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唐朝贵族爱不释手的“昆仑奴”,为何在历史上消失了?
唐朝时期,由于是文化思想的开放以及繁盛的对外贸易往来,所以在唐朝,可以见到许多外国人。尤其是唐朝的都城长安,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
比如,咱们所经常说的昆仑奴。
据《旧唐书·南蛮传》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些黑人大多来自于南洋诸岛和非洲地区,所以昆仑是一个泛称,非专指某一地区或国家。
由于他们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所以贵族豪门都抢着要。当时的唐朝人,都以拥有昆仑奴为时尚。
但是,为何他们后来却消失了呢?
主要还是由于唐朝的衰落,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断了这种奴隶贸易,所以昆仑奴逐渐销声匿迹。
让唐朝贵族爱不释手的“昆仑奴”,为何在历史上消失了?
昆仑奴到底是指哪些人呢?是否与我国昆山昆仑山有什么关联?其实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昆仑奴是在唐朝的时候才出现的,他们的肤色,体格面貌与我们有明显的差别。那么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有很多人说法。最初历史学界以为昆仑奴是从非洲来的,因为他们的肤色都是黑色的。后来经过历史考证,证明从非洲来的这个说法基本上靠不住。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强大的时期。形容为威震四海,万邦来朝,一点也不为过。当时的东南亚以及南亚群岛,有很多小国和部落。其中有部分人是作为奴仆进贡的,因为他们吃苦耐劳,能歌善舞,有的还有特殊的技能。当时的唐朝是非常开放的,许多小国都有留学生在唐朝学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就留下来了。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讨生活的原因,就到唐朝来打工了。由于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就在唐朝留下来了。贵族买回来主要用于表演歌舞,训兽,以及各种各样的杂役。后来唐朝逐渐衰落,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这些外来人慢慢的就越来越少了。频繁的战乱,衰退的经济,使这些人感到越来越害怕,也很难挣到什么钱了。于是这些人慢慢地就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即在五代十国这个阶段,这些人在我国历史上的记载就消失了。
让唐朝贵族爱不释手的“昆仑奴”,为何在历史上消失了?
昆仑奴是唐代时候的一种家奴。昆仑奴,字面意思实际上是黑奴。关于昆仑奴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第一是来自非洲的黑人,第二是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土著居民。从现在的文献论证结果来看,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数量上不好确定,哪个更多哪个更少,但是倾向于后者更多一些。
为什么唐代以后,昆仑奴就消失了。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现实层面的,另外一个是史料层面的。
先谈现实层面。唐代以后,宋代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从此中断,海上丝路开始取代陆上丝路的地位,成为宋朝主要的对外贸易通道。这就使得贩运昆仑奴的重要通道中断了。阿拉伯人在历史上有贩运黑奴的传统。中国当时的昆仑奴,有相当一部分就应该是他们贩运过来的。为什么没有继续通过海上丝路贩卖昆仑奴呢?这可能和经济成本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险要远高于陆上丝绸之路。昆仑奴有可能在旅行途中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亡导致经济损失。不要说昆仑奴就是水手,也是九死一生。因此在古代才会形成独特的妈祖信仰。主要就是因为水手们祈求平安。因此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运送的商品首选那些高价值耐储存的商品。中国主要向海外地区发送瓷器茶叶丝绸等,海外地区主要向中国境内发送香料以及贵金属。从经济回报的层面来看,昆仑奴不是合适的贸易品。
再谈史料层面。昆仑奴的史料有相当一部分是保存在文艺作品当中,尤其是唐传奇当中的。唐传奇是短篇小说。主要反映的题材内容就是男女之情,鬼神奇遇等等。因此昆仑奴在唐传奇当中频繁出现。而到了宋代的时候,文艺作品的倾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唐代时期的那种瑰力无边的想象不见了,文艺作品的情感体现日益隐忍和克制。昆仑奴不再受到文学的青睐,因此在史料当中越来越少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