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长子能征善战,被立为太子后为何又被处死?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按照惯例,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努尔哈赤这个大儿子!

努尔哈赤咱都知道,清朝的实际建立者,以十三副铠甲起家,一统女真,绝对的枭雄式人物!

他的儿子咱们出名的也不少,比如清太宗皇太极,摄政王多尔衮,名气大得很!而他们大哥,也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却很少有人提及!

努尔哈赤长子名为爱新觉罗·褚英,能征善战,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战功,深受努尔哈赤喜欢。他也因为这些战功,被努尔哈赤指定为继承人!

不过后来因为辽阳大战贻误军机,被解除了军权和太子之位,成为了废太子。后来他不服,口出狂言,被努尔哈赤处死,年仅三十六岁!

褚英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有勇无谋!

这几乎是清朝皇帝的大儿子们的一个通病。像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康熙大儿子允禔,智商都有待提高。他们的下场自然也都不太好,一个被多尔衮玩死,一个被康熙软禁二十几年!

这或许是褚英给他们开的头,此人虽然能征善战,但也因此而娇纵自傲,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这可是努尔哈赤最看重老部下,感情深厚。

辽阳一战原本努尔哈赤只是打算拿他兵权,并没有想废太子。但是由于褚英得罪了“开国五大臣”,被他们联名告状,努尔哈赤这才废了褚英。第一是个老部下一个交代,第二是看到自己这个长子得不到这些老臣的支持,以后也坐不稳这位置,于是干脆废了,另寻他人。

本来这种时候,褚英需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做人,收起他的锋芒,去缓和与老人们的关系,说不定还能有所转机。可是他完全不懂得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将不满溢于言表。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并扬言等掌权后要报复,于是他被再一次告状。

努尔哈赤知道这孩子没救了,为了稳定军心,他就把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给杀了。

第二,建州女真没有嫡长子继承制!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选择继承人大都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由于这一传统,嫡长子往往会获得更好的权威与重视,底下人鲜有出来争权的。

可女真人不搞这一套,只要是儿子,都有资格争一争,像著名的“九子夺嫡”,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褚英没有汉家太子们那么受重视,废了也就废了。同时底下那些兄弟们也都觊觎着这个位置,会想方设法出来捣乱。当初五大臣向努尔哈赤告状,就有着皇子们的参与。

不得不说,想在清朝坐安稳这太子之位,是真的很难,一个不小心就得被废!

大家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努尔哈赤的长子能征善战,被立为太子后为何又被处死?你怎么看?

爱新觉罗·褚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的长子,褚英年龄也绝对比弟弟们大很多。其母是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禇英死的时候年仅35岁,可以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历史上关于褚英的记载很少,或许被皇太极等人销毁,历史没有相关的记载,我们只有从其他方面的记载中国具体分析一下。

应该说褚英自幼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应该是屡有战功,骁勇善战的。努尔哈赤对这个儿子也十分满意,对这个长子也是多加培养。在其20岁左右的时候就加封禇英为广略贝勒,禇英母亲早逝造成了禇英性格的缺失,作为当时一个比较原始的部落,努尔哈赤大概也没有什么教育可言,教育大概也是武事的教育,而没有在政治与文化上加以培养。多年的战争生涯导致了褚英的性格粗暴、心胸狭隘,加之又是努尔哈赤的长子。禇英目无余子。生性狂傲,根本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褚英最大的毛病就是心胸狭窄,过于斤斤计较。常以大汗长子的身份和哥哥的身份从各个头领那里勒索财物,也经常从弟弟那里克扣东西。从这一点可以看到褚英政治不成熟,没有远见。女真“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纷纷努尔哈赤那里告状。努尔哈赤解除了褚英的兵权。努尔哈赤的意思是让褚英好好反省一下,也便于以后禇英的发展和成才。

但禇英没有理解父亲的意思。自己身边缺乏谋略之士。即便是有,他大概也不会听。此时的禇英应该低调做人,维护自己的人脉,与五大臣修好。但禇英缺乏政治头脑。不知道低调为人。也没有和兄弟们好好团结在一起,而且不思改过。却将不满溢于言表,天天诅咒五大臣。在努尔哈赤出征之际。褚英焚香祷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多次公开宣称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一个父亲的兄弟,被宫中的密探告发。努尔哈赤震怒异常,公元1615年,褚英在被圈禁两年后被处死,应该说,禇英实际的被杀就是太子之位争夺失败的结果,太子之位素来是皇家政治利益争夺的焦点,而褚英原本深陷泥潭,本身缺乏政治头脑。不但不以有效手段维护自己的声望,反而以恐吓、威胁的方式强迫自己的弟弟以及五大臣屈从。这样彻底的走向失败和死亡。

另外一种说法是朝鲜的官方记载,说禇英死于谎报军情,明朝与女真具有决定意义 的之间的萨尔浒之战中。当时的情况是明军主力将女真合围,对此,努尔哈赤并无任何畏惧之念,并决心终以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原则。突破明军的包围。在努尔哈赤派遣禇英刺探军情,禇英给努尔哈赤的汇报结果是:明军主力就在附近,而且具有火炮弓弩无数,正严阵以待。如此据实而报明军军情,女真将领们开始不知所措。军心不稳,为了稳定军心,努尔哈赤只有诛杀长子禇英,以谎报军情,长敌军士气,动摇军心被杀。可以说,谎报军情是对外宣称,实际是政治原因。禇英就是死于太子争夺失败。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 关注和点评。

努尔哈赤的长子能征善战,被立为太子后为何又被处死?你怎么看?

褚英比起其他兄弟,他的确有一把好牌,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福晋佟佳氏所生。要知道,努尔哈赤起兵时,只有父亲遗留下来的13副甲胄。要不是佟佳氏大力赞助,他也不可能发展得那么迅猛。所以,褚英子以母贵,努尔哈赤想不疼他都不行。

二是褚英和努尔哈赤一样都是年幼丧母。曾经饱受后母虐待的努尔哈赤,为了不让年幼的褚英受委屈,一直带着他起兵杀敌。由于是努尔哈赤一手带大,努尔哈赤对他感情也最为深厚。

三是褚英能征善战,在战场上奋勇当先,再加上他颇有谋略,因此军功显赫。努尔哈赤的朝堂是要凭军功说话的,而褚英的功劳绝对无人能比,因此他很有威望。

所以,在努尔哈赤看来,褚英是诸子中最完美的继承人,于是,褚英29岁的时候,努尔哈赤让他执掌国政。

(褚英剧照)

可是,仅只过了3个月,褚英却被废黜了继承人之位,这是为何呢?

这就要说到褚英的性格了。

褚英地位高贵,身边不乏溜须拍马之人,再加上他立功无数,因此心高气傲,看谁都不上眼。不说四大贝勒,就连和努尔哈赤出生入死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汗),他都瞧不上眼。

最严重的,还有他不容人。

褚英为了巩固势力,不断削弱五大臣和四大贝勒的财富和势力,企图在努尔哈赤去世前,就排除他们对自己的威胁。不光如此,他还时常要求五大臣和四大贝勒向他发誓,要忠诚于他,凡事必须先向他汇报等等。他还扬言,对于不忠于他或者对他不利的兄弟和大臣,待他登上大汗之位,就马上把他们处死。

(被压制的大臣,图取其意)

这下,四大贝勒为了自保,不得不和五大臣携手与褚英对抗,双方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很快褚英的所作所为,便传到了努尔哈赤的耳中。努尔哈赤经过调查,发现褚英果然有一些高傲自大,凶残狭隘的毛病。为了让褚英改过自新,此后数次征战,努尔哈赤都命褚英留守王城,没有让他再随军出战。

褚英却丝毫不悔改,反而认为这是四大贝勒和五大臣挑唆的原因。于是想方设法挑拨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的关系。

四大贝勒和五大臣万般无奈,于是再向努尔哈赤告发了褚英。努尔哈赤见褚英没有悔过之意,只得削弱他的权力。

褚英大为恼怒,于是在留守王城时,写下诅咒的话对天地焚烧,祈祷努尔哈赤的队伍出征战败。并扬言,如果战败,将不给努尔哈赤和弟弟们开城门。

(努尔哈赤剧照)

此事很快又被人告发。努尔哈赤没想到,褚英竟如此恶毒。愤怒的他,再也没有耐心等褚英改过自新了,而是剥夺了褚英继承人的资格,并把他幽禁在高墙之内。此时,褚英被立为继承人才不过三个月而已。

褚英眼看再无可能继承大汗之位,在高墙内愈发对父亲努尔哈赤诅咒不断。眼见褚英无可救药,为了后金政权的稳固,也为了未来大汗继位的平稳,努尔哈赤最终处死了褚英。

就这样,一手好牌的褚英,自己乱打,最终不光丢了继承人之位,还丢了性命。

(参考史料:《清史稿》《满文老档》)

努尔哈赤的长子能征善战,被立为太子后为何又被处死?你怎么看?

关于褚英,在《清史稿·列传三·诸王二·太祖诸子一 》中有简略的记载。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生于万历八年。此时努尔哈赤是二十一岁。

努尔哈赤“七大恨”起事时,褚英只有四岁。

褚英幼小之时,母亲早死,他从小就跟着努尔哈赤四处奔波,经常面对血雨腥风,还要应对来自各方随时随刻的危险。这也造就了他的性格比较倔强和多疑。万历二十六年,褚英十八岁,初次独当一面领兵做战。努尔哈赤命令他去征伐安楚拉库。这次,褚英出色完成了任务,率兵星夜驰进,攻取了二十多处屯寨,其余屯寨也尽行招服,获得万余人畜,大获全胜。

回去后,努尔哈赤封褚英为洪巴图鲁,晋封贝勒。万历三十五年,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前来归附,请求建州派兵迎护。努尔哈赤命令弟弟舒尔哈齐、褚英和次子代善等统兵三千前往蜚悠城。

行军路上的夜里,云阴黑暗,军中大旗上忽然闪动白光。舒齐哈奇大惊,认为出师不吉,想收兵回营。但褚英和代善坚决反对。大军继续前进,到达蜚悠城,收服了蜚悠部五百户。以勇将扈尔汉二百人为前锋返回。

返程途中,路过乌碣岩,遇到乌喇部的拦截。敌军过万,敌众我寡,舒尔哈齐畏缩不前,按兵不动。

褚英和代善见状,便鼓动众将士的勇气,他对大家说:“我父努尔哈赤纵横天下,一向以寡敌众。而乌喇部的首领布占泰是我们的手下败将,还当过建州的俘虏,以前能捉拿住,这次也照样没问题 ”

士气大振后,大家制定计划。扈尔汉和扬古利率二百前锋正面冲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褚英则与代善各率五百战士,两路夹击。一战击溃敌人,斩杀乌喇部三千多人,获马五千匹,甲三千,代善擒斩了乌拉大将博克多。

回去后,努尔哈赤非常高兴,褚英因勇气而受到嘉奖,被赐以“阿尔哈图图门”(足智多谋)的称号。褚英又偕阿敏征伐乌喇部,攻取了宜罕山城。褚英枭勇,蒙古来援乌喇的援军被吓住了,于是请求结盟。屡立战功,又为诸子之长,努尔哈赤命褚英监理国政。

但事态急转直下,众兄弟和一众老臣纷纷上书,挑褚英的各种不是。努尔哈赤与褚英逐步疏远,渐生猜忌。

有人告发褚英设下魇镇,诅咒努尔哈赤和众兄弟们。努尔哈赤大怒,将褚英囚禁起来。

两年后,褚英死于囚禁之所,时年仅三十六岁。褚英死后第二年,努尔哈赤称汗。

后人查阅清朝《无圈点老档》资料中,记叙了褚英的死亡原因:原来,褚英是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的。

通过对褚英的经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情况与后来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情形非常类似:

早立储君,太子监国,兄弟嫉恨,群臣攻讦,君父猜忌。

一、从努尔哈赤的角度看: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努尔哈赤你已经当老大了,再让褚英监理国政,两人的处理方式必然会有差异。褚英若想顺利推行自己的理念,必然会对努尔哈赤原有势力造成威胁。

努尔哈赤性情刚烈,不重亲情,兄弟舒尔哈齐都毫不客气,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

二、从褚英的角度看:

褚英幼小失母,屡经险境,性情自然倔强刚猛,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做领兵打仗的一方主将,没有问题,但做一国的储君,受到阻力以刚克刚,他只懂以功得位,不知收买人心,怎能不受忌恨?

三、从众兄弟的角度看:

努尔哈赤立了褚英为监国,意为将来的继承人,那么其他兄弟的希望就被剥夺了。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逾越这座横亘的大山,心中又怎肯善罢甘休,不生怨望?

四、从诸位重臣的角度看:

国以一人为主,如今又添个储君监国,群臣受到的抑制就又加一重,权力和地位必受到更多的限制,群臣又岂能甘心?

所以说,褚英先被囚禁,但因其特殊的身份,性格和能力,活着对众人都是巨大的危胁。被努尔哈赤处死,符合众人的心愿,也是难免的啊。

以褚英的能力,做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是完全可以的,但高处不胜寒,他又不懂得收敛光芒,不知进退,终究酿成大难。

褚英一生征战沙场,在刀光血影中并没有倒下,却最终被自己的父亲、兄弟和同一个战壕中的伙伴们送上了绝路,真是悲哀。

无情最是帝王家。

努尔哈赤的长子能征善战,被立为太子后为何又被处死?你怎么看?

了解清朝历史的都知道,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建立后金的过程中,他的亲属可以说出力甚大。受电视剧的影响,像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更为大家所熟知,其中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两兄弟在努尔哈赤死后的权力争夺更是留下了很多故事传说。其实在这些人之前,努尔哈赤曾经册立过一位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就是嫡长子褚英。

爱新觉罗·褚英是努尔哈赤和嫡福晋佟佳氏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从十九岁开始就帮助父亲带兵打仗,屡立战功,可以说陪伴努尔哈赤一路走过了创业的最艰难时期,是后金建立的大功臣,29岁的时候被授命执掌国政,34岁成为努尔哈赤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不论是从血统、资历、威望、战功等多方面来看,褚英都很优秀,但是却在36岁时被父亲努尔哈赤下令处死。只能说从小在战场杀伐间长大的褚英养成的暴烈、固执的性格,使其完全不适应波云诡谲、变幻莫测的政治斗争,得罪了太多的人,最终死在内部斗争之中,不得不让人唏嘘。褚英的死最主要的是他犯了两个大错误。

首先,用咱们的俗话讲就是褚英爱吃独食。褚英开始执掌政务后,将后金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以及自己的兄弟们都当成了对手,对这些人处处提防、打压,大肆侵占这些人的权力和利益;而“开国五大臣”和众位贝勒也不满褚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联手要扳倒褚英,这使得褚英在后金的统治阶层中被孤立。

回顾历史咱们会发现,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644年顺治帝定都北京,清朝从一个地方政权到入主中原仅用了28年,这种发展速度是极为惊人的,这其中除了历代君主英明神武之外,更主要的是满清统治阶层比较团结,八旗将士上下用命,而这种基调都是努尔哈赤打下的。

努尔哈赤十三副甲胄起兵却能迅速发展壮大,一统女真诸部靠的就是团结大多数人,因此当自己的爱子褚英和众多王公贝勒公开决裂之后,为了大业、为了统治阶层的团结稳定,努尔哈赤只能选择疏远褚英,剥夺了褚英的执政权。

褚英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不知道韬光养晦,反而公开和努尔哈赤对着干。褚英毕竟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两人共历过生死,这种父子感情不是能轻易磨灭的,努尔哈赤削弱褚英的权势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保护措施。如果褚英懂得韬光养晦,等风头一过那还有出头之日,可惜褚英是个牛脾气,固执己见。

失去储君地位后,褚英没有觉得自己错了,反思自己为什么犯众怒,反而怨恨上了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结交党羽,伺机报复。在努尔哈赤领兵在外的时候,褚英竟然祈祷父亲兵败,他好直接发动叛乱夺权,最终褚英的种种行为终于耗光了努尔哈赤的耐心,于1615年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处死了自己的嫡长子褚英。

最有意思的是“开国五大臣”和诸位贝勒告发褚英的一条罪名是“褚英挑拨离间,使贝勒们和五大臣彼此不和”,但事实上褚英要是有挑拨离间、拉拢分化的脑子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众矢之的而死了。褚英之死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他自己,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女真部族时代,觉得强大的战士就能拥有最多的权力,跟不上日益壮大、复杂化的努尔哈赤势力的发展,跟不上时代就只能被淘汰。

努尔哈赤的长子能征善战,被立为太子后为何又被处死?你怎么看?

正好看到《清史稿》中的“太祖本纪”,里边有这一句话“先是太祖将授政於褚英,褚英暴伉,众心不附,遂止。褚英怨望,焚表告天,为人所告,自缢死”,意思就是奴尔哈赤开始时想培养把政务交给长子褚英办理,但褚英的性格太暴躁,不能服众,大臣们都很疏远他,于是就削减他的权势。褚英因此怨气很大,向天焚表诅咒大臣和兄弟,被人告发到了奴尔哈赤那,就赐他自缢而死了。

这是清史稿中的简单记载,其实褚英毁就毁在他的性格上了。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加之战功赫赫,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努尔哈赤的几个开国大臣和褚英的一些兄弟们都与他不和,对褚英专军机、裁政事的地位早就不满了,他们联手一直想扳倒褚英。双方矛盾十分突出,努尔哈赤对此也十分头疼,他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疏远褚英,逐渐削弱了褚英的权势,褚英对此极为不满,开始敌对父王,结交党羽,伺机报复。当父亲出兵在外的时候,褚英出谋,写诅咒对天地焚烧。还扬言:希望出征之师被击败,“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到最后换来的就是自己被赐死。

另外还有野史传说他与父亲的小老婆通奸,给父亲戴“绿帽子”,这些正史上未发现,民间传说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