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羲和女娲的古画中,为何两人经常“人首蛇身”,且缠绕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吗?

这里面学问就大了!从人类社会学来讲,这叫“生殖崇拜”,从生物学来讲,这叫“交尾”,青蛙叫做“抱对”,而从遗传学或者基因角度来解释的话,这又叫“DNA双螺旋”!

你就说厉害不厉害吧?

在我国众多的传说之中,伏羲和女娲算是比较“大牌”的存在。此二人原本是兄妹,天地之间也只有他们两个神灵,于是他们奉天的旨意相互交合,后来才有了我们人类。

但是如今保留下来的图片,为何二人都是蛇身人首,并且大部分都是尾部缠绕的状态呢?

这种现象可以用最本质的背景来解释:

在古民们看来,人虽然是有理性的动物,但是也脱离不了动物的本能。所以这种观点反应到图片上以后,就产生了上身为人,下身为兽的神灵形象。这两部分分别代表着人的理性以及动物的本能反应。

所以简单的一副图片中,蕴含着古民对于人性的最高理解。(生殖崇拜)

至于二者为何经常以缠尾形象出现,则就要涉及生育繁衍的话题了。天地混沌之间,只有两个神灵孤独的存在着,虽然他们有交合来诞生新生命的想法,但是二人的关系是兄妹,规矩上是不太合适的。

最后二人把这件事情扔给上天,得到了旨意之后才一起缠尾交合,进而才有了生命。 所以古民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把二神尾部交合的形象留在了图画中。(交尾

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这种交合现象“另有深意”。(“DNA双螺旋”)

现代科学中的DNA双螺旋结构,在构造方面和交尾形态极其相似,结合图画中的星辰日月,整个画面仿佛在解读生命密码,所有人都不知道,难道我们的先民已经了解到一定的生命科学?

这还需要后期研究才能得出。

总得来说,这副图画有很多神秘的地方,就算是不太懂的人看到以后,心中也会产生一种被吸引召唤的感觉,至于图画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惊人的信息,还需要工作者们通过进一步研究才能知道,我们也只能保持着自己的期待了。

在伏羲和女娲的古画中,为何两人经常“人首蛇身”,且缠绕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吗?

传说中,伏羲、女娲是兄妹关系,后来结成夫妻,是人类始祖。

《独异志》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於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

(伏羲、女娲)

自古以来的传说中,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

《列子》就记载说“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最早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出现在汉代墓葬中的画像中。

画像中的二人,人首蛇身,尾部紧紧的缠绕在一起,两人手执草扇,符合"结草为扇,以障其面"遮羞的情景,有的画像中间还有一小人,寓意人类的繁衍生生不息。

伏羲、女娲交尾图的寓意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殖的崇拜,二是对龙的崇拜。

它并不是独立的,单一的,而是长期演变的结果。 关于生殖崇拜很好理解,远古时候,一个新的生命从母体中孕育到出生,对古人来说就是个传奇。

伏羲女娲是中华始祖的观点在远古时期就已被古代先民所接受。

女娲其实就是母系社会的象征,伏羲则代表了父系氏族。

不论是传说还是留下来的实物,都证明交尾的伏羲、女娲代表了人类代代繁衍的美好寓意。“交尾”做为生殖中的一部分,是两性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表现,以这种形象表示生殖崇拜,是古人朴素的世界观的体现。

(女娲)

其实古代生殖崇拜我在不久前写过专门的文章,我一直认为,古人的生殖崇拜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从文字、书画、剪纸、花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欢迎大家去看一下我的习作,多多批评指正。

伏羲、女娲交尾图的另一层寓意是基于对龙的崇拜。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古老的华夏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

虽然各个部落龙的样子形式各样,各具特色,极为复杂,然而经历长期的交流、融合,伏羲、女娲的形象代表了中国上古时代龙崇拜的变形。

《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而《太平御览》上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可见伏羲兄妹都是龙身人头的雷神的后代。

据《山海经》记载,古代南方地区崇拜的神灵名叫“延维”,长得“人面蛇身,长如猿,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又据闻一多《伏羲考》解释,“延维”就是交尾的伏羲、女娲。

(雷泽之龙)

我们知道,古代龙是源自蛇神,中国神话中的龙源于 “诸次之山”。

据《西山经》记载:“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而中国神话中的蛇,被人们赋予生殖力和繁荣昌盛、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淮南子·天文训》说:“东方木也,其帝太白皋,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死而不僵,僵而不死,是永恒生命的象征,也是生殖崇拜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认为,伏羲女娲交尾图,寓意有两个,一是生殖崇拜,二是龙的崇拜,两者是相通的。

因为龙或者蛇的崇拜也是生殖崇拜的一种。

原创文章,谢绝抄袭,打字不易,敬请关注!

参考资料: 闻一多《伏羲考》、《淮南子》、《山海经》、《太平御览》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在伏羲和女娲的古画中,为何两人经常“人首蛇身”,且缠绕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吗?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在伏羲和女蜗的古画中,为何两人经常“人首蛇身”,且缠绕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吗?

女娲和羲皇都是上古传说中的大神,他们的事迹零散的记载于一些古籍里面,女娲最早的记述要更尊崇一些,是创世之神。后来逐渐地伏羲和女娲建立了联系。到底他们本来是否都是华胥氏之子并没有确切的根据,而是后来的文献不断地完善和关联成的。他们两个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据传都是成纪人,也就是现在天水一带的人,应该没有太大异议。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相传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小荷在这里猜想伏羲两个字,伏为狗坐伏在人旁,引申为驯服,羲为完美的样子,从羊从禾从我意,表示风调雨顺,丰收的寓意,也暗指太阳。伏羲大概就是驯服太阳的人,也就是能推演历法的人,懂得四季变化规律的人,这不就是伏羲氏吗?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 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 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女娲是母系氏族的形象,而伏羲是父系氏族的形象,在这个时期,女娲的崇拜逐渐降低,伏羲的崇拜逐渐升高。至于他们是否是兄妹又或者后来是否是夫妻,已经无关紧要了。但有一点,上古的神或者半人半神多是人首蛇身,这源自于华夏族的远古图腾崇拜,蛇就是小龙,所以也可以说成是人首龙身。而这个蛇不是一般的小蛇,是类似于“修蛇”的一种大蛇,或者就是蟒蛇的一种,在上古时期,存在着大量的巨型大蛇,它们凶猛无比,或者这种蛇当时就叫“龙”。因而在广泛的地带的人们都把它作为部落的图腾来供奉。比如天水一带,现在依然有对蛇的敬仰,它们不乱打蛇,家里有蛇要驱赶走,对蛇称谓长虫。即使到了今天,在汉中和天水、宝鸡一带的山岭中依然有大蛇,它们饱食后,身体臃肿似水桶,看上去非常恐怖。可以想见,在上古时期的大蛇的恐怖样子。因之人们对蛇或者龙的崇拜由来已久。

介绍完了基础知识,我们来看题目中在伏羲和女蜗的古画中,为何两人经常“人首蛇身”,且缠绕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吗?

最典型的图案就是上图,男左女右,男拿矩女执规,另一只手臂互相攀缘,两人互视,上身着衣如人,下身似蛇盘旋缠绕,同时下方有月亮,上方有太阳,有揽日抱月的姿态,而两人的四周是星空,整幅图构成了浩瀚的宇宙,中间恰是阴阳二人,日月又为阴阳,这昭示着当时人们对宇宙的看法。规矩又显示着天圆地方,男方女圆,阴阳和合,幸福美满,也符合易经八卦的精髓。由此我们大概的分析一下寓意吧.

一、这是墓葬用的,昭示着类似死去要去的地方,也就是创世神的地方,人的来处即是归处,也可以算作某种“阴间”。

二、一般这是夫妻合葬墓穴,预示着夫妻恩爱,长长久久,生生世世。

三、预示和祝福子女昌盛,福佑绵长。

四、取自易经天地交泰的寓意,预示美好的生活。

五、乱侃:也许是上古留下的信息密码,告诉人类的DNA结构为双螺旋结构,告诉人们生命密码。

大概就是这几种寓意,如果友友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分享和交流。

总结:都说女人也是半边天,男女相敬如宾,才家和万事兴,看来从古到今,莫不如是。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红字,关注我,一起分享更多的回答。

在伏羲和女娲的古画中,为何两人经常“人首蛇身”,且缠绕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吗?

谢邀!题主选的这幅配图是唐代的,这也是《伏羲女娲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但内容却有问题。因为伏羲“人首蛇身”是可以的,而女娲却不应该是蛇,她的象征物应该是“蛙”。这一点,易中天老师的《中华文明史》有详尽解释,可以参阅。

不管是蛇还是蛙,都是远古时期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在物质匮乏、灾难频发的远古时期,生殖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只有繁殖更多的人口,才能抵御天灾、人祸造成的人口锐减,延续部族的生存。对全世界所有的部族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中,蛇都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象征物,因为蛇最初所象征的,就是男性的生殖器。

为什么是蛇呢?这是古人观察事物的结果!首先从形状上看,两者有相似之处。此外,蛇平时身躯柔软,但在准备发动攻击之时,却能昂然挺立,这使它成为阴茎的完美象征物,同时也有性隐喻的作用。

远古时期,女性生殖器也有一些象征物,而最常见的就是“蛙”和“鱼”。女娲的“娲”与“蛙”同音,并非巧合。蛙的特征是肚子鼓起,且繁殖力很强,产一次卵可以“变”出很多蝌蚪,这符合史前部族在增加人口方面的需要。所以在史前文物中,蛙的形象也很常见。

【图:姜寨遗址鱼蛙纹深腹彩陶盆】

传说中伏羲女娲所处的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一个漫长时期,农业、畜牧业均有所发展,男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女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宗教的原因,因为负责与天地、神灵沟通的仍是女人;二是现实的原因,因为孕育孩子的是女人!

尽管后来人类知道了,新生命的孕育也离不开男人的“努力”,但史前人类对这一点的理解是模糊的,这才有了“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等传说。从这些传说可以推论,在伏羲女娲的时代,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女娲。

时代进一步发展,就到了“男权社会”,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后,掌权者开始有意无意地回避“女性曾主导社会”这一历史事实,所以在汉以后的伏羲女娲图中,女娲也被绘制成与伏羲一样的“人首蛇身”。也就是说,“人首蛇身”的女娲,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至于伏羲女娲的蛇身交缠在一起,自然是阴阳交合、人丁兴旺的象征,因为在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本身就是一对夫妻,他们共同孕育了我们这个中华民族。

在伏羲和女娲的古画中,为何两人经常“人首蛇身”,且缠绕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吗?

题主附图为唐代《伏羲女娲交尾图》,新疆出土。图中,女娲右手执规,伏羲左手执矩,听闻这象征"天圆地方"。图上很多点,明显为星宿,也有象征日月的符号。

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相拥相交。伏羲女娲画中,常出现下半身蛇缠紧拥,寓意什么呢

题主所附图(请横过看)丨伏羲女娲交尾图

伏羲女娲缠绕图寓意

伏羲和女娲,传古代神话中本为兄妹,后结夫妻,繁衍后代,是中国文化里的人类始祖。

很多画里描绘的伏羲女娲情景,大概是表现某种宗教或图腾象征,同时体现伏羲和女娲为人类始祖的文化深意。这些的确又都和蛇有关。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蛇通常是被赋予特殊魔力的神秘生物。蛇,是生命力和生殖力的象征

蛇,身披麟甲,阴冷无声,无足可疾行,无羽可攀高,可盈可缩,蜕皮新生,有着强大的缠绕力。蛇很多特性都和古人熟悉的生物相去甚远,未知则敬畏,蛇图腾远古已出现。

蛇生命周期为15-20年左右,个体越大,生命越长,蟒蛇生命周期可达几十年到上百年。可猜想,人烟稀少的上古时期,蛇个体只会大不会小。

古人寿命大概30岁左右,一条蛇几乎与人类寿命相当,古人当敬畏。加上认为蛇可蜕皮重生,蛇就被古人赋予魔幻符号。

蛇,喜群居。蛇窝里经常蛇群缠绕,场景震撼。所以古人认为蛇生命力和繁殖力非常强大

繁衍和生存,是上古部落的第一要事,这将决定一个部落走向强大或消亡生殖崇拜随着蛇图腾自然而成。上古大神如伏羲、女娲、轩辕、夸父、共工等,都和蛇扯上关系。

伏羲和女娲,作为中国文化里的人类始祖,都是人首蛇神。伏羲女娲交尾图,则正体现了这种生殖崇拜☞①象征人类先祖;②象征强大繁殖力

这眼神……女娲娘娘一脸嫌弃?

人首和蛇身各自象征的内含

在神话传说中,很多上古大神是人首蛇身,或者人首兽身(如埃及狮身人面像)。相反,只有怪物才会是兽首人身,比如道教里一些精灵。

人首丨代表人类的智慧本质,即理性层面。人类是有思想、智慧和思维的。"人首",就象征人类所有高于其他生灵的一面。

蛇身丨代表人类的动物本质,即本能层面。人类终究不可能完全脱离动物性。"蛇身",就象征人类无法摆脱的动物性的一面。

欧阳修《秋声赋》有一句,完美阐述了上述本质。"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人类是动物,是万物生灵里最有灵性的动物,不同于其他生物。

古代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和女娲经常人首蛇身缠绕,有什么的深意?

①表达伏羲女娲为人类先祖的深意

②表达古人的生殖崇拜繁衍决定部落命运

至于伏羲和女娲,如何从兄妹尬转夫妻关系,这事可以忽略。那个时候,还没有人类,就他们俩,还谈什么家庭伦理观念?

人首和蛇身的含义

人首丨象征人类的理性层面和智慧本质。

蛇身丨象征人类的本能层面和动物本质。

在伏羲和女娲的古画中,为何两人经常“人首蛇身”,且缠绕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吗?

伏羲、女娲传说为炎黄之祖,这是中华民族最出名的神话传说之一。在一些绘画作品中,伏羲和女娲呈人首蛇神,互相交尾缠绕,伏羲手拿规,女娲手拿矩,这也是规矩这一词的来源。

很多人都认为伏羲和女娲人首蛇神,互相交尾缠绕是一种天地交合、阴阳环抱之意。还有人认为这是描述伏羲和女娲兄妹乱伦交合而生出华夏后代的场景。也有人将这种形象推到原始社会,再现了人类社会早期的蛮荒状态,和《圣经》、希腊神话、《古事记》中的乱伦现象一样。以上三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比较中肯,其他的一些说法就比较荒诞了,比如说两个人其实摆出了基因序列的形状,将中国古代的成就神秘化。还有说伏羲、女娲是外星人、恐龙、蛇、蜥蜴、蛙等等的说法,说女娲和蛙是一类。那下面,我们就看看伏羲和女娲的形象到底是怎么来的,经历了什么变化。

首先,题目在问问题的时候,说伏羲和女娲的交尾绘画是「古画」,本身概念就比较模糊。其实,伏羲和女娲的绘画出现在汉代,主要在西汉末期和东汉才有。早期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里就出现了「人首蛇神」交尾的图像。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既然伏羲和女娲应该远远早于夏朝,甚至远远早于五帝,为什么到汉代才有绘画作品呢?

这其实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那些中国早期的神话传说,其实越到晚近就越是清晰,而在上古时期却罕有人知。伏羲这个形象,最早疑似出现在《庄子》中,在《庄子》中,伏羲有很多个名字,除了伏羲这个名字,还有如宓、炮牺、庖牺、包牺、羲皇、皇羲及太昊等。而东汉才有伏羲、女娲和神农为「三皇」的说法。同时,东汉还流行出了一个新的说法,那就是伏羲就是盘古。有学者认为,盘古来自于印度《梨俱吠陀》中的形象,是佛教流入中国时带过来的。盘古开天辟地说在后来慢慢替代了伏羲的传说,比较流行。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

关于伏羲演出八卦的说法也出现的比较晚,在宋代最为流行。而在此之前,仅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说法,并没有伏羲演八卦的说法。女娲和伏羲一样,也是在汉代才比较明确地出现。西汉《淮南子》中提到了女娲造人的故事,而在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对「娲」字的解释。在上古,女娲和伏羲一样,都记载得非常模糊,在《山海经》中,女娲死去化成了十个神人,只能看出女娲是早期中国部落的象征,并未被过度神话,更没有详细的故事。三国时期,曹植写女娲「人首蛇形,神化七十」,已经能看出「人首蛇神」说法深入人心。而在明代《开辟演义》中则记载得非常详细:

「女娲氏,系女身,乃伏羲氏之妹,同母所生,生而神灵,面如傅粉,齿白唇红,身长二丈五尺,幼极聪慧,长佐兄正婚姻媒的嫁娶之礼,以重万民,是为神媒,帝爱而敬之。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娲氏即位,号为女皇,建都于中皇之山。」

简直连女娲的样子都了然于胸了。同时期的《封神演义》还写了纣王得罪女娲的故事,《西游记》和《红楼梦》也都沿袭了女娲的传说,可以看出来,女娲形象明晰和普及的功劳主要在于明清小说。

不管怎样,女娲和伏羲的形象都已经深入人心,也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形象。但是就史料和考古的证据来看,伏羲和女娲的形象明确地出现,至多不超过战国时期。在众多解释二者交尾图画的说法中,其实有很多是比较可靠的。在汉代,女娲和伏羲作为华夏始祖开始大量出现,这一方面能看出儒家传统的复兴,用他们的形象来规范婚姻、追根溯源、树立规矩。另一方面,也保留着上古的痕迹,包括兄妹乱伦和交媾。有人说女娲的娲和「蛙」同音,这还需要考证,但也不能完全指责为胡说。在上古的传统中,蛙有着男女交媾的象征含义,在云南的壁画、青海和甘肃的陶器上都能看到。同样,女娲和伏羲的蛇神也是一种对于性的暗示,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蛇即是男性生殖器的外化象征。

现在在中国,还有人拜女娲拜伏羲,也有女娲墓,这作为一种信仰可以,但和科学的考证可不要混淆,不然还真以为女娲和伏羲是恐龙,是外星人,是DNA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