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邓艾能翻越蜀道,并灭掉蜀汉呢?你怎么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感谢邀请!

邓艾能翻越蜀道,并灭掉蜀汉,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邓艾目光如炬,有着优秀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一个是蜀中将领无能!

曹魏灭蜀国之战,共征集18万大军,兵分三路。邓艾率西路军3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从沓中直接进攻姜维;诸葛绪率中路军3万余人,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东路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直取汉中。

战争初期,魏国虽然兵力占优,但并未能取得较大战果,钟会大军与姜维在在剑门关僵持不下。眼见粮草不济,魏军将要无功而返,邓艾想出了一条计策,即偷渡阴平小路,直取蜀中。

这是一招险棋,阴平道“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部队行此险地,一旦敌人有所察觉,那将是全军覆没。即使敌人没有察觉,自己能不能从险地中从出来仍然是个问题。

而同时这也是一招妙棋,因为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可行之路,因此蜀汉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动作。

邓艾率军万余人自阴平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邓艾最终率军抵达江油。

但是此时的邓艾大军,只有几千人,其实力并不足以灭掉蜀国。

但蜀中将领无能,一个接着一个的给邓艾送助攻!

首先江由据石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但蜀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畏战而降,直接跑路了。江由的失陷,使这座城成为了邓艾的补给基地。邓艾部队从死地中恢复,进可取成都,退可夹剑门。

而此时,蜀国仍然有着翻盘的机会,首先诸葛瞻督已经率诸军在绵竹严正以待。同时,南中督霍弋听说魏军偷渡阴平,也上书刘禅,请求批准出兵北上支援,刘禅认为诸葛瞻军超过邓艾军,认为击败邓艾是完全可以的,于是不批准霍弋带领援军北上的请求。

结果诸葛瞻完全没有他父亲那般才能,加之蜀中军队非精锐,最终为邓艾所败,诸葛瞻和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蜀国的都城成都,彻底暴露在邓艾的兵锋之下。

而此时,其实蜀国还有一战之力,只要坚守成都,等到勤王之师赶来,邓艾这数千人马,绝对难以抵挡,但后主却不等阎宇的援军就听从从谯周主降的建议,投降了魏国,最终帮助邓艾完成了这场奇袭。

邓艾成了蜀汉最直接的灭亡者,他也因此成为了曹魏灭蜀战役中的最大功臣。

历史上为什么邓艾能翻越蜀道,并灭掉蜀汉呢?你怎么看?

谢邀!邓艾是三国时魏国名将,他之所以能偷渡阴平,取西川。一是谋略得当,二是蜀国君臣不和,姜维为避祸在剑阁坚守!蜀国可用的大将实在太少。

历史上为什么邓艾能翻越蜀道,并灭掉蜀汉呢?你怎么看?

邓艾翻越阴平,灭掉蜀国的成功,实属机缘巧合!主要原因有三:

一、蜀国腐朽

司马昭重要幕僚杜预是这样评价伐蜀必胜的!“伪汉举国之庶民皆为军户官奴,终身服事苦役而不休,皓首沥血而不止,供国家无尽之索求,而己身仅留存一毫之纤利,可谓苦不堪言!”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不能重用贤臣,治国更加荒诞!导致蜀国民心流失,文官贪财,武官怕死!邓艾区区三万人,远途跋涉,而且后无粮草供给,属于“孤军深入”,实乃兵家大忌!如果不是蜀军叛变,及百姓离心,即便成功翻越阴平古道,也是死路一条!

邓艾计策奇险,从军事战术上讲,属于“小概率”的赌博!但是,蜀国军政的腐朽,却给了这条“自杀式”偷袭,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与生存空间!蜀军涪城守将马邈投降,使邓艾奇迹般拥有人员粮草的补给基地。就像围棋中一条孤军深入的大龙,对方的失误,意外使这条龙做成双眼,从死地中成功做活了,直接演变为直捣黄龙的胜负手!

这时的邓艾牛逼起来,进可取成都,退可夹剑门。兵力得到迅速补充,战力成倍复苏,加之学习当年偷袭荆州的吕蒙,爱民有方,便足足拥有进取成都实力。如果涪城死守,邓艾的偷袭必成军事笑料。

二、内奸策应

司马家族擅长的就是间谍战!司马师曾言:“建安初年,司马防就带着八千死士进入曹操手下;到建安十三年,司马家族已有三百死士潜入曹氏各州各郡为官!”英明的曹操,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伟大的大魏,在它诞生的那一天,就混进了司马家族的DNA!

早在很久之前,司马师就派一个叫聂胜的间谍,潜伏到属地经商,花大价钱去收买蜀国文武官员!像黄皓这样爱财的,直接给钱办事,将姜维由汉中撤职到后方沓中屯田,魏军便利用这次机会,轻而易举得到汉中!就这一招,就胜过千军万马之力!

聂胜花钱让新近发展的间谍文立当上蜀国五兵尚书,偷得绝密的诸葛亮绘制的《西蜀全境军事地图》!邓艾能够想到且成功“偷越阴平”,皆是有这份地图所赐!身为中散大夫,光禄大夫的谯周,直接变成奸细,策动刘禅投降,让邓艾兵不血刃灭了蜀国!

聂胜还大量收买很多郡县文武官员,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涪城守将马邈的投降,是不是早就被策反为内应,属于临阵“起义”!或许,所谓邓艾冒险翻越阴平,也不过是邓艾与聂胜事先筹划好的“有惊无险”!没有这些大量蜀国内奸,邓艾本事再大,也不免一番血战,孰胜孰负,还真难料!

三是,邓艾有谋

邓艾是放牛娃出身,所以对翻山越岭有着天然的偏好!所以他看到《西蜀全境军事地图》,所以不顾年近七十,顿生亲率三万大军“偷渡阴平”!他不似钟会,正宗科班出身,瞧不上那种“鸡鸣狗盗”的战术!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与邓艾出身相似的魏延,也提出相似的战术,奇袭子午谷,但是遭到学院派诸葛亮的严斥!假使诸葛亮心眼活一点,或许历史也会在此掉个头!

邓艾除了敢想,而且干的也不错!七十岁高龄,还身先士卒,带头裹革跳崖;为了稳定军心,直接要斩主张撤军的儿子与学生!紧密配合聂胜的谍战,抓住战机,勇往直前!

他充分利用蜀国军民对刘禅黄皓等当政不满,采取爱民与抚民多种手段,迅速建立敌后根据地,成功做到使根据地资源,迅速转化为战斗力,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且紧密配合谍战,“自作主张”对降将“因地制宜”封官加爵,迅速稳定归降后的蜀国,达到进攻与治理同步效应!

至于成功后,三个月内被杀,实是草民出身的武将的固有悲剧!靠战功迅速提升的草根武官,官职升到一定位置,不讲政治的弱点,暴露无遗,终究被那个官场所扼杀所抛弃!另外,偶尔的一次成功,不能自我膨胀,或许,这一次成功的经验,会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人有时候真的要有自知之明,钱不是越多越好,官也不是越大越妙,一旦超越你的自身的驾驭能力,就会带来杀身之祸!

历史上为什么邓艾能翻越蜀道,并灭掉蜀汉呢?你怎么看?

蜀汉的灭亡,原因很复杂,但魏将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让蜀汉君臣丧胆,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阴平到底在什么地方,阴平小道到底有多险呢?

李白的《蜀道难》传唱千古,讲的就是蜀地山路险阻,极难通行。邓艾所偷渡的阴平,又被称为“邪径”,邓艾所规划的行军路线,是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里,去成都三百馀里。这条路线从阴平出发,即现在的甘肃省文县西北的鸪依坝,穿越文县县城,途经青山县的摩天岭、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等地,抵达四川盆地的江油关,全长为265公里。

阴平古道一路上天险处处,即有高山险阻,又多谷壑纵横。特别是摩天岭,它地处蜀地西北,东接米仓山,而米仓山又东接大巴山,把蜀中紧紧地包裹起来。

邓艾出的是奇兵,率部从阴平邪径开始行军。书上说邓艾命令五千精锐,携带斧凿等器具,逢山开道,遇水叠桥,也只是极勉强的前行。另外,邓艾让3万精锐,携带军粮绳索,每100里留下三千人安营扎寨,以维持后勤,尽管这样,由于道路过险,邓艾所部仍多次陷入困境。到了摩天岭,马匹无法前行。上岭后,岭西就是悬崖峭壁,邓艾的儿子邓忠率开路壮士到此后,一筹莫展,只能仰天痛哭。哭有什么用,邓艾此时无路可退,硬着头皮也必须爬过去。《三国志》记载,邓艾部“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还有一个说法: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

邓艾偷渡的阴平斜径,算不上是一条能正常通过的道路,至少马是过不去的。但也正因为此处太险,蜀汉没有在这里设防,导致蜀汉亡国。

历史上为什么邓艾能翻越蜀道,并灭掉蜀汉呢?你怎么看?

邓艾翻越蜀道,是不是和魏延奇袭子午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当然有!

但是,邓艾的条件比魏延优越的太多太多了,首先,邓艾偷渡阴平,是在钟会牵扯住姜维大军为前提下的,假如没有钟会的牵扯,邓艾想要偷渡阴平无疑是送命!阴平古道极为凶险,姜维随便排一支部队过去,就可以将邓艾全军覆灭,但是,有了钟会的牵扯,姜维手底下为数不多的部队绝不会轻举妄动,反观魏延,虽然看似长安唾手可得,但是要建立在魏军支援速度慢,守城之将无能,长安不采取坚壁清野等政策之上的。

其次,蜀汉后期,民众的压力极大,对蜀汉已经不满,在《三国演义》里,邓艾大军攻下蜀汉城池后,蜀汉民众夹道欢迎,由此可见民众已经对战争极为不满了,蜀汉可谓是已经失去了民心。

最后,蜀汉后期实在是拿不出有谋略的将军以及内部的愚昧了,姜维预料到邓艾的偷渡阴平,提出防守建议后,黄皓找了个跳大神的跳了一跳,告诉刘禅不用担心,邓艾军不会来的,刘禅居然信了!在邓艾偷渡阴平后发现,蜀汉居然没有一支部队防守这个险处,简直是为邓艾的奇袭创造了一个天大的优势,在这之后,刘禅的禁卫军没有选择死守成都,而是与邓艾在城外决一死战,这又是将领谋略不足的体现。禁卫军失去后,成都再也拿不出任何一支部队了,姜维又在千里之外,救援不及,于是刘禅不得不投降。

说到底,邓艾偷渡阴平并且成功灭蜀只是客观条件,蜀汉内部问题重重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想要知道更多的历史不为人知的趣事以及争议事件,烦请各位看管们多多关注,谢谢!)

历史上为什么邓艾能翻越蜀道,并灭掉蜀汉呢?你怎么看?

演义中,邓艾穿越七百里原始深林,到达摩天岭,只要穿过此岭,前面就是蜀汉腹地江油了。眼看胜利在望,可是此时,邓艾只剩下疲惫不堪的2000士兵,而蜀汉成都最少还有70000装备精良的御林军。

这对于任何一个统帅来说,都是很艰巨的任务。那么他是怎么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壮举的?

首先,邓艾的2000士兵经过简单修整。

公元263年,邓艾和主帅钟会沟通后,他另辟蹊径,准备独自带领偏师,绕道阴平,绕过在剑阁的姜维大军,到达益州腹地,灭亡蜀汉。他挑选3万精兵,带着足够的干粮及攀爬绳索,向阴平进发。没行一百里,他就留下3000兵马安营扎寨,到达最后一道天险摩天岭时,邓艾只剩下2000疲惫不堪的士兵。他们被这道天险阻挡,无路可走,都感到绝望了,相拥而哭。

此时,邓艾先用毛毡自裹其身,先行滚下去,作为表率,剩余大军依次从此滚下去。邓艾带领2000士兵,顺利度过摩天岭后,经过短暂修整。如他们短暂睡觉,保证充足睡眠,饱餐战饭,方才向江油进发。

其次,邓艾大军在江油补充,兵力已经不是2000了,不但收编了江油的蜀汉军队,还将阴平沿途驻扎的精兵接入江油。

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

这时,邓艾的军队数量超过3万人,即他在阴平的3万精兵加上江油新归附的军队。江油军队有多少,没有记载,估计几千人是有的。

而诸葛瞻父子从成都出发,带来的蜀汉军队,有七万。此时,诸葛瞻的军队仅仅是邓艾军队的二倍,兵力相差也不算太悬殊。接下来就看邓艾和诸葛瞻双方的带兵能力了。

再次,邓艾军队久经战阵,而诸葛亮军队养尊处优。

邓艾的军队虽然少,可是他们都是常年和姜维部队作战,能在战场上留下来的,都不是弱者。他们天天和死人打交道,作战勇敢,不是那些京城的大爷兵所能比的。双方军队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邓艾还要求兵贵神速,他认为自己的军队不能多修整,应该趁蜀汉没有反应过来时,直取成都,快刀斩乱麻,解决蜀汉。邓艾的这种战略是没问题的,他知道万一被蜀汉反应过来,自己身处敌方腹地,没有援兵,粮食短缺,是很危险的。他只有快速占领江油等军事重镇,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才能转危为安。

最后,邓艾鼓舞士气,背水一战,战胜了诸葛瞻的七万大军。

邓艾之子邓忠和师纂遇到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雕像,惊吓之下,被诸葛瞻战败。他们两位回报邓艾,差点被邓艾军法处置,众人的求情下,才免去死罪。师纂、邓忠两人戴罪立功,再次出战诸葛瞻,仍然被诸葛瞻战败。后来,邓艾使用诱敌之计,引诱诸葛瞻出战,才将其战败,随后包围了诸葛瞻驻守的绵竹,将其围得如铁桶一般。

总结:邓艾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能够在危难之中,在艰难险阻之中,发挥出超人的能力。他另辟蹊径,开辟第二条战线,从阴平小路,进入蜀汉腹地,背水一战,战败诸葛瞻的七万御林军,进而围攻成都,迫降刘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