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过年过节都能吃到肉吗?

大食堂结束后,农民就可以自己立锅灶煮饭,每家就开始养猪羊、鸡鸭。过年可以杀猪过春节。那时科技不发达,没有良种品种,一条肥猪80到120市斤左右,半年就吃完了,到了70年代,买一吃一,就你买给国家一条猪,你才有资格杀一条过年,没有买给国家的只能吃半边猪肉,还买给国家半边肉。如80斤一条,买40斤给国家。几口之家全年就只有几十斤肉。

生产队时期,过年过节都能吃到肉吗?

请不要把那时所有的生产队都说得十分糟糕;也不要因为有个小岗村成群结队打起鼓鼓四处讨过饭,就全面否定全国所有的生产队集体,好像都穷得揭不开锅一样。

如果真正是所有的生产队都像小岗村那样的穷,都要靠要饭来过日子,你穷我也穷,向谁要饭去?恐怕小岗村出门讨饭的人所剩无几,在讨饭途中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请问,哪能还有后来的十八红手印,农村改革的旗帜?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各方面条件不同,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第一,所以,那代的生产队也和现在所处的区域一样有贫富之分,所说的劳动价值几分几角甚至是上块不等。

凡是搞得好的生产队,副业上养几条猪是必须的,自三年自然灾害伙食堂解散以后,不但生产队要养猪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每家每户的私家养猪也逐渐兴旺起来,即使是卖一留一政策,哪怕只吃一半边猪肉,每户人家也都要养猪,因为养猪不但有肉吃,而且还提供了种地的肥料。

所以,生产队时期社员不但有自己宰杀的年猪,每逢端午节,国庆及中秋以至春节,生产队也要集体杀猪,供社员们有新鲜肉吃,对杀不起年猪的孤寡老人和多分一五保户还要进行照顾多分一点。

(图片由网络提供)

生产队时期,过年过节都能吃到肉吗?

我是1967年出生的,从我记事,我们生产队每年过年都杀猪发给社员,过春节提前安排有表演能力的年轻社员排练革命样板戏,那个时代的春节过得红红火火。

生产队时期,过年过节都能吃到肉吗?

这样的问题见到多次,提问者可能不了解生产队时期真实情况,或是别有用心诱导别人把那个年代说成一无是处,我以一个七多岁老人的人格,实是求事地够诉你,那年代鸡鱼肉大盒大碗装,大年三大团圆,一家人围座在一满满一桌酒菜,喝着自煮的米酒烧酒,从中午喝到晚上,那年代农村家家户户年年喂三四头猪,交售国家一两头,过年至少杀一头,大户人家杀两头,请年饭吃年饭必闹到正月十五,有句俗话过了正月十五,各个寻生路,那时年味比现在隆重,准备充分,吃的鸡鱼肉质量味道比现在好得多呢,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年青人不要听信有些人的胡言乱语误解历史。

生产队时期,过年过节都能吃到肉吗?

生产队时期,社员的生活水平也是逐步提高的。当然,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社员们的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的。那时候一入腊月,就开始忙活过年的准备事宜了。在农村,一过腊八晌,就有杀猪的了,队里是一定要杀两、三头肥猪的(有的年头杀两头有的年头杀三头),按队里人口分猪肉,每人可分二、三斤,队里的猪杀好分完了,就给需要杀猪的社员家杀(不是每户都杀),一般都是杀两三天。那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日子,谁家杀猪了,谁家的弟兄几个就可以得到一个猪尿泡(suipao)吹足气,用一根棍子挑着,象灯笼一样,玩腻了,就当球踢。家里不杀猪的孩子们也可以得到几个猪蹄壳,在猪蹄壳子里塞满猪油,猪油里埋上一根粗棉线,晚上点着,拿在手上找同伴玩去了。那几天村子里,一到晚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游走的灯火,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真是好看。

杀完年猪,社员们就排队磨豆腐、做豆腐,把黄豆泡水里一夜,第二天就可以用石磨磨了,涨的饱饱的豆子从磨眼里到进去,随着蒙着眼的毛驴子拉着磨在磨道里不停地转圈,白色的豆浆流到大瓷盆里,然后倒进新的白洋布口袋里,架在烧着热水的大锅上,由壮实的青年人用自己的双臂反复揉压,把豆浆挤压到锅里熬熟,留在口袋里的就是豆渣,把熬熟的豆浆淘到瓮里,然后用卤水加入豆浆,这就是“卤水点豆腐”,卤水的用量一定要把握好,用多了做出来的豆腐就苦了,不好吃了。加了卤水的熟豆浆,马上就变成了大块的絮状,再把瓮里的絮状豆腐淘到荆条筐里的白棉布包袱里包好,上面压上篦子,篦子上面再压石头,把豆腐里面大量的水压出来同时使豆腐成型,一个豆腐就做好了。通常一个豆腐有三十多斤不到四十斤。到了七十年代就不用石磨了,换成了电磨磨豆腐了。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做豆腐剩下的豆渣还要做成豆渣窝窝头吃掉 ,当然,豆渣窝窝头可不是好吃的。

到七十年代中叶以后,豆渣就没有人家吃了,都喂猪了。

另外,那时候,点豆腐的盐卤(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是一定要保管好的,小孩子误食了会要命的。计划周到的人家,还会利用做豆腐的热水把集上买来的海带洗干净,晾干,切成细丝。

做完豆腐就要排队轧糕面了。把黍子米淘干净晾干,在石碾子上碾轧,过箩再反复碾轧,直到变成面粉,是为糕面,做年糕、摊煎饼用。(七十年代初就换成电磨了)。

接下来就是发面蒸馒头了,六十年代末,白面还不够吃,一般人家都是蒸五六十个馒头。蒸完馒头,就蒸年糕摊煎饼,最后蒸豆渣窝窝头。

搭配着年糕煎饼,白面馒头可以吃到正月初十左右。

过了腊月二十三,就要看天气扫房子了 ,选一个吉日,把屋子里里外外彻底打扫干净,收拾利落。如果吉日遇上好天气,所有的被褥都要晒一晒。

这些工作完成了,接下来就要煮肉了,杀了猪的人家白天就煮好了,没有杀年猪的人家晚上才煮。

忙完以上这么多活,就到了腊月二十七八了。在这期间,小孩子们会找爷爷、姥爷、叔叔、舅舅每人要几毛钱,到集日的炮市买几挂小鞭炮、买几个二踢脚,过年的时候放……

腊月里,母亲们是最忙的人,白天家里里里外外的忙,晚上还要给孩子们做衣服……

“二十八,去挖沙。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后晌挂灯笼🏮”。迎接新年!

生产队时期,过年过节都能吃到肉吗?

东北人讲传统三大节日,

一丶春节

二丶端午节

三丶中秋节丶

这三个节日生产队有猪必杀,没猪杀牛或是杀马,但牛马提前向公社报批,生产队时农民确实一年到头吃肉类食品真的很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