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农村有些家庭存有很多粮食,你家现在还有存粮吗?
我也是人均一亩三分地的农民,可怜我们是丘陵山地,有很多的地是页岩风化的沙地,一点不抗旱,雨多的年头还可以,天旱年头有可能可粒天收,也无法实施人工浇灌,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地方,由于生活在这里,却觉得家乡很美。只是在沟中间有人均不到半亩的水稻田,离家有二里地,收稻时,一天从早到晚也只能挑几挑回家,收稻时一般都会联合多个家庭成员,最少也得十个八个,才能把稻谷弄回家,然后经过晾晒,挑选,好的交公粮,除了公粮、征购,所剩无几,人们经常吃不饱是常有的事。
从我当家领事开始,三个人,孩子没有土地,家里基本上没有余过粮,其它家庭和我们差不多,不缺吃的只是那些家庭人多土地宽一些的人,大部分人都接济不上,我们家,我有很多时候不在家吃饭,吃百家饭的时候多,后来改革开放,我又在城里吃饭了,所以家里也基本上算接济得上,由于夫人勤劳持家,懂得节俭,逐渐家里有一点点余粮,不多也就三二百斤稻谷的样子,后来一些打工的家庭开始卖家里的余粮,我也趁机买了五百斤,刚过两年,我们两口也一起走起了打工之路,家里的粮食大概放了十年,由于长时间不在家,门窗关闭,室内不通风,每年又没在家将陈谷子进行晾晒,后来时间长了,有些变质,最后直接送给邻居养猪养鸡了,大约还有七百斤,并没有收到什么感谢的话。
农民从最艰苦的日子中走过来的,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即使家里有粮吃,他们还是会节省,积谷防饥,陈稻谷每年到了秋天,从仓库取出,好好晾晒,还是可以继续保存,和新稻相比确实有些差别,为了怕挨饿,稍微变质也是可以食用的,如果稻谷存放超过十年,煮熟的米饭其本上没有米饭的味道,和吃玉米差不多,但总还没有玉米粒的香味,是很难吃的,缺吃的年代,有吃就能保命。
现如今长期在农村种地的人,他们也不爱怎么存粮,最多把当年的稻谷留下,把以前的全部买掉,而这些买掉的粮食数量之巨,又到那儿去了呢?当然是经过商贩卖入城里,经过加工让城里人购买了,质量差、品相不好的,几乎都被一些酒厂买去烤酒了,一般农民很少有卖当年多的新稻,有卖的也是被一些打工族,就近买走了,一些产粮大户和产粮地区是怎么处理的无从知晓,存粮对我来说,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我身披农民的外衣,却只种了两年地,三十年的打工生涯,却没在城立混出个离足之地,如今虽然住在城里,却并没忘自己是农民,迟早要回农村,因为根在农村,心里有土地,也常常回家看看,那里有我很深的记忆,也有我太多的熟悉面孔,更有我记忆犹新的非常清晰轮廓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根存留在记忆里的树木,每一种相伴半生的花花草草,还有自己用汗水和物资打造,充满回忆和激情的家,我只能代表我的心情和意愿说,我很爱我的家,它跟我太熟、太亲、太多的美好。
前些年农村有些家庭存有很多粮食,你家现在还有存粮吗?
社会稳定,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等多方原因,多数人对存粮不放心上。并且现在的粮食不好管理,病虫害多,地面潮湿发霉,使粮食变质。所以存粮者少之又少,并且陈粮的营养价值不高,以现吃现买过日子,不是人的思想意识淡薄,而是实际情况,处境对现在人们养成了习惯,市场繁荣昌盛,交通四通八达。
前些年农村有些家庭存有很多粮食,你家现在还有存粮吗?
感谢邀请!
人有远虑,必无近忧,特别是农村的农民,在新粮收获以后,可以说所有的农户都不会把新鲜的粮食全部卖完,都会留足来年一年的口粮,新粮接陈粮,以防备来年粮食的可能减产,防止粮食涨价等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
至于有一些地方尝试实施鼓励农民把口粮存所谓的粮食银行,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总觉得不方便,且还有存粮时电子磅秤可能被少数不法商人被短秤而缺斤少两。
再说,农户存粮也不可能象过去那样,家中现在都是砖瓦或楼房结构的房屋,密封性能良好,也有不少农户采用购买金属白铁皮加工成的稻仓,很少会遭到鼠类、霉变等造成的粮食损失,根据需求随时随地把家中的存粮驮到附近的粮食加工厂去加工成大米。
前些年农村有些家庭存有很多粮食,你家现在还有存粮吗?
我虽然在农村,家存粮现在很少,由于粮价低迷,种地赚钱,不如干别的活挣钱,原来家家都有存粮是因为在农村大部分种地,想出去到外面挣钱的机会很少,所以只能种地。
前些年农村有些家庭存有很多粮食,你家现在还有存粮吗?
现在存粮的人没有,农村也是计划留着生活用,接上新粮就行。新粮上市,农民的旧粮就不好卖了。
前些年农村有些家庭存有很多粮食,你家现在还有存粮吗?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农民家里,有没有存粮,但是我们这里的农民基本上都没啥存粮,都几十斤,一百斤的算多了。(十多年前,我们这,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少的一年几千斤,一般的上万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