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一大怪象,大年三十去祭祖,这是为什么?

我们老家都是这种祭祖方式,大年三十人们早早起床,吃罢早饭,就立即准备中午的午饭,但也有头一天就开始准备大年三十中午饭的,接近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先祭祖,三十中午的荤菜必须煮的是猪头和猪尾,用一个碗装着猪头的拱嘴和猪尾端与猪尾巴先孝敬去世的长辈,这些祭品的意思有头有尾,一家人好几个一起手拿香、蜡、烧纸,也有不少的人家拿着几千响的爆竹,到坟前点上蜡,用蜡点着香,然后插在坟前,先燃放鞭炮,后撕开纸钱,待纸钱快燃尽时,双手合什作三个揖,在跪地上跪三个头,囗中默念,祈求祖先保佑家人,让家人平平安安,有几个先辈都要到坟前祭拜,同一个祭品,只要能走到的祖先坟墓,都会拜祭一番,如果葬的祖先很远,找一长凳,祭品放在凳子上,朝着坟墓的方向烧纸上香,跪头作揖,完毕,回家吃中午团圆饭,这些祭品拿回家在上锅煮一遍,就可食用,其意是祖先在上,要他们先品尝,也是一种尊敬的意思,晚辈才可上桌吃饭,除了大年三十中午前祭祖,清明节也有祭祖上坟的,还有一个时间就是七月半,也就是农历七月十四的下午,在太阳下山之前,给祖先亡灵烧纸钱,意在让祖先领钱,在另一个世界亲人烧来的钱,让祖先有钱花。

这一传统习俗在川东不知流行了多少代,一代一代传到今天,还在用这种方式祭拜祖先,大年三十中午是团圆饭,三十晚上没有年夜饭一说,现如今中午吃完饭,有人逛庙会,有人聚在一起打牌,听评书,看舞狮,荡秋千,夜里早早吃完晚饭,放鞭炮、看烟花,到晚八点看看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响起,基本上家家放鞭炮迎新年,一直会持续到天亮。

农村过年一大怪象,大年三十去祭祖,这是为什么?

农村大年三十去祭祖,是很正常的民族习俗,有各个民族传统的特色,继承民族风情。老祖宗他们每到大年三十,要用很好的祭品去祭拜祖先,至所以一代一代地相互传递。说明了这个民族没有忘记祖宗所托,和祖宗的希望,后来有人。香火延续,人丁兴旺,幸福美满!

但是,也有另一种特殊的情况,他对祖宗有特别的想法,他的祖宗去世时很不平常,超出其他人,或者是他祖宗世时太年轻太悲参。所以,到了过年时,大年三十,用最好的祭品去祭祖,表达对祖宗的厚爱和尊敬。是为了纪念先祖,让先祖在九泉好好安息!

农村过年一大怪象,大年三十去祭祖,这是为什么?

祭祖是纪念祖先、牢记历史的千古文化传承,又是不忘根本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祭祖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逢祭祖日临近,各家各户都会提前准备,仪式庄严而隆重。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此时此刻,万家团圆、美满而温馨。尽管如此,对祖先的怀念依然与日俱增。于是乎大年祭祖隆重登场,尽显对祖宗的怀念与尊重。

由于中国地缘辽阔,导致风俗习惯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祭祖放在大年初一、更多的地方是在大年三十或者三十之前完成祭祀活动。

拿我的家乡扬州来说,自古以来都是大年三十中午祭祀祖先,桌上摆上香案、酒及四样菜肴,大家依次给祖宗磕头并烧化了纸钱就算完成了祭祀仪式。

我工作地点无锡尽管与扬州相距不远,风俗就有所不同。无锡都在大年三十前的任意一天祭祖,桌上的菜肴非常丰盛,家家都准备二十多只菜,丰盛的如同吃席,时间长达一柱香,仪式感满满。

总之,过年祭祖是祖先传下的优秀文化习俗,目的是让子孙牢记历史、不忘使命。人生如戏,纵然意气风发亦不可忘了自己的根本,当知自己从何处来、亦当知向何处去。因此,祭祖文化魅力无限力而代代相传,尽显人文关怀。

农村过年一大怪象,大年三十去祭祖,这是为什么?

农村过年,大年三十去祭祖的习俗,由来已久;每年的三十这一天,都要带香纸祭品,上坟去祭告家亲亡灵,祭语要授意家亲:要过年了,回家一齐过年。

祭奠完事回家后,接着张挂家谱或设立牌位、布置香案,一切安排妥当,院心放个二踢脚,然后放祭品,燃香,最后叩头祷告:Ⅹ门宗亲,已安排妥当,就位过年吧。大年三十这一套,祭祖程序算是进行完毕。

大年三十农村祭祖,总而言之是:祭告先祖家亲亡灵,回家过年。在一定意义上分解,体现的是农村年文化,风俗习惯的传承,反应的是农民孝悌追思的心。

农村过年一大怪象,大年三十去祭祖,这是为什么?

大年三十祭祖,这不是怪象。

过年祭祖是一种文化,什么文化呢?就是儒家学说中的“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等等这些“文”,“化”在了民众思想和行为上。

过年祭祖是由来已久的民俗,《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这句话的意思是,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可见,对祖先的祭祀活动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清嘉录》中也记载:家家“ 元旦为岁朝,悬神轴于堂中,陈设几案,具香烛,以祈一岁之安”。希望通过这种虔诚的祈求,神灵能保佑一年的平安。

在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里,也详细描写了贾府祭祖的情景。

所以说,过年祭祖是根植于世代国人心中的重要环节。

在我们家族中,每年主持这项活动的是我堂哥。每当除夕到来之时,他把家谱家规、遗像、神牌灵位等供于堂屋正中,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茶具、酒具、各色供品,然后于年三十傍晚时分,带领我们族中的弟子侄孙等人,去村口边焚香烧纸,边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带领大家集体朝向西南方向磕仨头,这样就等于把列祖列宗请回家过年。

待到年初二下午(有的是年初一下午),再用同样的方式把列祖列宗送回去,成为“送家堂”。不过相较于“请家堂”,“送家堂”的仪式更为隆重,全家族中男女老少几乎都要参加,除了烧香焚纸祭奠之外,最后还有放鞭炮烟花为祖宗送行。

这个仪式之所以在广大乡村盛行不衰,是因为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都是应该顶礼膜拜的。一方面是感念先祖克昌厥后。另一方面,这也是忠厚传家的方式之一,意在激励子孙孝敬老人,不要忘了做人根本。

农村过年一大怪象,大年三十去祭祖,这是为什么?

农村过年一大怪象,大年三十去祭祖,这不是怪象,正好是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沒有忘记自己的的根。每个祭祖的日子都要给自已的祖宗八代送点纸钱。表示他们的子子孙孙沒有忘记他们,这也是说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祀祖传统美德沒有忘记而且都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永远的不忘自己的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