来的丧子之痛。
对于福康安来说,乾隆对他视如己出,在文武上对他多有教导。而他也没有辜负乾隆对他的期待,不光通晓军事,很有才略,在处理政务时,他还有着成熟稳重,办事老道的作派,因此深得乾隆器重。
福康安15岁时便承袭了云骑尉,并被授予三等侍卫。先在乾清宫行走,后来便做了御前侍卫。到他18岁时已经累迁为户部右侍郎,兼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了。
其实,在乾隆晚年,清王朝并非太平盛世。
先是大小金川再次发动叛乱,由于阿桂等武将迟迟不能平定,乾隆一怒之下,派福康安前往督战。
福康安虽说出身贵胄,但他在军事上很有才略,并能与将士同甘共同,因此士气大涨,在他的指挥下,大小金川叛乱得以平定。
一向重视武功的乾隆自然也因此愈发器重福康安,官职一升再升,封赏也极为丰厚。
(乾隆剧照)
福康安成了乾隆的消防员。但凡有民变起义等,乾隆便派他率兵前往平定。
回民民变、剿匪、台湾林爽文起义、越南滋扰广西问题、廓尔喀战役……无不活跃着他的身影,而他也从未让乾隆失望过。
到乾隆六十年,福康安再次剿灭以吴八月为首的苗疆叛乱,并生擒苗王吴八月。
此时,福康安早就加官进爵,各种恩宠不断。乾隆认为,只有封他为王,才算得上是最好的嘉奖。然而,他这个想法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于是他只好退一步,封福康安为贝子,想以后等福康安再立些军功后,再封他为王。
谁知,由于长年在外征战,福康安积劳成疾,竟病逝于军营中。
这一消息让乾隆悲痛不已,追封他为嘉勇郡王,并配享太庙。如此尚觉不够,又为他建立祠堂,专门让人来祭奠他。
由此可见,乾隆之所以对福康安圣宠不断,一方面的确他和福康安在感情上形如父子;另一方面也是福康安凭能力所得。所以说福康安是乾隆的儿子,应该是无稽之谈。
(参考史料:《清史稿》《满清外史》)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最近的热播剧《延禧攻略》,把一段历史公案再次炒热——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根据《延禧攻略》的情节,大学士傅恒之妻尔晴,趁乾隆醉酒,假装送醒酒汤,与乾隆发生一夜情,此后便生下福康安。乾隆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因此最终而死,尔晴则被毒杀……
那么,历史上的福康安与乾隆到底是什么关系?
1、对于福康安受宠,史学界是如何解读的
《清史稿》载,福康安字瑶林,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的三子,是乾隆发妻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对于这个妻侄,乾隆这个做姑夫的确实超乎寻常的关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福康安的任职履历表:
13岁三等侍卫,15岁二等侍卫,16岁一等侍卫,可自由出入皇宫。17岁户部右侍郎、镶篮旗蒙古副都统;18岁户部侍郎、满洲镶黄旗副都统;21岁获赏“嘉勇巴图鲁”;23岁吉林将军;24岁盛京将军;26岁云贵总督;28岁御前大臣、太子太保;30岁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陕甘总督、封嘉勇侯;34岁闽浙总督、诏命建生祠;35岁两广总督;37岁武英殿大学士、忠锐嘉勇公;41岁贝子;42岁郡王。
福康安寿年42岁,生前已达人臣顶峰。按满制,皇帝之下设亲王,分十二级,只授给爱新觉罗的子孙;亲王之下是郡王,专封皇族宗室贵戚;清八旗的旗主称为贝勒,由爱新觉罗子侄担任;贝勒之下就是贝子,专授皇室后世子孙。
作为非爱新觉罗氏,福康安生前获封贝子,后死追封郡王,待遇之高确实令人咋舌。原因是什么呢?目前史学界的解读原因有三:
原因一:乾隆钟爱的发妻孝贤纯皇后,在福康安出生前6年死去,他们两名爱子夭亡,乾隆把对爱妻、爱子的遗爱给予福康安,以回报孝贤纯皇后。
原因二:福康安的先祖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曾祖父、祖父、父亲傅恒均对清朝建有奇功,乾隆把对功臣家族的关心、关爱给予福康安,以回报富察氏家族
原因三:福康安继承家族的马上雄风,定金川、战台湾、督师廓尔喀之战……武功卓著,乾隆破格提拔、嘉奖这位“休戚相关、实心任事之大臣”,也是理所当然。
2、对于福康安受宠,野史、民间则有另一套说法
对于福康安深受乾隆宠爱,野史、民间则有另一套说法:福康安是乾隆亲儿子。这种说的起源已不可考,只是随着清末民初的各种野史、文史笔记开始广泛流传。其中以天嘏所著《满清外史》最具代表性:
书中称:傅恒之妻是孝贤纯皇的嫂子,因此得以经常出入宫室。因姿容秀美,被乾隆强行临幸,傅恒妻“遂有娠”,生福康安。傅恒有4个儿子,其他3个都被招为驸马,尊宠却赶不上福康安。只有福康安不是驸马,原因可想而知了。
此书称:乾隆多次想封福康安为王,和其他皇子一样,因祖宗家法不能如愿。就重用他,让他立功,打下封王基础。福康安领兵均安排“名将劲旅”辅助。别人深知原由,全部让功于福康安。最终获封贝子,没来得及封王福康安就死了,只好追赠他。
写于民初的《石屋续渖》一书,半文半白的语言做了记载,让更多读不通古文的人看了个明白:
清乾隆时,傅恒儿子福康安,30多岁就“大拜”,当过16省总督,封王,死后乾隆下诏“配享太庙”,自古没有。相传其母因是皇后嫂子,“入宫,被幸”,福康安实为乾隆所生。《清宫词》中“龙种无端降下方”一句,就是指的这件事。
《延禧攻略》编剧一定是熟知上述故事,才编出傅恒之妻“尔晴”这样一个人来,趁着乾隆醉酒,生下了福康安。不过,酒后怀孕生下的孩子,按现代人理解应该智商不高,为何福康安完全相反呢?难道乾隆早有预谋,假装醉酒,就等着“尔晴”上钩?
3、对于福康安受宠,相关传说还有哪些
《延禧攻略》说,傅恒之妻即福康安生母叫“尔晴”,显然这个名字是编剧自造的。因为查阅各种史料,作为领班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的傅恒,竟然没有对他妻子的任何记载。
很多史料中,不厌其烦介绍傅恒的曾祖、祖父、父亲、弟弟、妹妹、儿子、儿媳妇、女儿、孙子、孙女,甚至伯父和侄子,奇怪的是——就是查不到他妻子的资料。难道真得当时有个“尔晴”因为出轨皇帝最终被杀?
《延禧攻略》中还提到,乾隆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死,也与尔晴出轨皇帝有关。这个说法何来?最早记载的是清末的《宾退随笔》一书,大意如下: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傅恒的妹妹。因傅恒的夫人与乾隆私通,原本感情极好的乾隆、富察氏反目成仇,乾隆“积不能平”。南巡返回路过济南,在山东境内二人“同宿御舟中,偶论及旧事”,富察氏严厉责问,乾隆大怒,逼迫富察氏跳水自尽。
该书称:回京后乾隆称富察氏病死,终觉内疚心愧,赐谥号“孝贤”。有天夜里在便殿休息,召来学士汪由敦,讲述孝贤纯皇后生前的事情,让汪由敦撰写碑文。很快写好,文辞极美:“忆昔宫庭相对之日,适当慧贤定谥之初,后忽哽咽以陈词,朕为欷而耸听……兴怀及此,悲恸如何!”只读这篇诵文,还以为两个人“情爱谆挚”。
对于这段故事,清史稿的记载是:乾隆南巡,富察氏随驾伴陪,回京的路上,船到德州,富察氏暴亡,年仅37岁。原因是富察氏与乾隆所生的两个儿子先后夭折,富察氏身心倍受打击,因此染病,路过山东境内感风寒而亡。
不过,正是因为富察氏之后太过突然,因此野史、民间就有了多种说法。因此,所谓的乾隆私通傅恒夫人、并逼死富察氏的故事也就有依托。
最后,再来讲讲写于清末的《批随园诗话》是如何解释福康安身世的:
福康安为法和尚后身。法和尚者,乾隆初年恶僧也,以地窖藏妓女,交通贵家眷属。为提督阿里衮奏请斩决,伏法之日,福康安之母,白昼见一和尚入内,遂生福康安。然则或即法和尚所生耳。
不知道各位看懂了吗?
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最近电视剧《延禧攻略》热播,其中有一个情节耐人寻味——乾隆皇帝醉酒,傅恒的老婆尔晴趁机爬上了龙床,并且诞下了龙子。而历史上傅恒的三儿子福康安确实深得皇帝的宠信,因此一直都流传着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儿子的说法,这难道是真的吗?
乾隆皇帝到底有多宠信福康安呢?首先,在福康安小的时候,就被乾隆皇帝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其次,在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最后,在他死后,乾隆皇帝又破格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乾隆皇帝这一些列的恩宠完全超越了对臣子的恩宠,即使和珅也是比不了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福康安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来头可不小,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户部尚书米思翰的曾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孙子,经略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他之所以得到乾隆皇帝的格外宠爱,有以下两大方面的原因,其中还真和乾隆的儿子有关系。
一是对富察皇后的补偿以及对自己两个早夭的儿子的追思,福康安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因此他对他宠信有加。在福康安小的时候,就被乾隆皇帝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这也是世人猜测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说白了乾隆就将他看作干儿子,以此追思自己早殇的两个儿子而已!
二是福康安除了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外,其所有的荣誉与赏赐都是靠他一打一枪拼出来的。福康安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还参加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最后,他更是病死在军中。他这一生南征北战,可谓战功卓著,并非是单纯依靠乾隆的赏识而走向人生巅峰的。
而关于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纯属无稽之谈,清朝制度严密,不可能出现这种丑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传闻,更多是世人的一种意淫而已,不必当真。各位,你们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