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古代开国皇帝不是嫡长子,他们的父亲会让他们把江山让出来给嫡长子吗?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说明对中国古代关于嫡长子继承制的内涵还是不很清楚。如果搞清楚了,就不会这样问了。

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看似是一种家庭伦理关系,因为中国古代是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实际上嫡长子继承制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权力继承。而不是家庭财产的继承。而在权力的继承上,嫡长子继承也只是一个大体的原则。也并非是不可更改的铁律。权力传承中,比嫡长子继承制更重要的一个原则是,保持权力的长久稳定。而嫡长子继承,是在后代智力相当的情况下,为避免权力争斗而引起的自我消耗而设立的原则。但在权力的争夺过程中,能力永远排在第一位。贤能永远比所谓的正统更得要。

周代文武开基,被儒家誉为理想政治的标杆。但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就不是嫡长子,其祖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太伯,老二仲庸,和老小季历。周太王认为季历是贤,也就是最有能力。想把王位传给季历。老大老二知道了父亲的心事后,就离开周地,来到吴地,重开基业,创立了吴国。季历接了太王的班,传给文王、武王,然后灭了商纣,建立周朝。这是国家政治上的权力继承。

但在一般的家庭关系中,中国人的家庭伦理中,是无所谓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个农民家庭,如果有三个儿子,老大成年了,父母就给老大建房娶妻,老大分房另过。之后,老两口继承努力,再帮老二成家,依此类推。等到儿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老两口不能动了。儿子们再给父母养老。当三个儿子都成家之后,一家变四家。三兄弟都已成家,无所谓谁继承了父母的权力。因为父母本就没有权力。

把上面这个道理讲明白,就可以讨论上面的问题了。在我的印象中,开国皇帝上位后,父亲还健在的,历史上大约只有汉高祖刘邦。刘邦家的情况,与上述相似。父亲刘太公有三个儿子,刘太公为他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刘邦是小儿子,由于不务正业,直到四十多岁,才娶了媳妇。后来,自己造反起家。建立了汉朝。刘邦的权力,不是他父亲刘太公给的。不是继承自家族的。所以,刘太公根本没有权力过问朝廷事务。这就好比今天一样。如果凭自己的努力,创建公司,成了亿万富翁。而自己的父亲出来说,你不是家里的老大,你要把公司的权力让给你哥哥,他才是嫡长子。这就不通人情,不成道理了。这个理儿,古今一致。

但是,亿万富翁的财富如果是父辈传下来的。父亲就有权指定继承人。

好奇古代开国皇帝不是嫡长子,他们的父亲会让他们把江山让出来给嫡长子吗?

嫡长子继承制是用来解决开国皇帝的烦恼的,不是给开国皇帝添烦恼的[捂脸][捂脸][捂脸]

好奇古代开国皇帝不是嫡长子,他们的父亲会让他们把江山让出来给嫡长子吗?

哈哈,如果你是嫡长子,皇位给你你敢要嘛?但凡有个幼儿园学历,都不敢接受啊,

权力这东西,是能说给就给的吗?牵一发动全身,他之所以是皇帝,代表的是多少人的利益啊,如果他不是皇帝了,背后那些人的利益如何保障?

最简单而已,刘禅是皇帝,他的兄弟才能是王爷,那些外戚、刘备的兄弟、功臣才能有权力,诸葛亮如果想不开去篡位,这些人怎么办?

比如你是刘邦,你的沛县兄弟才能有权力,刘氏诸侯王才能有权力,吕氏外戚、功臣勋贵才能有权力,他们有权力是因为你是皇帝,皇帝换人了,这些人权力怎么保障?

皇帝之所以有权力,是因为有一个以皇帝为中心的权力分配规则,这些人才是维护皇权的。

别说你是区区嫡长子了,就是你是皇帝,没有权力,权臣把权力给你,你也不敢接啊!

比如,汉朝权力在霍光手里,刘询当了皇帝,霍光说,现在你是皇帝了,我把政权还给你吧?刘询说,还是你来吧,你经验丰富。

所以,你老爹不敢这样做,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敢想就是死。

别说你是嫡长子了,兄弟算个啥?为了权力,亲爹都不算个事,说了亲爹都得死。

只要老爹敢想了,那就是嫡长子全家的催命符了,你看看刘秀的兄长刘演、孙权的兄长孙策,他们家人什么命运?这还是有功劳的人,刘秀、孙权都是接受了兄长政治遗产的人。

再说了,你都做皇帝了,当然你自己就是太祖了,就成了大宗了,开天辟地可不是开玩笑的,不然,你以为宗庙是干啥的?嫡长子算个啥?你和皇后的儿子才是嫡长子,才是大宗。

你看看历朝历代的太庙,有皇帝老爹的份?

好奇古代开国皇帝不是嫡长子,他们的父亲会让他们把江山让出来给嫡长子吗?

开国皇帝是披荆斩棘,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打下江山,证明了他有天大本事,开创了他家皇帝基业,新的朝代。他父兄跟着封太皇封王坐享其成好不荣耀,整个家族都是皇亲国戚,争着拥戴巴结都搞不赢,他们的父亲哪敢叫这开国皇帝把江山让给嫡长子,这皇帝就害怕你来篡位哩,不杀你头都算仁慈了,还是安份守己享受富贵吧。

开国皇帝只有把江山传给自己的血骨儿子,让自己的血脉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当皇帝才稳当,才值得。

好奇古代开国皇帝不是嫡长子,他们的父亲会让他们把江山让出来给嫡长子吗?

有这么几个不答应!

1. 开国皇帝不答应。

开国皇帝,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或奠基人,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大权旁落不是一种美德,而是政权不稳的表现。如果答应让出帝位,按照最基本的理解,最终是应该祭出自己的人头,才能够被嫡长子放心做皇帝的。

话再说回来,开国皇帝在登基之前,如果意识到自己流血流汗,推翻了前朝,却是当不了帝王,而应该是自己家里的大哥来当,他不会提前把自己的大哥给“结果了”吗?因为他和前朝皇帝一样是自己登顶的绊脚石。

2. 上天不答应,这种舆论是必须有的。

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开国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他们还宣扬自己生下来就有许多瑞徵,还有所谓“天子气”。人们还把他们比作龙,称为“真龙天子”。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

天子的概念最早存于商朝,当时人们相信天子能成为共主是由天任命的观念已经盛行,天子因"受天命而立"而称为天的儿子,而天意是经由「卜」所显示,且只有圣贤可以依据卜而知天意。天子的概念至周朝时已经稳固,天子"受命于天"。上天只把天子赐给下界,而由天子去行使天命。

天子在古代政权里是中国最高位的共主,成为象徵正统的称呼,天子在古代政权里的爵称,按《孟子.告子上》的说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3.太子和皇子不答应。

皇帝的儿子们自然不希望伯父来做皇帝,一旦他们同意皇帝父亲这样做,意味着父亲完全把胜利果实送给了别人。因为伯父如果做了皇帝,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伯父的长子依然是太子;即使伯父的长子死了,伯父的次子依照次序应该为太子。这种长者为大的排列顺序,就会让他们永远靠边站。

不仅如此,伯父一旦做了皇帝,为了不让别人说三道四,想尽一切办法弄死自己的弟弟以及弟弟的儿子们,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4.诸侯不答应,因为嫡长子并非共主。

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再说,治国是很难驾驭臣子的,没有经过同甘共苦,就来想当然地摘果子,开国功臣岂是好惹的。

再说了,开国功臣本就是一群不好伺候的主子,岂能同意他来作威作福?

5.人民不答应。

在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开国皇帝推翻前朝,解救众生,打土豪,分田地,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人们信任,他当皇帝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让别人来当,人民不会接受。

6.嫡长子不敢答应。

若真有嫡长子来登基做开国帝君的传统,恐怕他的小命早已不在人世。

没有经过创业,也没有治国的本领。

7.太上皇不敢有这种建议。

能够做太上皇,自己能够光宗耀祖,他是知道应该感谢谁的;儿子弑父在古代是很常见的,他知道自己该怎么说,该怎么做。他知道出馊主意的后果。

好奇古代开国皇帝不是嫡长子,他们的父亲会让他们把江山让出来给嫡长子吗?

这问题提的确实很水,开国皇帝冒死打下的江山,还要让给兄弟中嫡长子?这兄弟中嫡长子恨开国皇帝有毛线关系?开国际玩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