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可以吃牛肉吗?为什么?

感谢小助手邀请。

痛风患者是可以吃牛肉的,很多痛风患者认为肉类的嘌呤含量较高,根本不敢碰肉,不过只要适当吃肉的话对病情并不会有想象中的影响那么严重,推荐痛风患者每日可选择红瘦肉摄入50g左右。痛风患者应当随时控制的是血液中的嘌呤含量,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是尿酸,如果尿酸过高,尿酸随着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很容易沉积在关节处,时间一久,关节处累积的较多尿酸就可能形成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坚硬,会撑抵关节,让关节变性刺痛,诱发痛风。而肉类的嘌呤有高有低,畜肉嘌呤最低在70mg/100g,一旦超过150mg/100g便不太适合高尿酸/痛风患者食用。

正常来说,畜肉的嘌呤比禽肉、鱼虾肉嘌呤含量要低,如果处于急性痛风发作期,或自身的血尿酸浓度总控制不好的情况最好避免鱼虾肉、禽肉的摄入,选择畜肉。畜肉中,猪里脊肉的嘌呤含量是最低的,牛羊肉嘌呤次后,所以说,我们控量摄入牛肉完全是没有问题的,而较高的是虾贝类,和嘌呤较高的鱼类。不过也并不是说所有海鲜类食物痛风或高尿酸患者就绝对不能吃,海参、海蜇皮是比较特殊的两种海鲜,它们的嘌呤含量并不高,痛风患者可适量食用,不过最好避免贝类、草虾类肉的摄入,它们的嘌呤含量都极高,对痛风患者影响较大。

鱼类的嘌呤含量层次不齐,如果不在急性痛风发作期,血尿酸控制稳定,部分低嘌呤的鱼类痛风患者可适量食用,例如鳝鱼、鲑鱼、鳕鱼、桂鱼、鲈鱼等,它们的嘌呤含量在100mg/100g以内,不过相对来说高嘌呤的鱼类是更多的,痛风患者无论什么时期最好都避免食用,例如带鱼、鱿鱼、鲢鱼、乌鱼、凤尾鱼、秋刀鱼、鱼干、鱼卵等。除了肉类的选择,肉类的烹饪方式也十分重要,研究发现,肥胖、三高人群患痛风的几率会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所以日常饮食我们最好也保持清淡,肉类的选择多选瘦肉,避免过多肥肉、五花肉的摄入,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炖、清炒为主,避免油炸、烧烤、红烧、火锅、串串等方式。

部分实验还发现,加工类肉制品、烧烤等方式会增加肉类嘌呤的含量,就拿牛肉来说,我们最好选择瘦牛肉,一般的牛肉清淡烹饪,但如果是牛肉干、牛肉脯、牛肉酱,嘌呤会大幅上升,高出150mg/100g,而烧烤牛肉、烤肉牛肉的嘌呤也会有所上升,不宜过多食用。

痛风患者可以吃牛肉吗?为什么?

不代表痛风的患者就不能吃肉类,像牛肉这样的比较低脂肪的肉类是完全可以食用的。只要注意控制牛肉使用的量,而且注意控制食用牛肉的方法完全可以吃一些牛肉的,但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是最好控制一下。

在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好的网站,叫做食物嘌呤含量网,如果痛风的患者,不知道哪一种食物自己能不能吃,那么完全可以在这个网站输入您要使用的实物以及食材,就可以知道这个食物大概的嘌呤含量,而通过嘌呤含量的中高低,来判定自己是否能够食用这样的食材。就拿题主所说的牛肉来举例,让我们进入网站输入牛肉以后,出来与牛肉相关的嘌呤含量。

大家就可以看到牛肉以及瘦牛肉的嘌呤含量是属于中的,而且每100克也就是二两的牛肉里含有的嘌呤含量是相对来讲不高的,那么您如果进食少量的牛肉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您直接输入牛肉的话,也会出来相关比如烤肉酱、烤肉以及香菇等一些食材的嘌呤含量。

那么大家可以看到烤肉的调味酱以及烤肉这些食材是不太建议痛风患者食用的,因为每200颗当中的嘌呤含量比较高。达到了高嘌呤含量的标准,就是痛风患者应该慎重使用的。

所以建议痛风的患者是不应该食用烤制的牛肉,以及用调料酱调味的牛肉,而是应该吃水煮的牛肉,不仅解了我们的口腹之欲,也不会过度的升高痛风患者的尿酸是相对安全可靠的,如果处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这些肉类还是尽量少的摄入。

相信看了些医生以上的简单介绍,大家应该明白如何使用食物嘌呤含量网了,这个网站也是谢医生无意当中发现的,我觉得非常的适合所有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患者,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如何觉得选择食材以及正确的烹饪方法。

关于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选择食材的一些建议。

第一,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到底能不能食用一些植物性的中、高嘌呤食材。现在已经有科研数据统计,植物性的高嘌呤食材或者中嘌呤食材,并不会诱发痛风的发作。所以建议,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患者完全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口味的植物性食材。

第二,烹饪方法很重要。我们并不能单一的仅仅看待某一种食材嘌呤含量。烹饪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题主提到的牛肉,我们用清水煮之后,牛肉的嘌呤含量可能不会很高,但是如果要长时间的炖煮,喝浓的牛肉汤那肯定嘌呤含量会高,或者说是用油炸的办法,也会导致嘌呤的含量增高。建议高尿酸血症或者是痛风患者的饮食,尽量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喝一些浓的肉汤,这些肉汤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炖煮,都含有大量的嘌呤,和长时间熬煮的火锅汤是一个道理。

第三,糖分过多的饮料或者食材,尽量要控制摄入。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些海鲜、动物的肝脏这样的食材内含有大量的飘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者会特别慎重的食用这样的食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糖分过多的饮料也会诱发痛风的发作,其经过代谢也会产生酸。临床上很多痛风的患者,我们也会详细的咨询他的饮食习惯,有一些人说我已经很严格的控制食材的摄入了,但是如果您细细询问的话,会发现有些患者会喝很多甜的饮料,这也就是很多人控制不住,尤其是年轻人控制不住尿酸的原因。

你想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的尿酸变化的因素,除了食材,还有其他很多,比如药物。很多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患者多数都伴随着高血糖或者是高血压。那么请您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咨询您的医生或者咨询相关的药师,这些药物会不会导致尿酸的增高?有一些利尿的降压药很有可能会诱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或者是痛风的发作。

以上就是对题主问题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惑的地方可以私信我或者在下方留言。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和点个赞吧,谢谢了!

痛风患者可以吃牛肉吗?为什么?

感谢悟空的邀请,其实这个问题,临床经常遇到。

很多时候,我们一去看医生,医生就会说:“痛风患者,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那痛风患者可以吃牛肉么?

我们先来看看牛肉的嘌呤含量如何?好几本营养学的参考书中,牛肉的嘌呤含量都在80mg/100g,相对来说比猪肉、羊肉和鸡肉的嘌呤含量(都超过了100mg/100g)要低很多。所以,相对其他肉类来说,牛肉应该是肉类里面嘌呤含量比较低的了。

其实,痛风患者,最重要的是规律的降尿酸治疗,尿酸控制稳定了,适当吃点肉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牛肉是可以少量食用的,对尿酸的影响比别的肉类要小;食用的时候,注意饮食搭配,可以多喝水,搭配一点青菜;这样饮食结构就更加合理了,痛风就更容易控制了。

低嘌呤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合理用药,坚持治疗是关键。

痛风患者可以吃牛肉吗?为什么?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为了稳定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常常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痛风并不存在完全不能吃和不能碰的东西,只是要注意量、频率和方式。牛肉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肉类食物之一,影响价值丰富,深受大众喜爱。但牛肉本身嘌呤含量较高,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建议应尽量少吃,吃之前可以焯水一下再烹饪,一次不宜吃的过多。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大家应避免吃牛杂,如牛肝、牛腰、牛肠等内脏,其嘌呤含量很好,不适合食用。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尽量不吃动物内脏、带壳海鲜和肉汤,少吃而不是不吃动物性肉食、鱼肉、豆类及其制品。要多吃新鲜蔬菜、多饮水,饮水以白水为宜。要适当规律运动、注意控制体重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要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当然,大家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其中急性期应积极消炎止痛,以迅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缓解期则需要积极开始降尿酸,以稳定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痛风患者可以吃牛肉吗?为什么?

尿酸是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嘌呤来源有两种,内源性嘌呤来自人体自身合成或核酸降解,约占尿酸产生量的80%,外源性嘌呤来自饮食摄入,约占20%.可见,大部分尿酸水平高的因素是自身嘌呤代谢而来,少部分来源于饮食,因此,仅仅通过控制饮食,只能降低约20%的尿酸水平。疾病,药物和遗传因素均可导致尿酸水平升高。但是,一旦确诊发生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积极控制饮食中的嘌呤摄入,规律运动,是开启药物治疗之前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举措,饮食控制大约可以降低10-18的血尿酸水平,或使尿酸水平降低70-90umol/L.。

日常常见的食物根据嘌呤含量分为低嘌呤饮食(小于50mg/100g),中嘌呤饮食(50-150mg/100g)和高嘌呤饮食(150-1000mg/100g),动物肉类如牛肉,猪肉,鸡肉等家禽家畜类肉属于中嘌呤饮食,对于已经患有痛风,高尿酸血症,有代谢性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以及中老年人群,饮食应以低嘌呤饮食为主,不提倡中高嘌呤饮食摄入,戒烟,限酒,禁白酒喝啤酒,红酒适量,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多饮水

参考文献:

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年)

痛风患者可以吃牛肉吗?为什么?

补充蛋白质以牛奶、鸡蛋为主,适当进食淡水鱼(不得吃内脏、鱼籽)。肉类建议吃禽类。吃时应先将禽肉焯水,充份将嘌呤漂出。其他肉类、海鲜、所有动物内脏、豆类嘌呤含量高,应予禁忌,碳水化合物、蔬菜类嘌呤含量相对低(香菇、紫菜、菠菜丶豆莢类含嘌呤高忌食),应多吃,脂肪应严格限量。多喝水可加速排泄嘌呤。此病重在自我管理,不可不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