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农村孩子上学时冬天冻得直跺脚,大家一起跺,你经历过吗?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孩子比较多,一个村不大,人口五六百人,同龄孩子就有三四十个,那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候,也是农村人最纯朴的时候,缺衣少吃是常有的事,没鞋穿很正常,一年能穿上一套新衣服要等到过年,能穿上就算家庭条件还可以的,吃粮要粮票,穿衣要布票,很多时候都是小孩子捡大人的衣服穿,衣服上都是补丁重补丁,能穿的新衣服也是买回布料送到裁缝处,也许要等一个月才能拿到手,做衣服的裁缝也很少,一年一套的衣服,换洗都非常困难,身上长虱子是很正常的,到了冬天,天冷不敢脱衣服,等到有太阳出的时候,找一个背风处,脱下衣服,衣服里线缝中补丁处虱子大大小小,排起了长队,抓住了用两只大手指甲一挤,听到嘭的一声将虱子挤死了,虱子找完了,白色的虱卵可不好清理,有时候太多手指甲弄太慢,干脆连衣服塞进嘴里用牙咬,能听见被挤爆的响声,下一次等有太阳时,这种局面会同时出现,为了应对虱卵,有时候换下衣服,烧一锅开水,将衣服放入木盆中,倒入开水,直接把虱子和卵汤死了,那时根本没有洗衣用的各种产品,不少的长发女生虱子在头发外面爬,虱卵也长满了头顶,穿的裤子里也有,那时没有穿内裤的,到了晚上钻进被窝,裤子脱掉,在煤油灯下,抓虱子,用灯火烧虱卵,今天听了肉都麻了,简直不敢想象。上学时,冬天都是光脚丫,学校桌子是石板作的,窗户四面透风,矮板凳要自带可以两个小孩子坐一条,同一桌,四十五分钟的上课时间,休息十五钟,下课后尽情蹦跳,驱赶寒冷,有时一帮学生背靠着墙,用挤的方式发力使全身暖和被挤出列又从头开始,上课时老师不在场集体跺脚,手脚冻烂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太穷的,除了衣服是补丁衣服,袖口上擦的鼻涕结成了厚厚的污垢,裤子衣服上到处都露着身体,半年的学费书本费1.3元都拿不出还有不少上不起学的,新书要到十多公里外的中学校去背,崎岖的山路,来回要四五个小时,那时的街上没有卖衣服卖鞋的,要穿鞋都是把带补丁不能穿的旧衣服拆开,一层层摞起来,妈妈在一针一针纳的千层底,再卖一块布作鞋帮,一年可能有一双鞋过年穿,平时都是光脚丫,好在那时候没有玻璃,农村是一片净土。一个贫穷的时代,一个难忘的年月,那时盼的是过年,希望能走亲戚或者家里来客人,能吃上一顿饱饭都值得炫耀,过年压岁钱能有两角就相当富有,这些都是往事,想起来充满辛酸,会掉下眼泪,老一辈的到今天的节俭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今天的年轻人却大言不惭的说老人无用,看不起老人的节省,今天的好日子是在过去的痛苦之上建立起来的,是踩着老一辈的肩膀过度到了今天,今天没有年味没有亲情,都是好日子给惯的,也是人们太自私和逃避形成的,值得深思,也值得去改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