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鲁国交给孔子治理,鲁国能不能成为强国,能不能改变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形式?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所谓的胜负也好,强弱也罢,是很难说清楚的。有些看似强的,其实未必强,有些看似弱的,其实也未必弱,有些看似赢了,其实输了。有些看似输了,实际赢了。
现在有好多对孔子不屑一顾的,提起孔子就说,孔子一生想当官,可是一生没当上。一个失败者,有什么可牛的。其实不当官,并不是没有当官的机会。而是不符合他政治理想的官,他不去当。
我们可以和商鞅比一下。商鞅去见秦孝公的时候,先是和秦孝公讲三王之道,讲了三天,秦孝公不懂。三王之道就是孔子的儒家之道。这个道不是发端于孔子,孔子只是继承者而已。之后,商鞅又见秦孝公的时候,便不说王道,讲霸道。这一次,秦孝公听进去了。于是任用商鞅变法。
孔子是大学问家,商鞅也是。他们都是王霸兼通的。孔子和商鞅的区别在那里呢?商鞅是,君主喜欢什么,我就给什么,只要能当官就行。所以,商鞅成了商君。孔子的筐子同样有王霸二道,但孔子只卖王道,不卖霸道。原因就是,孔子认为霸道对人对社会是不利的。从人格上来讲,是商君伟大,还是孔子伟大呢?答案自己给定。
商君最后的结局,是被车裂而死。说明一个问题,霸道虽然是富国强兵之道,但不是知识分子保身之道。同时,秦朝在建立后不到二十年就灭亡的事实又说明,霸道是打天下的工具,不是治天下的法宝。所以,孔子的儒家是治天下的工具,而非打天下的方法 。所以,那些一提到孔子就问哪个朝代是儒家打下的人,是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的人。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家天下的历史。学者经常讨论一个问题,以德和能来说,谁更长久?孔子的儒家是重德的。而法家是重能力的。现成的例子。周代的诸候中,齐鲁两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齐强鲁弱,齐是姜太公的后代,以能力起家。鲁是周公的后代,以德行起家。谁更长久呢?齐国在宋国田氏取代姜氏之后,齐国名义上还在,但已经不是原来的齐国了,姜太公的齐国已经亡了。而周公的鲁国在田齐代姜之后,又延续了好多代。
说了这么多闲话之后。回到这个问题来。假如把鲁国交给孔子治理,鲁国能不能成为强国?答案是肯定的。历史上孔子是执政过鲁国的。鲁定公时期,孔子当过鲁国国相。孔子为什么执政很短一段时间就干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孔子上台以后,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大夫的势力。但当时,中央弱,地方强,所以孔子呆不住。但孔子宁肯呆不住,也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正中他人格伟大之处。
孔子执政时候,鲁国影响力明显增大。齐国曾经因为孔子的原因,归还曾经占有的鲁国领土,就是证明。
认为经过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使国家强大的想法是幼稚的。看看历史就能明白。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变法,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自己被车裂而死。但是,商鞅之法,还是在秦国贯彻了下去。在商鞅手上,秦国变强了,但也不是绝对的强。秦国从变强到统一全国是经过了六代人努力的。商君之法,保了秦国六代强大。在第七代上就灭亡了。
孔子的学说呢。后世历朝历代都以孔子的学说做为政治学说,后来那一代的以孔子之学治理天下的,无论是汉唐还是宋明都是超过六代的。对统治者来说,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孔子的学说能传承千年。并不是老祖宗们傻。你认为他们傻,是因为你自己傻。
孔子的政治思想,用一句话说,就是王道,就是以德服人。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过程中,孔子的思想依然有意义。当今的世界也证明,长枪大炮可以征服别人一时,不可能保证永久。这就是王道与霸道之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