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第三代曹睿托孤,有没有想到要防司马懿功高盖主?

谢谢邀请!

狼顾之相,是曹操给司马懿的评价,对于司马懿,任何人都会因为这个评价而怀有一丝戒心。

曹魏政权怎么来的,曹家历代掌权者更是再清楚不过,他们不会让曹魏大殿之上再出现另一位曹操式的“丞相”。

曹睿不是傻子,文治武功样样不差,就是命短了点儿,死得太早。否则估计也没司马懿什么事儿。当然作为一个聪明人,对于司马懿,他不可能完全信任,即使他很重视司马懿。所以在之前的托孤名单里,根本就没有司马懿这个人。

《汉晋春秋》是这样记载的:“帝以燕王宇(曹睿他叔)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这些人清一色的曹家人,跟司马家没关系。但是呢,由于他爹曾经说过“藩王不能辅政”,而且他叔曹宇这个人也不是争权夺利的主,再加上曹睿宠臣刘放、孙资私下离间,于是曹爽被推了上来,当然,同时还有司马懿。

“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诏司马宣王使相参”

曹爽这个人一直都想大权独揽,曹宇被换正和他意。而司马懿在他看来年纪已大,成不了什么气候。

于是曹爽和司马懿成了辅政大臣,当然此时曹睿还是防着司马懿的,军权给了曹爽,司马懿只是空有太傅头衔而已。

不过他们都还是小看了司马懿,年轻的曹爽哪里斗得过老辣的司马懿啊?估计当时司马懿就在暗笑了,运气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啊!

最终,司马懿和他儿孙,用曹操的方式,那些了曹魏的天下!

魏主第三代曹睿托孤,有没有想到要防司马懿功高盖主?

有的。可能孔明死后,曹睿毫无顾忌纵欲过度,自238年攻打辽东,并赐给日本卑弥呼“亲魏倭王”的封号后,身体便开始恶化,寿春一农妇自称是天神下凡,能够消灾祛病,应该侍奉皇帝住在皇宫,曹睿病急乱投医,便把她请进宫,饮了她的神水却不见效,一怒杀了她。心知生时不多,便立郭氏为皇后,任命司空卫臻为司徒,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宇是曹冲的同母弟,明帝的叔叔。又召集诸曹宗室,准备让他们辅政。

据裴注版《三国志》引用《汉晋春秋》载,曹睿心目中的辅政大臣是大将军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全是宗室和近亲。(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宇曹爽等人之后便贴身守候在明帝身边,亲问汤药以防疏漏。曹睿的近侍宠臣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与秦朗等平时不和,见到顾命大臣是这些人,心里直打鼓,认为一旦执行,后患无穷,他们的仕途将走到尽头,便想劝曹睿另托他人。曹宇看得紧,一连几天无法私语,待到一天,明帝气喘不上来,以为将要完了,叫曹宇出殿传曹肇进来,趁此间隙,孙资刘放不顾曹爽在侧旁,走上前跪倒说,请问陛下百年之后,谁人辅政?

曹睿说,你没有听到之前的交代吗?燕王他们啊。刘放说,陛下难道忘记先帝藩王不得辅政的诏命吗?并且陛下生病这段时间,曹肇、秦朗他们便与侍妾私下调笑,燕王进宫,自以为功高权重,不顾臣等的劝阻,有南面称君之象。这些人像竖刁、赵高一类,以年幼的太子,能驾御了他们吗?陛下置祖宗基业于何地?曹睿一听,信以为真,大怒喘着气问“谁可辅政”?孙资刘放二人这时立即推举说“曹爽可以”,又再说,可以让司马懿参与进来协助曹爽“宜诏司马宣王使相参”。曹睿同意了,命下诏召司马懿来见,时司马懿平定辽东回师,驻军在河内。(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时曹休子曹肇进来了,听到这一变故,大吃一惊,连忙跪下谏止,曹睿又动摇了,令曹肇追回使者,刘放孙资二人一见,又再固请,这时的曹睿,应该是病得糊涂,又同意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刘放怕再起反复说,请陛下写下手诏,明帝说,我手动不了了,二人便强扶曹睿坐起来,挽着他的手写下手诏,出来后假传圣旨说,“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也被免,“相与泣而归第”。这是《汉晋春秋》的记载,三国志魏书刘放传也有写入,而魏略也有相同说法,之后托孤司马一段犹有看头。

《魏略》载,司马回师到河内时,曹宇便建议派他直接去关中对付蜀汉,旨意先达,司马懿正欲出发,此时托孤大臣人选被孙资刘放改变,第二道旨意也到,司马懿怀疑京中有变故,连忙快马加鞭回来接受托孤辅政。在《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中还说到,曹睿问曹爽可以代替曹宇辅政不?刘放孙资深表赞同。

《魏晋世语》更有精彩描述,刘放孙资说得曹睿放弃曹宇后问“谁可以与司马懿对者”?谁可以当他对手接他招数,孙刘说“曹爽”,曹睿问曹爽“你行不”?曹爽在旁一听紧张得直流汗,刘放踩曹爽的脚逼他表态,“爽在左右,流汗不能对。放蹑其足”,便回说“臣愿以死报效”,曹睿立即赐与大权,任命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少主。由此看来,明帝临死前是提防猜忌司马懿的。

魏主第三代曹睿托孤,有没有想到要防司马懿功高盖主?

肯定是有的 当时曹氏宗亲占据高位实权 曹睿死前托孤曹爽和司马懿 实权都给了曹爽 曹睿知道司马懿有能力 能办事 政治军事都不含糊 能用的地方对于国家还有很多要用他的地方本想用曹爽制衡他 可奈何曹爽。。 历史总是这样 都付谈笑中。我们后世评判他的那个决定,大多是事后诸葛亮,看到最后司马炎夺取了天下,但那是后世各种事态发展所致。

考虑到司马懿本就是曹丕那一代信任过的重臣,自身能力以及在朝中的名望都可以,而且没有证据证明托孤之时司马即有夺取曹魏天下的野心,所以在那个时间节点,从当事人的角度看,那个决定并不比白帝城托孤的安排更坏。而且曹睿也不是托给了司马一人,另有曹爽。当时大权给了曹爽 司马懿可以说没半点实权 一个空太尉 好比白帝托孤,如果诸葛后来把同为托孤之臣的李严排挤掉,北伐有所突破,自立,那诸位又当如何评论

魏主第三代曹睿托孤,有没有想到要防司马懿功高盖主?

曹睿并不糊涂,托孤大臣并不是司马仲达一人,还有自家亲戚曹爽。而且前期大权尽在曹爽手里,奈何曹爽不是司马仲达的对手,这也谓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也可以说曹家报应之快!司马懿足智多谋,绝非吴秀波演绎的那样美好,可谓老奸巨猾的真小人,但也是真有本事,有司马懿在,诸葛先生如之奈何?天命吧

魏主第三代曹睿托孤,有没有想到要防司马懿功高盖主?

想肯定是想到了,但是当时的情况下,魏国无人可用,三国鼎立情况下,只能选择相信司马懿。而且司马懿也确实没反,只是独掌大权而已。到了司马昭掌权后才废除了曹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