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大量士族南迁,名将王翦的后代怎样了?
感谢邀请!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动荡,民生凋敝,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
可有一个家族,却在此时迎来鼎盛,这个家族就是琅琊王氏。当时琅玡王氏正值鼎盛时期,权倾朝野,乃是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
而这个琅琊王氏追根溯源,其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朝大将王翦!王翦与王贲是秦国灭六国的关键人物,除了韩国以外其余五国均为王氏父子二人所灭,皆受封列侯。后来,秦朝覆灭,其曾孙王元,为了躲避战乱,就搬迁到了山东琅琊,在这繁衍后代,也就有了琅琊王氏。
而琅琊王氏之崛起,还得归功于一个名叫王吉的人!
此人低调而勤政,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专门评议政事、弹劾失职官员。其为人,清正廉明,仁慈宽厚。最终,成为西汉的一代名臣。
他留下“言宜慢,心宜善。”六字族规,代代相传,其子孙皆奉其为为人之道。王吉之后,琅琊王氏进入到上升期,其子王骏最后做到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这是王翦都未曾有过的待遇!王骏的儿子王崇,同样子承父业,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位列三公。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琅琊王氏成为山东望族!
王家子弟,人才辈出!
不过,此时还算不上琅琊王氏的巅峰时期,直到西晋末年。当时琅玡王司马睿与琅玡望族王氏家族走得很近,两家联姻结好。于是在永嘉之乱后,司马睿南渡建邺,琅琊王氏也举家从之,其族中王导、王敦兄弟更是司马睿之左膀右臂,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王家开始走入西晋权利中心。
而后北边长安城破,晋愍帝无奈出降,西晋亡。王导、王敦兄弟带领江南士族拥戴司马睿于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中兴了晋室。
从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在当时的东晋王朝,王导和王敦两兄弟几乎把控着朝政。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导更是被司马睿,尊称为"仲父"。
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可想而知,他们王家有多牛。
对了,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就是王家子弟,王导和王敦堂伯父,他爹和皇帝是姨表兄弟,妥妥的超级富二代啊!
总之,王翦的后代琅琊王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豪族”。
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您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西晋末年大量士族南迁,名将王翦的后代怎样了?
公元三百一十六年,匈奴人攻进了西晋都城洛阳,至此西晋政权全面覆灭,中原,甚至淮河以北的所有地区,都再次陷入了极大的混乱和痛苦之中,在此期间,原来活动在大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此机会,进入中原,史记中记载为“五胡十六国”。在时间上来看,在北方出现了外族人建立的前赵和后赵,后来被前秦皇帝蒲坚再次统一北方,这一时期的战乱大肆地迫害着百姓,活着都成了极难的事情,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士族南迁逃跑的局面,这些家族大都是名门望族,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有的人在不同的政权里担任官职,那么这些人南迁去到了哪里?他们的代表人物又有谁呢?
这些士族名门大都迁到了现在江苏一带,并且带去了当时中原流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后来这些家族的后代将这次南迁称为“衣冠南渡”,这话说得漂亮,其实就是一次狼狈的逃亡。在众多的士族当中,有一个很是特别的家族,即“琅琊王氏”,我们知道在战国时代,有那么一个秦国,它统一了六个国家,那么在秦国就有一个极其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名字叫做王翦,他所在的王氏家族先后灭掉了赵国、燕国、魏国,还有楚国和齐国,共计五国,后来在秦始皇的调遣下,去到了北方长城去抵御匈奴。
王氏家族后来为了躲避两汉时的战乱,东迁来到了现在山东临沂一带,后来在曹魏和西晋时期,在这个地方设立了“琅琊”的封号,于是王氏家族就在琅琊这个地方得到了很好的生息,势力逐渐壮大了起来。在西晋遭受“八王之乱”之前,王氏家族有两个年轻人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关注,谁呢?就是后来扶持司马睿建立东晋的王导和王敦两兄弟。
这两人是一对堂兄弟,虽然这样说,王导却足足差了王敦十岁,两人性格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背离的地方。王敦娶了西晋的襄城公主成为了西晋的驸马,城府极深,并且为人十分刚毅,但是王敦的这种刚毅里面却又夹杂着几分残忍。而当时的王导却还是一个少年模样,同样是胸怀大志,有很大的气度,并且这种气度甚至高于王敦。我们来看几个小故事,看他们二人的性格特点。
我们知道在西晋时代,有那么两个人,一个王恺,一个石崇,他们炫富的故事很是著名。王恺这个人喜欢什么呢?他喜欢摆设酒宴,邀请大量的士人来参加,干什么?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名望。这次王恺邀请来了王导和王敦两兄弟,为了给大家助兴,王恺命令女姬来吹奏笛子,可能是这个女姬走神了,或者是心不在焉了,反正是吹错了音律,所以王恺就觉得自己在大家面前丢了面子,所以他怎么做了呢?他派人将这个女姬当众殴打致死。
当时在席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只有王敦依旧在那里谈笑自如,似乎根本没有这样一件事发生。所以我们看到王敦的那种处事冷静的性格。同样的,还是王恺又一次设宴,这次王恺没有用音乐来助兴,而是让门下的女姬去给来的客人敬酒,如果宾客不喝酒的话,立刻将这个女子处死,等到美女来到了王敦的桌子前面的时候,王敦就是不动声色,酒也不喝,他的意思就是想看看王恺怎么收场?
王导看到王敦这样做,有些不满,因为王敦不喝的话,这个女子是要丢掉性命的,所以王导担心女子会遭遇不幸,所以直接端起酒杯,喝完了酒,要知道当时的王导还是一个少年,酒量并不是很好。所以从这次宴会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导相对于他的哥哥王敦来说,性格多了几分温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