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怎样区别?

看了一个资料,二者处于近于相同的年代。

想要知道五代十国中“国”和“代”的意思,以及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五代十国这个名词。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按《新五代史》顺序,则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北汉十世家。

五代十国是古代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在秦朝之后,基本上都是以王朝的形式,向下流传,而像同时存在着多种政权,除了三国鼎立和东晋南北朝时代,就是这五代十国时期,但是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五代十国不像春秋时期那样,有七雄争霸,就是有七个国。

他为什么不叫十五国或者是十五代,这就要说到“国”和“代”的不同。

古人对于正统性是很看重的,在他们的观念中,只有占据了黄河以内的中原地区,才能称之为中原,其他的周边地区,都算不上是正统。

唐朝之前的皇帝都属于正统,在唐朝灭亡之后,出现一段混乱的时间,使得有的人称王,有的人称帝。但是如果按古人的思想来说,将正统与否看得很重要,他们认为“代”指的是具有正统性的能够承前启后的朝代。

“国”指的是地方割据政权。 根据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五代的位置正属于中原,也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而且这五个朝代基本上是承接前朝,相继出现的!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实力是最强的!

而十国则不一样,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北汉他们的位置,都不属于不在黄河以下的中下游地区,也就不属于中原地区。而且大都会奉当时的“五代”为正朔,向其称臣,号为王或者国主。

因此,他们无法被称为“代”,只能像战国七雄那样被称为“国”。

以上就是五代十国中“国”和“代”各自的意思,以及他们的区别,大家如果有什么看法可以一同交流哦。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怎样区别?

五代十国时期是夹在唐宋之间的一个短暂但黑暗的混乱时期,虽然只有53年,出现的皇帝、发生的事却是非常多的,正因为更迭太快,所以这一段时期相对而言于国于民都是相当不利的。

实际上五代十国这个词的出现是为了更方便的说明这一时期的局势,而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五代,十国只是在这五代时期出现的一些割据政权,而且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十国,但绝不仅仅只有十国。

“代”这个词指的是具有正统性的能够承前启后的朝代,唐之后是后梁,再之后是后唐,再是后晋、后汉、后周,然后宋朝取代了后周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既然如此,为何又说五代十国最能表述这一时期的局势呢?就是因为中原的这些朝代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而仅仅是局部的统一。在中原王朝控制之外,还有别的许多割据政权的存在,他们有的愿意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有的不承认中原王朝的正统性,索性自己称帝。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它们都只是割据政权的存在。称帝也好称王也好,政权仅仅是地方政权,并不具有正统性,因此统称为“国”。

其实五代十国这种局势早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就有了雏形,安史之乱被压下去之后,帝国就出现了藩镇问题,尤其是安史旧部河朔三镇,基本就是常年处于自治状态,准确的说应该是半自治。朝廷的政令是到达不了这些割据的藩镇的,更不用说征收这些地区的赋税了。朝廷自然也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很明显的是有心无力,或者即便有力却后继无人。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统一了,它能控制的地区是有限的,这种情况越往后越严重,即便有几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但是帝国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藩镇问题,还有各种各样别的顽疾,比如宦官干政,比如朋党之争,这些都让唐天子疲于应付。

后来的黄巢起义更加加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皇权更弱,皇帝还要靠着节度使帮自己打仗,给自己遮风挡雨。而在黄巢起义中起家的那些节度使更是加紧争夺地盘,互相之间打得不可开交,皇帝都被他们夺来夺去。但最后还是朱温占得先机,控制了唐昭宗和朝廷,最终处死了唐昭宗和唐哀帝而建立了后梁。

但是朱温实际上也不能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他没有力量实现全面的统一。朱温曾经的老对手们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都不承认后梁政权,当然也有不少割据政权是奉后梁为正朔的。但是不管这些割据政权承认还是不承认,都没法否定后梁的正统性。

当然最不服朱温的大约就是李克用,后梁建立的第二年,李克用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李存勖又接过了打倒朱温的大旗,并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在923年从后梁手中夺过了部分“天下”,后唐就此建立。之后还有后晋、后汉和后周,都不长久,开国皇帝都是武将出身,只懂得夺天下,于治理天下上并没有多少天分,而且继承人又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大约只有郭威的继承人柴荣是最优秀的了,他几乎就要实现全面的统一了,但却英年早逝,将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留给了才六七岁的儿子。即便没有赵匡胤来捡便宜,也会有别的人来捡这个便宜,而且这个便宜不是一般的大,它奠定了后来全面统一的基础。从这里来说,柴荣真的是死的太可惜了。

赵匡胤的宋朝一建立,实际上五代就已经结束了,但属于十国之内的几个割据政权还在苟延残喘。赵匡胤则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南方和北方的割据势力挨着一个个灭亡或者投降。但赵匡胤在世的时候,燕云十六州却并没有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中来,之后终宋一朝,燕云十六州都是中原的隐痛,也因此战争从未停止过。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怎样区别?

谢邀!

五代十国,严格的讲应是五代十一国,即从唐朝灭亡起,在此后短短的七十三年之中,中国境内出现的十六个短命政权,史学家称之为“五代十一国”。

所谓五代,指建立在中原地区,上下衔接的五个国家。所谓十一国,指建立在中原地区以外的诸个小国家一一也即割据政权。分别是:

五代

①由宣武节度使朱温建立的后梁帝国。

②河东节度使李存勗一一一后唐帝国。

③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一一一后晋帝国。

④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一一一后汉帝国。

⑤后汉帝国大将郭威一一一后周帝国。

十一国

①由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建立的岐王国。

②由武安节度使马殷建立的南楚王国。

③由镇海节度使钱镠一一一吴越王国。

④由西川节度使王建一一一前蜀王国。

⑤由淮南节度使杨渭一一一南吴帝国。

⑥卢龙节度使刘守光一一一桀燕帝国。

⑦由清海节度使刘岩一一一南汉帝国。

⑧荆南节度使高季昌一一一南平王国。

⑨威武节度使王延钧一一一闽 帝 国。

⑩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一一一后蜀帝国。

①由南吴帝国权臣徐知诰(李昪)建立的南唐帝国。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怎样区别?

五代十国一词中的“代”是指相对能代表正朔的五个国家,因为这个五个国家都没有完成统一,故称代不称朝;“国”是指当时存在的地方割据政权。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共73年 )是一个混乱的大分裂时期,那时的割据政权林立,远远不止十国。先后延续唐朝正朔的五个朝廷依次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其它地方割据政权多数奉五代为正朔,少数自立为帝。五代十国最终结束于北宋,但是辽朝的建立使得北宋也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定难军逐渐独立建立西夏,静海军建立越南而脱离中央统治。

唐朝后期藩镇节度使渐渐变成跟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一样了,但是在名义上各镇还是服从唐朝中央政府的号令,黄巢起义后唐朝中央政府崩溃。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朱温建立后梁代替唐朝;公元923年,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公元937年,石敬瑭与契丹勾结灭后唐建后晋;公元946年,契丹攻灭后晋,同年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并开始收复中原;公元951年郭威篡后汉政权,建立后周。梁、唐、晋、汉、周都控制了中原地区,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故合称五代。

后梁代唐后,原唐朝各地节度使纷纷建立诸侯国,他们或臣服于中央,或独立称帝,时而联合时而混战,关系十分复杂。晋王李克用建立的晋国,他的儿子李存勖灭梁后建立了后唐;西川节度使蜀王王建建立前蜀,后灭于后唐。荆南军高季兴在后唐时独立,湖南武安军马殷建楚国,两广清海军刘隐建南汉;江南地区,占据两淮吴地的淮南军杨行密建吴国,浙江钱镠建吴越国,福建王审知建闽国。交趾静海军曲承裕自立建立越南国, 党项族组成的定难军也在陕北夏州一带割据自立,后来建立西夏国。

北宋建立后,当时全国独立的诸侯国还有后蜀、北汉、南唐、吴越、南汉、荆南与湖南武平军周行逢、闽南清源军留从效等等,因此五代时期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远远不止十个。北宋统一全国的策略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先后平定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清源军、北汉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由于辽朝建国日久,兵强马壮,最终宋朝不得不跟辽朝兄弟相称;西夏、大理、越南等国根基雄厚,宋朝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独立的事实。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怎样区别?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共73年)是唐朝灭亡、北宋立国之间短暂而混乱的大分裂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按《新五代史》顺序,则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十世家。

那么,为什么不统称之为十五代,而非要称之为五代十国,代和国的区别是什么呢?“代”指的是具有正统性的能够承前启后的朝代,“国”指的是地方割据政权。

唐朝后期藩镇节度仅是名义上听从唐朝中央政府的号令,黄巢起义后唐朝中央政府崩溃。

朱温,本是黄巢手下大将,后来投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朱温处死唐昭宗和唐哀帝,自己篡唐称帝,907年建立后梁,绵延三百余年的大唐正式宣告寿终正寝。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

公元937年,石敬瑭与契丹勾结灭后唐建后晋;

公元946年,契丹攻灭后晋,同年刘知远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篡后汉政权,建立后周。

公元960,赵匡胤黄袍加身,五代十国局部结束(正式结束为979年宋太宗灭掉北汉为止)。

所以五代是政权是前后更替的,并不是同时存在的五个政权。

唐朝灭亡后,原唐朝各地节度使纷纷建立诸侯国,他们或臣服于中央,或独立称帝,时而联合时而混战,关系十分复杂。所以五代并没有真正实现全国统一,在王朝控制之外,还有许多割据政权存在,他们并不具有正统性,因此统称为“国”。

十国按《新五代史》顺序,则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十世家。

十国中的有些政权是同时存在(例如南平、吴越、北汉、前后蜀、吴—南唐并存),有些是同一个区域内的前后接替(例如,吴与南唐,前蜀与后蜀)。

和五代十国处于同一时期的,还有西汉金山国(906-914年)、桀燕国(911-913年)、岐国(887-923年)、渤海国(698-926年)、大宝于阗国(912-1006年)……

再者古人认为,只有占据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才能算是正统政权,其朝代才能被算作一“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封或洛阳,地处中原,具有绝对的正统性。他们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代”。

而十国远离中原,如吴、南唐(建都金陵),吴越(建都杭州),荆南(南平)(建都江陵),前蜀、后蜀(建都成都),南汉(建都广州),楚(建都长沙),闽(建都福州),北汉(建都太原),在古人的观念之中,这些都是周边地区,这些政权都不能被看成是正统政权,只能是地方政权,不能称之为代,只能称之为国。

北宋建立后,实际上五代就已经结束,但全国还有后蜀、北汉、南唐、吴越、南汉、荆南等几个割据政权还在苟延残喘,赵匡胤则马不停蹄,长年征战,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由于辽朝建国日久,兵强马壮,西夏、大理、越南等国根基雄厚,宋朝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独立的事实。

这或许是大汉民族的一种心痛!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怎样区别?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怎样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一下汉字“国”和“代”在这个词里是什么意思。

五代十国“代”的意思

一、年代单位,有时间线顺序

“代”的意思很多,有地名、国名、姓氏,还有一种是地质年代单位,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相比之下,五代十国里的“代”应该和地质年代单位这个意思最接近,是年代单位,是有时间性的,前后相继,后替代前,所谓朝代更替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我们说到唐代,会去想的是那个时代,会去想唐代之前是什么时期,之后是什么时期。

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立,有时间性,在年代上和之前的唐代,后来的宋代能把这段历史连成一体。在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时期,用五代纪年能方便许多,不会太乱。

二、代表正统传承

除了时间线因素,由年代的含义引申开来,最强大的、和前朝最有连贯性的、最能控制全局的政权就在当时这片土地上居领导地位,即正统,类似周天子和诸侯国的关系。而且五代疆域差不多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所以称五代为中原王朝没有问题。

五代十国“国”的意思

一、“国”是政体,本身不带时间性

“国”的意思相对集中,现在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c从这就能看出五代十国的“国”和“代”的最大区别了——“国”字不具有时间性,我们如果不熟知历史,单从国名上一般是不会去想它是什么时代,而是去想在这个时代这个国什么情况,在那个时代这个国又是什么情况。

二、"国"是诸侯的封地

从记载上看,商时诸侯封地称“方”,如鬼方、羌方等,到了周朝,周初就封分七十一国,有些国贯穿整个周朝,不同时期有起有伏,如姜太公的齐国,虽然中途改了姓;有些国被灭,但有臣子冒死复国,如申包胥复楚;更多的小国默默无闻,没吞并后直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楚并四十多小国,国土广大。

如果说“代”相当于周天子,那么“国”就是诸侯,是割据政权,有层级关系。除了“代”和“国”,五代十国时还有更低等级的政权——节度使,相当于春秋战国的“卿”、“大夫”。举个比较著名的例子,南汉政权下的静海军节度使,也是相对独立的割据政权,但对南汉称臣,在宋灭南汉时没有被连带攻击,独自成国,后世发展成现在的越南。

综上所述,我以为要区分五代十国中的“代”与“国”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是否能代表当时的某个时期,能则为“代”,不能为“国”;

二、是否承接正统,自认加上多数人认可,承接了为“代”,多数人不认可为“国”;

三、是否居某段时间统治地位,足够强大,是为“代”,不是为“国”;

四、历史学上能系统记载,能为“代”,不方便的为“国”。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间上承接的很好,相对南方各割据政权也强大,地处中原,自认承接了正统,也得到大多数人默认,人们提到这五代时能较清楚的知道前、后、因、果,能代表中国历史的某段时期(虽然都很短暂),所以称他们为“五代”。

北一南九的十个割据政权,不管是否称帝,还是向“五代”称臣,其实力不足以代表中国一个时代,时间上又相互牵扯很复杂,所以称它们为“十国”。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