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金刚琢为什么比较厉害?有什么来历?
太上老君手中的法宝“金刚圈”,是在天地初开时由锟钢打造而成的,名为“混元金刚琢”。
金刚琢水火不侵,永世不灭,能套万物!当年太上老君化身佛陀,到天竺讲道“化胡为佛”,也是靠着金刚圈护身。
可谓是:“一圈在手,天下我有!”
这支“神奇的钢圈”在小说《西游记》中并没有太多篇幅的描述,但青牛精用金刚圈大战诸天神佛,而不落下风足见它的强大。
然而在小说《西游记》中,金刚圈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法器而已,它还代表了“道、佛”两家的平衡, 以及点明了人类从生到死,都必须背负上一个无形枷锁的道理。
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的心魔虽然抑制住了,但却改变不了其傲慢的本性,每每与妖魔叫阵,都会吹嘘一番当年大闹天空的事迹:
“妖怪!你爷爷我就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 踢倒太上老君八卦炉,打的十万天兵天将丢盔卸甲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今听佛祖教诲,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大圣爷吹嘘自己的同时,不知不觉的贬低了以道教为首的天庭,抬高了佛教了身价。
身为天庭“扛霸子”的太上老君,岂能纵容孙悟空这般诋毁道教?
于是,由太上老君身旁的童子,幻化而成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带着“七星宝剑、晃金绳、紫金葫芦、玉净瓶、芭蕉扇”(原著)这套“六神装”思凡下界,准备给情商超低的大圣爷来一个下马威。
谁知这两位童子道行太浅,“六神装”被大圣爷偷走后便被反杀,非但没有替太上老君出气,反而还丢尽了老君的脸。
身为道祖的太上老君,自然不会亲自屈尊,去煞孙悟空的威风. 就在这时,他的坐骑青牛精,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偷走金刚圈后,来到凡间硬钢上了“取经四人组”。
青牛精与孙悟空大战三个时辰仍然不分胜负,便使出了金刚圈套走了金箍棒。
没了金箍棒的孙悟空,品尝到了当年金角银角的滋味,于是孙悟空再一次发扬起了“单挑不过就群殴的作风”飞上天宫搬救兵。
可任凭水火星君、哪吒三太子、四大天王都不是金刚圈的对手,孙悟空无奈之下只好搬出大boss如来佛祖。
佛祖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又不能点明,于是便命令十八罗汉去金库,让每位罗汉取一颗“金沙丹”下界帮助悟空降妖,一颗“金沙丹”就是一座金山,青牛精用金刚圈套走了十八颗金沙丹,就等同于套走了十八座金山!
金沙丹被套走后,降龙伏虎终于对孙悟空说明了青牛精的来历,孙悟空找到太上老君后,立刻便把青牛精降伏了。
读者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来佛祖认怂了,因为如果没有太上老君的允许,如来佛祖想在中土传播佛教,简直如履薄冰,所以佛祖用十八座金山平息了这场“佛、道”之争,平衡了佛道之间的关系。
其实“金刚圈”只不过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无可奈何的“命运”与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人生”。任凭如来佛祖法力无边,任凭齐天大圣七十二变,也逃不出名为“命运”的圈子。
这世界如同一个巨大的枷锁,我们不得不重复自己,或是别人的生活,曾经“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我们,突然有一天带上了“紧箍咒”。
去读书、去学习,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然后做一个“奇奇怪怪”的佛,然后在每天的上班下班中浑浑噩噩的渡过一辈子,也许当你不再傲慢、不再渴望自由、一心只为利益和金钱时……你可能已经长大了,但是你的心却死了。
其实我们和孙悟空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大圣爷的“圈”箍在头上,你我的“圈”箍在心里!
《西游记》中的金刚琢为什么比较厉害?有什么来历?
首先是金钢琢而非金刚琢,西游记中的人鬼神佛妖魔精的各大法宝之中,金钢琢的威力排行第二,仅次于太上老君自己的芭蕉扇(非罗刹女的这把)!综观西游记的众多上古神兵利器均出于太上老君。西游记的小圣擒大圣章:金钢琢又叫金钢套,是太上老君炼就防身之用,能套天下万物,当年老君西出函谷关收释达多为弟子,渡化其成释伽牟利如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带着此法宝。因为当时西去天竺路上的妖精肯定比后来的唐僧西去路上既多且强。
当年猴王大闹天宫,在天罗地网之内窜来窜去,太上老君在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南天门投出金钢琢,恰恰就打中十里八千里外的猴头,准确度远远超越洲际导弹,简直是细思极恐,毕竟猴王的身法也快如闪电…
另一回是金兜山一役,李老君的青牛偷了金钢琢到凡间成精作乱,抓了唐僧师徒,猴王斗青牛,铁棒对针枪,战平手。奈何青牛祭出金钢琢,马上收了金箍棒,连棍也没了的猴王只好败退。后来猴王请出满天神佛,最后是连如来佛祖的看家法金砃砂也被金钢琢套收,后得大力金刚指点,到三十三天离狠天找到太上老君收青牛。
青牛见主公老君驾临,心慌惧,仍负余顽抗,将金钢琢猛然投掷向主公,老君不慌不忙以芭蕉扇一扇,并唸动口决就收了金钢琢,再一扇青牛精,其马上现出本相,乖乖的受降了。金钢琢排位第二法宝,那第一神兵利器的芭蕉扇是为什么如此厉害呢?当然有文章,西游记说:此扇乃太上老君在宇宙混沌初开之时,摘宇宙的第一个灵叶修炼而成,混沌初开此时,众神佛如显赫的玉皇大帝、如来佛还远没出现呢…灵叶尚且在其之先,所以威力可是匪夷所思!好,题主所问就回应于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