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脏唐”和“臭汉”到低是指什么?是指风俗习惯吗?

谢网友之邀。

所谓的“脏唐”“臭汉”,说它是指风俗习惯大约也不错。但风俗习惯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两个词所指的方向是很单一的。那就是婚姻和男女关系方面。

这句话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它是宋明之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越来越成为婚姻道德的主流,从而导致婚姻和男女关系趋向保守,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再回望汉唐时期的男女关系和婚姻状况而得出的结论。

我们可以大体的回顾一下汉唐时期的情况,才可以理解明清之时,这样评价的原因。汉唐时期,婚姻和男女关系,是比较自由和随意的。这与明清之后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以正史为例来说明。因为历史久远,汉代普通人的婚恋关系,现在大约很难有可信的资料。但正史的资料,可信度还是比较大的。

汉代,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开始是魏王宫中的妃子。魏王被刘邦消灭之后。她又变成了刘邦的妃子。生下汉文帝,成为皇太后。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先是嫁给了金家做媳妇,生下一个女儿之后,她母亲带她去看相,相士说王姑娘是大贵之相,她母亲听了相士的话后,坚决窜掇女儿离婚。要把女儿要回家去,再嫁贵婿。女婿一气之下,就把媳妇献给太子刘启了。意思是说,我保不住,也不能让你要回去。王姑娘跟了刘启之后,生了个儿子就是刘彻(初名刘彘)。后来,太子刘启当上皇帝,就是汉景帝。

再说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卫青。他的母亲是平阳侯的侍妾,姓卫。按明清后的道德观念。是平阳候的侍妾,那别人就不能染指的。但是,汉唐时期的风尚不一样。卫侍妾看上了平阳候府的王作人员郑季,于是,就与郑季好了,之后,生下了儿子卫青。卫侍妾在平阳候府的地位,类似于《红楼梦》中晴雯、麝月、秋纹等。从卫青家的情况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汉唐时期与明清时期的不同风尚。

《红楼梦》里的侍妾们,如果主子喜欢,就提升为姨娘,成为小老婆。如果主子不喜欢的。既可以配给自己府里的奴才当媳妇,也可以嫁给外人。嫁给府里的奴才,一家人都是府里人。嫁给外人,就与贾府无关了。比如周瑞家的两口子都是贾府的奴才。但他们的女儿嫁给商人冷子兴,就成为自由人,与贾府无关了。

汉代就不一样了,《史记》中记载,卫青的父亲是郑季。郑季是平阳府中的工作人员,但不属于平阳候府,他自己家里还有媳妇。他与卫侍妾生了孩子之后,社会承认他是孩子的爹。但是,孩子的所有权不归他,归平阳候府。要永远为平阳候府服务。卫青小时候,曾经跟父亲养过一段时间。郑季的其它孩子都很排斥卫青。就是因为他是奴仆的身份。他摆脱为奴身份的唯一方法,就是为国立功。他后来也做到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谈的是婚姻和社会关系。

卫侍妾生了五六个孩子。这五六个孩子是不是一个父亲,现在不知道,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平阳候府的奴仆。

卫侍妾是这种情况,他的女儿卫小儿也和她一样。在长大成年之后,喜欢上了平阳候府的另一个工作人员霍仲孺,并生下了儿子霍去病。

把《红楼梦》和卫青霍去病的情况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不同。大观园里的女奴们,喜欢谁爱谁,是不能由已做主的。必须主人的安排。而汉代的女奴,我喜欢谁,可以由自己做主。

汉代与明清时期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汉代的奴才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地位。也就是说,身份是可以打破的。卫青、霍去病,卫子夫,王太后,都是例子。但是,明清之后,就不可能了。稍通历史的,看看明清时期的后妃们,再也没有王太后,卫子夫这样的了。他们必须是“冰清玉洁”的。

这是汉代,随着历史的发展,男女关系的总体趋向上,是越来越保守。从汉唐到明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唐代在婚姻道德方面,基本上延续了汉代的风尚,可能稍有变化,以明清后的眼光看,还是与汉代更接近。比如,李世民接收了他兄弟的女人。唐明皇把儿媳妇占为己有。武则天时代,更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男女平等的奇迹。男人可以三房四妾。女人当然也可以,武则天自己就有冯小宝、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许多男宠。当时的女性贵族,也都可以有男宠,也就是所谓的“面首”。比如太平公主,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就是太平公主孝敬给母亲的。

在明清之后男权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中,上层权贵们眼中,男人三妻四妾是天然合理的。女人们要是这样,就伤天害理了。这就是所谓“脏唐”“臭汉”的来历。

总之,汉唐之时,婚姻观念是相对开放自由的。到了明清之后,婚姻观念就转为封闭保守。每个时代婚姻观念和婚姻道德的形成。都是有其原因,无所谓好坏。做为历史现象,明清可以评价汉唐,汉唐不可能评价明清。在我们今天看来,它们各有其理由,也可各有其敝端。如果是在明清时期,汉代王太后的母亲不可能把已嫁的女儿要回来,导致女婿失去妻子的结果。这种随意既可以使王太后获得荣华富贵,但同样也使平民失去妻子。但明清后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又使得丧偶的寡妇不能再享受家庭的幸福。

这个问题,大约应该讲清楚了。

人们常说的“脏唐”和“臭汉”到低是指什么?是指风俗习惯吗?

因伦理观念寡淡而论。

人们常说的“脏唐”和“臭汉”到低是指什么?是指风俗习惯吗?

谢邀: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没有“脏唐臭汉”这个词语。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强胜的王朝,就是唐朝和汉朝。时值今日,汉唐时期的文化习俗还被国人乃至世界之尊崇。

我们常说的是汉语,使用的是汉字,崇拜的是汉服,像美国的唐人街,我们常用的豪言壮语: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等!都是汉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烙印。

“脏唐”,“臭汉”,这句话是是南宋儒学家朱熹对汉唐时期的概括总结。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最有学术成就的儒家代表人物,将儒家的三纲五常巩固得很彻底。清康熙曾赞誉朱熹曰: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可见朱熹之才学理论在宋元明清时倍受帝王之推崇。

所谓的“脏唐”是指,唐朝的皇室后宫之内,人性乱论,肮脏龌龊。最著名的要数武则天,起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宋李世民驾崩后,李治又把自己的小妈武则天接入宫中,变成了李治的爱妃,武则天又把自己的姐姐,侄女都献给李治享用,这不但错了辈份,也乱了人性。后来唐明皇李隆基又把儿子寿王李帽的老婆杨玉环占为己有,堂堂一国之君,却变成了名正言顺的扒灰头。唐朝虽然强盛开放,但皇室乱伦之风盛行,所以称之为脏唐。

那么臭汉又从何说起呢?汉朝有25位皇帝,其中有10位皇帝在私下都养有自己的男宠。皇帝养男宠,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同性恋,诸君会问: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多,干嘛还要搞同性恋?这就是汉朝皇帝的一大怪避,被后世所唾弃。为此称之为臭汉。

不过,文章写到最后,大儒学家朱熹,虽然所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朱熹与自己的儿媳妇关系系却非同一般,也闹出许多绯闻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说人前,朝人后,把住屁股头朝后。圣人也不过如此: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发现不了自己的污点!

人们常说的“脏唐”和“臭汉”到低是指什么?是指风俗习惯吗?

指的是不良风气。汉至武帝始,诸帝均好男风。唐则是父占子媳,子娶父妻[捂脸]

人们常说的“脏唐”和“臭汉”到低是指什么?是指风俗习惯吗?

脏唐是指唐朝皇室成员之间多见的乱|伦行为。

大家熟悉的武则天在成为李治的妃子之前是他父亲李世民的才人,而且武则天的姐姐和侄女后来也成了李治的妃子。杨玉环在成为唐明皇的贵妃之前就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像类似乱|伦事件在唐朝还有很多。

臭汉是指汉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有龙|阳的癖好。

那时候同性|恋不但不犯禁,而且很可能是一种“雅癖”。在两汉25个刘姓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有龙阳的癖好。被人们熟知的断袖这个典故,就是汉哀帝刘欣和他的男宠董贤的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