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受到万人敬仰,儒家思想真的应该受人尊崇吗?
《悟空问答》只要出来一个关于孔子或是儒家的问题,总会有一大群人出来骂,骂孔子,骂儒家。这些骂人的大约分两类,一类是无知狂妄之徒,他们根本不知道儒家是何物,也没有读过儒家的任何一步经典,开口既骂,毫无道理。这种理直气壮的态势,很可以迷惑一些本来对儒家和孔子不了解的人。于是,就引来大量跟着起哄的。
另一类是别有用心的人。他们并非不知道孔子的思想和价值。但他们还是要有意的去抹黑孔子,把一切脏水都往孔子的身上泼。这一部分人有些是拿着人家的工资在这做一“事业”的。其目的就是切底中国文化的根,从而打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你们不是说有五千年文明吗?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基最深厚,内容最丰富的那一部分。先秦所谓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统过儒家系统保存下来的。如果去掉儒家,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根就挖断了,剩下的只是一些支节了。
儒家当然有它的问题,但儒家思想中优秀的部分,远远多于糟粕的部分。人人都可以对他批评,但要就事论事,没有根据的谩骂,是说服不了人的。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但因为后世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政治思想,统治者为了个人私利,把许多私货夹带进儒家学说中,这在后可能也被称为儒家。骂这些内容,是应该的。但这些内容强加到孔子的身上,连孔子一起骂了。就有点过分了。
我们今天对孔子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怎样评价孔子?读过中学都应该很清楚。教科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能称得上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人,人格必定是伟大的,智慧必然是超群的,受到万人敬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既然结论这么简单明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拿着文革时期已经被否定的标准来对着孔子狺狺狂吠呢?不过就是想通过打击孔子来打击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切断中国文化的根脉,使中国人失掉文化上的自信而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果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根基,还会这样充实和丰满吗?
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往孔子的身上泼了那些脏水。
一,孔子甘当统治者的奴才。事实真是这样吗?真正读读史书,就知道这种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当年齐景公想任用孔子的时候,宰相晏婴曾经为了保住权力而诋毁孔子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规法,居傲自顺,不可以为下”。这几句话恰好说明了,儒家不甘当奴才的独立人格和政治操守。和当时随时根据君王需要调整自己策略的法家,以及反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纵横家来说。儒家这种独立人格,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是很少见的。孔子只所以仕途不顺,就是因为他不愿意根据君王的个人胃口而调整自己的政治目的。孔子是这样,孟子也是这样。所以,既然理想不能实现,那就搞学术,教徒弟吧。后世儒家真正能像孔孟这样有铁骨铮铮人格的,还是不多的。
二,有人说,孔子一生想当官,可当不上,说明孔子没有什么本事,只是一个耍嘴皮子会吹牛的人。说这话的人,恰恰表现了自己人格的委琐,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当了大官的人,才是有本事的人。殊不知。诸子百家中最有名的四个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没怎么做过官的。老庄是不想干。孔孟是找不到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他们的没当官,本质上也是不想干。如果他们能像法家和纵横家人物一样,投君王之所好,谋个官职,是很容易的。只是,孔孟都不会这样干罢了。
说孔子没有本事的人大约不会说起,孔子在很短的鲁国当政时期,曾经在文武两方面使强大的齐国屈服。齐国因此归还了之前抢占鲁国的地盘。在鲁国的历史上当政的,谁曾经创造过这样的成绩?
在孔子晚年的时候。已经不是鲁国的当政者,只是一个学者。当齐国发兵攻鲁的时候,孔子派自己的弟子子贡进行外交活动,希望保全鲁国。最后,子贡请来吴国救兵。保住了鲁国,子贡的这一次外交活动。使鲁国保存了下来,使强齐变弱,使晋国变强,吴国被灭,越国称霸。一举改变了春秋后期的国际格局。这样的师傅,这样的徒弟,能说没本事吗?你拿出点本事来让大家看看。
以上两个故事,前一个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后一个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时间关系,我这里点到为止。
三,有人说孔子不尊重女性。常拿来说事的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的这句话真的是贬低女子吗?恐怕未必,他不过是说了事实而已。“养”是什么?是给他吃给他穿,使他生存下去。古代大的大夫有养士的习惯。比如战国时期的孟尝君,信陵君等等,都养活着大量的人员。这叫“养”。养着这些男人们,是为自己服务的,关键时刻为主人出力。除了养男人,还要养女人,比如歌伎舞女养在家里,也是为主人服务的。比如,著名的卫子夫就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里养的“讴者”,也就是歌女。养这些人的时候,什么样的人最难养呢?是有小人特质的人和女人。对他好了,他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对他不好他就有怨气。这种情况在今天来说还是对的。一个单位,如果有了几个小人特质的人,单位就很难和谐。如果再加上一堆女人,就更复杂了。领导就会更头疼。孔子说的不是实话吗?
这些泼向孔子的脏水,实在太多,大多不值一驳,也就不多说了。现在说说,儒家精神的现实意义。比如,以天下为已任,是儒家精神的一方面。上边所说的,子贡救鲁的故事,如果以个人主义的眼光看来,就是多管闲事。鲁国灭亡了,与孔子子贡有一分钱关系吗?但是,他们就是要管,他们不愿意老百姓经历战乱之苦,他们希望天下太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可以不记名利,奋勇向前。
儒家的这种精神,不可能人人都做到,但是历代的仁人志士都是坚持的。比如宋代文天祥、清末谭嗣同等等,身上都体现出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精神。抗战时期的英雄们,比如杨靖宇,赵一曼们,他们为国献身的精神,我们今天可以把他们归为共产主义精神,但这与文天祥、谭嗣同们身上的舍生取义精神不是一脉相承的吗?
总之,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丰厚的基础。孔子是古圣先贤中最智慧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就算今天,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仰。
孔子受到万人敬仰,儒家思想真的应该受人尊崇吗?
谁敬仰孔子?只有统治者,当权者。孔子本身就是一个极平凡的文人,其思想极符合统治者的胃口,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其大力吹捧,用來当做统治者的工具。其实其宣扬的孔子思想及其不符合广大劳苦大众。孔子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统治阶级的一个吹鼓手。
孔子受到万人敬仰,儒家思想真的应该受人尊崇吗?
要从历史来看。
五四之前“独尊儒术”之后“打倒孔家店”毛主席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先生”,取之其精华,弃之其糟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了中西文化之优劣,总结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征途的文明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我们民族思想宝库中以人为本,与自然,社会和谐的本位极积因素是和孔子为代表儒家的中国文化相统一。
建立互补刑,多元知识之格局。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总是埋怨民族文化之劣根性。但总结起来,分析思维见长的西方文化,在工业化的道路中,对自然生态造成多大的危害,人与人之间,你死我活,在中华民族再次复兴的道路上,需要尊重我们文化之母体。谢谢
孔子受到万人敬仰,儒家思想真的应该受人尊崇吗?
孔子一直受到后世吹捧,但是除了得利儒生外,从来没有受到过敬仰。
孔子受到万人敬仰,儒家思想真的应该受人尊崇吗?
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受到古今的敬仰,但儒家的思想应该受到人们的尊崇那到不一定。首先两千多年前的思想文化对当今社会大部分已经失效了,孔子思想在春秋末期,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治理可能会是真理,并且他的理论也具有前瞻性,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但是春秋时期毕竟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结构不太复杂,民风淳朴,虽有纷争,但社会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只须作一些正确的引导,主要矛盾便可以化解。
其次,社会在前进和变革中,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思想观念作指导,能够引领社会平稳的度过转型期,减少和避免因社会的转型引发的极度震荡,孔子的思想正好是治疗当时社会的良方,也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同时也被人们所认同和尊重。
第三,孔子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对他应当给予足够的尊敬,他的一部分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但决不能盲目的尊崇,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能像当今社会的一部人,一提起儒家思想,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兴奋起来了,盲目的顶礼膜拜,简直把儒家思想作为医治社会的灵丹妙药,认为一用就灵。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对儒家思想进行全盘否定,认为儒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想一切肯定是和全部否定都不可取。孔子的部分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然是有用的,我们只要与时俱进,将孔子思想的闪光部分进行继承和发扬,并且将其赋予时代的新内容,让孔子思想的精华与时代同行。
(一)
孔子受到万人敬仰,儒家思想真的应该受人尊崇吗?
必须彻底抛弃孔子思想中国才能进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