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汉、晋、隋唐、宋、明的末期,发生大规模内战的时候游牧民族基本上都南下,而在秦末大战时却没有南下,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会这样?

感谢邀请!

主要是因为实力不济!

北方的游牧民族,随水草而居,由于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好战的民族天性,战争和掠夺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而繁华富饶的中原地区,则一直是他们所觊觎的对象!

纵观中国历史,在清朝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祸乱中原的历史,从来未曾停止。比如汉之匈奴,晋之五胡,隋唐之突厥等等。尤其是在中原王朝更替,天下大乱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往往会抓住机会,趁虚而入。

比如西晋八王之乱,五胡直接趁机占据了中国北方,导致中国南北分裂数百年。而隋朝末年,东突厥也数次南下劫掠。唐末五代时期,契丹人同样趁火打劫。

不过,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北方的匈奴人却似乎挺安静,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就得提到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一个前提,那就是自身实力的强大。不管是匈奴还是突厥,或者任何其他游牧民族,都是在自身强大的情况下才敢南下找茬。毕竟战争不是过家家,如果实力不济,那不是自取灭亡嘛。

秦朝末年,称霸北方草原的匈奴!不过,此时的匈奴远算不上强大。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蒙恬,领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

蒙恬率军“郤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把匈奴一顿暴打。

经蒙恬反击之后,“匈奴势慴,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

众所周知,秦末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此时距离蒙恬北击匈奴过去了仅仅6年时间,匈奴根本就还没有缓过气来。

而西汉王朝的建立是在公元前202年,此时的匈奴同样自顾不暇,当时的北方草原上还有着东胡,月氏,丁零等许多独立存在的少数民族,匈奴的第一要务是要和他们争夺地盘。

当时的匈奴单于冒顿,在秦朝末年的那段时间里,经过一系列的战争,打败了东胡和月氏这样的强敌,统一了现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这才开始着手准备南下,于是便有了白登之围。

事实上,当时匈奴也并不是没有作为,冒顿趁着秦末汉初内乱之机会,也曾挥军南下,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汉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对汉之燕、代等地进行侵掠。

只是由于相对战果不大,并不为人所重视!

有人说在汉、晋、隋唐、宋、明的末期,发生大规模内战的时候游牧民族基本上都南下,而在秦末大战时却没有南下,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会这样?

秦国统一之后加大了对匈奴的打击,并且修建了长城,使得匈奴损失惨重,并且南下打劫的成本增加。

后来,秦国灭亡,大秦长城军团瓦解,而被长城军团压制在草原上被迫自相残杀的匈奴却意外得到了统一,匈奴单于冒顿又恢复了南下劫掠,这才有了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