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清末课本上的“我是大清人,我爱大清国”?

感谢邀请!

这很正确啊,更是一种进步!

清朝课本上写“我是大清人。我爱大清国!”和现在我们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其实是一个道理。

这宣传的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是在培养国民的民族认同感!这是每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这并不是什么封建思想。

在中国古代,虽然早就有着爱国思想与民族认同的形成,比如“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话语,其实都是在在表现这样的思想。

更有着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作为榜样!

但这一切,更多的是建立在“忠君”思想基础上。或者说,两者是并驾齐驱的,所谓“忠君爱国”,其更多的是在以国家大义的帽子,去稳固帝王的统治。

而且,由于古代封建社会皇权不下县的社会结构,导致基层民众,对于国家这一观念,并没有深刻的认知。他们更多认同的是家族祠堂。或者说由于认知所限,古人的国家观念还大都停留在“天下”这个阶段,天圆地方,九州之地,这些等等的认知局限性,使得他们无法有着我们现如今的国家概念。

但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被打开封闭的大门。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新的国家观念需要形成,清朝需要的是爱国,而不是忠君。

只有这样,才能让国人积聚在一起,让国家强大。这一作用,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很好的提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